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MSCT表现及其病理学特征,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腹膜和腹膜后SFT的MSCT表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0例肿瘤4例来自腹膜,6例来自腹膜后间隙,肿瘤均呈椭圆形,边界清楚,1例<5 cm者密度均匀,9例>5 cm者密度不均匀,可见低密度坏死区,明显囊变1例,1例肿瘤内见斑片状高密度出血,3例伴有多发小钙化。增强扫描肿块实质部分表现两种强化方式:动脉期、静脉期均为轻度强化3例;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静脉期持续强化者7例。病理学检查肿瘤由多种排列方式的梭形细胞构成,3例恶性SFT可见核分裂。免疫组织化学CD34阳性10例, Vimentin阳性10例,Bcl-2阳性9例。结论 MSCT检查可以对腹部SFT进行明确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当肿瘤血供丰富、坏死明显、局部包膜不完整时提示可能为恶性SFT,其最终诊断依赖于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MR表现及病理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胸膜外SFT的临床资料、CT、 MR表现及其病理免疫组化特征.结果 32例SFT发生于头颅5例,眼眶3例,鼻窦1例,支气管1例,胃 2例,胰腺1例,肾脏3例,后腹膜3例,盆腔4例,软组织6例,椎旁3例.恶性6例,交界性8例,良性18例.发生于腹盆腔肿瘤体积较大,平均直径13.6 cm;其余部位肿瘤体积较小,平均4.2 cm.大部分肿瘤表现为边界清楚,边缘光整或分叶状软组织密度肿块,部分见坏死,囊变及钙化少见,MR平扫多表现为等长T1等长T2信号,增强后部分肿块周围及内部可见多发迂曲血管影,肿块动脉期实体部分强化程度较轻,而静脉期进一步强化明显,一般呈不均匀的轻中度至明显强化.此外,部分肿瘤可见"阴-阳"信号改变.免疫组化示:CD34阳性率100%,CD99阳性率68.8%,Bcl-2阳性率62.5%,Vimentin阳性率46.9%,Ki-67>5%阳性率43.8%.结论 胸膜外SFT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免疫组化CD34阳性有重要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疼痛.12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腔软组织肿块,肿瘤最大直径3.0~21.0cm,平均11.0 cm.肿瘤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其中1例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10例,均见囊变坏死区,其中钙化2例,出血2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呈分隔状.病理诊断为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3例,恶性8例,远处转移3例.免疫组化表现为CD117阳性12例,CD34阳性7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少,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内孤立性纤维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内SFT的临床、影像学及病理资料。3例均行螺旋CT平扫与增强扫描,其中2例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ting,MPR),1例行MRI平扫;结合文献探讨胸内SF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3例胸内SFT分别位于肺内、斜裂胸膜、后胸壁脏层胸膜,肿块均为孤立肿块。1例左下叶背段外周肿块CT平扫为界限清楚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内见"簇"状、"线"状强化小血管影,延时扫描肿块呈非均匀强化,部分实性成分呈渐进性强化;MR T1WI上肿块呈稍短T1信号,T2WI上呈"地图"样高低混杂信号,以短T2信号为主;1例斜裂肿块平扫表现为"卵圆"形边缘光滑均质软组织密度肿块,增强扫描呈中度均匀强化;1例后胸壁脏层胸膜肿块CT平扫为非均质肿块,增强后肿块呈轻度类环状强化,内部见大片非强化坏死区,邻近见"贴边血管征"。3例均未见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手术病理结果示肿块界限清楚,有包膜或假包膜。镜下肿瘤细胞为长梭形,细胞排列成"束"状、"漩涡"状或"不规则"状,细胞密集区与疏松区交替出现,可见粗大的"瘢痕"样玻璃变性的胶原纤维相间,部分视野可见血管外皮瘤样结构,1例左下叶背段病变示陷入的细支气管及肺泡上皮。免疫组织化学检查:CD34或CD99、癌基因(Bcl-2)、波形蛋白(Vimentin)均呈强阳性。结论胸内SFT少见,其影像表现具有相对特征性,确诊需依靠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5.
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病例的CT表现,并将影像学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变化相对照.结果 10例中,CT平扫显示8例肿块边界光整,6例密度较均匀,4例肿块中心有低密度区.增强后7例不均匀强化,其中4例肿块内出现增强的血管.肿瘤与周围组织分界消失则提示为恶性.病理学检查:肿瘤由梭形细胞构成,有多种排列方式,免疫组化vimentin、CD34、bc1- 2阳性,CK阴性.结论 胸部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CT检查有助于胸部孤立性纤维瘤的定位,以及观察肿瘤与周围组织结构关系情况.  相似文献   

6.
陈平有  陈文  仇俊华  徐霖   《放射学实践》2012,(5):516-519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组织学特征及MS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结果:12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肿块和疼痛。12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腔软组织肿块,肿瘤最大直径3.0~21.0cm,平均11.0cm。肿瘤呈类圆形7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其中1例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1例呈不均匀分隔状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10例,均见囊变坏死区,其中钙化2例,出血2例,增强扫描实质部分呈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呈分隔状。病理诊断为良性1例,低度恶性潜能3例,恶性8例,远处转移3例。免疫组化表现为CD117阳性12例,CD34阳性7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临床症状少,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能较好地反映病变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盆腔腹膜外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CT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盆腔腹膜外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螺旋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盆腔腹膜外间隙神经源性肿瘤9例。9例均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神经鞘瘤3例(其中恶性1例),神经纤维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和节细胞性神经瘤各1例;肿瘤位于直肠腹膜外间隙6例,膀胱腹膜外间隙3例;CT表现为体积较大,形态规则或不规则,边界清楚或局部不清楚,密度不均匀,内可见囊变区和钙化灶,增强扫描呈边缘强化或瘤体不均匀强化。结论螺旋CT对盆腔腹膜外间隙神经源性肿瘤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RI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FTs)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22例SFTs患者的MSCT/MRI影像特点,并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所有病例均为单发,肿瘤位于胸部6例,腹盆部12例,颅内1例,面部1例,椎管内1例,大腿1例.15例行CT检查,4例行MRI检查,3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MSCT/MRI平扫显示肿块大小、形态多变,肿块最大径1.2~25.0 cm,平均(7.6±6.9)cm;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17例,呈分叶状2例,不规则形3例.MSCT平扫5例密度不均匀,MRI平扫3例信号混杂;16例行MSCT和/或MRI对比增强后4例均匀强化,12例不均匀强化,其中3例肿块内可见增强血管.病理学检查提示恶性SFTs 5例,良性17例.镜下显示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方式多变,间质内见大量薄壁血管;免疫组织化学:Desmin(-)21例,CD34(+)21例,Bcl 2(+)19例,CD99(+)9例;良性SFTs Ki-67≤5%,恶性SETs Ki-67≥10%.结论 SFTs患者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MRI检查对SFTs的定位及明确肿瘤的良恶性有价值.  相似文献   

9.
腹内胃肠外间质瘤的MS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内胃肠外间质瘤(EGIST)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E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表现,18例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结果 肿块最大直径平均14.8 cm,直径>10 cm者15例.肿瘤位于网膜7例,肠系膜3例,腹膜1例,腹膜后3例,盆腔3例,肝脏1例.CT平扫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囊实性等低密度,实性部分位于周边、囊变坏死区多位于中央.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轻度强化,静脉期中度强化,静脉期强化程度高于动脉期;囊变、坏死无明显强化;其中4例在动脉期病灶内可见条状强化的血管影穿行其内.8例(44.4%)肝转移,2例(11.1%)肠系膜转移,无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示CD117阳性18例,CD34阳性7例,而Desmin阴性16例,S-100阴性14例.病理诊断EGIST高度恶性11例,低度恶性5例,潜在恶性1例,良性1例.结论 EGIST的MS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临床诊治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SCT表现,探讨MSCT对本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腹膜后间质瘤的临床及MSCT表现,7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7例均表现为腹膜后软组织肿块,肿块直径3.8~28.0cm,平均12.3cm。肿瘤呈类圆形1例,分叶状4例,不规则形2例。CT平扫密度均匀2例,其中增强扫描1例呈均匀中度强化,1例分隔样强化。平扫密度不均匀5例,其中钙化1例,出血1例。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中度以上强化,囊变坏死部分不强化,其中3例呈纵横交错的轨道样强化,3例边缘及肿瘤中心可见肿瘤小血管。病理诊断:低度恶性潜能1例,恶性6例;远处转移2例。结论:腹膜后间质瘤的MS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能较好地反映其病理组织学特点,对其诊断、鉴别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