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清浓度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的100例住院患者,均于治疗药物检测室接受地高辛血清浓度检测,统计不同性别、年龄段、地高辛用药剂量、血清肌酐清除率不同的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以及不同血药浓度患者的中毒情况。结果患者的地高辛血清浓度平均为(1.84±1.02)ng/m L,不同年龄段与不同性别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的比较无显著差异,血清肌酐清除率越高,患者的血药浓度越低;服用大剂量地高辛者的血药浓度明显高于低剂量服药者;共10例患者发生地高辛中毒,大剂量组中毒发生率为33.3%,大于小剂量组(6.6%),P<0.05;血清浓度<0.8 ng/m L、0.8~2.0 ng/m L、>2.0 ng/m L者的中毒发生率分别为0、3.7%和23.5%,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过高很可能导致患者中毒,威胁其生命安危,而地高辛血药浓度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应加强浓度监测,提高用药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清浓度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2012年1月~2013年8月355例次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结果。结果:地高辛血清浓度为(1.85±1.04)ng·mL-1,190例次(53.52%)地高辛血清浓度位于0.8~2.0 ng·mL-1,地高辛血清浓度与地高辛剂量成正相关(r=0.281,P〈0.001),与血清肌酐清除率(Ccr)成负相关(r=-0.261,P〈0.001),且地高辛血清浓度超出治疗窗比例亦随着Ccr降低而增加(P〈0.001)。35例次(9.86%)出现地高辛中毒,且地高辛大剂量组(〉0.125 mg·d-1)及地高辛血清浓度〉2.0 ng·mL-1更容易发生地高辛中毒(P〈0.001)。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影响因素较多,应密切监测地高辛血清浓度并加强监护,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951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地高辛血清浓度的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守霞  张万帆  董淳  王大果 《医药导报》2003,22(12):890-892
目的: 了解地高辛血清浓度的监测情况.方法:调查深圳市人民医院1998~2000年3 a完成的951例心功能不全患者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数据,并分析年龄对地高辛血清浓度的影响.结果:地高辛血清浓度在有效范围内比例逐年上升,低于治疗范围的比例较高,高出治疗范围的比例较低;高于治疗范围的患者中毒率为53.6%(52/97),有效浓度内患者中毒率为1.3%(6/470);70岁以上组血清浓度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年龄与血清浓度超出正常范围的比例间无明显相关性;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心律失常(54.2%)和消化道反应(34.7%)为主;中毒原因有血肌酐增高、高血钾、低血钾及伴发感染等.结论: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地高辛临床疗效,地高辛浓度正常不能排除药物中毒的可能性,老年患者是临床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5,(2):209-212
目的:探讨导致地高辛中毒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强心苷类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微粒酶免疫测定法测定地高辛的血药浓度,对达地高辛中毒的101例患者病历进行分析。结果:60岁以上患者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60岁以下的患者;随着给药剂量的增加,患者血药浓度增加;多数患者伴有电解质紊乱、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其地高辛的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2.87±0.72)、(2.80±0.69)、(2.80±0.64)、(2.75±0.62)、(2.69±0.62)、(2.57±0.27)、(2.54±0.56)ng/ml,合并以上疾病种类越多,对地高辛浓度影响越大;与硝苯地平、去乙酰毛花苷、呋塞米、胺碘酮、螺内酯、氢氯噻嗪、伏立康唑、托拉塞米合并用药时,地高辛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3.17±0.82)、(3.06±0.68)、(2.86±0.71)、(2.80±0.62)、(2.79±0.65)、(2.57±0.46)、2.41、2.12 ng/ml。结论:年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随着年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增高的趋势。除此之外,给药剂量和各种病理、生理状态以及合并用药等均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报道的与血清地高辛浓度相关的研究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 结果显示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的因素主要有生理因素、各种疾病、药物相互作用、饮食、采血时间以及血药浓度监测方法等. 在进行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时,应全面分析,以提高地高辛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在ICU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并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利用有关统计学方法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4份病历共进行TDM 104次,其中测定地高辛46例次,达有效血药浓度34例,占73.91%;未达有效血药浓度5次,占10.87%;达中毒血药浓度7例,占15.22%.结论 ICU患者基础疾病复杂,内环境紊乱,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所以使用地高辛时,剂量不能完全决定血药浓度,血药浓度也不能完全决定临床疗效,因此必须在参考TDM结果的同时,结合患者具体生理、病理及临床表现等各种情况来调整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院患者地高辛血清浓度(SDC)监测的结果,分析影响SDC的因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SDC,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在266例次SDC监测患者的结果中,SDC<0.8 ng.mL-1的共90例,占33.83%。SDC在0.8~2.0 ng.mL-1的共133例,占50%。SDC>2.0 ng.mL-1的共43例,占16.17%。疗效明显的患者共监测180例次,占总例次的67.67%,疗效欠佳的患者共监测51例次,占19.17%,发生地高辛中毒的患者共监测35例次,占13.16%。结论:地高辛用药应结合血清浓度监测采用个体化用药方案,药师对监测结果应及时分析,并协助临床医师调整给药方案,使患者的治疗更加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白玉国  魏国义  赵强 《中国药房》2010,(16):1514-1517
目的:探讨影响地高辛血清浓度(SDC)的因素及我院应用现状,为临床提高地高辛的合理应用比例提出建议。方法:收集2008~2009年我院445名住院患者581例/次服用地高辛并测定血清浓度的临床资料。分析我院目前地高辛应用的现状,应用多元逐步回归法分析年龄(Age)、性别(Gen)、科室(Dept)、合并用药(Drug)、血清肌酐浓度(Scr)、服药剂量(Dose)与SDC的关系。结果:Age、Gen、Dept、Drug、Scr、Dose与SDC有相关性。结论:SDC个体差异较大,影响因素较多。调查中16.2%服用地高辛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对于其引起的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我院外科住院患者SDC相对内科患者高(P<0.05)。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每日用药剂量不宜>0.125mg。老年女性患者应用地高辛尤应注意用药剂量,及时监测。药师在地高辛的合理用药中应发挥更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济南军区总医院10年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治疗药物监测的Access数据库对济南军区总医院2001~2010年的地高辛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地高辛的血清浓度测定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结果地高辛血清浓度监测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 200例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的结果中,在有效血清浓度范围内1 513例次,占68.8%;低于下限372例次,占16.9%;高于上限315例次,占14.3%。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消化道症状及室性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症状,以及头痛、头晕等神经系统症状。在监测的病例中,60岁以上患者共1 754例次(79.7%),以>80岁的年龄组例数最多,共898例次(40.8%)。各年龄组平均血清地高辛浓度值较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使用地高辛应根据治疗药物监测的结果,结合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并结合临床表现及联合用药情况,合理调整给药方案,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安全有效地使用高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环孢素A血药浓度影响因素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索影响环孢素A(CsA)血药浓度的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已有国内外材料为基础,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移植器官、肝功能、胃肠道功能、血红细胞数量、术后时间、食物与饮料、给药方法、药物剂型和质量、合并用药等均为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结论:鉴于CsA治疗窗较窄,个体差异较大,影响CsA血药浓度的因素很多,建议临床应用CsA时应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定期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33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根据地高辛血药浓度将患者分成5组,并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A组(〈0.50ng·mL-1)患者的有效率、全因住院率、全因死亡率及中毒率分别为18.8%、27.5%、11.6%、0.0%;B组(0.50~0.90ng·mL-1)患者分别为85.3%、26.3%、13.7%0.0%;C组(0.91~1.50ng·mL-1)患者分别为87.3%、31.6%、19.0%、3.8%;D组(1.51~2.00ng·mL-1)患者分别为84.8%42.4%、24.2%、12.1%;E组(〉2.00ng·mL-1)患者分别为44.3%、59.0%、36.1%、54.1%。结论: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血药浓度以0.50~0.90ng·mL-1为宜。  相似文献   

13.
484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绥平 《中国药事》1999,13(4):268-270
本文对北京积水潭医院1994年5月~1997年5月连续完成的213例(484例次)地地政务在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证明其血药浓度能较好地反映地高辛的临床疗效。地高辛经浓度在治疗浓度范围监测结果分析,有其血药浓度能较地反映地高辛的临床疗效。地高辛血药浓度在治疗浓度范围(0.82~2.0nm/ml),约80%以上获得了较好疗效,超过治疗深度范围(〉2.0nm/ml),中毒风险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4.
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生物统计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陆路  张相林 《中国药房》1998,9(5):225-226
本文随机选择100例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病人的病案记录,分别就性别、年龄、疾病状态、合并用药诸因素对用药者体内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生物统计分析。数据应用POMS医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肝功能、肺心病及合并用药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年龄老化及疾病状态中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肺部感染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有显著影响(P<0.01)。  相似文献   

15.
朱曼  孙艳  郭代红  石莉 《中国药房》2007,18(23):1838-1839
目的:了解我院老年患者地高辛和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5年老年患者地高辛和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结果。结果:地高辛和氨茶碱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例/次占总监测例/次的百分率较低,分别为39.07%~52.27%和15.83%~28.57%,低于有效浓度范围例/次在总监测例/次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8.13%~54.97%和67.74%~83.33%。结论:老年患者应用地高辛或氨茶碱时,应充分考虑其生理、病理特点,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和临床疗效及时调整剂量,真正做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6.
地高辛治疗窗浓度的再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司凯英  王守春  栾杰  高志刚  韩丽萍  肖艳 《中国药房》2005,16(14):1081-1083
目的:探讨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清治疗窗浓度范围。方法:将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分别给予小剂量和常规剂量地高辛治疗,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小剂量组有效率、无效率、中毒率分别为71.9%、21.9%、6.3%,常规剂量组分别为64.7%、19.1%、16.2%,2组有效率、无效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毒率小剂量组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小剂量组地高辛有效、无效、中毒浓度分别为(0.87±0.41)、(0.67±0.34)、(1.70±0.48)μg/L,常规剂量组分别为(1.11±0.48)、(0.71±0.39)、(1.69±0.63)μg/L,2组地高辛无效浓度、中毒浓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地高辛有效浓度小剂量组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P<0.01)。结论:地高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血清治疗窗浓度范围以0.50~1.50μg/L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