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及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做到反应前的预防措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机采血小板产品的质量.方法:调查465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其中发生献血反应的有95例,并对其资料进行详细调查分析.结果:465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共发生反应95例,轻、中、重度反应率分别为15.26%、5.16%、0.结论:献血前严格按相关标准要求,选择高体重,多次献血者,做好献血前的告知及献血前中后的护理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降低机采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确保血小板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产生的原因,为减少献血反应,保障献血者身心健康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对3 646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出现不同程度献血反应的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 646例献血者中,以轻度献血反应为主,共出现献血不良反应79例,总发生率为2.17%.其中轻度不良反应71例,占总不良反应的89.9%;中度不良反应8例,占总不良反应的10.1%;无重度不良反应。结论:造成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主要原是枸橼酸钠中毒,其次是捐献者的心理因素、个体差异及不良刺激等,采血医务人员应加强业务培训,熟练撑握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和防治知识,确保血液捐献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英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85-1685,1694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原因。方法:回顾400例献血车献血者的情况和反应,并进行分析和处理意见的提出。结果:采血小板供者共400人次,仅有1.2%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按编号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90例。单号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献血护理,双号为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观察2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及献血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总发生率5.56%,不良献血反应总发生率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9%和17.78%(P<0.01)。结论:对初次捐献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缓解、消除献血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针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91例首次参加机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献血中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和献血者满意度。结果:191例献血者均顺利完成机采,其中2例发生低钙反应,献血者满意度为98.95%,二次献血率为61.26%。结论:对首次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加强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整个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无偿机采献血者献血后发生皮下血肿的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分析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站机采的2 298人次献血者中发生皮下血肿的状况。结果 2 298人次的无偿机采献血者中,18人次献血后出现皮下血肿,发生率为0.78%。其中女性7人次,发生率为1.50%;男性11人次,发生率为0.60%。结论针对机采血小板后献血者皮下血肿形成的具体原因,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皮下血肿的发生,提高献血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反应的原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本站2004年1月~2006年12月500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国家规定的献血体检标准。对以上献血者实施预防和护理措施:加强献血相关知识宣传,消除人们对献血的恐惧和顾虑、实施采集前护理、采集中护理和采集后护理等。结果发生献血反应共5人次,发生率为1.0%(5/500)。其中,初次献血者3人,空腹献血者1人,劳累或者睡眠不足者1人。实施科学有效护理措施后,5例发生献血反应者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机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采集前、采集中和采集后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可减少献血反应发生,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预防和降低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采集过程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的宣传和发展工作.方法 对2008年1 801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者的情况详细记录及分析,并与2009年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的2 039例进行比较.并就Trima和MCS+血细胞分离机进行血小板采集过程中一些献血反应的诱因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 2008年机采血小板1 801例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149例,占8.27%,2009年2 039例机采血小板献血过程中实施全过程护理干预,仅发生献血反应19例,占0.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选择体质量>55 kg,血小板计数高的献血者,可减少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发生.实践证明全过程的沟通干预有助于献血者保留、招募及其再次献血, 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保证机采血小板质量,并对进一步开展无偿机采血小板工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纳入河南省红十字血液中心2017年5月至2018年7月18~60岁机采血小板捐献人群中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者39例,对献血者性别、年龄、精神、饮食、睡眠、设备及反应类型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机采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机采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固定献血者,女性首次机采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高于女性固定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男性首次机采献血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比例与男性固定献血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睡眠不足及疲劳和设备因素引起的献血不良反应占总反应人数的56.4%、23.1%、17.9%、2.5%。18~30岁的女性占41.0%。结论加强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针对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根据不同情况的献血者,给予相应的措施,以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采取稳定充足血源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近3年来符合机采血小板条件的健康献血者1 466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分析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1 466例献血者中有76例发生献血反应,发生率5.2%;其中轻度58例,占76.3%;中度12例,占15.8%;重度6例,占7.9%。所有献血反应者中,枸橼酸钠中毒引起者47例(61.8%),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惧怕)引起者14例(18.4%),身体因素(过饥、过饱、疲劳等)引起者11例(14.5%),其他因素(痛觉过敏、晕针、晕血等)引起者4例(5.3%)。年龄对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影响(P>0.05);性别、体重、采集量、献血次数等对献血反应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均P<0.05)。结论:尽量选择较大体重(体质量≥55 kg)、献血2次以上、身体综合素质良好的男性献血者机采血小板有利于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文章重在探讨机采血小板发生献血反应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择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达到机采血小板标准的献血者1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中出现献血反应的因素和处理手段实施相应分析,归纳出防范机采血小板出现献血反应的措施.结果:出现献血反应的献血者有40例,占总数的22.21%,献血反应的出现和献血者的年龄、血型没有关系,和献血者的体重、性别、献血次数和献血量以及采血环境的温湿度有关.结论:应对献血者的指标进行严格管控,挑选的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需具备:体重合格、身体素质强、具备相应献血经历等条件,在开始献血前应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将相应的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可降低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引起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主要原因,并预防其发生;方法:对430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发生献血反应的67例献血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30例机采血小板者中共发生献血反应67例,占15.6%,其中发生轻型献血反应者64例,占14.9%,中型献血反应者3例,占0.7%,未发生重型献血反应。结论:只要严格掌握献血前的相关标准要求,做好献血前、中、后的护理工作,可以降低机采献血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选取本站机采血小板献血者10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整体护理)各500例。观察献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试验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1.8%)低于对照组(4.2%),护理满意率(98.0%)高于对照组(95.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原因主要是枸缘酸钠中毒(33.3%),且女性、体重≤55 kg、初次献血、双份采集量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机采血小板容易发生献血不良反应,且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较多。提示工作人员做好健康教育和预防工作,采用整体护理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器采集(以下简称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采集治疗量血小板。结果2007年1月~2008年12月我站机采血小板1189人次,其中仅有0.9%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减少献血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对保证采血过程的顺利进行和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预防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我站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集机采血小板2209人次作为研究对象,3次以上稳定献血者为463人次,且100%来源无偿捐献,本次研究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及其配套的一次性管路耗材,采集过程严格按采集血小板规程进行。结果:在所有献血者中出现不良反应20例,占全部献血人数的1.6%左右。结论:我们针对献血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一系列的预肪及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献血反应率,有效地保证了机采献血者的安全和血液制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调查和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和临床表现,探讨如何预防和减少献血不良反应。方法按《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GB18467—2001及《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2001选择满足机采血小板条件的献血者,采集单(双)治疗量血小板。结果2006年1月~2007年12月机采血小板供者共3258人次,仅有1.2%的献血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为减少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机采血小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的原因、种类、临床表现,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和护理,对保障献血者的安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以保证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促进无偿献血者的招募和保留,满足临床需要。方法:对无偿机采血小板捐献者在全献血过程适时实施干预。结果:无偿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捐献过程满意,成为固定的、志愿的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结论:做好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预防及处理工作,可大大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和捐献者的安全,促进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的稳定、壮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机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预防、诊断和整体护理有效性。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8年9月来街头献血房车进行机采血小板者20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2组,每组1000例。受试者均接受机采血小板献血,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整体护理干预法,分析结果。结果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0%,观察组为1.80%。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4.80%,观察组为99.70%(P0.05)。在出现献血不良反应者之中,重度占13.33%,中度36.67%,轻度20.00%。枸缘酸钠中毒为主要引致原因。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和年龄关联性不强,首次献血、体重55 g以下、双重采集出现不良反应概率较高(P0.05).结论使用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献血者极易出现血不良反应,应加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的整体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介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要点.结果 发生献血反应14例,献血反应率2.23%.其中枸橼酸盐过敏反应3例,较严重的低钙反应1例,轻度献血反应10例.结论 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可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血站服务水平,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介绍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要点.结果 发生献血反应14例,献血反应率2.23%.其中枸橼酸盐过敏反应3例,较严重的低钙反应1例,轻度献血反应10例.结论 做好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整体护理,可增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血站服务水平,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