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保华 《广西医学》2009,31(8):1113-1115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及两侧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10d后两组FMA评分及BI均显著提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侧大脑前、中动脉的血流速度均显著提高,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辅助治疗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颅内血流速度,改善颅内血液循环。  相似文献   

2.
陈琳 《右江医学》2008,36(4):402-403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3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均给予每天250 ml葛根素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组同时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21 d后,治疗组的Fugl-Meyer(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是治疗脑梗死偏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缺血性眼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us,FN)对眼循环障碍性疾病的疗效,应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刺激FN,治疗28例眼循环功能障碍疾病,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视野,视网膜电图的改变。结果显示:电刺激FN后视网膜中央动脉栓塞8例中7例视力增加,6例视野范围扩大;缺血性视乳头病变7例8只眼有7只眼视力改善,5只眼视野扩大;10例视神经挫伤中8例视力提高,3例高度近视眼中2例视力改善。提示:电刺激FN是治疗眼循环障碍疾病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平  王淳  王小林  陈纯  付秀全  张标 《西部医学》2008,20(5):1107-1109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神经保护是目前的研究热点,而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血管事件后的神经保护作用经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证实有效。本文就电刺激小脑顶核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前脑卒中患者日趋增多,其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资料表明小脑顶核可能在脑血流的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笔者自2006年2月至2009年3月,对213例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对照组在常规内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疗法(fastigeal nucleus stimulation,FN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将 5 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脑循环治疗仪电刺激小脑顶核 ,治疗前及治疗后 10天行临床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治疗组与对照组间的评分也有显著差异 (P <0 .0 1) ;10天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 (89.2 8% )较对照组 (17.8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电刺激小脑顶核能有效改善脑梗死急性期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 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治疗组同时给予电刺激小脑顶核 ,观察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压、脉搏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同时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 (全血高切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 )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而心率、血压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观察疗效及TCD检查。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2%,对照组有效率82.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硬死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9.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4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和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4 8例脑梗死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综合性治疗 ,同时电刺激小脑顶核 ,并与 4 8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匹配但只进行药物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治疗 10天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接受电刺激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有效率为 94 % ,对照组有效率为 87%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常规药物加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有明显疗效 ,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0.
黄琼华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2):1516-1518
目的:观察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外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护理对策。方法:10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意识评分增加,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脑外伤导致的意识障碍,肢体功能障碍以及患者的各种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1.
颅脑损伤的致残率在近几年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原因之一是脑外伤后的急性和迟发性脑缺血所致。近半年来,我科对11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缺血性脑血管病占全部脑血管病的43%—65%,有报告达80%。且致残率与复发率均相当高,缺血性脑血管病中20%—40%可复发。因此。寻求有效而安全的治疗方法对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致残和复发均有重要意义。自2000年7月我科采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上海产CVFT-010M型)治疗66例脑梗死患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小脑顶核在阿尔茨海默病治疗中的可能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小林  王永红 《重庆医学》2008,37(19):2242-2244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引起痴呆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大概占痴呆病凶的50%~60%,在西方发达国家AD在60~64岁年龄组的发率不到1%,但在85岁及其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呈指数级增长到24%~33%;在发展中国家AD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却有60%的AD患者是分布在发展中国的,目前AD成为了威胁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2001年全世界AD患者有2 400万,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到2040年估计将有8100万AD患者[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易化技术结合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出血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5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易化技术结合电刺激组(试验组)、易化技术组(对照组),采用患肢SIAS评定法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法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有进步(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易化技术和结合电刺激小脑顶核可提高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ICD-10,选择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80例,正常对照组20例.非器质性失眠症组用电刺激小脑顶核的方法治疗,结合体动记录仪评价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前后睡眠参数的变化;同时,测定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和血浆食欲素Orexin-A、Orexin-B的水平.结果: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实际觉醒时间、睡眠潜伏期、平均每次觉醒时间显著延长(P<0.05),睡眠效率、平均静息状态时长显著降低(P<0.05),平均活动分数和割裂指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除了总睡眠时间外,其他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除了睡眠效率和平均每次觉醒时间2个参数外,其他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也存在类似的趋势.各组间Orexin-A、Orexin-B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可以作为一种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郑江环 《中外医疗》2009,28(11):75-76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63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舒血宁+胞二磷胆碱)治疗,治疗组还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所有病例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0d应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和欧洲卒中评分(ESS)进行功能评定。结果2组在治疗FMA及ESS评定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在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组前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加电刺激小脑治疗利于提高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安全。  相似文献   

17.
钟裕  刘世珍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1):983-984
目的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在内科常规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同时接受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1个月,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和Barthel指数进行功能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较治疗组提高的幅度小(P〈0.05)。结论电刺激小脑顶核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用新医学》2002,4(7):616-617
  相似文献   

19.
蔡艳丽  罗勇 《医学综述》2012,(20):3337-3340
自1969年发现"顶核加压反应"后,学者们不断探索小脑顶核的奥秘,其功能越来越受到关注。近年来,电刺激小脑顶核(FNS)的研究从基础实验拓展到临床应用。大量实验证实,经颅FNS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治疗脑血管病的物理治疗方法,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预后。FNS的临床应用日趋成熟,成为脑血管病康复治疗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电刺激小脑顶核防治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氧化损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电刺激小脑顶核(FN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氧化损伤的防治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AMI、FNS AMI、毁损小脑顶核(FNL) AMI组,于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后24h进行心肌梗死面积、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CK)活性、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结果:与MI组比较,FNS AMI组LDH、CK活性,MDA含量,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P<0.01);TAOC及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FNL AMI组与AMI组以上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NS可减轻心肌梗死后大鼠心肌损伤,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其心肌保护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损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