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沈艳琳  卜书红 《中国药房》2012,(30):2790-2792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中重症感染患者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方法: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知识以及测定血药浓度,对1例脓毒症合并急性肾衰竭患者进行万古霉素给药方案的调整。结果:对万古霉素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其控制在适宜的浓度范围内,则万古霉素在脓毒症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中使用是安全而有效的。持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CVVHDF)会清除较大部分的万古霉素,故需要提高药物剂量。对重症感染患者,万古霉素谷浓度在15~20μg·mL-1时,抗感染疗效比在10μg·mL-1以下更好。临床药师通过药学监护保证了临床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患者治疗过程顺利,病情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在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兼顾疾病、药物与机械治疗间的矛盾,协助医师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pharmVAN个体化给药方案"(A系统)与"万古霉素剂量推荐和血药浓度预测系统"(B系统)对重症患者万古霉素个体化给药的应用情况。方法: 以2019年9月至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并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测定入组患者的稳态血药浓度,并使用上述两款决策系统预测万古霉素初始给药方案的稳态血药浓度,计算实测值与预测值之间的绝对权重偏差和相对预测误差,利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绝对权重偏差的相关因素。结果: A系统和B系统分别入组23例、15例样本,A系统入组患者的实测浓度为(20.36±13.65)μg·mL-1(1.39~58.66 μg·mL-1),预测稳态药物浓度是(11.81±9.14)μg·mL-1(1.1~36.04 μg·mL-1),绝对权重偏差为(42.83±23.21)%,相对预测误差为(-39.04±29.37)%;B系统入组患者的实测浓度为(19.67±9.88)μg·mL-1(5.78~41.01 μg·mL-1),预测稳态谷浓度是(15.72±8.65)μg·mL-1(4.53~33.83 μg·mL-1),绝对权重偏差为(37.29±29.95)%,相对预测误差为(-11.75±47.32)%。单因素分析发现,A系统绝对权重偏差的影响因素包括采样天数、给药次数和药物浓度,B系统绝对权重偏差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和肌酐清除率。再进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未显示统计学意义,上述因素均不是影响预测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系统和B系统两款个体化给药辅助决策系统不适用于重症患者万古霉素稳态血药浓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麻醉诱导期间不同浓度舒芬太尼对睫毛反射、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舒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根据舒芬太尼目标浓度将患者分为4组,分别为0ng·mL-(1A组)、0.2ng·mL-(1B组)、0.4ng·mL-(1C组)、0.8ng·mL-(1D组),每组10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舒芬太尼血药浓度,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丙泊酚血药浓度。结果:麻醉诱导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单用丙泊酚血药浓度分别为2.74μg·mL-1、3.87μg·mL-1;舒芬太尼靶浓度从0.2ng·mL-1升至0.8ng·mL-1,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血药浓度从2.67μg·mL-1降至1.58μg·mL-1、意识消失时从3.90μg·mL-1降至2.61μg·mL-1;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睫毛反射、意识消失时的量效关系均呈直线关系;D组分别与A、B组比较,在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均明显减少(P<0.05);D组与C组比较,在睫毛反射消失时丙泊酚的效应室浓度也明显减少。结论:麻醉诱导期舒芬太尼与丙泊酚在镇静催眠作用方面表现为相加作用,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ng·mL-1时可明显降低丙泊酚在睫毛反射与意识消失时的血药浓度,推荐临床应用舒芬太尼靶浓度0.4~0.8ng·mL-1为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结核患者口服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时对氨基水杨酸对利福平血药峰浓度的影响。方法:采取同一患者自身前后对照,同时服用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为观察组,同时服用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异烟肼和利福平的血药峰浓度,观察对氨基水杨酸对利福平血药峰浓度的影响。结果:口服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后1.5h异烟肼和利福平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4.88±2.32)μg·mL-1和(6.49±3.40)μg·mL-1,而口服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和利福平胶囊后1.5h两者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2.62±2.34)μg·mL-1和(5.84±2.74)μg·mL-1。2组利福平血药峰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异烟肼血药峰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片中的对氨基水杨酸未对利福平血药峰浓度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5例肾病患者连续腹膜透析应用头孢唑林的药物动力学及给药方案。1g/2L头孢唑林灌入腹腔,留置4h后,流出液内药浓度为187±53μg/ml,吸收量为57±13%;同时测得血清内药峰浓度为76±8μg/ml。停药后20h,用不含头孢唑林的透析液交换3次后,血清内药浓度为50±9μg/ml,经腹膜累积排出率为体内药量的16±3%。建议给药方案为头孢唑林0.5-1.0g/d,分2次分别加于第二、四次交换的透析液中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癫痫患儿血浆中拉莫三嗪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外标法,以甲醇沉淀法处理血样后进样测定,色谱柱为Intersil ODS-3,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溶液(30∶7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25nm,柱温为27℃。结果: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在0.8~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定量下限为0.5μg·mL-1;平均回收率为(99.35±3.93)%,日内、日间RSD均<5%。20例癫痫患儿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范围为1.3~15.4μg·mL-1,中位数为4.7μg·mL-1。患儿血浆中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随年龄的减小,波动范围明显增大。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适用于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监测及其药动学研究。年龄越小的患儿,越需要对拉莫三嗪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头孢他啶腹腔灌注治疗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临床药师通过对1名应用头孢他啶治疗腹膜炎的尿毒症患者血浆药物浓度和腹膜透析液浓度的监测,并运用循证医学证据,设计合理的给药方案。结果:临床药师为尿毒症患者提供头孢他啶的个体化给药方案,提高了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论:临床药师为患者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可以为医患双方提供合理的给药方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詹峰 《中国药师》2020,(2):299-302
摘要:目的:分析某院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对117例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谷浓度和峰浓度区间患者的分布,单因素方差分析考察性别、年龄和肾功能对血药浓度的影响,统计各浓度区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117例患者中,去甲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处于有效范围(10~20μg·ml-1)的占29. 06%(34/117),处于有效峰浓度范围(20~40μg·ml-1)的占67. 52%(79/117)。平均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在不同年龄段人群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 05),>75岁患者的血药谷浓度>20μg·ml-1和峰浓度>40μg·ml-1比例显著高于<60岁组和60~75岁组(P<0. 05)。不同性别患者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肌酐清除率(Ccr)<40 ml·min-1组和Ccr 40~60 ml·min-1组患者的血药浓度均显著高于Ccr≥60 ml·min-1组(P<0. 05),且易发生不良反应。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4. 53%(17/117),不良反应关联性评价结果为肯定14例,很可能2例,可能1例。结论:去甲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年龄和肾功能对血药浓度影响显著,应常规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特别应加强75岁以上老年人及肾功能损害患者的用药监护,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三甲医院2017年1-11月85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血药浓度分布及性别、年龄、剂型、合并用药等因素对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血药浓度小于50 μg·mL-142例(49.41%),在有效药物浓度范围(50~100 μg·mL-1)为41例(48.24%),结果大于100 μg·mL-1 2例(2.35%)。本次调研中患者性别、年龄、丙戊酸钠剂型及合并用药对血药浓度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日剂量与血药浓度表现出个体差异,但无剂量和血药浓度相关性。结论:患者体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在应用丙戊酸钠进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及时调整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 提高药物疗效, 确保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华春秀  万英  唐华  刘昌明  卞保平  邹平 《中国药房》2011,(45):4244-4248
目的:探讨万古霉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中肾损伤分子-1(KIM-1)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按万古霉素作用浓度和时间分为不同浓度(0、10、20、30、40、50、60μg·mL-1)和不同时间(0、3、6、12、24、48h)组。显微镜观察HK-2细胞形态学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KIM-1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KIM-1蛋白表达,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HK-2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醇(MDA)的含量。结果:镜下显示,0μg·mL-1组贴壁细胞生长良好,20、40μg·mL-1组部分贴壁细胞脱落和坏死,60μg·mL-1组大部分细胞脱落和坏死;与0μg·mL-1组比较,各浓度组KIM-1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或P<0.01),10、20μg·mL-1组KIM-1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30、40、50、60μg·mL-1组MDA含量明显增强(P<0.01);与0h组比较,24、48h组KIM-1mRNA和蛋白表达、MDA含量均显著增强(P<0.05或P<0.01)。结论:万古霉素刺激可促进HK-2细胞KIM-1mRNA和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与万古霉素致HK-2细胞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某三甲医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监测情况,促进临床个体化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2年度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使用万古霉素患者的资料,回顾性分析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变化情况。结果 2010~2012年共有314例患者进行了652例次万古霉素监测,其中测2小时峰浓度的154例次(23.62%),血药浓度低于25μg·mL-1的有81例次(52.60%),在25~40μg·mL-1的有54例次(35.06%),大于40μg·mL-1的有19例次(12.34%)。测谷浓度的有498例次(76.38%),按照Geraci标准,万古霉素谷浓度的范围应在5~10μg·mL-1,在测定谷浓度的498例次中,血药浓度小于5μg·mL-1的有66例次(13.25%),在5~10μg·mL-1之间的有153例次(30.72%),大于10μg·mL-1的有279例次(56.02%);若按照美国《万古霉素治疗成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监测实践指南》,谷浓度范围应在15~20μg·mL-1,在这498例次中,有366例次(73.49%)血药浓度低于15μg·mL-1,64例次(12.85%)血药浓度在15~20μg·mL-1之间,68例次(13.65%)血药浓度大于20μg·mL-1。结论我院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力度不足,应加大宣传,提高临床医生送检意识。其次,药师应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与合作,研究万古霉素血药浓度和患者疗效的关系,结合研究结果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万古霉素治疗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氨茶碱治疗的肿瘤患者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以期发现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各种因素对肿瘤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5-20μg·mL-1作为氨茶碱血药浓度治疗窗,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氨茶碱血药浓度。结果:57.4%的病例氨茶碱血药浓度在5-20μg·mL-1,其中28例临床显示有效,有效率为71.8%;发生中毒反应3例,发生率7.7%。血药浓度〈5μg·mL-1的19例中,有效的有6例,占31.6%。〉20μg·mL-1的10例中有效3例,其余7例出现多种中毒表现。合并使用西咪替丁、环丙沙星用药,氨茶碱血药浓度升高;合并使用多潘立酮、硝苯地平或特布他林,则氨茶碱血药浓度降低。结论:氨茶碱血药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肿瘤患者合并用药时应及时监测氨茶碱的血药浓度,以确保临床疗效,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同时快速测定血清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浓度的HPLC-UV法。方法:采用6%高氯酸沉淀血清样本。流动相为50 mM KH2PO4缓冲液∶乙腈(90∶10,pH=2.5),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150×4.6 mm,5μm),检测波长为236 nm。结果:本测定方法下,去甲万古霉素在0.8~80μg.mL-1,万古霉素在0.9~92μ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准确度分别为97.79%~104.82%和96.49%~110.75%,日内、日间精密度均小于8%。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取血量少、灵敏度高,准确度及精密度好,适用于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的血药浓度监测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腹膜透析液中头孢呋辛钠的含量测定方法并考察二者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呋辛钠含量,色谱柱为Phenomenex Luna C18,流动相为乙腈-0.05mol·L-1醋酸钠缓冲液(pH3.9)=10∶9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73nm;考察头孢呋辛钠水溶液、头孢呋辛钠腹膜透析液放置6h后的不溶性微粒、澄清度、外观性状、pH值及含量。结果:头孢呋辛钠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25~125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0.6%(n=6);2种溶液6h内各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灵敏,可用于腹膜透析液中头孢呋辛钠的含量测定;头孢呋辛钠与腹膜透析液配伍6h内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必要性.方法:采用HPLC方法测定血浆中麦考酚酸的谷浓度和峰浓度,对2012 年10 – 12 月期间83 例肾移植患者血浆麦考酚酸浓度进行分析.结果:患者血浆麦考酚酸谷浓度在0.34 ~ 3.99 μg·mL-1范围内的共46例次,血浆麦考酚酸峰浓度在0.91~12.78 μg·mL-1范围内的有37例次.在固定给药剂量下,麦考酚酸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结论:对吗替麦考酚酯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脂质饮食对司帕沙星药动学的影响。方法:8只Beagle犬分别在空腹或脂质饮食状态下单次口服司帕沙星10mg·kg-1,2周后交叉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二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空腹和脂质饮食状态下司帕沙星的口服吸收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分别为(17.90±5.36)、(12.45±3.17)h,tmax分别为(3.28±1.32)h、(1.45±0.73)h,Cmax分别为(0.70±0.19)、(2.54±0.71)μg·mL-1,AUC0~t分别为(11.66±3.77)、(38.46±7.13)μg·h·mL-1;各药动学参数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脂质饮食可明显促进司帕沙星的吸收,对其药动学参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高蛋白饮食对犬体内莫昔沙星药动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蛋白饮食对莫昔沙星药动学的影响。方法:8只Beagle犬分别在空腹或高蛋白饮食状态下单次灌服莫昔沙星胶囊17mg·kg-1,1周后交叉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血药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二者的药动学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空腹和高蛋白饮食状态下莫昔沙星的口服吸收分别符合二室、一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βt1/2ke)分别为(24.89±6.77)、(10.70±3.72)h;tmax分别为(2.00±0.76)、(7.25±4.23)h;Cmax分别为(7.07±0.67)、(2.57±1.10)μg·mL-1;AUC0~t分别为(84.30±10.86)、(49.75±14.58)μg·h·mL-1。各药动学参数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高蛋白饮食可减少莫昔沙星的吸收,加快其消除,明显影响其药动学。  相似文献   

18.
张海英  赵立波  蔡焕  王茜  方翼  李玉珍 《中国药房》2010,(26):2441-2443
目的:研究2种阿莫西林分散片在人体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自身交叉对照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别单剂量口服500mg阿莫西林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阿莫西林的浓度,用DAS药动学软件计算二者药动学参数及生物利用度。结果:阿莫西林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ma(x11.11±3.63)、(9.93±3.39)μg.mL-1,tma(x1.14±0.42)、(1.34±0.47)h,t1/(21.08±0.52)、(1.07±0.66)h,AUC0~(624.49±6.22)、(22.44±5.98)μg.h.mL-1,AUC0~∞(25.21±6.44)、(23.40±6.25)μg.h.mL-1。以AUC0~6估算,受试制剂相对于参比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为110.3%。结论:2种阿莫西林分散片生物等效,可以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19.
李绪春  徐富培  周远大 《中国药房》2012,(42):3984-3986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奥卡西平片剂的生物等效性。方法:18名健康男性受试者自身交叉单剂量口服国产或进口奥卡西平片300mg,以高效液相色谱-紫外(HPLC-UV)法测定血浆中奥卡西平浓度,用3p97软件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以方差分析与单双侧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种奥卡西平片剂的血浆中药动学参数分别为:t1/2(15.21±4.04)、(14.51±3.06)h,tmax(5.67±2.45)、(5.17±2.33)h,cmax(0.50±0.13)、(0.56±0.20)μg·mL-1,AUC0—48h(11.59±4.16)、(12.47±4.66)μg·h·mL-1。国产奥卡西平片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94.81±14.21)%。结论:2种片剂在健康人体内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