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6例右心房粘液瘤摘除术术中配合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总结6例右房粘液瘤摘除手术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 建立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右房切口摘除粘液瘤组织。结果 6例患者均在术后早期清醒,无早年死亡,无合并肺动脉栓塞,所有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恢复,痊愈出院。结论 熟识手术操作过程,配合默契,加强心肌保护,避免粘液瘤瘤体破裂是该类手术中配合及护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罗钰  喻丹 《当代护士》2008,(12):18-20
目的 探讨改良Fontan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予以指导临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本科小儿组2000年1月~2007年12月期间56例改良Fontan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以及并发症的相关情况。结果共发生各种类型并发症111例次,其中低心排出量综合征42例(75.0%),术后早期心律失常13例(23.2%),肺部感染5例(10.7%),胸腔积液13例(23.2%),乳糜胸3例(5.4%),急性肾功能衰竭5例(8.9%),脑部并发症8例(14.3%),低蛋白血症22例(39.3%)。结论结合Fontan手术特点及并发症发生相关因素,针对性加强术后观察与护理,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总结6例右房粘液瘤摘除手术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建立中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跳下右房切口摘除粘液瘤组织.结果 6例患者均在术后早期清醒,无早年死亡,无合并肺动脉栓塞,所有患者术后心功能明显恢复,痊愈出院.结论熟识手术操作过程,配合默契,加强心肌保护,避免粘液瘤瘤体破裂是该类手术中配合及护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 1 2 0例改良Fontan术后患者的临床观察 ,发现其中 1 9例有脑部并发症的早期病死率明显高于无脑部并发症的患者 (P <0 .0 1 )。经术前、术中、术后等多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 ,改良Fontan术后脑部并发症与MCGOON比值、PAI降低、术终平均右房压增高、中心静脉压升高、并发低心排输出综合征及低氧血症有密切关系。据此提出对肺动脉发育差者 ,术后的监护重点是对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观察 ;同时严密监测降低肺血管阻力的各项指标 ,是降低改良Fontan术后脑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影响3岁以下患儿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早期效果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对策,以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分析3岁以下患儿TOF根治术617例的早期效果,对术后恶性事件(指早期死亡)、不良事件(指ICU监护时间〉7d)进行统计学分析,找出影响早期效果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影响术后早期恶性事件和不良事件的因素包括年龄〈1岁、术后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压比值〉0.75、预充液白蛋白浓度〉10%、应用改良超滤、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LCOS)、呼吸道并发症。对上述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1岁、术后右心室/左心室收缩压比值〉0.75、呼吸道并发症是术后早期不良事件的高危因素(P〈0.01)。结论采用适合3岁以下法洛四联症患儿特点的护理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行Fontan或改良Fontan手术的围麻醉期管理.方法 15例复杂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平均年龄为(5.2±1.8)岁,体重5.4~21.3 kg,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Fontan或改良Fon-tan手术.麻醉诱导按小儿常规,麻醉维持用舒芬太尼、维库溴铵及吸入低浓度异氟醚.体外循环后吸入高浓度氧气,过度通气,控制低气道压力,低肺血管阻力及低左房压、较高水平的右房压,同时用适量血管活性药物,增强心肌收缩力,适当的利尿等综合处理维持心输出量及血流动力学稳定.结果 15例患儿麻醉过程平稳,体外循环开放升主动脉后8例自动复跳,4例除颤(5-10 J心内除颤)复跳,3例使用临时起搏器起搏,术后早期发生低心排3例,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5例,无一例因麻醉死亡病例.结论 此类手术麻醉管理的关键是有效的呼吸和循环管理,维持较低的肺血管阻力及较高水平的右房压和低水平左房压.适当的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支持循环稳定以保证足够的肺血流量和心排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单心室系列Fontan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手术证实13例单心室。行右房-右室漏斗部、肺动脉连接术各1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6例,上腔静脉-肺动脉连接双相分流术5例。结果:术后彩超表现不同术式有如下不同表现,(1)主动脉弓短轴切面、右心房-肺动脉长轴切面见左、右或两侧上腔静脉下段与左、右或两侧肺动脉连接处分别为红、蓝血流,吻合处为花色血流束;(2)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于肺动脉瓣上见右房内血流经右心耳进入肺动脉内;(3)心尖四腔切面,右房内隔膜两侧为红色血流,左侧进入单心室,右侧进入上腔静脉;(4)剑下四腔切面,右房外侧管状结构见蓝色血流束;(5)多普勒显示各切面吻合处为动、静脉血流频谱。结论:(1)彩超探查可明确单心室的诊断并为临床手术治疗及术后疗效的评价提供可靠依据;(2)各种Fontan术后彩超声像图有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8.
张春曦  黄达德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12):1119-1120
目的总结手术矫治右心室双出口(DORV)的经验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DORV患者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早期和远期的疗效。36例中室间隔缺损(VSD)位于主动脉瓣下28例,肺动脉辩下4例,两大动脉下3例,远离两大动脉1例。采用VSD-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及右心室流出道加宽29例,内隧道外管道手术(Rastelli)3例,改良Glenn分流术3例,Fontan纠治术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4例,出院32例。随访28例,随访3个月~14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DORV解剖类型复杂多样,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通畅良好的左、右心室流出道。根据不同的病理解剖类型制定正确的个体化手术方案,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和术后严密监护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手术矫治右室双出口的经验及结果。方法:分析108例手术矫治右室双出口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108例患者室间隔缺损位于主动脉瓣下86例,肺动脉瓣下8例,两大动脉下12例,远离两大动脉2例。采用室间隔缺损-主动脉心内隧道连接及右室流出道加宽80例,内隧道外管道手术12例,改良Glenn分流术11例,Fontan纠治术3例,大动脉调转术2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2例,出院后随访86例,随访3个月~8年,临床效果满意。结论:右室双出口解剖类型复杂多样,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建立通畅良好的左室和右室流出道。室缺的位置和左心室的发育情况决定手术方案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改良Fontan术后患者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3例复杂先心病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对患者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护理有23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结论:改良Fontan术后给予适当的体位、合理的容量、有效的呼吸道护理、及时的抗凝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提供针对性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胸外科治疗的102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密切观察其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收集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102例肺叶切除术患者中,有37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为36.27%。经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术前FVE1/FEV和MVV%、术前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术后血钾、麻醉时间、术后3h引流量的患者,其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VV%、麻醉时间、术后3h引流量是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通过对心律失常危险因素的分析,指导护士临床工作,有效预防及去除诱因,减少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脊柱手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的高危因素,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除1例终因肺栓塞死亡外,其余患者的精神症状均逐渐缓解,3—7d后症状完全消失,手术效果理想,无不良反应,8—21d痊愈出院。结论了解脊柱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精神障碍的高危因素,启动风险预警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对预防术后精神障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骨科患者术后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5例骨科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统计术后死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对导致严重结局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93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内发生术后并发症82例,占8.77%;32例死亡,占3.42%。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术前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心功能不全、房颤、心肌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史是导致骨科患者术后死亡及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肾功能不全、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心功能不全、房颤、心肌供血不足、脑血管病史6个因素为骨科术后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危险因素给予积极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高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并入住骨科重症监护病区的8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117例。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合并内科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预后。按手术预后将患者分为康复组107例和死亡组10例,将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心血管疾病、呼吸疾病、脑血管疾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肺部感染、合并内科疾病的种类≥2种8个因素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其中呼吸疾病、术后肺部感染、合并内科疾病的种类≥3是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80、10.223、6.828)。结论对于高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合并呼吸疾病、内科疾病种类、术后肺部感染与术后死亡关系密切,提示术前需进行充分的病情评估及相关准备,术后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以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谵妄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1年5月全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184例,其中发生谵妄患者17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的年龄、合并症、低氧血症、术后疼痛、睡眠时间减少是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17例患者经积极护理后均获痊愈。结论:加强预防护理过程中可能引起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及积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谵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六西格玛定义、测量、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改进护理流程,找到肠内营养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改进风险控制策略。结果护理风险发生次数、术后肠道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下降(P〈0.01)。结论应用六西格玛管理再造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护理流程,降低护理风险,促进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肝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脑出血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确诊为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患者12例作为脑出血组,按1∶4比例选择48例同期施行肝移植术但术后无并发脑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脑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术前入住ICU、Child分级、血红素、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白蛋白、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APTT和血小板水平与肝移植术后脑出血之间存在关联;术前Child分级(P值=0.022)和术中出血量(P值=0.025)是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Child分级和术中出血量是影响肝移植术后并发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采取相应措施以降低这一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预防性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灵宣 《护理学报》2008,15(2):8-10
目的探讨引起剖宫产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性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逐一查阅2002年1月-2007年6月全部剖宫产病案记录,按规定填写调查表,内容包括现病史、诊疗记录、病程记录、化验单、特殊检查、感染情况、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微生物学检验报告等,根据以上资料综合判断是否有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根据相关文献选择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水平、病房条件、季节、阴道检查次数、胎膜早破、预防应用抗生素、备皮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将80例剖宫产切口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无切口感染剖宫产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可能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单因素分析发现产妇体质量指数高、血红蛋白水平低、住多人间病房、夏季、阴道检查次数多、胎膜早破、术前未预防应用抗生素、备皮至手术时间长、手术时间长等因素与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手术时间长、夏季、胎膜早破、体质量指数高、未预防应用抗生素为切口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应针对高危因素采取护理措施:缩短手术时间、完善夏季卫生管理、加强胎膜早破的护理、进行营养健康教育、预防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9.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the Fontan operation on exercise tolerance and cardiorespiratory response to exercise, we compared the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responses to graded exercise to maximal effort in 20 patients who underwent a modified Fontan procedure. The mean interval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exercise testing was 1.8 years. Postoperatively, total work performed, duration of exercise, and maximal oxygen uptak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lthough cardiac output increased during exercise, the response was subnormal, and stroke volume was unchanged. The heart rate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during maximal exercise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hanged from preoperative values, but the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s during rest and maximal exercis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ostoperatively. Systemic arterial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increased after the modified Fontan operation, but during exercise, a mild but significant desaturation occurred (93% compared with 90%). The ventilatory equivalent for oxygen decreased toward normal during exercise. The respiratory rate and oxygen consumption during resting remained unchanged from preoperative values. For this subset of patients, these data indicate that exercise tolerance improves, cardiac output and stroke volume responses to exercise are subnormal, and ventilatory response to exercise decreases toward normal after the modified Fontan operat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胸外科围手术期压疮危险因素的评估,准确及时采取护理措施,预防压疮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100例开胸术后患者发生压疮的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比较相关因素对压疮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吸烟、白蛋白含量、术后翻身时间延长对压疮发生有显著影响.结论 开胸手术患者是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手术当天至手术后第3天为术后压疮预防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