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4月在本院静脉滴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ADR/ADE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DR/ADE与年龄、既往疾病等因素有关,主要发生于〉50岁年龄组中有心血管系统疾病既往病史者;ADR/ADE与联合用药有关,联用药物越多ADR/ADE发生率越高;ADR/ADE主要为一般过敏性反应(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反应等,采取治疗措施后,"痊愈"9例,占20.9%;"好转"33例,占76.7%;死亡1例,占2.4%,ADR/ADE的转归与既往疾病有关。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ADR/ADE可由用药以外因素(如年龄、既往疾病等)诱发,临床使用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7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4~2009年国内公开报道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ADR75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的ADR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其中双硫仑样反应45例,占60.00%;过敏性休克11例,占14.67%),其次为血液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ADR,注意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临床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具体情况及其不良反应的主要表现,分析其临床应用是否规范合理。方法对急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为理论依据,并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以限定日剂量(DDD)及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评价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应用是否合理。结果随机抽取处方共16196张,其中使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处方为1118张,占全部处方的6.9%,联合用药的情况占全部使用处方的3.06%。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DUI≤1.0。发生不良反应4例。结论本院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临床应用基本合理。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上的应用日趋广泛普及,因此,临床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09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12年1月~2012年10月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09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累及系统一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血液系统、胃肠系统、肝胆系统及全身性损害。多数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后30min内,且以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的症状较重。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不良反应与其化学结构、患者个体体质、饮食、联合用药等有关。加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合理使用及用药监护,可以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70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洋 《中国药业》2010,19(13):55-56
目的了解近年来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9年至2009年间国内中文期刊中公开报道的70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着较多的不良反应,以过敏性休克最多(40.00%),其次为血液系统反应(27.14%)。结论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血小板降低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头孢哌酮舒巴坦、血小板降低为关键词,检索Embase、PubMed、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国内外相关个案报道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共筛选出有效文献51篇,61例患者,共66例次。61例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男性38例,女性23例),年龄≥65岁(68.85%)居多。所有ADR事件中主要累及系统及临床表现共计80例次,其中一般表现44例次(55.00%),严重36例次(45.00%)。ADR发生在给药后10 min至14 d不等,停药或对症处理后痊愈或好转64例次(96.97%),死亡2例次(3.03%)。61例患者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其中有45例发生ADR,经处理后血小板计数升高或至正常值。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血小板降低ADR临床表现多样且易被忽略,临床药师应加强用药监护,及时发现ADR并采取适当防治措施,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注射液为复方制剂,是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均匀混合的无菌粉末.头孢哌酮钠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舒巴坦钠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保护头孢哌酮钠不受β-内酰胺酶水解,对头孢哌酮钠有增效作用.该药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腹腔内感染等[1].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严重不良反应(ADR)报告也日渐增多,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我县自2007年不良反应开展至今,发生1例乡镇卫生院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病例,希望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8.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公开发表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出现的59例不良反应报道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导致变态反应的案例比较常见。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监测。  相似文献   

9.
184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淄博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收集的184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事件以0~10岁儿童发生率最高,主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全身性损害。多数不良反应/事件出现在用药后30分钟内,且以联合用药出现不良反应/事件的症状较重。结论应加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用药监护,减少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注射用炎琥宁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0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53例注射用炎琥宁ADR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注射用炎琥宁所致53例ADR病例中男性29例(54.72%),女性23例(43.40%),<10a年龄组患者ADR发生率最多,占50.94%,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累及多个器官系统,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严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注射用炎琥宁所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朱健儿  王梅 《中国药房》2013,(48):4547-4549
目的:探讨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2年12月某院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报告143例,就相关情况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0岁以下儿童(65例次,45.45%)是ADR高发组;大多数ADR在首次用药的1h内出现;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140例次,63.35%),其次是全身性损害(32例次,14.48%),主要表现为过敏反应;ADR中涉及联合用药的有35例,占24.48%。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注射用阿洛西林钠致ADR的监测,确保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84例头孢哌酮/舒巴坦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上报的头孢哌酮/舒巴坦ADR84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表现主要为皮肤及其附属系统(81.61%),其次为全身性损害(10.34%),程度主要为轻至中度的一般ADR(95.24%)。结论:临床应重视头孢哌酮/舒巴坦引起的ADR,结合ADR发生特点做好ADR的预防与处理,加强儿童和老年人合理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287例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方法:检索1994~2009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案例287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特点:男性患者是女性患者的1.6倍;儿童和老年人容易发生ADR;临床表现主要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在30min内发生者有226例,占78.75%;首次用药发生者有269例,占93.73%,提示不良反应以首用即发型和速发型为主。结论:应重视清开灵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坚持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注射剂致药品不良反应(ADR)/不良事件(ADE)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4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报道的21例香菇多糖注射剂ADR/ADE病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用药情况、ADR/ADE发生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21例ADR/ADE病例中男性16例(76.19%),女性5例(23.81%),〉50a年龄组患者ADR/ADE构成比最多,占90.48%,其出现时间多发生于用药后30min内。ADR/ADE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骨骼肌肉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了解香菇多糖注射剂所致ADR/ADE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应用的监测,以减少ADR/AD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马勤  黄滔敏 《中国药房》2013,(44):4192-4195
目的:探讨眼用制剂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5年1月-2013年6月国内医药期刊发表的文献,获得眼用制剂致ADR文献137篇,合计208例患者,就其ADR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上眼用制剂致ADR以阿托品滴眼液、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氯霉素滴眼液、盐酸丁卡因滴眼液最为常见,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噻吗洛尔滴眼液致ADR也较多见;在儿童和老年人中发生率较高;多发生在给药后24h内;其临床表现以过敏反应、变态反应和心血管系统反应居多。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重视眼用制剂致ADR的规律和特点,加强其合理使用和监测,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6.
72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在我市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淄博市2008年收集的72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男性41例(56.94%),女性31例(43.06%);不良反应以老年人及儿童居多;不良反应一般较轻,严重不良反应12例(16.67%);经采取治疗措施后治愈64例(88.89%),好转8例(11.11%);主要临床表现为皮疹、瘙痒等过敏反应。结论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252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中国药房》2011,(12):1096-1098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79-2010年中国知网中公开报道的有关华蟾素注射液致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7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合计252例。华蟾素注射液引起的ADR,在本次统计的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中青年发生人数较多。所致ADR以血管刺激性反应居多,有178例(70.63%);其次为变态反应,共53例(21.03%),其中过敏反应23例(9.13%)、过敏性休克3例(1.19%)、药物热27例(10.71%)。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在用药时和用药后都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品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3年收集到的116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6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40种,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的比例最高(39例,占33.62%);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109例,占93.97%);最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菌药物(53例,占45.69%),其次为中药制剂(44例,占37.93%);ADR损害类型主要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80例,占68.97%),其次为全身性损害(以过敏性反应为主)和神经系统损害;新的ADR为18例,占15.52%,以中药注射剂为主(10例);严重的ADR有1例,为抗菌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结论: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重视和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