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和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近年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分布情况。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建立中药注射剂ADR数据库,对87例ADR报表统计患者的一般情况、引起ADR的药物、ADR表现及导致的系统或器官损害等内容。结果ADR可发生于任何年龄,ADR累及的系统或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需要进一步进行ADR监测,探讨中药注射剂发生ADR的易感因素,以达到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我院近年来中药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收集到的2005年3月至2014年12月98例中药ADR报告从患者的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与给药途径、用药情况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剂是引起ADR的主要剂型(82.65%);ADR损害几乎涉及机体各系统,最多累及系统是皮肤系统(45.92%)。结论中药ADR不容忽视,应加强对中药ADR的监测和管理,以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我院中药不良反应150例分析及预防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萌 《中国药房》2011,(27):2575-2576
目的:通过数据分析探讨中药不良反应(ADR)的预防方案。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07年5月-2010年5月间ADR中涉及中药150例报告并进行分析。结果:中药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损害最为常见;药物类别以内科用药的祛瘀剂、扶正剂较多;剂型以中药注射剂最多。结论:应加强对中药ADR的监测与管理,降低其发生率,维护患者健康。  相似文献   

4.
王宏蕾  范峥  郭桂明 《中国药房》2014,(11):964-967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338例ADR报告从患者情况、药品分类、剂型、ADR发生时间、严重ADR、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我院中药ADR大多发生于中老年及女性患者,剂型以中药注射剂为主,近10年ADR数量有波动,ADR主要累及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中药ADR不容忽视,中成药上市前研究和上市后的ADR汇总同样重要,应完善ADR报表的填报,进一步保障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我院343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冯英力  许晓玲 《中国药房》2010,(34):3238-324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收集到的3437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报告科室、发生时间、给药途径、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37例ADR报告中,肿瘤科上报最多,有1209例,占35.18%;引发ADR最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与中药制剂,分别有621、180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消化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903例,占26.27%,其次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有530例,占15.42%。新的ADR有373例,严重的ADR有743例,其中新的严重的ADR有12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耿亚  陈保红  穆晓燕 《中国药房》2010,(20):1881-188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收集的73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3例ADR中,抗感染药占35.6%,中药制剂占9.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制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和使用规范,减少或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安涯  殷余苗  周捷 《中国药房》2007,18(20):1576-1578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与一般规律。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2月上报的156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季节性分布、用药情况、涉及药品、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占39.63%),其次为中药制剂与血液系统用药;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神经系统以及消化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意识,完善相关报告分析制度,确保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统计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探讨其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收集到的4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72例ADR报告中,引发ADR的药品共185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共211例,占44.7%,其次是抗肿瘤及辅助药物93例,占19.7%。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分别占36.0%和11.2%;新的ADR 103例,严重的ADR 81例,其中新的严重的ADR 9例。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监测,合理规范使用药物,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我院3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嘉丽 《中国药房》2009,(32):2537-253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2年10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收集的31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与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2例ADR中,抗微生物药占63.46%,中药注射剂占13.1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例数最多,占86.86%;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7.12%。ADR多发于70岁以上人群。结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和规范使用,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我院119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我院2001年1月~2007年8月收集到的1197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97例ADR中,41~60a年龄段患者ADR发生率较高(33.0%),男性略高于女性;静脉给药方式是导致ADR的重要途径(59.9%);ADR发生率最多的为抗感染药(53.5%),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引发,其次为中药制剂;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49.2%),其次为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损害。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合理使用与管理,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同时开展全方位的ADR监测工作,逐步提高ADR报告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院10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2年1-12月上报国家ADR监测中心的1 056例ADR报告为对象,对其一般情况、给药途径、药品种类、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 056例ADR报告中,年龄≥60岁的患者发生ADR比例最高(355例,占33.62%);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986例,占93.37%);引起ADR最多的药物为抗菌药物(434例,占41.10%),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88例,占27.27%);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460例,占43.56%)。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的监测与上报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我院28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美芳  利显民  王传湄 《中国药房》2010,(18):1702-170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2009年6月收集到的286例填报完整和有分析评价的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严重的ADR有3例;我院抗感染药的ADR居首位,有213例(占74.48%),其次为中药制剂,有38例(13.29%);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有146例(占44.92%),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有62例(占19.08%);静脉滴注最易导致ADR,有202例(占70.63%)。结论:建立与完善药物使用的监督与管理制度,重视ADR监测,可减少我院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刘敏  徐小芳  吕嬿 《中国药师》2014,(5):839-841
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277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帆结果:277例ADR中,男与女比例为1:1.57,50岁以上的人群占59.93%。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240例(86.64%)和32例(11.87%)。抗菌药发生例数最多,有167例(60.29%),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头霉素类药分别为54例(32.34%)、47例(28.14%)、32例(19.1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和心脑血管系统药物,分别为42例(15.16%)和18例(6.5%)。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为162例(58.48%)、62例(22.38%)。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表现和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8-2009年上报到山东省ADR监测中心的502份门诊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02例ADR报告中,抗菌药物所引起ADR最多,有109例(占21.71%);其次为中药制剂,有90例(占17.93%)。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有278例(占55.38%)。ADR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有138例(占27.49%)。结论:医务人员应强化合理用药意识,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呈报的基本情况,为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年收集到的58例ADR按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及患者年龄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8例ADR中抗菌药物35例(60.34%),中药注射剂8例(13.79%),静脉滴注给药引起的34例(58.62%),皮肤及附件损害有30例(51.72%)。结论:加强对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我院65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冯春丽  李青 《中国药房》2010,(26):2471-247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2009年收集到的65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654例ADR中,男性与女性比例为1∶1.67,多发生于41~50岁的人群(占20.34%)。以静脉滴注和口服给药为主,分别为452例(占69.11%)、177例(占27.06%)。抗菌药物发生例数最多,有342例(占52.29%),其中,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药分别为127例(占37.13%)、91例(占26.61%)、54例(占15.79%);其次为心脑血管系统药,有92例(14.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和消化系统损害为主,分别占25.54%、22.48%。结论:临床应加强ADR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关注中药注射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iDa)发生的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医院2008年至2010年收集的389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采用Excel电子表和手工筛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89例报告中,60岁及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有201例(占51.67%);女性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较男性高;涉及的药品中,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各占22.88%,22.88%,12.85%);药品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以消化系统反应最多(28.79%);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5例(1.29%);好转303例,治愈86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循环系统用药、抗微生物药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重点,临床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我院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集的219例ADR报告,从患儿性别、年龄、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药物剂型、ADR累及器官和系统及其临床表现、ADR转归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9例ADR中,男142例(64.8%),女77例(35.2%),1~5岁患儿129例(58.9%);涉及药品29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137例,62.6%),其次为中药制剂(51例,23.3%);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213例,97.3%),药物剂型以注射剂为主(215例,98.2%);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182例,83.1%);新的不良反应18例(8.2%)。结论:我院ADR的发生主要与患儿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等因素有关,临床应进一步规范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汕头市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分析ADR发生的因素,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对汕头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2006~2011年636例中药注射剂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36例中药注射剂ADR以一般反应为主(92.46%),临床表现主要为皮疹、寒战、发热等过敏性反应,大部分ADR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预后较好;发生ADR药品广泛,涉及51种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ADR的临床表现多样,治疗及时预后较好,使用不规范可能是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监测,开展中药注射剂上市后再评价工作,进一步完善药品说明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0.
我院15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丽萌  刘莹珍 《中国药业》2009,18(16):50-5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156例ADR报告,利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DR涉及药品10类共59个品种,其中抗感染药引起的ADR75例(48.08%),中药注射液36例(23.08%);≥60岁的患者有108例(69.23%);静脉滴注引起的ADR109例(69.87%);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50.00%。结论应合理应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检测,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