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重症颅脑损伤术后行早期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及合理性.方法 选择老年症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实验组行早期肠内营养(EN)辅以肠外营养(PN)支持,对照组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观察血糖、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实验组能获得较充足的能量和蛋白质合成物,1 w时的血糖控制程度、血浆白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1 w后死亡率为31.11%,明显低于对照组64.44%(P <0.05).结论 老年颅脑损伤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符合病人的病理、生理要求,能使该类病人营养状况和生存率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生活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总蛋白、清蛋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7d血糖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42例中发生消化道出血5例,反流2例,腹泻4例,腹胀2例。对照组42例中发生消化道出血9例,反流19例,腹泻9例,腹胀17例。结论重型颅脑损伤病患者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可以明显改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用含乳酸菌肠内营养液(合生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肠外营养(PN组)、含乳酸菌及纤维的肠内营养(LEN组)、含纤维制剂的肠内营养(FEN组)。检测三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血糖等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LEN和FEN组治疗前后前白蛋白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N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LEN组总淋巴细胞计数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而FEN组和PN组治疗后显著下降(P均〈0.05)。PN组病死率、二重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LEN和FEN组(P均〈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含乳酸菌的肠内营养液合生元行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好,而且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数字表法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和治疗7 d后将两组患者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血红蛋白(Hb)、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值及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并总结营养支持护理体会.结果 PN组的Hb、TP、Alb值显著高于EN组(P<0.01).PN组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发生率高于EN组(P<0.05).但两组BW、TSF、AM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对乳酸菌合生元肠内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应用。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PN组、LEN组及FEN组。对比观察营养支持后3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血糖等营养指标以及腹泻、腹胀、胃肠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FEN组和PN组治疗后总淋巴细胞计数显著下降(P〈0.05)。PN组的死亡率、二重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高于LEN和FEN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乳酸菌合生元肠内营养有利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老年重症肺炎病人肠内外营养治疗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肺炎病人肠内和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40例老年重症肺炎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20例,在摄入同等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比较。对比营养支持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氮平衡、血脂等生化指标,每天观察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EN组血清白蛋白、总蛋白、血红蛋白、氮平衡方面明显优于PN组(P〈0.05),且并发症少。结论老年重症肺炎病人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病人营养状况,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探讨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9月间该科收治的68例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所有患者均于伤后48 h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进行辅助治疗,同时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置管2周后,68例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以及GCS评分均较置管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例患者共有1例腹泻、1例腹胀、1例便秘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4.41%。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昏迷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为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有着重要作用,可在临床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应用于神经外科昏迷患者鼻肠管途径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神经外科昏迷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观察组(n=20)和对照组(n=20).观察组直接通过鼻肠管途径给予整蛋白营养制剂TPF-FOS,第1天500 ml,30~40 ml/h,逐渐加量至满足患者的营养要求,对照组给予序贯肠内营养治疗.行肠内营养30 d后对两组患者血清生化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血清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及血清肌酐(Scr)水平组内比较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两组年龄、体质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血清生化指标组间比较用成组资料的t检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行肠内营养30 d时,观察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1.42,P>0.05);30 d内并发症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6,P>0.05).结论 与序贯肠内营养方案相比,神经外科昏迷患者直接通过鼻肠管途径给予整蛋白营养制剂TPF-FOS,在不增加患者肠内营养相关不良事件的情况下,可以为患者恢复提供很好的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9.
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涛  赵青菊 《山东医药》2010,50(51):18-19
目的探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同期收治的10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两组入院后均根据病情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于伤后24h内经十二指肠置管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24 h内予米汤或鸡蛋糊,48 h后予能全力;对照组入院至伤后1周行完全胃肠外营养,伤后约1周肠鸣音出现时鼻饲能全力。治疗后28 d观察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生化指标包括血清总蛋白、白蛋白、Hb及总淋巴细胞计数、空腹血糖、氮平衡。结果观察组APACHEⅡ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P、Alb、Hb、氮平衡等血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早期胃肠内营养支持可通过改善全身营养及免疫状况等改善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方便、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住院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支持治疗,治疗组于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血生化指标、并发症和预后等情况。结果治疗3周后对患者进行检查,治疗组的体重(BW)、肱三头肌皮皱厚度(TSF)、上臂肌围(AMC)、平衡NB(g/d)的减少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及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超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氮平衡,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有利于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和骨骼肌的合成,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从而降低消化道出血率和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0例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重症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支持,即直接采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剂;观察组采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即由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过渡到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第1天和第14天营养学指标: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免疫功能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变化,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第14天PA、Hb、ALB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第14天IgA、IgG、IgM均较治疗第1天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肠道出血、感染以及总的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常规营养支持相比,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更能缓解老年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恶化及免疫功能下降,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1例,实验组留置鼻肠管,对照组留置鼻胃管,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的营养支持方式,观察两组患者生活指标、生化指标、胃肠道耐受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营养支持后7d血清蛋白呈上升趋势,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糖均较营养支持前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鼻肠管早期肠内营养辅以场外营养能够较好的满足患者代谢需要,改善肠道功能,纠正代谢紊乱,减轻患者胃肠不耐受症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MICU危重病人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必要性。方法对35例MICU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治疗组)20例和完全肠外营养(TPN)组(对照组)15例,分别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的肠内营养制剂或肠外营养制剂,均于营养支持前与支持第8日检测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每日测血糖并计算氮平衡。结果肠内营养支持组的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增高;与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血清白蛋白和氮平衡均增高(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危重病人的营养状况,对于胃肠功能完整或具有部分肠道功能的危重病人,应尽量、尽早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肠内营养方式对老年危重症患者营养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6例老年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经鼻胃管肠内营养组)和观察组(经鼻肠管肠内营养组),两组均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及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不同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血白蛋白(ALB)、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及血红蛋白(H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免疫球蛋白(Ig)M、IgG及Ig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治疗过程中,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1)。结论对于老年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支持采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可以更好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及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相较于经鼻胃管肠内营养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脑卒中患者机体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营养指标与并发症。结果入院后第1天和第7天两组患者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前清蛋白(PA)及血清清蛋白(ALB)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第14天观察组TLC、PA、ALB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泌尿系感染及肠道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营养不良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还能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并发低蛋白血症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方法.方法 40例老年脑卒中并发低蛋白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组(高蛋白组,瑞高,热氮比=100:1)和标准肠内营养制剂组(标准组,瑞素,热氮比=130:1),每组20例.在相等非蛋白质热量(104.6 kJ·kg-1·d-1)摄入条件下,进行不同蛋白质含量肠内营养制剂支持(2 w)疗效比较.结果 营养支持第1周,高蛋白组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血红蛋白(Hb)及甘油三酯(TG)、总蛋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下降程度低于标准组,高蛋白组ALB>30 g/L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标准组(P<0.05).营养支持第2周,高蛋白组PA及TC、LDL水平明显高于标准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及4 w死亡率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蛋白肠内营养制剂可抑制老年脑卒中并发低蛋白血症患者ALB和血脂下降,减轻低蛋白血症的程度,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中医中药加针刺治疗配合早期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后肠功能障碍的干预治疗,探讨其对颅脑损伤后肠功能障碍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将脑病科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给予相同的一般治疗(脱水、降颅压、脑保护对症等),均胃肠置管-液囊空肠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同时行胃肠减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入院或术后48 h采用鼻胃管鼻饲以肠内营养泵20 h内匀速持续滴注肠内营养混悬剂(能全力).实验组在肠内营养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及针刺治疗.用注射器将中药汤剂100 mL约15 min缓慢注入胃内,早晚各1次.针刺留针30 min,每日1次.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第1、3、7、14天测空腹血糖(FBG)、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第14天综合评估胃肠道功能(腹胀、便秘、腹泻、消化道出血、呕吐及反流);评价患者医院感染率、ICU入住时间比率、住院药物费用比率、出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 治疗14 d后,实验组营养指标空腹血糖(FBG)、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出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率、ICU入住时间比率、住院药物费用比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中医中药加针刺治疗配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颅脑损伤后肠功能障碍、减少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减低医院感染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陆静珏  韩英  陆志成 《山东医药》2009,49(51):89-91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用于重型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重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胃肠外营养+普通流质饮食,疗程均为3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指标,同时观察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3周后观察组Hb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 CD+3、CD+4和CD+4/ CD+8显著高于对照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合理的肠道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或减少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个性化肠内营养支持对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成两组,即营养支持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两组都采用基本药物治疗,营养支持组在个性化营养评估的基础上给与院内自制营养液,对照组给予50%院内自制营养液和50%自带食物匀浆进行肠内营养.在住院第1d、10 d和21 d时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皮褶厚度(TSF)、非瘫痪侧上臂肌肌围(MAMC)、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计数(TLC)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统计肠道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t检验、x2检验,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与基线相比,两组Hb、Alb、TSF、MAMC、TLC等营养指标及NIHSS评分均下降(P<0.05).两组患者住院第10 d时,对照组Hb、Alb和MAMC均低于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第21 d时,对照组Hb、TSF和TLC均低于营养支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支持组患者腹泻发生例数(5例)少于对照组(1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神经功能情况,降低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规范肠内营养(EN)对急性重症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06例患者分为营养支持组(56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鼻饲整蛋白肠内营养素制剂及普通鼻饲奶。入院第1、14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甘油三酯,统计两组第1、21天NIHSS评分、第7、21天时的感染及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有下降,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肠内营养组第7、21天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第7天EN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高(P<0.05)。两组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肠内营养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早期EN可明显改善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