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院4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定峰  黄金城 《中国药房》2007,18(14):1101-110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方法:对我院2004年2月~2006年9月收集到的4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结果:47例ADR中,患者性别无差异,41~60a发生率较高;中药注射剂16例(占30·2%),生物制品15例(占28·3%),抗感染药8例(占15·1%);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加强其质量监测,并进一步完善我院ADR监测报告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该院2010年收集的64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查的方式,按照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品种、ADR累积器官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4例ADR报告中,女性(37例)高于男性(27例);涉及药品22个品种,ADR主要表现皮肤及其附件损害(35.94%)和全身性损害(21.88%)、消化系统损害(18.75%)等。结论临床使用中药注射剂,要加强其不良反应监测,提高该类药品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3.
儿科常见药物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玲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0):366-368
目的探讨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因素,研究护理对策,加强用药安全护理,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方法分别从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对13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2例ADR中涉及抗生素19种,63例(47.73%),中药制剂10种,45例(34.09%),静脉给药引起ADR119例(90.15%);ADR常见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中药注射剂ADR发生率高于西药注射剂(P<0.01)。结论合理选择药物及用药途径,严密观察静脉用药全过程,重视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保证患儿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上报至国家ADR监测系统的中药注射剂ADR报告176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ADR发生时间、用药种类、临床表现、不良反应的分级及关联性评价等信息加以统计分析。结果 176例报告中涉及22种中药注射剂,60岁以上患者ADR发生率最高(39.20%),中药注射剂ADR主要发生在用药开始30min内(56.82%),ADR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40.34%),活血类中药注射剂产生的ADR发生率最高(49.43%)。结论导致中药注射剂ADR产生的因素较多,临床应加强中药注射剂ADR监测,提高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促进我院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09年12月收集的44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45例ADR报告共涉及134种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4.49%);抗微生物药发生ADR最高(47.19%);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在所有中药制剂中最多(82.35%);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7.08%)。结论:加强ADR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ADR的因素和特点。方法对某市不良反应中心提供的某市2006~2009年402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02例中药注射剂ADR中以中老年人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ADR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居多。结论中药注射剂ADR与药品种类、年龄、给药方式等因素有关,应遵循中药注射剂使用原则,加强对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2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振波  庄洁  韩健 《中国药房》2010,(6):533-53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收集的246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6例ADR报告共涉及120种药品,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64.63%);抗微生物药发生率最高(42.28%),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药(13.01%)、循环系统药(10.57%)、中药制剂(7.32%);中药注射剂引起的ADR占所有中药制剂的50.00%;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1.63%);严重的ADR有11例(4.47%),新的ADR有1例(0.41%)。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494例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春  姜新道  于进彩 《中国药房》2010,(14):1321-1323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门诊药房收集到的49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4例ADR报告中,女性发生率(62.96%)明显高于男性(37.04%);静脉给药最易导致ADR(58.50%);ADR发生率最高的为抗菌药物(51.21%),其中又以氟喹诺酮类(104例)和大环内酯类(90例)抗菌药物最为普遍,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13.97%)和中药制剂(13.16%);ADR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9.17%)、消化系统损害(22.37%)和神经系统损害(17.34%)。结论:应重视临床ADR监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许慧清  吕新艳 《海峡药学》2012,24(4):251-252
对医院2009~2010年上报的8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86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中,≥60岁者发生ADR比例最高(占36.05%);涉及药物品种12种;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0.70%).  相似文献   

10.
孙云川 《中国药房》2009,(3):225-227
目的:分析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4~2007年报告的167例中药注射剂ADR,利用MicrosoftExcel电子表格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导致ADR的中药注射剂涉及17个品种,其中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或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活血化瘀类发生率最高,尤以注射用葛根素(20.4%)和己酮可可碱氯化钠注射液(19.8%)最高。最常见的ADR为神经系统损害(30.4%),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23.3%)。结论:建议改进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提高其质量,并在应用中注意辨证施治,同时加强ADR监测,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21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丽娟  边潮 《中国药房》2013,(43):4098-4100
目的:了解该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6年3月-2011年12月ADR监测小组收集并上报的218例中药注射剂ADR报告,按年龄、性别、ADR发生时间、引起ADR的药品类别和品种、ADR涉及器官/系统及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统计与分析。结果:218例ADR主要集中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占37.16%);男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分别占48.62%、51.38%);ADR通常发生于给药后5~30min内(占56.88%);引起ADR的主要药物品种为清热解毒类(占47.25%);ADR涉及的器官/系统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1.74%),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0.64%)。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安全、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士勇  程军  王儒强  韩一萱 《中国药房》2010,(26):2468-247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上报合格的535例ADR报告,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ADR发生率男性与女性之比为1.10∶1;≥60岁老年人ADR发生率最高,有197例(36.82%)。静脉给药途径引发的ADR占80.37%(430例)。引发ADR最常见的是抗微生物药,有254例(占47.48%);其次是中药制剂,有75例(占14.02%)。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212例(占39.63%);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有164例(占30.65%)。绝大多数ADR转归良好。结论:应不断加强我院医、药、护人员ADR监测工作的宣传、教育与指导,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3.
王宏蕾  范峥  郭桂明 《中国药房》2014,(11):964-967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38例ADR报告从患者情况、药品分类、剂型、ADR发生时间、严重ADR、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ADR大多发生于中老年及女性患者,剂型以中药注射剂为主,近10年ADR数量有波动,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中药ADR不容忽视,中成药上市前研究和上市后的ADR汇总同样重要,应完善ADR报表的填报,进一步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陈平  杨莉  徐永祥  崔影  刘治安 《中国药房》2012,(19):1806-1808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与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东莞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430例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43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最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并加强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5.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建屏  许建国  朱华 《中国药房》2010,(42):4004-400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2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60岁老年人和≤10岁儿童发生比例较高;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有217例(占86.11%);抗微生物药ADR发生率最高,有185例(占73.4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30例(占51.59%)。结论:医、药、护应密切合作,规范诊疗和用药,通过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节约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6.
我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美芳  利显民  王传湄 《中国药房》2010,(18):1702-170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286例填报完整和有分析评价的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重的ADR有3例;我院抗感染药的ADR居首位,有213例(占74.48%),其次为中药制剂,有38例(13.2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146例(占44.9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62例(占19.0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有202例(占70.63%)。结论:建立与完善药物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制度,重视ADR监测,可减少我院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2008年1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丽 《中国药房》2010,(10):926-927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3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最易引发ADR(59.29%);抗感染药的ADR发生率居首位(46.90%),其次为中药剂制(23.01%)等;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37.17%)。结论:临床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112例抗肿瘤药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杜春双 《中国药房》2009,(8):617-618
目的:分析抗肿瘤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与规律。方法:对2003~2007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收录的抗肿瘤药致ADR病例报告112例,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药品种类、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2例ADR报告中,51~60a的患者ADR发生率最高(占31.3%),以铂类抗肿瘤药发生率最高(占36.6%),ADR最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占41.1%),其次为呼吸系统(占32.1%)以及皮肤及其附件(占28.6%)损害。结论:应加强医务人员对抗肿瘤药致ADR的上报意识,分析ADR的发生特点,确保临床安全、合理使用抗肿瘤药,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我院6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冯春丽  李青 《中国药房》2010,(26):2471-247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集到的65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654例ADR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67,多发生于41~50岁的人群(占20.34%)。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452例(占69.11%)、177例(占27.06%)。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有342例(占52.29%),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分别为127例(占37.13%)、91例(占26.61%)、54例(占15.79%);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有92例(14.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25.54%、22.48%。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