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选出肝靶向氧化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以毫微粒的包封率作为考察指标,系统观察法筛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 得到的毫微粒粒子均匀圆整,平均粒径100-200nm之间。包封率较高,平均为87.06%。结论 工艺先进可行,可作为生产工艺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优化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OM-PBCA-NP)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 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均匀设计法精选,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毫微粒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 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为三步法,最佳处方为:氧化苦参碱50mg,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0.1ml,普流罗尼克F68200mg,右旋糖苷.70100mg,焦亚硫酸钠40mg;制得的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平均粒径为144.2nm,粒子圆整,载药量为17.8%,包封率为82.6%。结论 优化筛选后的处方工艺,为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OMPBCANP)的处方和制备工艺。方法以粒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综合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初选、均匀设计法精选,优化处方和制备工艺;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毫微粒中氧化苦参碱的含量。结果确定了最佳制备工艺为三步法,最佳处方为:氧化苦参碱50mg,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0.1ml,普流罗尼克F68200mg,右旋糖苷70100mg,焦亚硫酸钠40mg;制得的氧化苦参碱毫微粒平均粒径为144.2nm,粒子圆整,载药量为17.8%,包封率为82.6%。结论优化筛选后的处方工艺,为氧化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4.
5.
毫微粒为固态胶体颗粒,大小在10—1000nm之间,由大分子物质构成并可作为药物载体。其中白蛋白毫微粒不仅可生物降解,无毒性和抗原性,而且对亲水性药物有较高的负载能力.很适合用作药物载体,口服或静脉注射时,通过控制白蛋白毫微粒的粒径不仅可实现药物的靶向性,还可达到缓解的效果。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白蛋白毫微粒的研究很多,在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都有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口服毫微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军  杨希雄 《药学进展》2000,24(5):262-265
毫微粒用于口服具有诸多优点,开发潜力巨大,现已成为药剂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从制备工艺体内摄取与分布、应用等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口服毫微粒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这类制剂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康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含量为考察目标,对妇康洗剂的提取条件进行优选。结果:影响因素为:提取溶剂〉固液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结论:妇康洗剂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1次,每次40min。  相似文献   

8.
氧化苦参碱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郑庆忠  刘利军  白晓朝 《中国药房》2007,18(10):760-762
目的:制备氧化苦参碱脂质体并建立其质量评价方法。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以包封率为检测指标,利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考察优选处方所制脂质体形态与粒径,并采用透析法结合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包封率。结果:最佳处方为磷酸盐缓冲液pH7.2,大豆卵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2∶1,大豆卵磷脂与氧化苦参碱质量比为10∶1,水相与有机相体积比为1∶3;制备的脂质体为球状小囊泡,外观圆整,粒径范围60~150nm,包封率为60.72%;氧化苦参碱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10~150μg.mL-1(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8.62%(RSD=1.47%,n=5)。结论: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开发其新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骆驼蓬毫微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优选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可生物将解的聚氰基丙烯酸正丁脂为聚合材料,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HM-PBCA-NP),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骆驼蓬含量,L9(34)正交试验设计处方工艺。结果按优化工艺条件,制得载药毫微粒:平均粒径69nm,分布范围28~110nm。结论经过优化筛选的组方工艺制备的骆驼蓬毫微粒粒,为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0.
尼莫地平固体脂质毫微粒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均匀设计法设计实验,以高压二步匀乳机制备尼莫地平固体脂质毫微粒。制得的固体脂质毫微粒平均粒径为0.3 μm ,包封率为78.38% 。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优选愈肝宁贴剂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燕萍  曾庆祥  陈文珍  吴小秋 《中国药房》2008,19(24):1868-1869
目的:优选愈肝宁贴剂的制备工艺。方法:以用膏量、固化时间、干燥温度、干燥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初黏力、剥离强度和皮肤残留现象为指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制备工艺。结果:以用膏量(7.6±0.1)g·100cm-2、固化时间24h、干燥温度60℃、干燥时间3.5h为最佳制备工艺,并符合质量控制方法。结论:优选的最佳工艺方案可行,所制备的愈肝宁贴剂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补气通脉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考察醇沉条件。以药材的浸泡时间、提取次数、加水量、煎煮时间为考察因素,以黄芪甲苷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以丹参素含量为考察指标优选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药材最佳提取方法为采用水提取70%醇沉。黄芪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30 min,煎煮2次,每次90 min,按1∶10加水。丹参、川芎、枳壳、红花最佳提取工艺为煎煮90 min,共煎煮2次,按1∶8加水。结论:该生产工艺方法可行、稳定,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法优选咪喹莫特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欢  陆彬  杨红 《中国药师》2002,5(7):432-433
目的:优选简便且重现性好的咪喹莫特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壳聚糖交联法制备;用正交试验法对影响制备的三个因素进行优选;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载药量。结果:制备工艺中采用搅拌时间1h,滴注速度5滴·S~(-1),药物/材料比为1:2,所得咪喹莫特壳聚糖纳米粒载药量最高为5.81%,粒径为543nm,跨距为0.96。结论:优选的制备工艺简便,重现性好,可制得载药量高、形态圆整、分布均匀的咪喹莫特壳聚糖纳米粒。  相似文献   

14.
侯君  周世文 《中国药房》2008,19(15):1150-1152
目的:制备盐酸小檗碱固体脂质纳米粒(BH-SLN)。方法:用旋转蒸发薄膜超声法制备BH-SLN;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该纳米粒的处方及制备工艺,并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BH-SLN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制备的BH-SLN大小较均匀,平均粒径为60·5nm,Zeta电位为—29·7mV,载药量为8·69%,包封率为97·58%。结论:本优化工艺制备得到的BH-SLN包封率高、稳定性好,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优选清炒沙苑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测定沙苑子中总黄酮含量,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沙苑子的清炒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选出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烘箱的烘制温度为140℃,烘制时间为2h,烘,烘制为厚度3cm,结论本实验结果为规范清炒沙苑子的炮制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交试验优选断血流滴丸成型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雪梅  薛继雄 《中国药房》2009,(18):1397-1399
目的:优选断血流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以基质种类、浸膏与基质的比例、药液滴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差异RSD值、溶散时限和滴丸成型率为指标,并进行综合评分,优选成型工艺;以滴距、滴速和滴头内外口径为考察因素,以丸重变异系数为指标,优选滴制条件。结果:优选的成型工艺为以PEG6000为基质,浸膏与基质的比例为1∶3,药液滴制温度为75℃;优选的滴制条件为滴距10cm,滴速50~60滴.min-1,滴头内外口径5.0mm、3.0mm。结论:该工艺为断血流滴丸的制备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陈壮  岳桂华  黄敏  黄小鸥 《中国药房》2012,(31):2911-2912
目的:优选芪七连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和黄芪甲苷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芪七连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2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2h,醇沉浓度为65%,醇沉24h。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芪七连胶囊。  相似文献   

18.
姜平川  麦少洁  陈妹娇 《中国药房》2007,18(36):2830-2832
目的:优选岗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以岗松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包合温度、搅拌时间为3个因素,以包合物挥发油的利用率为筛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进行优选。结果:岗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岗松挥发油与β-环糊精的投料比为1∶10、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岗松挥发油的平均利用率为81.90%。结论:岗松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切实可行,对提高岗松挥发油制剂的稳定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杜兆香  鞠建峰 《中国药房》2011,(35):3303-3304
目的:优选盐酸川芎嗪脂质体的制备工艺。方法:以乙醚注入法制备川芎嗪脂质体,采用正交试验,以包封率为指标,以药物与大豆卵磷脂用量比、PBS缓冲液的pH值、胆固醇与大豆卵磷脂用量比、乙醚与PBS缓冲液用量比为考察因素,优选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药物:大豆卵磷脂为1:12,PBS缓冲液pH为7.5,胆固醇:大豆卵磷脂为1:2,乙醚:PBS缓冲液为1:2。结论:该制备工艺可行、稳定、重现性好,可为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