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黎小妍  宋伟峰  张平  曲彩红 《中国药房》2012,(30):2816-2818
目的:探讨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对我院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干预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第1季度86例血管介入手术作为调研样本,通过MTP模式对心内科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干预,经过4轮MTP循环,取2011年第1季度95例血管介入手术作为干预后的最终样本,比较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4轮干预,抗菌药物应用率从干预前的100%下降到干预后的84.2%(P<0.05);用药品种前3位由头孢美唑钠、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头孢孟多酯钠更换为头孢唑林、头孢硫脒、头孢美唑钠;术后24h停药病例由0升高到91.3%(P<0.05);平均住院时间由12.6d下降到11.8d;平均总药品费用由8639.8元下降到6825.2元;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1814.64元下降到84.5元。结论:运用MTP模式对我院心内科血管介入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进行管理,明显提高了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与卫生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临床干预对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饶红霞 《中国药业》2011,20(1):61-62
目的调查产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评价干预措施对医院医生用药行为的影响。方法按照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随机抽取2008年1至12月4个季度医院产科剖宫产患者病历,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临床干预,剖腹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使用疗程、品种选择都趋于合理。结论实施有效可行的临床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干预围术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效果,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临床药师于2011年5月与9月先后2次对围术期用药情况进行干预,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每个季度手术患者病历50份,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标准,对4个季度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与合理性评价。结果:经过干预,围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明显下降,不合理用药情况明显减少。结论:经过2次重点整治,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基本趋于合理,但尚需继续努力,将合理用药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减轻患者负担,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监测-培训-计划(MTP)合理用药干预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研究,以探讨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分别选取我院产科2011年4-9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病例作为非干预组和2012年4-9月接受剖宫产手术病例作为干预组。干预组采用MTP模式实施干预,非干预组未采用MTP模式进行干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选择、给药时机、住院药费、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等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采用MTP模式实施干预后,我院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使用频次居前3位者由头孢曲松、头孢替唑、阿奇霉素调整为头孢替唑、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平均住院天数由8.6 d下降到7.5 d;平均药费由1 604.58元下降到1 077.45元;平均抗菌药物费用由762.48元下降到322.16元。结论:采用MTP模式的干预方法能显著提高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率,降低药物费用,对促进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的动态监测和干预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0-2011年我院某科室各季度共240份I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进行回顾性调查和评价。结果: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持续改善,用药率、用药品种和术后用药时间等指标明显改善。结论:经多部门联合干预,某科室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合理性大幅提高,干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合理干预对4种清洁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疝气修补术、闭合性骨折)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第4季度归类出院病历108份为干预前组,2011年第4季度归类出院病历129份为干预后组,根据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评价标准,对其适应证、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干预后4种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在药物选择、用药时间、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等方面的合理率都有显著的提高(P<0.05),提示干预有效。结论有效可行的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围手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17):2426-2428
目的:评价PDCA循环管理干预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抽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1年1-6月)225份,第一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2年1-6月)211份,第二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2013年1-6月)157份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结果:经过两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我院清洁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0.67%下降至25.48%(P<0.05);总预防用药时间≤24 h比例由干预前的31.37%提高至50.00%(P<0.05);抗菌药物品种数由干预前的20种下降至5种,二联联合预防用药率由5.88%下降至2.50%,选用第三代头孢菌数的比例由6.48%下降至0,人均抗菌药物总费用占药品总费用的比例也由14.26%降至4.16%。干预前后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应用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是有效的,能持续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我院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的效果,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模式。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普外科干预前手术病历100份(对照组)及2011年干预后手术病历100份(干预组),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合理性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用药时机和预防用药时间等方面;干预组平均预防用药时间为5.4d,与对照组(8.5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间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有效地实施干预措施,对规范普外科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可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PDCA循环干预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用药管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对比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PDCA循环管理干预前2014年Ⅰ类切口手术560例(手外科钢板,钢针内固定术480例,普外科疝气修补术80例)、2015年第1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680例(手外科钢板,钢针内固定术590例,普外科疝气修补术90例)和2016年第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630例(手外科钢板,钢针内固定术553例,普外科疝气修补术77例)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出院病历,对比分析持续干预前后,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结果经过2轮PDCA循环管理干预后,我院手外科钢板,钢针内固定术和普外科的疝气修补术等I类切口围手术期预防性用药规范性显著提高,各项指标均在合理范围内。结论 PDCA循环管理提高了我院手外科和普外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规范性,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监测-培训-计划(MTP)模式与临床路径在前列腺摘除术中的干预影响,促进该病种围术期预防性用药的合理性.方法 回顾性调研前列腺摘除手术病历45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100例应用临床路径及MTP模式实行管理.结果 研究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药品费用、平均抗生素使用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临床路径及MTP模式对前列腺摘除术患者围术期用药实行管理,可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2年第二季度~2013年第二季度剖宫产手术出院病历150例,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均为单一用药。药品选择:使用的抗菌药物为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共涉及7个品种,其中使用频次占比前3位的抗菌药物依次为头孢硫脒(42.0%)、五水头孢唑啉(38.7%)、头孢西丁(8.0%)。预防用药时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所有患者均为结扎脐带后静脉给药。预防用药疗程: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除手术部位感染转为治疗的2例外,其余病例预防用药疗程均没有超过48 h。结论自2012年第三季度起,我院剖宫产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在药品选择、预防用药时机和疗程等方面总体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干预前后我院甲状腺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为进一步规范我院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3月(干预前)和2011年1~3月(干预后)甲状腺手术病历各100份,统计、分析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结果:抗菌药预防使用率干预后由76%下降到27%(P〈0.01),抗菌药费用明显减少(P〈0.01),用药合理性明显提高。结论:我院为规范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3.
张璞  郭燕萍  王斌  钟明康 《中国药房》2011,(46):4349-4353
目的:完善我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干预的机制。方法:结合上海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将我院病房2006年9月1日-2007年2月28日(《实施细则》出台前半年,第一阶段)、2007年3月1日-8月31日(《实施细则》出台后半年,第二阶段)、2007年9月1日-2008年2月29日(实施合理用药机制半年后,第三阶段)各500份病历及2010年(实施合理用药机制1年后,第四阶段)的400份病历(每季度各100份),根据患者手术与否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评价其用药合理性。结果:《实施细则》出台后,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第二阶段抗菌药物平均费用由第一阶段的2101.79元/1708.64元下降至1408.47元/976.19元,手术组平均用药时间由8.45d减少至5.26d。第三阶段,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用药品种数由1.77种/1.89种下降至1.55种/1.77种。第四阶段,手术组患者用药品种数由1.55种下降至1.30种,用药金额手术组和非手术组患者由1689.04元/1214.52元下降至1155.96元/897.23元。结论:干预机制的建立,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用量,减少了不合理用药事件的发生,节约了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14.
智勇刚  张永军  彭曦  李静  周成  朱晓庆 《中国药房》2010,(22):2034-2037
目的:通过对我院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干预研究,为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干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以提高我院外科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方法:抽取2007年1~6月外科手术出院病历608份作为非干预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实施。抽取2008年7~12月外科手术出院病历755份作为干预组,将各项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抗菌药物的平均费用由干预前的1414.46元下降到干预后的1110.98元(P<0.05);药物选择、单次剂量、术前给药时机、用药疗程、联合用药的不合理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医院内制定和实施规范化围术期预防用药方案及本研究所采用的合理用药干预措施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对促进医院安全、有效、经济,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振知  韩凤昭  杨文华 《中国药房》2012,(22):2036-2038
目的:调查我院临床药师干预前、后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4-6月(非干预组)和2011年9月-11月(干预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对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药师对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干预,围术期预防用药在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给药时机等方面均得到明显提高,合理率分别由干预前的5.71%、68.57%、11.43%提升至干预后的75.90%、95.18%、75.90%(P<0.05);人均抗菌药物费用由814.6元下降至433.5元(P<0.05);人均抗菌药物应用时间由4.07d下降至3.65d。结论:通过制定规范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临床药师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可显著提高围术期合理用药比例,提高医院的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黎颖然  王桂凤  刘锐锋 《中国药房》2012,(22):2034-2036
目的:了解我院实施综合干预措施前、后围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的甲状腺手术患者出院病历,将1-6月的327份病历设为对照组(干预前),7-12月的276份病历设为干预组(干预后),对2组患者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率从干预前的90.80%下降至干预后的22.10%,联合用药率从干预前的31.80%下降至干预后的0。抗菌药物品种选择的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8.56%上升至干预后的49.18%,用药时机合理率从干预前的1.35%上升至干预后的91.80%,用药时间合理率从干预前的25.99%上升至干预后的98.19%。结论:采取综合措施干预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可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江西地区医疗机构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水平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通过摸底调查江西省10家三级甲等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现状,进而制订相应整改措施。抽取2009年第1季度Ⅰ类切口手术出院病历共计300份作为对照组,同法抽取2010-2012年每年第1季度的病历分别作为第一阶段干预组、第二阶段干预组和第三阶段干预组,按抗菌药物合理性应用评价标准进行干预前后对照研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经3个阶段干预后,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逐年下降,分别下降至(68.33±3.70)%、(51.33±4.33)%、(35.67±4.94)%;用药疗程在48 h内的合理率从对照组的27.25%提高至干预后的43.85%、62.44%、74.60%;"非限制性使用"类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从对照组的(35.00±4.71)%上升至干预后的(51.86±7.36)%、(77.57±7.14)%、(84.38±6.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多轮持续性干预措施,可提高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合理率,保障干预成效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出院的患者病历,对抗菌药使用情况及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8.06%,使用强度为每百人天50.65DDDs。490份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病历中,存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情况的病历94份,占19.18%,分别存在遴选药品、用药时机、用法用量、用药疗程、联合用药和适应证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结论:我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要通过全院医务人员的共同关注,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外科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情况,为今后我院外科手术合理预防应用干预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对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及2012年度同期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择期手术患者360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Ⅰ类手术预防用药率逐年降低,Ⅱ类手术术后联合用药率降低。麻醉诱导期给药率逐年增高,三代头孢药物使用率逐年降低。结论对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未执行临床指导原则,采取行政干预与宣传教育,临床药师依据本院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及临床用药干预,以及医院行政干预,有效的改善我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对促进合理用药,降低单病种治疗费用,预防医院感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