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340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方面,静滴引起的ADR比例最高;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探讨其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4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2例ADR报告中,引发ADR的药品共185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共211例,占44.7%,其次是抗肿瘤及辅助药物93例,占19.7%。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分别占36.0%和11.2%;新的ADR 103例,严重的ADR 81例,其中新的严重的ADR 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该院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上报的120例ADR报告,采用回顾性分析,通过Excel表格,按照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不良反应涉及的系统与主要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ADR发生率最高(90%);抗肿瘤药物引起的ADR居首(35%),其次为抗感染药(15%);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系统损害最常见(35%);ADR主要由药师和临床药师报告(98%)。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和报告,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上报的200例临床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菌药(120例,60.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3例,56.5%);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高(89例,44.5%);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8例,84.0%)。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2008—2010年我院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仝敏  吴琳 《中国药业》2011,20(21):42-43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2008年至2010年上报的283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科室、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系统或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由干内科上报最多(47例,占16.61%);抗感染药物引起的比例最高(占49.82%),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17.31%);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引起的249例,占87.9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45.58%。结论临床用药应注意抗感染药物与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减少静脉给药,并考虑老年人的体质特点,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解放军第316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8—2010年上报的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发生率以老年人居多(22.79%),抗菌药物最高(50.00%),静脉滴注导致ADR发生率最高(79.41%),ADR的症状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7.06%)。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我院2008年1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胡光煦  张明伟  安薇 《中国药房》2010,(14):1323-1325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11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合并用药情况、药品种类分布,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分布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ADR中,女性69例(58.97%),多于男性48例(41.03%);41~50岁为ADR多发人群(23.93%);ADR主要由静脉滴注给药引起(86.32%);ADR涉及10大类药品共4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ADR例数最多(58.97%),包括9类共20种;ADR临床表现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54.70%);117例ADR治愈或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药品,重视特殊人群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陆一栋  沈斌 《中国药业》2010,19(24):63-64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32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共93种,其中抗感染药物36种,居首位(占38.71%);静脉用药295例,占91.33%;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21.36%)。结论临床必须重视药品ADR,继续做好ADR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9.
2010年我院6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H)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2010年收集到的6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发药品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67例)与中药制剂(70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237例(38.4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25例(20.26%).新的药品不良反应88例,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62例,其中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8例.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对我院2005~2007年收集到的15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157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62种,其中抗感染药29种,占首位(占46.77%),静脉用药引起的ADR有123例,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9.68%),较严重的ADR有11例.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25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建屏  许建国  朱华 《中国药房》2010,(42):4004-400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的25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的发生女性多于男性;>60岁老年人和≤10岁儿童发生比例较高;静脉滴注给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有217例(占86.11%);抗微生物药ADR发生率最高,有185例(占73.4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有130例(占51.59%)。结论:医、药、护应密切合作,规范诊疗和用药,通过合理用药降低ADR发生率,节约卫生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院3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8年6月收集上报的33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72.10%),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主要为药物性皮疹、瘙痒、红肿,其次为胃肠道反应;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70.91%)。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进一步加强ADR的监测、通报和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院53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司延斌  张婕  任淑萍 《中国药师》2009,12(11):1599-1601
目的:分析我院2006~2008年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方法:对上报的53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530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3大类药物,药品种类共184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34.15%;给药途径中静脉用药引起的ADR399例,占75.28%;ADR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1.70%。结论:必须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药师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9年上报至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349例ADR报告分别就患者基本情况、药品信息、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49例ADR报告中,有既往药物过敏史的患者40例,占11.46%;引起ADR前15种药品中,抗菌药物10种,占66.67%;药品剂型分布以注射剂为主(385例,占86.91%);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167例,占47.85%)。结论:临床应重视患者药物过敏史,深入开展ADR病例的用药分析、评价工作,提早发现预警信号,提高合理用药水平,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我院28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韩波 《中国药房》2011,(30):2859-286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1日-2010年12月20日通过网络系统向广东省ADR监测中心上报的ADR报告283份,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上报的科室、ADR的关联性评价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83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7类96种,其中抗微生物药引发的ADR最多,有137例(占48.41%);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2例(占96.11%);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有135例(占47.70%);严重的ADR2例(占0.71%);引发ADR最多的药品是头孢噻肟钠,有22例;引发新的ADR最多的药物是参麦注射液,有6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和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表现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2009年上报到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502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所引起ADR最多,有109例(占21.71%);其次为中药制剂,有90例(占17.9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8例(占55.38%)。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有138例(占27.49%)。结论: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我院39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心慧 《中国药房》2010,(38):3622-3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09年7月收集到的39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岁人群发生ADR的比例最高,有100例(占25.38%);静脉滴注引起的ADR有283例(占71.83%);引起ADR的药品共15类97种,抗菌药物居首位,有246例(占62.44%);ADR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236例(占59.90%);严重ADR30例,占7.61%,其中以肝功能异常发生率最高。结论:临床重视和加强ADR监测工作,能有效地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我院235例抗菌药致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致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7-2009年收集并上报的抗菌药致ADR报告23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235例ADR报告共涉及28种抗菌药,其中头孢菌素类引起ADR最多(占34.47%),其次为喹诺酮类(占22.13%);给药途径以静脉注射引起ADR最常见(占86.3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占50.64%);严重ADR报告共4例。结论:临床应加强抗菌药ADR的监测工作,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我院22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定营 《中国药房》2008,19(8):622-62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1999年1月~2007年6月收集到的2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ADR出现时间、ADR涉及药品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具体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226例ADR涉及的药品有69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61·50%),其次是中药制剂(18·14%);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81·42%);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6·90%);严重的ADR有4例;绝大多数ADR出现在用药61min~24h内(87例);对症治疗89例,未进行特殊处理的137例。结论:应加强ADR监测,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陈丽  邓楠  韦鸿雁  谭波宇 《中国药房》2013,(18):1701-1704
目的:监测并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和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上报的27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5例ADR报告中,静脉滴注(79.64%)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抗微生物药与营养药引发的ADR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7例(24.36%)和59例(21.45%),其次为循环系统药和中药制剂;ADR的临床表现以全身性损害(27.15%)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严重的ADR11例(4.00%)。结论:临床应重视ADR,加强ADR监测和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