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现状调查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国民众药品不良反应认知、发生情况及对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的态度,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结果部分民众对药品不良反应缺乏充分认识,对报告监测机制缺乏了解,民众有获得药品不良反应救济的需求。结论健康教育有待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有待完善;有必要建立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2.
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是发现药品安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最大限度保障公众安全用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药品生产企业对药品上市后安全评价的重要手段。虽然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仍存在较多不足。1我国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现状2009年,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统计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收集上报的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报告来源、给药途径与患者种类、涉及药品种类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8例药品不良反应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最多,共19例,占32.76%;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6例,占96.55%;抗菌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54例,占93.10%;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共34例,占总数的58.62%。结论医务工作者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上报工作,尽量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积极性,为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出建议。方法根据新修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药品不良反应报表填写的要求,分析药品经营企业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结果与结论药品经营企业应提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水平,确保公众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国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10~2014年连续5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采用内容分析、二次分析、对比分析等方法对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情况进行了探讨。结果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数量逐年增加,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数量较少;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主体是医疗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报告比例较低,抗感染药品的药品不良反应仍居首位。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依然是业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建议:提高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率;强化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工作;重视抗感染药品的不良反应;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的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6.
1956例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甘戈  孙骏 《中国药物警戒》2009,6(4):231-235
目的探讨抗肿瘤药品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2003年12月至2008年2月收集的1956例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涉及中老年人最多;奥沙利铂、顺铂、紫杉醇所致不良反应/事件居前三位;静脉用药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最高;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累及的系统一器官以消化系统损害最常见。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抗肿瘤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04,15(4):201-201
<正>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联合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自2004年3月15日起正式实施,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制度由此得以规范。该《办法》规定,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医疗卫生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  相似文献   

8.
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谭敏秀  邓智明 《中国药事》2010,24(2):207-208,F0003
目的探讨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方法,利用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网络管理平台,对2007年佛山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到的7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不同给药途径中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见。结论应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时间,为促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江苏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09年收集到的新的、严重的ADR发生时间、上报时间进行分析。结果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在当天的占60.03%;新的、严重的不良反应上报时间符合规定的仅占26.09%;死亡病例上报时间符合规定的比例仅占21.9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知识宣传培训力度,强化报告意识,提高药品不良反应上报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生物、生化药品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用药提供安全信息。方法对2006年9~11月辽宁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到的105例生物、生化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0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居首位,占15.24%;其次为脑蛋白水解物,占13.33%。不良反应以全身性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使用生物、生化药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乡村医药》2014,(8):16-16
<正>药品不良反应(英文Adverse Drug Reaction,缩写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是药品固有特性所引起的,任何药品都有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国际上对药品不良事件有统一的定义,药品不良事件(英文Adverse Drug Event,缩写为ADE)是指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2012年度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接收的181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资料,按照患者性别、年龄、怀疑抗感染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不良反应累及的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181例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患者95例(52.49%),女性患者86例(47.51%),平均年龄(51.74±19.37)岁;涉及抗感染药品12类、52个品种;由静脉给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共121例次,占上报总数的55.25%;抗感染药品严重不良反应主要累及全身系统(23.65%)、血液系统(14.29%)和消化系统(13.79%)等,临床表现主要为包括过敏性休克在内的过敏反应(44例次)、肝损害(24例次)、血细胞减少(22例次)和肾损害(19例次)等。结论:抗感染药品所致严重不良反应可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加强用药监护,警惕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3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侯春霞  文敬辉 《中国药事》2009,23(4):403-405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3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进行分析。结果33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药品不良反应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56.8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80.47%;药品不良反应表现以皮肤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结论应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8年和2009年的5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0.20%;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67.00%;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60岁以上最多,占43.80%.结论 医院应重视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尽量遴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1.1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与分类及监测报告范围 1.1.1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的有关定义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可疑药品不良反应是指怀疑而未确定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牟洪 《中国药业》2011,(9):41-4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和2009年的5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0.20%;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67.00%;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60岁以上最多,占43.80%。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了解2012~2014年驻陕西省药品生产企业产品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变化趋势,为药品生产、监督和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2014年收集到的81 585份驻陕药品生产企业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从基本情况、严重程度、报告来源、性别年龄、累及系统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共涉及214家药品生产企业,约1 500种药品。①合并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增长明显。②新的和严重的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快速增长。③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且呈上升趋势;0~6岁患者报告数量略有增长,50岁以上患者报告数量快速增长;④不良反应主要累及胃肠系统、皮肤及其附件、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等。⑤不良反应报告涉及80%以上化学药品,17%以上中成药。化学药品中抗感染药占比逐年下降;药品剂型以片剂、注射剂、胶囊为主,给药途径以口服给药、注射给药、皮肤给药为主。结论:驻陕西省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数量不断增加,“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量上升趋势明显,不良反应报表的上报总体情况较好,但“新的”和“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仍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要求;我国不良反应报告的来源构成中,由企业上报所占的比例明显偏低;报告患者性别比例相近,老龄化加剧;少数大中型企业不良反应报告比例较高;药品不良反应集中发生于口服和注射给药,而注射给药可能与抗菌药使用相关。  相似文献   

18.
李蓓 《中国药物评价》2013,30(1):42-43,48
目的:探讨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哈尔滨市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3月31日间的113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2例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以60岁以上老年患者居多,占22.18%;静脉注射是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4.4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7.35%。抗感染药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61.31%。结论:临床应关注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应严格合理用药,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赵起  孙骏  郭艳  董铎 《中国药物警戒》2009,27(3):137-140
目的建立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救济制度,使《药品管理法》更加完善。方法从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以及现行《药品管理法》的法律缺失造成的社会问题出发,探讨如何从完善法律这一层面解决药品不良反应损害引发的问题。结果建议《药品管理法》应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相关内容,并提出了修订方案。结论《药品管理法》中增加药品不良反应损害救济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尽快修订完善,更好地保障公众权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医院药品不良反应进行汇总分析,为临床及时、有效处置药品不良反应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收集上报的15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上报科室、临床表现、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7例药品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最多,共52例,占33.12%;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105例,占66.88%;抗茵药物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共80例,占50.96%;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最常见,共59例,占37.58%.结论 必须重视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以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