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9 毫秒
1.
李振知  韩凤昭  杨文华 《中国药房》2012,(22):2036-2038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6月(非干预组)和2011年9月-11月(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围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71%、68.57%、11.43%提升至干预后的75.90%、95.18%、75.90%(P<0.0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814.6元下降至433.5元(P<0.05);人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4.07d下降至3.65d。结论:通过制定规范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显著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合理干预对4种清洁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第4季度归类出院病历108份为干预前组,2011年第4季度归类出院病历129份为干预后组,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4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合理率都有显著的提高(P<0.05),提示干预有效。结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我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模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普外科干预前手术病历100份(对照组)及2011年干预后手术病历100份(干预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和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干预组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5.4d,与对照组(8.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对规范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晓娟  陈彩萍  万波  罗宇芬  杨敏 《中国药房》2011,(42):3963-3965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我院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神经外科干预前手术病历200份作为对照组和干预后手术病历200份作为干预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选取的病历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与干预组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均为100%。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预防用抗菌药物选择合理例数显著增加(P<0.01),预防用药时间合理例数显著增加(P<0.05);无指征联用例数显著减少(P<0.05),无依据换药的例数也显著减少(P<0.01)。平均预防用药时间对照组为8.5d,干预组为5.4d,干预组平均预防用药时间显著缩短(P<0.05);2组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我院实施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规范神经外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心血管外科围术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的干预效果,探索有效的干预模式,提高抗菌药合理应用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0年2月~2011年5月心外科手术出院病历120份作为干预前组,2011年10月~2012年6月心外科手术出院病历121份为干预后组,将各项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药物选择、术前给药时间、术中追加情况、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的不合理率明显降低(P<0.05),人均抗菌药费用由干预前的2 324.70元下降到1 656.68元(P<0.05)。结论:本研究所采用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医院合理地应用抗菌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覃东  周力  黄斌 《中国药物警戒》2013,10(4):244-246
目的研究合理干预对4种清洁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经过院部管理,质量控制等合理技术干预,抽取我院2010年第4季度归类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1年第4季度归类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其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4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使用的合理率都有显著的提高(P<0.05),提示干预有效。结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林红宁  李国誉  杨钧  鲁顺琼 《中国药房》2010,(38):3636-3638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合理用药监测—培训—计划(MTP)干预模式对我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第3季度60份剖宫产病历作为基线调研样本,监测19个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指标,以1个季度为1个干预周期,通过MTP模式对剖宫产用药习惯进行干预,经过4轮MTP循环,最后随机抽取2008年第3季度60份剖宫产病历作为干预后的最终样本,比较干预前、后的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变化。结果:经过4轮MTP循环活动后,我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卫生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结论:MTP干预模式对提高我院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原源  孟慧  张英 《抗感染药学》2012,9(4):318-320
目的:分析Ⅰ类切口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了解围术期抗菌药物管理和干预措施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5—7月间出院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病历82份以及2011年10—12月间I类切口手术病历148份,结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细则》等规定,对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并对干预前后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2011年5—7月的96%下降至2011年10—12月的29%,在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用药疗程等方面的合理性日趋有了显著提高;与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实施细则》规定实施干预,成效明显,促进了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干预措施对外科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实施干预措施前(2006年7~12月)及干预后(2008年7~12月)外科手术病历各120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率由干预前的0%上升至干预后的56.7%,干预后平均住院天数和术后平均用药天数均缩短(P<0.05),干预前存在的主要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显著改善。结论:我院实施的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体现了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黎颖然  王桂凤  刘锐锋 《中国药房》2012,(22):2034-2036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将1-6月的327份病历设为对照组(干预前),7-12月的276份病历设为干预组(干预后),对2组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从干预前的90.80%下降至干预后的22.10%,联合用药率从干预前的31.80%下降至干预后的0。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8.56%上升至干预后的49.18%,用药时机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35%上升至干预后的91.80%,用药时间合理率从干预前的25.99%上升至干预后的98.19%。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1.
张璞  郭燕萍  王斌  钟明康 《中国药房》2011,(46):4349-4353
目的:完善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的机制。方法:结合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将我院病房2006年9月1日-2007年2月28日(《实施细则》出台前半年,第一阶段)、2007年3月1日-8月31日(《实施细则》出台后半年,第二阶段)、2007年9月1日-2008年2月29日(实施合理用药机制半年后,第三阶段)各500份病历及2010年(实施合理用药机制1年后,第四阶段)的400份病历(每季度各100份),根据患者手术与否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实施细则》出台后,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第二阶段抗菌药物平均费用由第一阶段的2101.79元/1708.64元下降至1408.47元/976.19元,手术组平均用药时间由8.45d减少至5.26d。第三阶段,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用药品种数由1.77种/1.89种下降至1.55种/1.77种。第四阶段,手术组患者用药品种数由1.55种下降至1.30种,用药金额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由1689.04元/1214.52元下降至1155.96元/897.23元。结论:干预机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用量,减少了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节约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2.
临床药师干预外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外科围术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的效果。方法:分别抽取我院2008年9月288份出院病历(干预前)及2009年9月284份出院病历(干预后),对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结果:经临床药师干预,围术期患者预防用药在适应证、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超权限应用抗菌药物、溶媒选择、给药途径、联合用药、给药时机、不良反应的发生和禁忌证方面较干预前均明显得到改善;住院药品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由53.86%降至34.89%,抗菌药物总费用占总住院费用的比例由12.43%降至8.79%;总住院时间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分别下降1.24 d和1.11 d。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恰当的干预是有效、可行的,对围术期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预防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干预措施对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评价,为规范医院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探索合理干预措施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别随机抽取2009年度和2010年度出院患者的手术病历各220份,分别作为干预前组和干预后组,调查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情况。结果干预后术前〉2h应用抗菌药的比例由18.2%减少到3.2%(P〈0.05),术前0.5~2h应用抗菌药比例由3.6%提高42%(P〈0.05)。术后,开始应用抗菌药比例由78.2%降到54.3%(P〈0.05),抗菌药平均应用时间由8.5d减少到5.6d;平均住院天数由9.68d下降到7.85d,平均药费由1672.62元下降到1298.66元。平均抗菌药费用919.94元下降到592.18元。干预后围术期抗菌药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明显提高,伤口感染率和院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医院对围术期预防用的抗菌药物实施细则及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为医院拓展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管理探索了有益的管理经验,对促进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情况,推动医院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方法:选取骨科Ⅰ类切口手术2011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前组、2012年3—7月出院病历为干预后组,对比分析干预前后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3%下降为干预后的67.1%(P〈0.01),术前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时间不当由干预前的63.01%下降为干预后的27%(P〈0.01)。实施药学服务和行政干预后,各项不合理用药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实施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是有效的,应进一步优化各项措施,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干预和评估我院甲状腺切除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可行性。方法:在我院普外科设立干预组和非干预组,参考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对干预前(2007年3~8月)和干预后(2008年3~8月)同期出院的甲状腺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平均持续时间由6.83d缩短至2.50d,平均住院时间由8.24d缩短至7.15d,平均住院药费由1895.99元下降至1375.26元,抗菌药物费用由852.11元下降至538.53元,抗菌药物费用占住院药费的比例有所下降;非干预组在同期各项指标变化不大。结论:采用合理用药国际指标干预和评估围术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应用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干预前(2012年6月)和干预后(2012年12月)儿科所有住院病历64份和102份,比较用药频度(DDDs)及合理用药指标(抗菌药使用率、不合理使用率、联用率、抗菌药分级使用率以及不合理换用率)。结果:1干预前抗菌药的选用多为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DDDs排名前3名分别是: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美唑、头孢唑林。干预后非限制级抗菌药的选用品种明显增加,无特殊级抗菌药的使用;其DDDs排名前3名分别是:美洛西林/舒巴坦、头孢美唑、头孢地嗪。2干预后,抗菌药的使用率由100%下降到84.3%(P〈0.01)。不合理使用率由20.3%下降到6.9%(P〈0.05)。二联使用率由23.4%下降到7.0%(P〈0.01),三联使用率由3.1%下降到0%(P〉0.05)。非限制级抗菌药的使用率由0上升到6.5%,而特殊级抗菌药的使用率由7.2%下降到0%(P〈0.01)。抗菌药的不合理换用率由70%下降到35.7%(P〈0.0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促进了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郭峰  赵纳 《中国药房》2011,(34):3184-3186
目的:评价我院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1-6月(干预前)和2010年1~6月(干预后)骨科住院患者归档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进行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率从86.00%降至31.00%,抗菌药物人均费用从296.32元降至89.56元。结论:临床药师干预骨科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后,可显著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西京医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干预前后的使用情况。方法:选择干预前后,符合要求的剖宫产手术患者病历各200例,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和《201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要求,分析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的合理性,并评价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干预前200例患者中预防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的使用率为96.00%,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1 737元;干预后200例患者预防性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率为13.00%,抗菌药物平均费用为156元。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对妇产科围术期患者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况分析,进行事前宣传、事中干预、事后处罚的一系列具体措施,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下降,促进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轻了患者医疗费用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