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将1000例妇科盆腔手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0例。观察组使用气压治疗仪,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嘱病人家属经常按摩病人双下肢。[结果]两组护理效果比较经非参数Wilcoxon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治疗仪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省时节力。  相似文献   

2.
下肢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腔内不正常凝结,阻塞静脉管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从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是妇科术后较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引起血栓后综合征和肺栓塞,从而危及生命。中国国内报道腹部手术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国外报道腹部手术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0%~50%。本研究应用气波压力循环治疗仪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进行预防性治疗,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气压治疗仪预防髋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气压治疗仪预防骨科髋部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接受髋部手术的患者232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5例,按传统方法指导患者早期功能活动及嘱患者家属经常按摩患者双下肢;观察组117例,除传统护理外加用气压治疗仪。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116例,有效1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07例,有效5例,无效3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气压治疗仪预防术后下肢静脉血栓效果明显,省时节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合并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诊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妇科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均保守治疗成功,其中1个疗程治愈50例(86.2%),2个疗程治愈7例(12.07%),3个疗程治愈1例(1.71%)。结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有恶性肿瘤根治术、肥胖、术中输血等。术后用小剂量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党参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空气肢体气压治疗仪在剖宫产术后静脉血栓预防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剖宫产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予以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空气肢体气压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DVT发生率、血小板计数、凝血功能及双下肢疼痛程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DVT总发生率较低,术后7d PLT、PT、APTT、TT值较低,术后3d、7d、14d时双下肢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护理中加入空气肢体气压治疗仪治疗可有效减少DVT发生,改善产妇凝血功能,减轻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6.
陆连芬 《上海护理》2008,8(3):38-39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多为中老年妇女,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7%~45%。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导致患者患肢部分或完全功能丧失而致残,严重时可能并发肺栓塞,危及生命。我院自2006年10月—2007年12月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施行了手术前后的预防性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妇科手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tombosis,DVT)是妇科手术后发生率低但处理比较棘手的并发症,严重时可能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我们收集2002年5月至2005年3年间共发生的24例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妇科手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DVT)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手术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观察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降低妇科手术后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郭建美 《妇幼护理》2022,2(9):2147-2149
目的 研究针对性护理对妇科肿瘤病人手术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来我院接 受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病人 80 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 针对性护理。观察和比较两组的下肢静脉血栓情况、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结果 研究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 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中对妇科肿瘤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开展针对 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手术之后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将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可能导致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术后在生理、心理、社会环境、文化方面的舒适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妇科肿瘤术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原因较多,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减少其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在预防骨伤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安全性。[方法]骨科术后100例病人使用空气压力循环仪治疗,观察治疗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结果]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前、中、后病人生命体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后使用空气压力循环治疗仪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13.
奥克喷预防放射性皮肤损伤效果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全娣 《护理研究》2008,22(36):3339-3340
[目的]探讨奥克喷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预防效果及护理.[方法]接受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的51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5例,放疗前后对照射区皮肤采用奥克喷外喷,对照组26例,放疗前对照射区皮肤未采用保护措施,观察皮肤损伤程度,并比较两组皮肤损伤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程度较对照组轻(P<0.001).[结论]奥克喷外喷能有效防治恶性肿瘤放疗病人的皮肤放射性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周期性充气压力治疗仪结合传统方法与单一传统方法在预防脑卒中后瘫痪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2008年2月—2009年8月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瘫痪病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基础治疗和护理相同,实验组增加采用周期性充气压力治疗仪。[结果]实验组仅1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1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的临床症状。[结论]周期性充气压力治疗仪在预防脑卒中后瘫痪下肢深静脉血栓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5.
尹秀平  鲁朝辉  赵欣 《护理研究》2007,21(4):345-346
各种创伤引起的下肢软组织缺损十分常见,目前临床上对此的处理主要采用一期清创闭合创面,换药治疗二期闭合创面或采用皮瓣修复覆盖创面等,但这些治疗手段均存在一定的缺点,因而,迄今为止,下肢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依旧是临床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我科2002年10月开始,应用封闭式负压  相似文献   

16.
辛绍伟  马珂  张蕾  孙道玉  孙红 《护理研究》2006,20(33):3043-3044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发病时肢体肿胀、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血栓脱落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传统的静脉输注溶栓剂及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方法,小剂量效果不明显,大剂量又易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取经导管局部溶栓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的下肢静脉血栓病人63例,男35例,女28例,年龄28岁~75岁,平均45.2岁。病程为7d至8个月,平均59.5d。其中左下肢52…  相似文献   

17.
下肢深静脉血栓局部溶栓的护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发病时肢体肿胀、疼痛,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血栓脱落致肺栓塞而危及生命。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疾病,传统的静脉输注溶栓剂及口服抗凝药物的治疗方法,小剂量效果不明显,大剂量又易导致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2月对6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采取经导管局部溶栓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刘秋云  王振芬  苗艳青 《护理研究》2004,18(11):977-978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效果。 [方法 ]将98例有出血倾向的高危妊娠产妇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 ,试验组于胎儿娩出后口服米索前列醇 40 0 μg ,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肌肉注射催产素2 0IU ,观察两组产后 2h内出血量等指标。 [结果 ]产后 2h平均出血量试验组为 180 .2 8ml± 2 5 .5 6ml,对照组为 2 97.3 3ml± 67.67ml,试验组产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产后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 ,能较好地预防高危妊娠产妇产后出血 ,且用药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是产科危急并发症之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1].产后出血应防治结合[2],有效的干预、治疗可降低子宫切除率、输血率和孕产妇死亡率,而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当孕妇存在易致宫缩乏力的并发症时,在剖宫产术时及产后极易发生出血.合理的应用宫缩剂能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