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临床拟诊为SSS者非常多见 ,表现为头昏、乏力、黑蒙、甚至晕厥 ,了解其房室传导功能将影响其临床分型、治疗和预后 ,尤其是有助于正确选择起搏器类型。食管电生理检测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分析有指导作用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997~ 2 0 0 1年门诊和住院患者共 2 92例。 10 5例窦房结功能正常 ,男 65例 ,女 40例 ,年龄 17~ 73 ( 48 5 3± 14 3 4)岁。187例窦房结功能障碍 ,男 10 2例、女 85例 ,年龄 18~ 81(平均 5 1 43± 16 2 1)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3 5例、高血压病 2 7例、心肌病 2例、先天性心脏病 1例 ,其余均为心电图或 2 4…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在植入房室全能型(atrioventricular,DDD)起搏器后设置不同的房室(atrioventricular,AV)间期对其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3年至2014年行DDD起搏器治疗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60例,通过AV间期150 ms、180 ms、240 ms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比较起搏器术前及不同随访时间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纽约心脏协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心室起搏比例情况。结果 3组患者在随访半年、1年、2年期间,150 ms组心室起搏比例最高(48.70%±8.44%、49.26%±8.86%、50.32%±7.67%),240 ms组最低(2.75%±1.29%、2.40%±1.27%、2.70%±9.23%)。3组随访期间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left atrial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A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随访半年时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YHA心功能分级、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0.206、0421、0.079);随访1年(P=0.004、0.020、0.035、0.001)、两年(P0.001、0.001、0.047、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150 ms患者的AV间期程控为180 ms半年后随访,患者心室起搏比例降低(50.32%±7.67%vs. 9.89%±2.05%,P0.05),LVEDD缩小[(56.26±3.93)ms vs.(53.21±2.53)ms),P0.05],LVEF增加(46.05%±2.44%vs. 49.47%±3.66%,P0.05),NYHA心功能分级上升(2.33±0.69 vs. 1.67±0.57,P0.05)、NT-proBNP浓度下降[(551.37±28.31)pg/mL vs.(460.71±18.22)pg/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DD起搏器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与心室起搏比例、起搏时间有关,并且这种影响具有一定的可逆性。  相似文献   

3.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房室传导功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芳  李莉 《心电学杂志》1999,18(2):83-84
为了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的房室传导功能,用食管电生理检查观察窦房结功能正常者86例、窦房结功能低下者40例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者109例的房室传导功能.结果显示:3组的文氏型阻滞点、2:1阻滞点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将窦房结功能障碍者的窦房结恢复时间与文氏型阻滞点、2:1阻滞点作相关分析,结果均无相关性(P>0.05).认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发生房室传导阻滞的概率较低,植入起搏器前应作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房室传导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病窦综合征(SSS)双腔起搏器治疗患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及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因SSS住院并行双腔起搏器(DDD)治疗的患者44例,随机均分为瑞舒伐他汀组: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mg/d,每晚顿服;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不服用瑞舒伐他汀。分别测定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患者NT-proBNP水平、左房内径(LA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结果:术后6个月常规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术前有好转趋势;瑞舒伐他汀组NT-proBNP、LAD、LVESd、LVEDd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各指标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NT-proBNP[(341.51±373)pg/ml比(257.09±173)pg/ml]水平显著降低,LAD[(3.96±0.84)cm比(3.67±0.40)cm]显著减小(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病窦综合征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病窦综合征患者房室传导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52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病窦综合征(SSS)患者,按有无结区功能障碍分为单纯窦房结病变组和双结病变组。结果显示:SSS患者中双结病变的检出率为46.5%。这类患者有如下临床及电生理特征:黑、晕厥发生率高,心功能差;窦房结受损程度更重;结区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传导障碍;有1/3伴希浦系功能异常,心室电不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提示双结病变患者心脏传导系统存在广泛而严重的损害,临床治疗应持积极态度,尤其是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希氏束电图(HBE)检查有无房室传导功能障碍(AVB),将53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某些临床和 ECG 表现,可以预示 SSS患者具有 AVB。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ei指数和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对起搏器患者术后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68例,起搏模式均为心室按需起搏(VVI),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行Tei指数、血清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E/A峰比值等检测,计算心室累积起搏(CumVP)比例(%)。按心室起搏比例区分为CumVP〈30%组(38例),CumVP 30%~75%组(56例),CumVP〉75%组(74例)3组。分析Tei指数与NT-proBNP在不同起搏指数患者之间的变化。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12个月Cum-VP〉75%组NT-proBNP[(124.88±12.56)ng/L比(168.42±32.46)ng/L]与Tei指数[(0.52±0.04)比(0.68±0.06)]显著升高(P〈0.05~〈0.01),LVEF[(0.56±0.02)比(0.48±0.05)]显著降低(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CumVP〈30%组上述指标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CumVP 30%~75%组,Tei指数明显升高[(0.54±0.14)比(0.66±0.01),P〈0.05],而BNP、LVEF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起搏器患者心功能改变与起搏比例有关,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与Tei指数可作为评价术后心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具有自动AV间期搜索和起搏模式策略自动化功能的双腔心脏起搏器对老年患者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方法选择置入DDD/R型双腔心脏起搏器的老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123例,分为实验组66例,平均年龄(76.5±6.8)岁,置入具备自动AV间期搜索和模式策略功能的美敦力公司Adapta系列起搏器;对照组57例,平均年龄(73.1±7.4)岁,置入不具备上述2种功能的美敦力公司Sigma AED、MED系列起搏器。术后1年内随访,观察心功能(NYHA)、程控获取右心室起搏(VP)百分比、心脏彩色超声心动科进行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的测量,计算LVEF,抽血检测N末端前体钠尿肽(NT-proBNP)水平,并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术后1年VP百分比降低[(39.7±35.2)%vs(91.7±2.6)%,P=0.02],LVEDD、LAD、LVEF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5±3.9)mmvs(53.9±3.6)mm,(38.2±2.6)mmvs(42.0±4.5)mm,(54.8±7.7)%vs(50.1±12.3)%,P<0.05,P<0.01),实验组术后1年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0.2±19.4)ng/Lvs(269.2±23.6)ng/L,P<0.01]。结论具有起搏自动AV间期搜索和模式策略自动化功能的双腔起搏器可减少老年SSS患者VP百分比,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心室间隔部起搏比例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置入双腔起搏器的病窦综合征患者66例,按术后6个月起搏器程控仪获取的心室起搏比例,将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A组36例和心室起搏比例<50%作为B组30例,比较2组术前与术后血清氨基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BNP)和心脏超声检查各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脏超声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A组术后NT-proBNP明显升高,B组明显下降(P<0.05),术后A组NT-proBNP高于B组(P<0.05);A组心室起搏比例高于B组[(83.6±3.7)%vs(21.8±6.5)%,P<0.05];NT-proBNP与心室起搏比例呈正相关(r=0.736,P<0.05),与LVEF无相关性(r=-0.11 2,P>0.05)。结论病窦综合征起搏器置入患者中,血清NT-proBNP水平可随心室起搏比例增高而升高,心室起搏比例增高对患者的心功能可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心房按需起搏治疗正常房室传导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正常房室传导的SSS患者安装心房按需型起搏器后心功能改变,临床症状变化,房宣传导阻滞和房颤发生率,评估心房按需起搏治疗SSS疗效. 结果:平均随访(8.6±5.2)年,117例SSS患者手术前后心功能无显著变化,左室射血分数(LVEF)术前为(53.4±6.1)%,术后为(56.1±7.2)%(P>0.05).术后随访期间有3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2.6%),5例发生房颤(4.3%).所有患者心源性脑缺氧症状均消失. 结论:对正常房室传导SSS患者安装心房按需起搏器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手术方法简单,疗效确切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腔起搏器治疗患者NT-proBNP 及心脏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 年12 月至2012 年8 月于我院心血管内科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住院并行双腔起搏器(DDD)治疗的患者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可定5 mg 组及可定10 mg 组各20 例.分别测定术前、术后12 个月三组患者NT-proBNP 水平、左房内径(LA)、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NT-proBNP、LA、LVEDD、LVESD、LVEF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起搏器组及可定10 mg 组患者血浆NT-proBNP 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45,P<0.01),可定10 mg 组较单纯起搏器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三组患者LVEDD 均较术前减小,且随可定用量增加减小更明显.治疗后可定5 mg 组LVESD 较术前减小(P<0.01),LVEF 明显增高(P=0.032);治疗后可定10 mg 组LA、LVESD 较术前减小(P 均<0.01),LVEF 明显增高(P=0.017).治疗后可定5 mg 组及可定10 mg 组LA 较起搏器组明显减小(P=0.048,P=0.043),LVESD 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P=0.031).治疗后三组患者射血分数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舒伐他汀在一定程度上可逆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双腔起搏器置入患者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自动AV间期搜索功能双腔起搏器减少心室起搏的有效性及对心功能和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100例植入DDD/R起搏器的患者(有AV搜索功能50例,无AV搜索功能50例),术后1年内程控获取右室起搏百分比、高频心房事件、检查超声心动图及测试血浆心房利钠肽(ANP)值。结果有AV搜索功能组术后3,6,12个月右室起搏百分比明显小于无AV搜索功能组(18.7%±5.6%vs 82.4%±10.2%,19.8%±6.6%vs 77.3%±9.5%,18.4%±7.3%vs 79.2%±8.6%,P均<0.05)。有AV搜索功能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房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均明显改善(P均<0.05);ANP水平明显降低(203.10±28.20 pg/ml vs 298.80±31.50 pg/ml,P<0.05);高频心房事件也显著减少(18±9次vs 39±11次,P<0.05)。结论有AV搜索功能起搏器明显减少病窦综合征患者右室起搏比例,改善心功能,并减少高频心房事件。  相似文献   

14.
探索心房起搏比率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综合征,SSS)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因SSS于我院住院首次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术前无心房颤动病史的患者171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分别进行程控随访获取心房起搏比率(the percentage of atrial pacing,AP%)、心室起搏比率(the percentage of ventrivular pacing,VP%)、心房高频事件(atrial high rate events,AHRE)发作日期和时长等参数。心房颤动定义为患者有>5min的AHRE。根据首次检测到AHRE时之前的累积心房起搏比率将患者分为三组:低心房起搏比率组(AP%<30%,n=75)、中心房起搏比率组(30%≤AP%<60%,n=54)和高心房起搏比率组(AP%≥60%,n=42)组。比较三组间一般情况、并存疾病、左心房增大、心室起搏比率和心房颤动发生率。结果:三组间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冠心病、脑梗死、左心房增大、心室起搏比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心房颤动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事件曲线显示三组心房颤动发生率的不同,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心房起搏比率(AP%)≥60%(OR:4.62,95%CI:1.65~12.97,P=0.004),高血压(OR:4.03,95%CI:1.32~12.34,P=0.015)、左心房增大(OR:5.79,95%CI:2.07~16.19,P=0.001)是SSS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房起搏比率与SSS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相关,AP%≥60%、高血压、左心房增大,是SSS患者起搏器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分析最小化心室起搏中的心室起搏管理(MVP)功能在病态窦综合征(SND)与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中应用的差别.方法 入选接受双腔起搏治疗的症状性窦性心动过缓患者52例,并将患者分为SND组32例(62%)和AVB组20例(38%).首先关闭MVP模式,将起搏器程控调为生理型起博(DDD/R)模式,于3个月随访时将MVP模式打开.通过程控仪随访观察患者心房和心室的起搏比例、高频心房事件和房性心律失常(AA)负荷.结果 SND组患者MVP模式与DDD/R模式相比,心室起搏百分比(VP%)及心房起搏百分比(AP%),AA负荷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心房高频事件(AHR)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VB组患者MVP模式与DDD/R模式相比,VP%显著下降,两组AA负荷百分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AP%、A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心动过缓的患者,MVP模式相较DDD/R模式可以显著地减少不必要的右心室起搏,无论是病窦综合征的患者还是房室传导阻滞的患者均可以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6.
回顾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持续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植入起搏器的患者资料,观察房室传导的情况。393例因持续性Ⅲ度AVB植入起搏器,46例起搏器不具有计算心室起搏比例功能的患者被除外。341例分为心室起搏比例≥90%组(NAVC组,n=300)和心室起搏比例90%组(AVC组,n=41)。两组在年龄、性别、民族、心律及合并疾病间均无显著性差异。AVC组QRS波群时限小于NAVC组(P0.05)。QRS波时限120 ms是持续性Ⅲ度AVB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OR 11.060(95%CI 2.396~51.050),P=0.002]。结论:约有12%的持续性Ⅲ度AVB患者出现房室传导,QRS波群时限小于120 ms可能是持续性Ⅲ度AVB患者术后有房室传导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以超声心动图检测80例AMI患者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两组脑钠肽(BNP)的浓度;AMI患者被随机分为传统治疗组(38例)和早期康复组(42例),3周和3月时再测定上述指标。结果:AMI患者在治疗后3周LVEDd、LVEF及LVFS与治疗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个月时的上述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改善显著(P<0.01),但早期康复治疗组LVEF水平较传统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AMI患者在梗塞后24h血浆BNP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治疗3周和3月时血浆BNP水平均明显下降(P<0.01),但早期康复组较传统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改善AMI患者心功能和降低血浆BNP水平;AMI患者血浆BNP水平的改变早于心脏结构的变化,可作为观察AMI病情的一个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行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后心房利钠肽(ANP)和脑钠肽(BNP)变化及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选择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持续性房颤成功行PBMV患者38例,术前、术后1d及半年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链免疫法测定血浆中ANP、BNP值,由超声心动图测左房内径(LAD)、二尖瓣口面积(MVA)、二尖瓣跨瓣压差(MPG)及肺动脉压(PAP)。结果PBMV术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善;术后1d及半年ANP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BNP变化不明显。术后半年与术前比较,LAD与ANP下降相关(r=0.774,P〈0.05),△BNP与△MPG相关(r=0.574,P〈0.05)。结论房颤患者PBMV术后半年血中ANP逐步下降,BNP降低不明显。房颤律时△ANP和△BNP仍是反映LAD和MPG变化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培哚普利对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后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置入永久性起搏器患者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培哚普利,2~8 mg/d;对照组不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物。采用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置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前后心脏各参数,随访18个月。结果与置入前比较,对照组左心室重量指数增加(P<0.05),治疗组LVEF明显增加(P<0.05)。18个月时,2组左心室重量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永久性起搏器置入18个月时,患者心肌重构已出现改变。培哚普利可改善患者心肌重构,但仍需要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做动态监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7例,包括STEMI、NSTEMI、UA,于入院即刻留取静脉血,并于胸痛24h、72h、二周后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行BNP及CK-MB、cTnI测定,并于一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三组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显示:NSTEMIBNP水平最高且与LVEF%测值成正相关,其次为STEMI组,UA组最低。各组不同时段BNP水平显示在胸痛24h水平最高。结论ACS患者急性期各时段血浆BNP明显升高,且各临床类型的血浆BNP水平存在差异,BNP水平与ACS患者心功能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