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价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2月至2004年8月采用腹腔镜经后腹腔途径对30例直径小于3cm的肾肿瘤患者行肾部分切除术。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52岁(29—70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30例手术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30分钟(90~150分钟),术中平均出血量160毫升(110~230毫升),无输血、中转开放手术病例。术后无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10天(9~11天)。随访2~1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安全有效,但需长期随访以确定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王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4):1083-1084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技术对小肾癌(直径≤4 cm)行肾部分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42例肾占位患者,肿瘤直径1.2~4.0 cm,经后腹腔途径施术,术后病理为40例肾脏透明细胞癌,2例乳头状肾癌。结果 4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50 min,平均105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5~37 min,平均24 min。术中出血量20~150 ml,平均60 ml。术后恢复顺利,住院7~10 d,平均8 d,随访3~2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可以作为小肾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开放与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总结2004年12月至2010年2月我中心60例肾癌肾部分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19例,男∶女=17∶2;后腹腔镜手术41例,男∶女=33∶8。对比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所有患者肾癌临床分期均为T1N0M0,术后病理证实透明细胞癌54例,乳头状肾细胞癌6例。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开放组与后腹腔镜组患者年龄分别为(57.7±17.7)岁vs(55.2±16.6)岁(P=0.607);肿瘤直径为(3.3±0.9)cmvs(2.9±1.0)cm(P=0.063);术前肌酐为(107.9±54.7)μmol/Lvs(96.8±18.2)μmol/L(P=0.396);术后肌酐为(117.8±55.9)μmol/Lvs(107.5±19.6)μmol/L(P=0.443);手术前后肌酐变化分别为(9.8±22.2)μmol/L和(9.8±14.3)μmol/L(P=0.988);两组手术时间为(167.9±46.9)minvs(148.5±41.2)min(P=0.108);肾动脉阻断时间为(21.6±10.2)minvs(26.9±9.0)min(P=0.058);术中失血量为(327.9±174.2)mlvs(181.8±120.1)ml(P=0.247);术后住院时间为(11.0±3.4)dvs(8.9±4.0)d(P=0.015)。开放组与后腹腔镜组术后输血患者分别为3例和4例(P=0.668),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患者分别为2例和3例(P=0.648)。两组患者分别随访38.8及45.4个月,肿瘤控制良好,两组患者末次随访肾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肾肿瘤方面,安全性及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而手术创伤小、恢复速度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方法将入院的8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后腹腔镜组患者予以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开放组患者则予以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红蛋白(Hb)、肌酐(Cr)水平、生存率与远期生存质量。结果后腹腔镜组患者下床时间、肾窝引流总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性低于开放组;术后Hb水平显著高于开放组,Cr水平显著低于开放组; 1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开放组;术后1年躯体领域与角色领域评分均显著高于开放组,疲倦、疼痛与失眠评分均显著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比较,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恢复效率更高,远期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更优。 相似文献
5.
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535-3536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55例肾癌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39例)和对照组(16例)。对照组采取开放手术治疗。试验组采取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肾动脉阻断时间、肌酐水平变化情况。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肾动脉阻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前、术后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治疗早期肾癌方面,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但肾动脉阻断时间较长,临床需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RLPN)个体化方案治疗小肾癌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98例实行RLPN治疗的小肾癌患者,男57例,女41例,年龄28~75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6例,右肾52例,直径0.8~4.5 cm,平均3.1 cm。87例(A组)小肾癌采用标准阻断肾动脉的状态下实施肾部分切除;7例(B组)外突性生长的小肾癌采用术中游离肾动脉,套橡皮条备用,试行不阻断肾动脉零缺血的状态下实施肾部分切除;4例(C组)影像学检查提示内生性小肾癌,采用腔内超声术中精确探查定位肾动脉阻断下实施肾部分切除。从术中情况、术后随访结果等分析其可行性、安全性。结果 A组87例中2例转开放手术,1例切缘阳性,改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出血量30~350 ml,平均93 ml,手术时间70~245 min,平均127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20~42 min,平均26 min。B组7例外突性生长的肾癌,6例未阻断肾动脉,1例出血明显,切除肿瘤过程中,再阻断肾动脉15 min,完成肾部分切除术,出血量160~380 ml,平均220 ml,手术时间85~215 min,平均143 min。C组4例中内生性小肾癌全部手术过程顺利,出血量35~250 ml,平均85 ml,手术时间110~235 min,平均175 min,术中热缺血时间25~40 min,平均28 min。随访6~48个月,中位时间26个月,1例(肾门处3.0 cm透明细胞癌)术后18个月发现局部复发及肺部转移,予索拉非尼分子靶向治疗。结论 RLPN个体化方案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但尚需增加例数和长期随访观察明确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切除术对T2a期肾癌的效果及随访结局。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许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T2a期肾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组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LRN)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近期肾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GB)、血肌酐(Scr)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细胞免疫(CD4+、CD8+及CD4+/CD8+)水平及生存情况。结果 术前,两组HGB、Scr水平及eGF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HGB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LPN组Scr水平明显低于LRN组,eGFR水平明显高于LR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TNF-α、CR...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T1a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20例,平均年龄51岁,平均肿瘤直径3.1cm,分析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43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平均热缺血时间21min,平均手术时间100min,平均出血量70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8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平均随访29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恢复快,值得临床有选择地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切除结核性无功能肾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1月对17例(男7例,女10例)无功能结核肾行后腹腔镜下患肾切除术。其中,右侧6例,左侧11例。手术指征为单侧结核性无功能肾脏。采用3孔法(2个12mm、1个5mmTrocar)。术后标本置入肾袋后,患侧下腹部斜行小切口取出患肾。结果 17例均成功完成肾切除,无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5~210min,平均(105.8±27.4)min。术中失血量40~220mL,平均(100.5±22.6)mL。术中腹膜损伤3例。其中15例获随访5~35个月,平均12个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创伤小、恢复快,对于结核性无功能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小肾癌部分切除与根治性切除的相关文献进行荟萃分析.方法 国外文献:检索 1985 年以来的与小肾癌手术相关的外文文献,选用MEDLINE 数据库和SCI 数据库,以small renal cell carci- noma,partial nephrectomy,radical nephrectomy,nephron sparing surgery 为关键词.国内文献:检索1988 年以来 的与小肾癌手术相关的中文文献,以小肾癌,肾癌根治性切除,部分切除,保留肾单位为关键词.采用Co- 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7 统计软件,纳入研究根据随机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描述评分,由2 名评 价者共同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对同质研究从多方面进行Meta 分析.结果 12 篇国外文献参与临床荟萃分 析.9 篇国内文献参与临床荟萃分析.国外:部分切除(Treatment)和根治性切除(Control)死亡率循证医学 证据显示,其OR(95% CI)为1.22(0.82,1.84),即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切除无统计学差异.国内:Treatment 和 Control 死亡率循证医学证据显示,其OR(95% CI)为1.36(0.56,3.28),即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切除无统计学 差异.结论 小肾癌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国内外文献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小肾癌部分切除和根治性切 除对生存率无明显影响.小肾癌手术首选部分切除术. 相似文献
13.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方法 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2008年10月11例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囊肿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量、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和临床疗效等.结果 11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肾上腺部分切除术7例,肾上腺全切术4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例教、术后禁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分别为:(73.36±20.88)min、(40.52±25.91)mL、2例(2/11)、(1.84±0.68)d、(1.87±0.45)d和(4.86±1.27)d.除2例术后伤口皮下气肿外,无其他术后并发症.腰腹部饱胀感症状均消失(3/3),1例(1/2)高血压恢复正常.11例术后随访平均20个月(8~5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肾上腺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4.
后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附1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技术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中的应用。方法介绍后腹腔镜下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UPJ)梗阻11例,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1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25 ̄550min,平均264min,出血量60 ̄220mL,平均住院9.5d。术后1例出现术侧胁腹疼痛,1例拔除双J管后出现同侧肾绞痛,对症处理后好转。11例均获随访4 ̄13个月(平均7.2个月),无吻合口梗阻,8例肾积水减轻,3例肾积水无明显改变。腰痛均消失,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UPJ梗阻,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可部分替代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切除严重感染粘连性无功能肾的技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例患者,男5例,女2例;年龄38~59岁,平均44岁。黄色肉芽肿2例,多囊肾并感染1例,肾结核2例,慢性感染2例。左侧4例,右侧3例。7例均行后腹腔镜下肾切除。其中4例行包膜下肾切除,沿肾脏长轴切开增厚的肾包膜,包膜内游离肾实质,紧靠肾门处再次环行切开肾包膜,分离肾血管周围脂肪,使肾蒂组织薄到足以用Ligasure凝固血管,再离断肾蒂,取出标本,留置腹膜后引流管。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恢复时间。结果 7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1.5~3.0h(平均2.2h),术中出血40~120mL(平均70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1、2d,术中及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5~7d。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 该术式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和效果好等特点,较好地解决了后腹腔镜下切除严重感染粘连性无功能肾的肾蒂处理难题。 相似文献
16.
17.
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治疗肾盂癌(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镜治疗肾盂癌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术对23例肾盂癌行根治性切除术.结果 2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为160~30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量80~320mL.平均176mL;引流量50~200mL/d,平均113mL/d;术后24~48 h拔除引流管;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为26~48 h,术后住院天数为6~10 d,平均8 d;术后病理检查23例均为肾盂移行细胞癌;术中术后未发生明显并发症;随访3~36个月,平均21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膀胱电切术行肾盂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与传统开放手术和其他术式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