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中医症状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患者中医症状的关系,为中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种可量化的方法。方法:测取入选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和中医证候得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中医症状表现越严重,尿白蛋白排泄率越高。结论: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中医证候之间存在固有的联系,可以为中医糖尿病的诊断治疗提供一种可量化的方法,传统的中医证候的科学性可以被现代医学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方法:检索数据库中2010—2020年收载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并录入证候、处方、治法等信息,建立数据库,采用该平台软件的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进行数据分析,统计中医证候、症状、舌象、脉象,分析中医症状、舌象、脉象的关联、聚类效果。结果:筛选出120个处方进行分析,涉及中药282味。证候统计中,位居前五的是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肾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和脾肾两虚证;症状以腰膝酸软出现频次最多;症状组合以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出现次数最多;得到3个症状聚类核心组合。结论: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中医证候主要以气虚血瘀证和肾虚血瘀证为主,腰膝酸软、脉细涩、舌淡胖的症状表现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挖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症状之间的相关性。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 Med中公开发表的文献为基础,运用SPSS 20.0与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为工具,通过频数统计分析症状、病位、舌象、脉象、证候分型的分布情况,关联规则算法探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潜在症状组合的基本规律。共检索出560篇文献,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有240篇,其中中医证候62个,涉及病例9 820例,症状201条,舌象29种,脉象36种,病位分布肝、肾居于前两位,高频症状关联规则分析挖掘出潜在症状群15组,高频症状与舌象、脉象潜在症状组合3组。研究表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以气阴两虚证最多,病位与肝肾关系密切,高频症状与舌象、脉象、潜在症状组合可以作为诊断时的主症出现,为深入研究本病的PRO量表的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文献参考,亦可以直接作为主症而加大这些症状出现时的权重,还可以作为中医证候诊断量表的备选条目池,进而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症状条目库的构建和优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智龙  陈宏  吉学群  薛莉  宫军  王春梅 《中医杂志》2011,52(16):1379-1382,138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搜集162例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者的基本信息、中医四诊及辅助检查信息,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中医证候进行初步客观化分析。结果经因子分析后,可获得15个基本符合中医证候诊断的公因子;以症状和体征为自变量通过聚类分析,将162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为5类;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最终确定了各类别的证候模型。结论经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可将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证候归为5大类,即痰湿血瘀证,气阴两虚证,脾虚湿盛证,阴虚热盛证,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证素客观化探讨糖尿病前期(IGR)人群的证候特征。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表采集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信息,采用"证素辨证"的方法,通过各症状的要素积分和阈值法来确定证候以及各个辨证要素的权重。在进行中医辨证时,首先分别将患者的症状按照提示的各辨证要素进行累加,然后取超过70阈值的这一项目作为辨证的诊断。本研究选取了与糖调节受损最为相关的4个典型证候瘀、热、气虚、阴虚。结果: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医证候特征:证素分布情况为阴虚证(含兼夹证,下同)340例(占81.15%),气虚证272例(占64.92%),血瘀证111例(占26.49%),火热证73例(占17.42%),其中以阴虚证最多见。结论:糖尿病前期中老年人群以阴虚证素为主,其次为气虚。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现代中医文献分析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PCOS的中医证候要素分布及治疗用药规律,为PCOS中医证候诊断、用药规范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检索分析10年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PCOS的现代中医文献91篇,建立数据库,运用统计学软件对症状、单证候、药物分别进行频数、聚类的统计分析。结果:6种高频症状,聚类出6组具有诊断意义的单证候症状组合;从统计出的高频证候中,提取9个PCOS基本证候要素;理清补肾化痰活血法治疗PCOS的高频药物及药物组成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方法:运用方剂计量学方法对国内60篇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进行症状、证候和常用药物的统计分析。结果:获取共识症状、易发证候、基本证候、本病证候、趋同用药和药物异证同治指数等指标数据。结论:提出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论治当以基本证候和本病证候为治疗目标,以养阴润燥为主,佐以益气、清热、活血等治法而组方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症状、舌脉象及证候要素特征。方法收集15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症状、体征等资料,建立临床数据库,应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临床知识确定中医证候要素。结果因子分析共提取12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74.332%,结合中医证候学进行判断,可归纳为阳虚证、血虚生风证、气虚证、气虚血瘀证、血虚夹瘀证、湿邪内蕴证、气阴两虚证、阴虚证、痰邪内阻证。结论早期糖尿病肾病证素不外乎虚实两端,治疗应在益气、养血、养阴、温阳、活血、除湿、化痰的基础上,重视祛风治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变化规律。方法:对345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证候分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因新诊断2型糖尿病病人症状不典型或无明显症状,有25.22%的病历无法按所选标准确定征候;入选病历中实证和虚症出现频数基本相等;在单证中实证出现的比例大于虚症;证候为三种及三种以下者占69.86%;在组合证候中无纯虚症组合。结论:燥热、胃热、气虚、阴虚是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重要表现。实证在糖尿病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临床文献对3个疾病的气虚血瘀证进行证病结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对符合标准的80篇文献中篇名、作者、年、文献来源、疾病名称、证候诊断标准、证候诊断标准出处、数据库名称等项目进行提取、规范和频次统计。结果:脑梗死26篇为32.5%(26/80),心绞痛45篇56.3%(45/80),糖尿病肾病9篇11.3%(9/80),症状频次最高的为舌暗淡24次(16%),气短乏力21次(14%),脉沉细13(9%),均同时出现在3个疾病共有的5个症状之中。结论:反映了脑梗死、心绞痛、糖尿病肾病的气虚血瘀证常见症状的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同证异病"的辨证理论和科研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临床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问卷进行横断面调查,对237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进行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出现频率排在前10位的症状总体以阴虚内热为主,进一步对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的5个证候类型。结论:糖尿病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以阳虚更为明显,逐渐发展为阴阳两虚,瘀血证贯穿病程始终。  相似文献   

12.
司富春  岳静宇 《中医杂志》2012,53(22):1944-1947
目的 用聚类分析法探讨食管鳞癌的中医证候规律.方法 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法,记录80例食管鳞癌患者的一般信息、主诉和四诊信息,建立80例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和中医证候信息条目数据库,并对其中医症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统计分析的食管鳞癌中医症状为74个,出现频率较多的是吞咽固体食物困难、面色萎黄、食欲减退、胸膈闷胀、薄白苔、脉滑、弦等.聚类分析得出痰气交阻证、气虚阳微证、津亏热结证、瘀血内结证4类证候.结论 聚类分析可帮助进行食管鳞癌中医证候分类及初步确定证候诊断要点,为中医辨证论治食管鳞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医证型和生存质量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公认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标准和中医证候标准,收集不同分期的DR患者的中医症状,和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测查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对患者症状判断中医证候,并研究和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在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有明显差别,生存质量各维度的得分有的与不同中医证候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结论: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患者生存质量显著降低,生存质量各维度有的受不同中医证型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和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该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量表的制作方法,制定糖尿病(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问卷,对1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结果:出现频率大于50%的症状条目中,本虚证表现以气虚和阴虚证为主,标实证表现以内热和痰湿为主;进一步对症状条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2型糖尿病的7个证候类型。结论:2型糖尿病本虚证中,气虚证和阴虚证,阴虚证和阳虚证并见,也有单纯气虚证或单纯阴虚证。标实证中,热证普遍存在,也兼有血瘀证。从症状出发,运用聚类分析进行中医证候研究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我院141例职工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我院职工体检中发现的141例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候及其分类证候症状分布规律.方法 设计统一问卷,对本院职工体检中发现脂肪肝者进行调查.参照文献分为肝郁脾虚证、痰湿蕴结证、肝气郁结证、肝胆湿热证、肝阴不足证5型.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用频数法进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的统计分析.结果 141例脂肪肝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郁脾虚证居多,其次为痰湿蕴结证.不同证候症状出现频次各不相同.结论 脂肪肝中医证候与症状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中医证候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表现的相关性.方法 以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为蓝本进行改良设计,以主证证候+次证证候+舌脉证候的形式,确定中医证候的证型归属.观察100例西医确诊的DRP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结合其FFA造影改变,统计分析DRP中医证候与FFA造影表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0例DRP患者中阴虚热盛证18例(占18%).湿热困脾证35例(占35%),气阴两虚证23例(占23%),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23例(占23%),血瘀脉络证1例(占1%).在FFA检查中,以新生血管形成这一表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P各中医证型在FFA造影中出现新生血管,以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和阴虚热盛证多见.  相似文献   

17.
杜睿凯  张鹏  刘鹏  郭淑贞  毕力夫  王伟 《中医杂志》2012,53(2):151-154,164
目的 总结慢性心力衰竭(CHF)常见证候、证候要素与症状的对应性,为进一步制定以辨中医证候要素为核心的CHF诊断规范提供参考和依据. 方法 通过对CHF相关现代文献进行检索及规范,运用SPSS 16.0进行频数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分析.结果 频数较高的症状基本能反映出与之对应的证候、证候要素的特点;贡献度较大的症状基本能反映与之对应的证候要素的特点;除证候要素痰在频数法、Logistic法中症状大体一致外,其余证候要素下症状在这两种方法中结果表现不完全一致.结论 两种方法互有优点缺点,对进一步制定CHF以辨证候要素为核心的诊断规范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分类的修改意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修改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P)中医证候研究方法的实用性。方法对确诊的20例DRP患者采用修改后的中医证候研究方法,以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中的糖尿病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为蓝本进行改良设计,以主证证候 次证证候 舌脉证候的形式,确定中医证候的证型归属,再结合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图像进行DRP中医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20例DRP患者中阴虚热盛证1例,湿热困脾证9例,气阴两虚证7例,阴阳两虚、血瘀水停证2例,血瘀脉络证1例。结论该修改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证候分类研究方法实用性较强,合理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规范腰椎管狭窄症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优化其中医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统计分析300例腰椎管狭窄症中医住院病历的中医临床证候.结果 腰椎管狭窄症中医症状以腰痛,下肢麻木,行走时加重出现频率比较高;中医证型主要集中于风寒痹阻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3型.结论 初步把腰椎管狭窄症分为3型:风寒痹阻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并为各型设立了一个辨证分型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筛选建立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证侯诊断体系。方法:收集1 000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诊断信息,进行多元统计分析,从中筛选建立RA的证侯诊断体系。结果:1 000例RA患者179个诊断要素经过筛选,最终建立了包括10个基本证型、56个诊断优化指标的RA证候诊断标准。结论:类风湿关节炎主要包含10个基本证型,该诊断体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将多元统计分析联合应用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筛选研究中切实有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