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痛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尿酸盐晶体沉积所引起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反复发作的急性特征性关节炎、痛风石(tophi)形成及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发生慢性尿酸盐肾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对慢性痛风石性痛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慢性痛风石性痛风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单独应用西药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调理.结果 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9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69.8%;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2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4%.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对慢性痛风石性痛风具有肯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鲁子平 《中国药房》2007,18(29):2313-2314
痛风(Gout)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全身性疾病,其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及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其反复发作会造成痛风石沉积和痛风肾病。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并已成为目前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病。临床治疗痛风需要达到两个目的:其一,及时控制痛  相似文献   

4.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与遗传有关.痛风病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性肾炎和尿酸肾结石形成[1].痛风病依据血液中尿酸增高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迅速提高,被称为"富贵病"的痛风,其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1990年上海、北京、广州等地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约为13%,到2000年上升到21%.与此同时,对于痛风病的特征和危害,尤其是如何预防痛风病,包括如何合理地安排日常饮食等最基本的相关知识在民众中的知晓程度却严重滞后.痛风病的防治常识及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痛风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痛风是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及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及肾脏损害。在排除其他疾病的基础上,由先天遗传因素所致尿酸生成增加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痛风,称为原发性痛风。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7.
王皖莹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1):3011-3012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以及由此引起的关节红、肿、热、痛反复发作,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肾脏损害。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中医药治疗痛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易被患者接受,从而达到长期用药控制疾病的目的。现就中医药治疗痛风的进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一组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疾病,好发于40岁以上男性,临床以高尿酸血症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如关节畸形),常累及肾脏引起慢性间质肾炎和尿酸结石的形成为特点。本病主要表现为拇趾、跗跖、踝、膝等处单关节红肿疼痛,伴有血尿酸增高。  相似文献   

9.
老年痛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痛风的发病机理、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60岁以上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8例。分析尿酸代谢情况,合并症及治疗效果。结果单关节受累62例(占44.9%),多关节受累76例(占55.1%)。有肾结石者17例(占12.3%),痛风石19例(占13.8%)。主要合并症为高血压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用苯溴马龙治疗后,症状好转,血清尿酸下降到正常〔治疗前(540.6±112.8)μmol/L,治疗后(252.0±73.2)μmol/L,P<0.01〕,肾脏清除尿酸分数增加〔(6.6±3.7)%,(14.4±8.2)%,P<0.01〕,内生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本文结果表明,本病的发病机理是肾脏清除尿酸能力下降,使用增加肾脏清除尿酸的药物有效。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一组因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临床特点为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引起血中尿酸升高形成高尿酸血症及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伴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  相似文献   

11.
于康 《药品评价》2010,7(9):24-25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有些痛风患者伴有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紊乱、高血压、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现已证实,合理的饮食调控可有效地限制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内源性嘌呤生成,从而使血尿酸下降,对痛风的各个阶段均有辅助防治作用。痛风的医学营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减少外源性和内源性的尿酸生成,促进体内尿酸的排泄。  相似文献   

12.
痛风(gout)是由于原发性或继发性嘌呤代谢障碍,造成持久的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及器官损伤性疾病。临床上出现持续的血尿酸水平升高,由尿酸盐结晶在关节的软骨,滑膜,肌腱,肾脏等处沉积,形成尿酸盐结晶或痛风结石,而出现发作性的单个关节或多个关节红、肿、痛、热以及功能障碍的急性关节炎、肾绞痛、血尿、肾功能损害等。随着人  相似文献   

13.
痛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用于预防和治疗痛风的药物有: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促尿酸排泄药和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同,疗效及不良反应也有差异,需合理选用,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14.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清尿酸含量增高,伴有结缔组织内尿酸结晶沉着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以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和痛风结石形成为特点,严重者可致关节畸形、活动障碍,肾尿酸结石或痛风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高蛋白、高嘌呤食物摄人量的增加,痛风的发病率不断上升。近5年来,我们以中药内服、外敷治疗急性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痛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唐燕琴 《海峡药学》2001,13(2):102-103
治疗痛风药物主要是降尿酸药,包括苯溴马龙、硫氧唑酮等的尿酸排泄促进剂,以及别嘌呤等的原酸生成抑制剂,对于痛风引起的关节炎,在急性发作期可选用秋水仙碱,非甾体抗炎药肾上腺皮质激素,以缓解症状,传统中药在痛风治疗上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生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遗传性因素近年来尤其得到广泛的关注。导致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主要遗传性因素包括嘌呤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的缺乏、遗传性肾脏功能障碍和其他遗传代谢病。该文主要从以上3方面对遗传性因素导致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疾病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正>痛风属中医"痹病"范畴,又名历节,白虎历节风。中医"痛风"一词首见于元代朱丹溪《格致余论》,书中记载"痛风者,四肢百节走通,方书谓之白虎历节风证是也"。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一组异质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间质性肾炎和痛风石形成;严重者伴有关节畸形或尿酸性尿路结石。综合近年来我国痛风的流行病学调查,提示沿海地区及经济发达城市痛风患病率  相似文献   

18.
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嘌呤代谢障碍引起的代谢性疾病。痛风除高尿酸血症外可表现为特征性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尿酸性尿路结石、慢性间质性肾炎,甚至痛风性肾病肾功能衰竭等。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无症状期,只有出现前面所述的临床表现时,才称之为痛风。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是继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之后又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实施饮食指导可有效预防高尿酸血症发展为痛风,减少痛风急性发作次数及并发症的发生。我们通过对76例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痛风性关节炎是体内嘌呤代谢障碍,血尿酸生成过多或排出减少,尿酸盐结晶在关节软骨或滑膜沉积所引起的急性关节炎。近5年来,我们运用中药联合西药秋水仙碱和别嘌呤醇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并与单用西药组对照,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杨霞  游学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28-2529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所致的风湿性疾病,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体内血清尿酸过度或代谢异常。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痛风的发病率不断增加。2000年12月~2004年10月,我科收治28例痛风病人,现对其护理及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