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9 毫秒
1.
目的:观察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拟行结肠镜检查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B组口服番泻叶后加服33%硫酸镁溶液。观察患者对肠道准备的耐受情况、服药后的排便情况及不良反应,比较2组肠腔清洁效果。结果:A组患者对肠道准备的耐受性好于B组(P<0.01);服药后至初次排便的平均时间A组为43.78min,明显短于B组的51.25min(P<0.01);服药后至检查前的平均排便次数A组为5.41次,也少于B组的7.28次(P<0.01);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1)。2组清洁肠道的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所需时间短,起效快,副作用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赵晋炜  杨阿罗  张勇  倪海燕 《中国药房》2014,(44):4177-4178
目的:观察两种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方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43例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27例)和对照组(116例)。观察组患者检查前一日晚口服酚酞片0.6 g,检查当日术前4 h服用2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69.56 g/袋);对照组患者检查前一日晚及检查当日术前4 h各服用1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比较两组患者的肠道清洁效果、排便次数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肠道准备过程中的排便次数显著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所采用的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清洁肠道方法效果较好,对检查前一日夜间睡眠影响小,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中南药学》2017,(1):126-128
目的比较在不同时间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患者肠道准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内镜室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6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在检查前一晚21点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盒(1000 m L),检查当日早晨5点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盒(1000 m L)进行肠道准备,B组在检查当日早晨5点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盒(2000 m L)进行肠道准备。比较2组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和患者的耐受性、依从性。结果 A组比B组有更好的肠道清洁度(BBPS评分7.37±1.31vs 6.85±1.19,P<0.01),2种肠道准备方法在患者的耐受性及依从性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检查前一晚及检查当日早晨分次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方法肠道准备质量更好,而且不会影响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与甘露醇在结肠镜检查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结肠镜检查患者,根据准备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检查前给予20%甘露醇口服,观察组50例患者则在检查前给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口服,对比两组患者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肠道准备质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服药后首次排便时间为(53.5±28.6)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2.6±31.7)min(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道准备质量优良率为9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结肠镜检查患者的肠道准备效果良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盐酸伊托必利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老年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准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门诊或住院需行肠镜检查的老年便秘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和治疗组53例,对照组检查前6 h服用标准剂量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前30 min口服伊托必利150 mg。观察两组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清洁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肠道清洁度总分分别为(7.12±1.15)、(7.87±1.2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4%、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合伊托必利肠道准备的效果优于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  相似文献   

6.
三种方法在电子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子肠镜检查前较理想的肠道准备方法。方法对240例电子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组,A组番泻叶+硫酸镁组;B组甘露醇组;C组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组。结果三种肠道准备方法均能达到较好的肠道清洁效果,但C组不良反应、服药到初次排便时间及排便次数与A、B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是一种有效、安全、快速、易被患者接受的肠道准备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莫沙必利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联用与单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老年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的肠道准备清肠效果比较。方法:将164例拟行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结肠镜检查前服用聚乙二醇2L,B组结肠镜检查前6.5h服用10mg莫沙必利,聚乙二醇服用方法同A组,C组结肠镜检查前6d开始服用莫沙必利5mgtidAc,肠镜检查当天肠道准备同B组。分别记录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次数、有无不良反应、清肠效果等情况。结果:C组和B组首次排便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B两组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排便次数大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排便次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C组患者各部分肠道及总体肠道清洁效果均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总体肠道清洁度效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联用莫沙必利与聚乙二醇电解质散1周相比单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加用顿服莫沙必利,可以增加排便次数,并能提高患者肠道准备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单剂量磷酸钠盐口服液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有效性、耐受性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拟行结肠镜检查的47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各235例。A组服用磷酸钠盐口服液,B组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观察2种药物清洁肠道的效果、口感、不良反应及患者耐受情况。结果:A组服药到首次排便时间、服药到最后一次排便时间均较B组短,排便次数明显少于B组(P<0.01);2组的肠道清洁有效率和口感评价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大量气泡率高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且患者的耐受性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剂量磷酸钠盐肠道清洁效果好,肠道准备时间短,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用于妇科腹腔镜术前肠道准备6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凡清  张蕾  吴南顺  康楷  殷娟 《中国药业》2012,(21):107-109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妇科腹腔镜术前肠道准备的可行性。方法将120例妇科腹腔镜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对照组60例口服20%甘露醇行术前肠道准备,并对排便情况、不良反应及肠道准备前后电解质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肠道清洁总有效率及肠道准备前后电解质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肠道准备的反应情况、肠道效果优、不良反应发生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安全、高效、方便,可广泛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前准备。  相似文献   

10.
孙彩龙  周兰芳  陈伟  毛和平 《医药导报》2004,23(12):0932-0933
目的:探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在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中的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结肠镜检查患者152例,随机分成A组39例,B组52例,C组6例,分别采用番泻叶、比沙可啶、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3种导泻药作结肠镜术前肠道准备,观察其服药前后平均体重改变、平均初次排便时间、肠腔清洁程度、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A、B组服药后体重分别下降1.8,1.2 kg,C组无明显变化(P<0.05);C组平均初次排便时间短于A、B组(P<0.01),肠腔清洁优良率高于A、B组(P<0.01);B组呕吐发生率高于A、C组(P<0.05),A、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结肠清洁效果较好而安全,且较符合人体生理要求,可作为常用的肠道准备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戊乙奎醚术前应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临床结果。方法选择22-35岁女性患者1200例(ASA I-Ⅱ级)。随机分配成A、B两组,A组为对照组(600例)术前30 min肌内注射1 ml注射用水,B组为戊乙奎醚组(600例),患者术前30 min肌内注射戊乙奎醚0.5 mg。测定30 min唾液分泌量,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方法测定口干程度,记录不良事件。结果给药30 min,A、B两组唾液分泌量分别较用药前变化(2.88±19.51)mg,(-21.30±20.32)mg,其B组用药前后唾液分泌量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B组用药前后明显增加;给药30 min,两组心率变化较用药前无明显变化,两组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术中牵扯宫颈时两组心率变化(-27.72±6.90),(4.32±7.20)bp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戊乙奎醚作为全麻术前用药,可明显减少唾液分泌,无心率增,无明显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李华蓉  李长金 《中国药业》2014,(23):109-110
目的观察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12例患儿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予镇静、抗感染等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结果对照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惊厥次数为(4.3±1.8)次,治疗5 min后为(2.8±2.3)次(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前平均惊厥次数为(4.2±2.0)次,治疗后5 min后为(1.1±2.1)次(P〈0.05),且治疗5 min后平均惊厥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惊厥症状好转迅速,症状改善明显,患儿体温下降幅度超过1℃及住院治疗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联合复方小儿退热栓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确切、稳定、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中的效果,观察其对产妇循环及新生儿的影响,记录术中知晓发生情况,从而评价该方案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在全麻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足月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七氟醚组与异丙酚组,每组30例.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胎儿娩出时、胎儿娩出后5 min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记录胎儿娩出后l、5、10 min的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值,观察切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收缩情况、术中出血量及术中知晓情况.结果 异丙酚组麻醉诱导后、胎儿娩出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明显低于麻醉诱导前[(65.4±7.2)、(66.3 ±8.5)mmHg(1 mmHg =0.133 kPa)比(89.1 ±8.3)mmHg,(61.0±9.4)、(63.0±8.4)次/min比(79.0±7.4)次/min] (P <0.05),与七氟醚组麻醉诱导后、胎儿娩出时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平均动脉压:(65.4±7.2)mmHg比(89.0±8.1)mmHg,(66.3±8.5) mmHg比(92.5±9.7) mmHg;心率:(61.0±9.4)次/min比(79.8±8.0)次/min,(63.0±8.4)次/min比(85.2±9.0)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麻醉诱导前、诱导后、胎儿娩生时、胎儿娩生后5 min平均动脉压、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91.1 ±7.9)mmHg、(89.0±8.1)mmHg、(92.5±9.7) mmHg、(88.9±8.9) mmHg;心率:(83.8±7.7)次/min、(79.8±8.0)次/min、(85.2±9.0)次/min、(80.2±8.0)次/min].2组新生儿出生后l、5、10 min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0.9)分比(9.2±0.7)分、(9.0±1.0)分比(8.8±1.2)分、(9.2±0.6)分比(9.0±0.4)分、(7.3±0.1)比(7.2±0.3)].2组切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子宫收缩情况及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7±2.0)min比(4.6±1.0)min、16.7% (5/30)比10.0% (3/30)、(311±114) ml比(299±120) ml].2组均无术中知晓.结论 七氟醚联合瑞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术全身麻醉方案,诱导安全、平稳且可有效预防术中知晓的发生,掌握好给药时间及剂量,对产妇循环、子宫收缩及新生儿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匹维溴铵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95例IBS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70例,B组60例,C组65例),A组患者口服匹维溴铵50 mg,tid,并口服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0.4 g,tid;B组和C组患者分别单独口服匹维溴铵和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用法用量同A组。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于治疗8周后比较3组患者总的疗效。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10%,显著高于B组(85.00%)和C组(8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缓解腹胀、腹痛和改善排便频率、大便性状等方面均显著优于B组(P<0.05或0.01),但在改善排便频率、大便性状方面与C组相似(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匹维溴铵联合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治疗IBS疗效优于单用组。对于胃肠道感觉异常为主要症状的IBS患者可以单独使用匹维溴铵治疗;若IBS的主要症状以排便频率及大便性状异常为主,则单独使用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也可达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胡严 《中国当代医药》2014,(16):45-46,49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甘露醇在肠镜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行肠镜检查的患者42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210例,采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对照组210例,采用甘露醇进行肠道准备,观察并比较两组的肠道清理程度、初次排便时间、末次排便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的肠道清理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的初次排便时间为(1.3±0.2)h,末次排便时间为(3.4±0.3)h;对照组的初次排便时间为(2.3±0.5)h,末次排便时间为(6.4±0.7)h;两组的初次排便时间和末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发应发生率为1.4%,低于对照组的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应用于肠道准备的排便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鱼龙草颗粒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 《中国医药》2014,(5):738-741
目的 探讨鱼龙草颗粒对小鼠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阐明鱼龙草颗粒药效学作用机制,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150只小鼠(做3个试验,每个试验50只,每个试验分5组,每组1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去离子水,0.2 ml/只)、阳性药物组(磷酸可待因30 mg/kg或盐酸氨溴索0.05 g/kg或阿司匹林0.2 g/kg)和观察组(鱼龙草颗粒)中高剂量组(12.0 g/kg)、中剂量组(6.0 g/kg)、低剂量组(3.0 g/kg)三剂量组,按分组剂量每天上午9:00左右,每只小鼠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5d后进行实验:①小鼠SO2引咳试验:用SO2刺激小鼠呼吸道15 s引起小鼠咳嗽反应,观察3种不同剂量组及磷酸可待因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及咳嗽次数;②小鼠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利用酚红注射后可在小鼠气管分泌排泄机制,腹腔注射2.5%酚红氯化钠注射液30 min,空气栓塞处死小鼠,取出气管,测量3种不同剂量组及盐酸氨溴索组小鼠气管对酚红分泌排泄量;③小鼠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试验:利用二甲苯外涂可引起小鼠耳廓炎症反应方法,给予小鼠右耳涂抹二甲苯(100%浓度),4h后处死小鼠,取下左右耳,对3种不同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称重.以上3种试验均设空白对照组并与3种不同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①小鼠SO2引咳试验结果显示:在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7)、(58±15)s比(50±18)s] (P <0.05);在减少小鼠咳嗽次数方面,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16±9)次/3 min比(35±10)次/3 min] (P <0.01),与低剂量组[(20±7)次/3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可待因组[咳嗽潜伏期(68±15)s、咳嗽次数(12±6)次/3 min]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证明鱼龙草颗粒可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明显减少咳嗽次数.②空白对照组、鱼龙草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盐酸氨溴索组酚红量分别为(1.03±0.37)、(1.59±0.23)、(1.56±0.21)、(1.43±0.26)、(1.55±0.22) mg/L.小鼠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结果显示:高、中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盐酸氨溴索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小鼠结果显示:高、中、低3种剂量组及阿司匹林组4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2±2.0)、(10.0±1.1)、(10.9±1.6)、(8.0±1.1)mg比(14.2±1.7)mg](均P<0.01).结论 小鼠的SO2引咳试验、气管酚红分泌排泄试验、二甲苯所致耳廓肿胀试验显示:鱼龙草颗粒对小鼠具有明显的止咳、祛痰、抗炎作用,其临床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叶海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22-3524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Af)患者动态心电图长R-R间距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将Af患者动态心电图中R-R间距≥2.0 s者分为持续性Af组(A组)、阵发性Af组(B组),分别统计比较两组长R-R间距差异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A、B两组长R-R间距分别为(2.78±0.25)s、(7.32±1.25)s,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B组恢复窦性心律后无一例存在房室传导阻滞。A、B两组平均每例24h长R-R间距出现次数分别为(127.5±23.5)次、(578±126.1)次,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lt;0.05)。两组中长R-R间距在夜间出现比例分别占85.1%、86.7%。结论:Af患者长R-R间距出现频率及时限长短差异与不同心律有关,长R-R间距多发生在夜间,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托吡酯(TP)治疗儿童型偏侧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与A型肉毒抗毒素(BAT)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方法:TP组和BAT组各20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5周后根据改良痉挛性斜颈量表(TWSTRS-II)评分进行疗效评定,同时观察平均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持续时间、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TP组和BAT组的平均起效时间分别为(13.8±3.9)d和(2.4±1.1)d(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0%和40.0%(P〉0.05),不良反应持续时间分别为(5.0±1.5)d和(18.7±6.4)d(P〈0.05)。治疗前TWSTRS-Ⅱ评分分别为21.26±3.48和22.57±3.89(P〉0.05);治疗5周后分别为9.32±2.75和7.87±1.74,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以及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的显效率(分别为70.0%和85.0%)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100%)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口服TP和局部注射BAT均可显著改善儿童型HFS患者的临床症状,前者不良反应轻且持续时间短,后者临床起效快,总体上两种治疗方法安全性均较好,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较高,均适于儿童型HFS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徐景涛  叶国旺 《中国药房》2011,(48):4552-4554
目的:观察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4例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组129例和布比卡因组75例,记录2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切皮后30min(T2)、切皮后60min(T3)、术毕(T4),心脏功能、血液黏度、不良反应和手术后VAS评分。结果:2组诱导后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开始时均较诱导后有所升高(P<0.05),丙泊酚组手术开始时的HR、SBP及DBP均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手术结束时,2组与麻醉前的HR、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布比卡因组(P<0.05);2组VAS评分7分以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平均分数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布比卡因组患者血液黏度在T1、T2、T3、T4时间点略有升高,且2组间血液黏度在T1、T2、T3、T4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用于直肠癌根治术血液流变学稳定,并发症少,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