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小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分析柳秋菊(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桂林市541001)关键词小儿;肠套叠;误诊我院从1986~1996年共收治小儿肠套叠64例,其中误诊5例,现将这5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例1,女,20d,弃婴,养父母抱养后米糊喂养,入院前1天...  相似文献   

2.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的急腹症,早期临床症状有时不典型,易误诊。为避免误诊,减少治疗上的失误,现将本院一年间收治小儿肠套叠165例中误诊的38例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套叠是小儿最常见的急腹症。早期症状不典型,临床较易误诊,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例肠套叠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误诊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误诊的32例肠套叠惠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32例肠套叠曾被误诊为茵痢、下消化道出血、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肠痉挛等病。结论 小儿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正确应用辅助检查是防止肠套叠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套叠误诊的原因与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误诊的30例急性肠套叠息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急性肠套叠被误诊为小儿肠炎、菌痢、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等。结论:小儿急性肠套叠有时表现不典型,应注意观察、详询病史、仔细查体、及时行B超及(或)X线检查可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3例不典型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误诊原因、治疗方法。结果:23例仅具备小儿肠套叠典型4项症状的1项或2项,腹部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早期诊断。结论:掌握小儿肠套叠的初期临床表现,及时腹部B超检查可提高肠套叠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病例,降低开腹手术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小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误诊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30例小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误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本组30例患儿均没有肠套叠的典型临床症状,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4例,急性肠炎的5例,细菌性痢疾12例,脑炎2例,上呼吸道感染4例,发热原因待查3例.结论 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耐心询问患儿病史,仔细的进行腹部检查,并进行肛门指标检查,因为正常的进行辅助检查是防止小儿肠套叠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误诊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0例小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误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儿均没有肠套叠的典型临床症状,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的8例,急性肠炎的10例,细菌性痢疾24例,脑炎4例,上呼吸道感染8例,发热原因待查6例。结论保持高度的警惕性,耐心询问患儿病史,仔细的进行腹部检查,并进行肛门指标检查,因为正常的进行辅助检查是防止小儿肠套叠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不典型肠套叠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小儿不典型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结果:29例仅具备小儿肠套叠典型4项症状的1项或2项,腹部B超检查有助小儿肠套叠早期诊断.结论:掌握小儿肠套叠的初期临床表现,及时腹部B超检查可提高肠套叠期诊断和减少误诊病例,降低开腹手术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婴幼儿不典型急性肠套叠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9例不典型急性肠套叠的临床特点、诊断、误诊原因、治疗方法。结果:9例仅具备小儿肠套叠典型4项症状的1项或2项,腹部B超检查有助于肠套叠早期诊断。结论:掌握小儿肠套叠的初期临床表现,及时腹部B超检查可提高肠套叠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病例,降低开腹手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的误诊原因及诊治策略。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17例小儿肠套叠病人的误诊原因,治疗策略和结果。结果 17例小儿肠套叠病人中,误诊为急性肠炎7例,细菌性痢疾4例,肠痉挛2例;误诊为肠蛔虫症1例,出血性小肠炎1例,麻痹性肠梗阻2例,经空气/钡灌肠复位8例,手术治疗9例,术中徒手复位4例。肠切除5例。结论 低压空气/钡灌肠X线检查是一种有效又简便诊断婴幼儿肠套叠方法。也是较理想的非手术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肠套叠47例临床分析吴志明(鹤山市人民医院外科,广东529700)关键词婴幼儿;肠套叠;诊断;治疗中图号R574.3肠套叠是婴幼儿的常见急腹症,对具有典型的症状及体征者,诊断一般不难,但在晚期或症状不典型时亦常延误诊断,现将我科47例小儿肠套叠病...  相似文献   

13.
小儿肠套叠12例误诊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吴爱勤小儿肠套叠是儿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我院自1995~1996年二年间共收治小儿肠套叠患儿34例,其中误诊12例,误诊率高达35%。外院误诊10例,本院误诊2例。现将其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  相似文献   

14.
张剑 《海南医学》2003,14(2):60-61
目的 为进一步提高超声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准确率,对35例小儿肠套叠的超声诊断进行分析,总结经验。结果 35例肠套叠中26例为右侧腹部肠套,均表现为典型“同心圆征”,9例为非右侧腹部肠套,其中1例未及包块,6例为肠套典型图象,2例为不典型低回声包块。结论 非右侧腹部小儿肠套叠包块体积多偏大,形态多变,图象可不典型,伴随肠梗阻现象较重,且多为复套型。超声检查应予以重视以免漏诊、误诊,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小儿肠套叠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2010年小儿肠套叠误诊的1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误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4例,肠痉挛3例,急性胃肠炎1例,急性细菌性痢疾2例.结论 小儿肠套叠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误诊率高,应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腹部检查,特别是直肠指诊,及时进行超声,空气灌肠等辅助检查是防止肠套叠误诊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儿肠套叠误诊为急性菌痢7例梁玉琳(江阴市人民医院,江阴214400)报告7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为急性菌痢的临床分析,以吸取教训。1临床资料7例中男6例,女1例。年龄为4~12个月。临床表现,阵发性哭闹(腹痛)7例;呕吐7例;暗红色粘液样血便6例,深红色...  相似文献   

17.
李清锐 《河北医学》1998,4(3):36-37
小儿肠套叠临床误诊原因分析(317200)浙江省天台县人民医院季清锐小儿肠套叠是儿科常见症之一,由于早期常缺乏典型的肠套征象,或因缺乏对本病的警惕,首诊时常被误诊。因确诊过晚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本文对23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期盼对本病的早期诊断和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首诊于儿内科小儿急性肠套叠的病例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对9年首诊于儿内科的急性肠套叠124例误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24例患儿均无肠套叠的典型临床症状,于就诊后3-24 h内转外科确诊为急性肠套叠.结论 正确应用辅助检查是防止小儿急性肠套叠误诊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小儿特殊类型癫痫11例误诊分析王文光癫痫(EP)的临床发作形式十分复杂,除典型发作外,临床上出现的各种不典型表现常易误诊。我院自1990~1993年诊治11例小儿特殊表现EP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男7例,女4例。首发年龄5~14岁...  相似文献   

20.
陆兴权 《右江医学》1996,24(1):41-42
成人肠套叠3例误诊分析德保县人民医院(533700)陆兴权成人肠套叠临床上不如小儿常见,有报道其发病率占所有肠套叠的5~16%(1)。由于成人肠套叠比较少见,临床表现也不典型,常容易延误诊治,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本院1988~1994年间共收治4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