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效用性,为今后康复护理干预提供指导和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3年5月县人民医院内科收治的符合选择标准的脑卒中患者1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康复护理、良姿位及肢体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吞咽训练及语言训练、社区卫生康复护理、家庭康复等。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后评估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组内干预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组改善幅度更为明显(t=6.84,P=0.000;t=5.99,P=0.000);干预组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肌肉萎缩、异常运动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减轻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12月间在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52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未接受社区护理干预的58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纳入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存质量情况和并发症情况以评价社区护理干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改良Bra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1.63,P0.01),对照组改良Brathel指数变化情况无统计学意义(U=1.64,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7.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7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1)。结论:社区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性化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卒中后抑郁的干预效果并分析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将10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按住院顺序交替纳入到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路径的基础上辅以个性化心理护理。2组患者3个月后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评估简表(中文版)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53.2%和3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估简表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组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路径的基础上辅以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卒中后抑郁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颅脑损伤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30例颅脑损伤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功能锻炼、个案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况进行评估。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情绪恢复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干预后和干预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和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颅脑损伤后偏瘫患者进行综合干预,能提高患者肢体运动能力,改善不良心理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 将109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二组,56例针对地进行护理干预,对照组53例采取常规护理,然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低龄脑卒中患者运用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三合一心理干预模式护理,对照组患者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日常自理能力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出院的焦虑、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积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明显升高。结论: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模式对低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有改善和缓解作用,提高了低龄脑卒中患者积极情绪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康复期脑卒中患者120例,且患者其余资料均无显著差异,通过其接受心理护理干预后的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脑卒中患者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后的焦虑及抑郁的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比较分析后,结果差异明显(P0.05),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通过对脑卒中后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使患者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26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常规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评分要明显低于常规组,干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明显好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其神经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间收治于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人民医院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12周后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结果:干预前两组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神经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周后,观察组运动功能(62.72±5.77)分、生活能力(68.99±5.89)分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14.72±4.09)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减轻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方法:将2016年4月-2017年4月12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象,依据康复护理方法差异分对照组、早期锻炼组两组,各有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早期锻炼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干预前后患者肢体功能FMA、认知功能MMSE、抑郁情绪HAMD、生存质量QOL。结果:早期锻炼组脑卒中偏瘫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肢体功能FMA、认知功能MMSE、抑郁情绪HAMD、生存质量QOL相近,P0.05;干预后早期锻炼组肢体功能FMA、认知功能MMSE高于对照组,抑郁情绪HAMD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QOL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要点与护理效果确切,可更好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认知功能,减轻其抑郁情绪,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出院后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我院神经内科出院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估两组情绪(焦虑、抑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生活活动能力、辅助生活活动能力)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1)。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牟元贞 《大家健康》2013,(17):75-7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分别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对疗程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况进行评分并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心理焦虑、抑郁分值接近正常水平并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干预护理能显著减轻脑卒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进程,且便于操作,是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护理手法。  相似文献   

13.
吴敏  屈桂超 《吉林医学》2012,(27):6035-603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将4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分别于入院时和术后3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干预组与对照组在焦虑、抑郁方面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患者在焦虑、抑郁各方面的指标评分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心病患者及家属同步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方面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应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其抑郁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汝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06例,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护理后患者抑郁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总生存质量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抑郁发生率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4年4月~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36例资料,根据干预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甲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68例)和乙组(全面康复护理干预,68例).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率;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吸入性肺炎、呛咳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乙组患者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率97.06%显著高于甲组85.29%;②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组患者在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F-36量表评分和饮水试验评分显著好于甲组(P<0.05);③乙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47%显著低于甲组患者的13.24%(P<0.05).结论 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全面康复护理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减少吸入性肺炎、呛咳等的发生,对患者病情康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徐庆 《吉林医学》2013,34(23):4789-479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宫颈癌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住院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就诊顺序将前38例划分为对照组,后40例划分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焦虑和抑郁得分在干预前均高于国内常模;干预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两组患者情绪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减轻宫颈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护理方法。通过认知行为干预可以有效地挖掘和调动患者体内潜在力量,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三合一心理干预在低龄脑卒中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干预组采用三合一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日常生活能力、应对方式等。结果干预组入院时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与出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干预组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出院时退避、幻想、自责等消极的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下降,而解决问题积极的应对方式得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三合一的干预方式能够缓解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改变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护理专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摆放不合格率的效果,进一步改进护理措施,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专案小组,确立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不合格率"为活动主题,通过回顾性分析16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病情,确定存在问题,制定相应对策,设为对照组。同时以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干预组,实施护理专案措施,比较护理专案实施前后良肢位摆放合格率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良知位摆放不合格率由专案前改善活动前的40%降至12.0%,偏瘫患者的护理缺漏项率由9.93%降至2.59%,护理专案实施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专案实施有效降低了脑卒中偏瘫患者并发症(关节萎缩畸形、肩关节脱位、垂足)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出院后社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在家庭康复护理,干预组在社区康复训练护理,均出院6周后,比较两组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组干预后Fugl-Meyer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早期康复干预可促进脑卒中患者ADL能力和运动功能的恢复,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20.
牟淑善 《中原医刊》2014,(22):105-107
目的 探讨身心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身心综合护理.干预3个月后评价疗效,患肢功能评价采用Fugl-Meyer (FMA)评定法,日常生活能力评价采用Barthel指数(BI).心理水平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前两组FMA和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MA和BI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均有所下降,而观察组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身心综合护理对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预防干预作用,同时改善了患肢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