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孕期妇女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以200例孕期妇女为对象,以同期100例未妊娠女性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对照组、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D-D、Fbg水平低于早期组(P<0.05)、中期组(P<0.05)、晚期组(P<0.05),PT水平高于早期、中期、晚期组(P<0.05);aPTT、TT水平高于晚期组(P<0.05)。结论 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存在亢进,并且随妊娠时间的延长血液黏滞性增加,孕期密切监测凝血功能对预防血栓性疾病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文对中晚期孕妇进行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指标变化的检测,可早期发现孕期妇女在孕期中的高凝状态,预防及预测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以及妊高症的高危风险及妊高症的发生.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院建卡及待产的中晚孕妇女30例,定量检测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的含量和在我体检中心体检的20-35岁非妊娠妇女30例作对照,结果中晚孕妇女待产组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高于非妊娠妇女组(P<0.01).结论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随着孕月的增加,特别是妊娠中晚期体内会出现一些生理、病理变,凝血部分和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改变就是其中之一,并由此会导致在妊娠期发生某些出血性、血栓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王鑫  李小兰  李文娟  安冬梅 《重庆医学》2021,50(18):3136-3139,3145
目的 探讨易栓症标志物(蛋白C、蛋白S活性、血浆抗凝血酶Ⅲ及D-二聚体)在妊娠期血栓性疾病患者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20年7月该院73例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孕妇作为病例组,选取同期73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蛋白C、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等实验室指标,以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各因素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综合作用,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断各指标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多因素结果显示蛋白C活性升高(OR=0.723,95%CI=0.536~0.973)、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升高(OR=0.748,95%CI=0.564~0.991)及蛋白S活性升高(OR=0.701,95%CI=0.507~0.969)为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保护性因素,D-二聚体水平升高(OR=1.435,95%CI=1.022~2.014)为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蛋白C活性、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蛋白S活性及D-二聚体对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预测的截断值分别为85.78%、99.29%、86.72%、595.86μg/L,四者联合诊断诊断效能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 易栓症标志物有助于妊娠晚期血栓性疾病的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检测晚期妊娠妇女的凝血象,来观察凝血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库尔特ACL-7000全自动血凝仪检测320例晚期妊娠妇女及52例正常未妊娠妇女的凝血象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并作比较。结果320例晚期妊娠妇女的血浆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均显示缩短,而Fbg显示增高,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晚期妊娠妇女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处于一定程度的活化状态,血浆处于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容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妊娠期作凝血象的检测,有助于防治产科中的一些出血或血栓并发症,从而保护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的测定均为凝固法,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孕妇200例为测定组。结果:测定组中妇女与对照组或早期妊娠妇女比较,PT、APTT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期内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PT、APTT测定时间缩短的生理基础,其对预防、诊断妊娠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的含量和血小板计数(PLT)等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检测正常妊娠和妊娠高血压孕妇189例及正常育龄非妊娠妇女71例的PT、APTT、Fib和LPT,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89例妊娠妇女血浆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Fib逐渐增高和LPT逐渐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妇女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处于一定程度的活化状态、血浆处于高凝状态,易形成血栓,密切监测妊娠期妇女的凝血象,有助于预防产后出血、血栓形成等并发症,从而保护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7.
妊娠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孕期中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以及分娩等原因,引起母亲体内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导致了母亲体内凝血功能的改变,尤其在妊娠的中、晚期,为生理性高凝状态,为产后止血打下基础.当这一系统异常改变时,如某些因素导致的释放组织因子,激活凝血途径,引起凝血障碍等,可能会引起某些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严重威胁到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对妊娠期妇女进行凝血检测非常重要,本研究就此进行了动态观察,为判断孕妇机体凝血系统生理病理变化提供实验依据,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妊娠期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的测定均为凝固法,用德国TECO CoatronM4半自动血凝仪检测,孕妇200例为测定组。结果测定组中妇女与对照组或早期妊娠妇女比较,PT、APTT的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期内血液成分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是PT、APTT测定时间缩短的生理基础,其对预防、诊断妊娠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凝四项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血凝四项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凝血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正常非妊娠妇女、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及6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凝四项(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比较。结果与正常非妊娠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PT、TT、APTT水平均显著缩短(P<0.01),并随病情加重而呈缩短更明显,而Fbg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病情越重升高越明显。结论血凝四项异常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发病有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存在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有关凝血功能指标,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妊娠期凝血指标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妊娠是妇女的一段特殊生理时期,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会有所变化,以利于胎儿的生长和娩出。在凝血功能方面国内已报道妊娠妇女的纤维蛋白原(Fbg)升高,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但综合报道这几项常规凝血指标变化的不多。近年来,血栓和止血试验的标  相似文献   

11.
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凝血功能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正常妊娠期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主要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ACL-200型血凝分析仪对163例不同孕期正常孕妇和113例不同产褥期正常产妇及58例健康非孕妇女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结果PT、APTT、FIB在妊娠中晚期和产褥初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T仅在产褥初期有明显变化.结论正常妊娠和产褥期妇女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多项指标与正常人有差异,医生在诊断孕产妇某些疾病时应充分考虑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凝血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将101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纳入妊高征组,98例健康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凝血指标及血栓弹力图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 结果妊高征组血小板(PLT)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两组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高征组反应时间(γ)、凝固时间(κ)低于正常妊娠组(P<0.05),凝固角(α角)以及血栓最大幅度(ma)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γ与APTT、TT、PT,κ与FIB、APTT,α与PLT、FIB,ma与FIB均呈正相关。 结论血栓弹力图与部分血小板指标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及改善母婴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妇女凝血四项以及D-二聚体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妊高症妇女标本60例(妊高症组),正常妊娠妇女标本60例(正常妊娠组)以及本院体检中心未妊娠正常妇女标本60例(正常对照组)检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进行分析。结果:妊高症组PT、APTT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对照组,FIB、D-二聚体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特别是妊高症妇女相对正常妇女血液均处在高凝状态,应将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检测作为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及时监测凝血功能以及D-二聚体指标,减少产科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的血小板活化状态、血管内皮损伤、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了正常非孕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46例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抗凝血酶-Ⅲ、蛋白C系统筛选、纤溶酶原、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D-二聚体等指标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晚期糖尿病孕妇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明显低于正常晚期妊娠组(P<0.01);与正常非孕组比较,正常晚期妊娠组和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纤溶酶原、D-二聚体等指标均显著增高(P<0.01).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娠期糖尿病组空腹血糖、纤溶酶原、D-二聚体均显著增高(P<0.01),抗凝血酶-Ⅲ、蛋白C活性依赖凝固时间在正常晚期妊娠组较非孕组呈下降趋势,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T-Ⅲ水平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液处于血栓前状态,而糖尿病孕妇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因此,糖尿病孕妇产前测定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监测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166-168
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是一种能从整体上动态评价凝血和纤溶过程的检测手段,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的变化。临床上常见的病理产科包括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脂肪肝、HELLP综合征及各种栓塞性疾病等,均存在出血、栓塞等凝血功能紊乱。TEG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传统凝血实验室检查的不足,在少见且复杂的妊娠相关疾病的处理过程中,相比传统凝血实验室检查更敏感、有效,能为临床决策提供更为精准的评估凝血状态的指标,有利于对产科并发症起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在产科及产科并发症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在血栓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栓前状态(PTS)是血栓形成前的一种亚临床状态[1],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特殊因素诱导下,血液易成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征)、深静脉栓塞也出现了PTS,现将其在这两种疾病中的应用总结如下。1在妊高征中的应用妊高征是围产医学中危害母婴健康的常见并发症,妊高征时,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尤为显著,多种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水平均发生变化。因此,检测妊高征患者体内凝血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1.1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重要指标。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妇女的PT时间,发现结果均明显缩短,说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是这个时期的妇女血液若处于适度的高凝状态,可以有效地预防产时出血。若妊高征妇女的PT时间加剧缩短,需警惕子痫的发生。这个时期妇女的APTT时间未见明显变化。1.2纤溶活化标志物检测的意义纤维蛋白原(Fb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正常妇女妊娠早、中、晚期及妊娠期高血压病妇女血浆脂蛋白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分别测定正常非妊娠妇女、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及妊娠早、中、晚期妇女的血浆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用TBA比色法、分光光度法检测MDA的含量及SOD的活性.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血浆CM、VLDL、LDL、MDA水平均较正常妇女及正常妊娠妇女明显升高,HDL、SOD低于妊娠期妇女.妊娠各期血浆CM、VLDL均高于正常妇女,随着孕期时间增加而呈正比例增加,而LDL及MDA在早、中孕期升高不明显,晚期明显增加,HDL早、中孕期高于正常妇女,晚期低于正常妇女.SOD活性随妊娠时间增加而下降,在晚期更为明显(P<0.05).结论 妊娠期血浆脂蛋白、脂质过氧化物的含量及SOD活性发生明显改变;特别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血浆CM、VLDL、LDL及MDA含量明显增高,HDL含量及SOD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6例妊娠中期、102例妊娠晚期及4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的凝血功能指标,并与50例正常未孕妇女相比较。结果中期妊娠组与对照组相比:PT、APTT、FIB、TT、MP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无显著性差异(P>0.05)。晚期妊娠组与中期妊娠组比较:PT、APTT、TT、FIB、MPV有显著性差异(P<0.05)。PLT无显著性差异(P>0.05),妊娠高血压疾病组与晚期妊娠组比较:PT、APTT、FIB、TT、PLT、MPV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特别是妊娠高血压疾病妇女体内存在高凝状态,易出现血栓前症状甚至D IC等症,产前动态监测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对及时干预、防止异常凝血出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凝固时间(TT)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反映凝血功能四项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PT、APTT、TT、Fib测定均为凝固法,在CA-1500全自动血凝仪上进行,试剂及定标血浆均为德国德灵公司产品。结果:妊娠中、晚期妇女与正常对照组或早期妊娠者比较,PT、APTT、TT时间明显缩短、Fib含量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妊娠中、晚期由于凝血功能增强、抗凝及纤溶功能减弱,出现妊娠期高凝状态。这一妊娠期生理变化为产后快速有效止血提供了物质基础,但也是导致妊娠期血栓病形成的重要原因,并可能与多种产科疾患有关。妊娠期间检测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对预防血栓形成并及时进行抗凝治疗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常妊娠孕妇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正常妊娠期妇女凝血功能动态变化的规律. 方法 测定153例正常妊娠妇女在孕早、中、晚3期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血栓烷B2(TXB2)、凝血酶原片断1+2(F1+2)、纤维蛋白肽A(FPA)、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2(PAI-2)的水平;同时选择60例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研究.结果 妊娠妇女孕期血液中FPA、TM、F1+2、PAI-2和D-D水平均较非孕妇女显著升高(P<0.01);孕早期TXB2水平低于非孕妇女(P<0.01),至孕晚期显著高于非孕妇女(P<0.01);妊娠妇女血液中TXB2、PAI-2和D-D水平随孕周增加而升高(P<0.01);孕中、晚期TM和F1+2水平明显高于孕早期(P<0.05),孕中、晚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正常妊娠存在血小板活化增加、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抗纤溶活性增加、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凝血/抗凝血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