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acutespontaneousspinalepiduralhematoma,ASSEH)是一临床罕见的神经外科急症 ,在CT及MR问世以前 ,其漏诊率和误诊率较高。由于此病病因隐匿、起病凶猛、进展迅速 ,若不及时诊治可使患者致残甚至死亡[1 3] 。我科近 5年来收治ASSEH患者 8例 ,现报告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 8例 ,男 5例 ,女 3例 ,年龄 2 0~ 6 5岁 ,平均 39岁。患者发病前均无明显诱因 ,其中有高血压病史 1例 ,妊高症患者 1例。临床症状 :突发肩背部或腰部剧痛起病 ,短期内迅速出现双下肢进行性无力 ,入院时双下肢肌力Ⅳ级… 相似文献
2.
3.
4.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原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0a来经手术治疗的32例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病因、临床表现、MRI、DSA检查情况、手术治疗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32例病人中有26例直接手术清除血肿;6例先栓塞硬脊膜动静脉瘘(AVF)的供血动脉后,再手术清除血肿并切除瘘口。随访2-9a。神经系统恢复到正常情况11例;有轻度神经系统改变但生活可以自理15例;需他人帮助者4例;2例因血肿压迫时间,术后双下肢瘫痪及尿留渚留未改善;本组无死亡。结论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脊髓MRI检查是诊断急性硬脊膜外血肿的首选方法,清除血肿减轻其对脊髓的压迫是治疗本病的唯一有效方法、大的、高血流量的AVF术前栓塞供血动脉可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5.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发病率低 ,如不能及时诊断与治疗 ,致残率较高 ,一经诊断往往需急诊手术治疗 ,我科 1999年 1月~ 2 0 0 3年 3月共治疗椎管内硬脊膜外血肿 8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男 7例 ,女 1例 ,年龄 13~ 76岁 ,平均 42岁 ,首发症状至就诊时间 14h~ 4d。1 2 临床表现 8例首发症状均为病变相对应部位疼痛 ,颈背部或腹背部疼痛 ,发病后 2h~ 2d出现病变平面以下功能障碍 ,产生脊髓压迫症状。 8例均有截瘫、排尿障碍 ,腹胀 5例。1 3 影像学检查 2例行脊柱CT扫描 ,断面可见椎管内脊髓背侧有高密度占位影 ,… 相似文献
6.
7.
8.
<正>护理结局分类系统(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NOC)是全球第一个综合性的,用来测量与护理有关的患者的标准化语言,是一个能够反映护理服务效果的结局系统。护理结局分类是护理敏感性患者结局的简称[1],是可以测得连续性变化的,应答于护理措施的个人、家庭或社区的状态、行为或感知[2]。每个结局都有一组相关的指标来决定服务对象在该结局上的状态。急性自发性硬 相似文献
9.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导致硬脊膜外血肿 (Spinalexlraduralhema)双下肢瘫痪较为罕见。我科于 1997年 3月收治 1例APL合并硬脊膜外血肿致双下肢瘫痪患者 ,经维甲酸、砷剂促分化诱导凋亡治疗 30天后 ,病人双下肢逐渐恢复知觉 ,由瘫痪转为能扶着站立行走而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病历介绍患者 ,女 ,13岁 ,于 1997年 2月 2 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下肢麻木 ,6天后左侧下肢运动障碍 ,11天后双下肢麻木且运动障碍、瘫痪、排尿困难而入我科。当时查体发现全身散在性瘀点、瘀斑。辅助检查WBC 4.0× 10 9… 相似文献
10.
11.
【病例】 女 ,17岁。因腹痛伴高热 6天 ,于 2 0 0 0年 8月入院。入院前无疖肿及外伤史。查体 :体温 40℃ ,脉搏 110 /min ,呼吸 2 0 /min ,血压 12 0 / 90mmHg。心肺无异常。腹平坦 ,全腹肌稍紧张 ,压痛 (2 + ) ,肝脾不大 ,未触及肿块 ,腹水征阴性 ,肠鸣音 3 /min。胸10 ~腰3 棘突有压痛 ,四肢肌力正常 ,无感觉障碍 ,生理反射存在 ,病理反射未引出。查血白细胞 17 0× 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1。血红蛋白 12 5g/L ,红细胞 3 4 5× 10 12 /L。诊断为急腹症。予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热不退 ,并诉腹痛加剧 ,伴脊背四肢痛。次… 相似文献
12.
程某,女,68岁,因突发双下肢无力6小时于2002年8月20日7am入院。6小时前夜休中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肢无力,感觉麻木、发凉,不能站立行走,经按揉症状无缓解并逐渐加重,继而出现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约200ml,呈现非喷射状。在当地诊所给予对症治疗病情未缓解,遂被家人送来我院住院治疗。发病以后,无发热,无胸闷、气短、心慌,无腹泻、 相似文献
13.
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器的实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临床研究已证实,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接受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后,能增加其行走速度和行走时间,使能量代谢发生变化,脂肪代谢速率增加,碳水化合物代谢速率降低。建立一种用于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动物实验的实验系统,以进一步观察揭示这种作用的相应机制。
方法:①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器基本原理和电路构成设计:硬件主要由单片机、人机接口电路、光电隔离电路、数模转换电路及波形调制电路5大部分组成。单片机采用美国ATMEL公司的AT89S51,片内带4KB的可系统编程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高性能的CMOS8位单片机。系统中人机接口电路主要提供用户输入和实时显示参数。②确定刺激器的参数可调范围:电压幅值0-10V(每0.1V为一档,上下可调),频率500-1000Hz(每100Hz为一档,上下可调),波宽O-100μs(每5邺为一档,上下可调)。③选择刺激波形:选用电荷平衡的双相脉冲。④选择确定电极及其导线材料:以银作为电极和导线的材料(达到刺激点准确),医用硅胶封装电极(达到兼容性),电极导线封装在硅胶模具内,电极片暴露(达到接触并刺激脊髓)。电极片直径1.7mm,导线直径0.2mm,电极片间距3mm。⑤动物实验:与同济医院神经康复科共同完成。选取成年健康猫5只,选L4、L5腰椎腰膨大部位,局部麻醉下切开皮肤,分离棘突及周围组织,切断棘突及椎板,显露硬膜外腔脂肪及硬膜。电极植入硬膜外腔。刺激电极的导线与刺激器相连。由低电压低频率开始电刺激,逐步提高强度和频率。调换3个刺激电极的正负极,重复上述刺激。以受刺激节段支配肌肉发生颤搐为标准观察刺激效果。
结果:①采用AT89S51单片机作为核心,可调参数范围宽泛。②根据动物反应提供灵活多变的双极性脉宽波形,安全可靠。(爹初期动物实验检测中,5只实验猫都在刺激电压幅值达到[(1&;#177;0.1)V,(700&;#177;100)μs,(40&;#177;5)Hz时,肌肉出现轻微颤搐。加大幅值,肌肉体的颤搐程度逐渐加大。而通过不断改变频率、波宽两个参数来增加刺激强度,发现对动物体颤搐程度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实验过程中动物无不良反应。
结论: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器的设计满足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研究的需要,能根据实验所需参数提供灵活多变安全可靠的刺激波形,良好的人机接口提供方便可靠的操作方式,为硬脊膜外脊髓电刺激机制的深入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仪器。 相似文献
14.
15.
例1:男,12岁,因发热11天,双下肢瘫痪2天,于1986年8月26日入院。起病前背部曾出现3cm×4cm 大小之肿块,经挤压消失。查体;T39,P110,发育正常,急性病容,颈软,心肺正常,背脊部稍红肿,轻压痛,肝脾未触及,膀胱充盈至脐下1cm,距剑突5cm 以下的痛觉消失,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双膝射均消失。双下肢有蚁行感,触觉存在,肌力Ⅱ级,肌张力下降。实验室检查:Hb115g/L,WBC13.6×10~9/L, 相似文献
16.
急性硬脊膜外腔脓肿的早期诊断(附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硬脊膜外腔脓肿的早期诊断(附2例报告)关国发,杨群,邓晓琴,潘雄伟,夏国宏硬脊膜外腔脓肿是常见的椎管内感染,致病菌绝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除严重的感染征象外,以剧烈的腰背痛为主要特征。临床资料病例1,男性、46岁,肛周疼痛、高热三天入院,急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除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尿潴留的解除方法.方法选择了硬脊膜外麻醉术后100例患者按随机原则,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改变患者体位如坐起或站立排尿解除尿潴留;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方法,先诱导排尿无效后再实施无菌导尿解除尿潴留.结果实验组具有症状解除时间短、简便、经济且可预防尿路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实验组病人舒适的排尿方式是病人渡过围手术期排尿障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的舒适体位。方法将行硬脊膜外麻醉术的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产妇术后回房取睡枕卧位,不限制翻身活动;对照组采用教课书上的传统护理方法,去枕平卧6~8 h后取自由卧位。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后6 h子宫底的下降、阴道出血、产妇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及有效母乳喂养建立时间与对照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产妇硬脊膜外麻醉术后回房,只要术中无麻醉并发症发生,取舒适自由卧位,可促进子宫收缩,减少阴道出血,提高舒适度,利于肠功能恢复及有效母乳喂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马永祥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13):18-18
目的:探讨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分娩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2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60例实施硬脊膜外自控性镇痛(PCEA)方式分娩的产妇分为观察组,60例采用自然分娩方式的产妇分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生命体征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产程活跃期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硬脊膜外自控性分娩镇痛的方式镇痛效果显著,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