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钟弢  田继先  姚雄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185-186
目的研究气管内注入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气管切开术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气管切开术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经气管内注入白眉蛇毒血凝酶,对照组经气管内注入去甲肾上腺素,观察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55.56%)和总有效率(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率(17.64%)和总有效率(58.82%)(P〈0.05)。结论气管内注入白眉蛇毒血凝酶用于治疗气管切开后气管内出血是快速、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黄大群 《中外医疗》2011,30(5):95-95
目的探讨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所收治的132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止血显效75例(56.8%),有效54例(40.9%),无效3例(2.3%),总有效率97.7%。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对明确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有重要意义,内镜下治疗是临床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首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n=40),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及散加味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患者中,显效33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40例患者中,显效2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获得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可以较好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作用。方法:分别使用凝血酶联合法莫替丁、洛赛克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与单用法莫替丁、洛赛克治疗组相比较。结果:凝血酶联合抑酸剂治疗,止血快,症状改善迅速。结论:注射用白眉蛇毒凝血酶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新生儿消化道出血168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原发病,禁食,经口或经鼻插入胃管,静脉输注Vit.K1、重症输入全血或冰冻血浆等,观察组同时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静脉推注白眉蛇毒血凝酶疗法,对照组使用冰盐水联合云南白药,静脉推注止血敏疗法.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总有效率68.29%,两组止血效果比较,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采用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②去甲肾上腺素联合白眉蛇毒血凝酶疗法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优于云南白药、止血敏疗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胃镜黏膜下药物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的疗效。方法经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例56例,分为2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急诊胃镜下行病灶处肾上腺素黏膜下药物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急诊胃镜下去甲肾上腺素局部喷洒止血治疗,观察2组治疗方法 48 h止血成功率和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差异。结果观察组28例48 h成功止血26例,成功率92.8%;对照组28例止血成功20例,成功率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药物注射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安全有效、方法简单,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方法,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开展。  相似文献   

7.
谢朝阳 《中外医疗》2012,31(16):25+27-25,27
目的探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观察组30例采用泮托拉唑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西咪替丁治疗。两组均常规扩充血容量、酌情使用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氨甲环酸、凝血酶等。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止血疗效及平均止血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30例中,头痛1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6.7%;对照组转氨酶增高4例,白细胞减少3例,腹泻1例,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6.7%。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致病因素较多,其急性大出血为临床急危重症,及时针对病因采取强有力抑酸药物及相关药物治疗是提高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1例。均行常规治疗、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及奥美拉唑,观察组加用生长抑素,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8%,高于对照组的78.7%( P <0.05)。观察组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1),血红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 P <0.01)。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出血,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0月诊断为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3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0000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止血有效率为90.1%,去甲肾上腺素盐水或凝血酶或孟氏液喷洒治疗止血有效率为79.9%,注射和喷洒联合治疗止血有效率为95.7%,结论内镜下喷洒或注射药物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有效方法,两者联合治疗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崔萍 《河北医学》2007,13(8):954-955
目的:探讨有效、简便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内镜对3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进行内镜下使用凝血酶和去甲肾上腺素联合止血.结果:36例确诊为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采用内镜喷洒凝血酶和肾上腺素后,有效止血34例,有效率94%.2例经过内镜治疗后无效,其中1例在内镜治疗时无效,1例在止血后24h后再次出血.结论:内镜下联合应用凝血酶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经胃镜肾上腺素注射与去甲肾上腺素喷洒两种方式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6例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并分别给予不同的治疗方式,研究组43例在胃镜下行出血灶处注射肾上腺素治疗,对照组43例则在胃镜下行出血灶处以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病灶处止血时间,并对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记录对比。结果:研究组止血总有效率90.7%,对照组止血总有效率69.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9.3%,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7.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疗程结束后其血红蛋白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升(P<0.05),但组间对比差异不大(P>0.05)。结论:经胃镜肾上腺素注射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优于经胃镜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咏华 《当代医学》2014,(25):131-132
目的 分析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湖北省十堰市郧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2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61),均行常规治疗及口服去甲肾上腺素(20mg去甲肾上腺素溶于300mL生理盐水中,每次服用30mL,3~5次/d)及奥美拉唑(40mg奥美拉唑溶于100mL生理盐水,2次/d),观察组再加服生长抑素(先静脉注射100mg,再0.4mg/h持续泵入),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1.8%(56/61),对照组总有效率82.0%(50/6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血时间(15.4±3.2)h短于对照组(26.4±5.4)h(P〈0.05),血红蛋白水平(119.5±10.3)g/L高于对照组(92.3±9.2)g/L(P〈0.05)。结论 生长抑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出血,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对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及心脑血管并发症。方法: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2例,其中49例予氨甲环酸静滴联合静脉使用洛赛克(A组);对照组43例静脉使用洛赛克(B组)。对两组显效、有效、无效率及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A、B两组显效、有效及无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平均输血量无明显差别(P〉0.05);A组心绞痛、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较B组高,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未发现并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病例。结论:静脉使用氨甲环酸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无确切疗效,并可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抗纤溶剂不应作为常规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组56例和生长抑素对照组34例。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生长抑素组先用生长抑素250μg静注,随后按250μg/h微泵泵入维持24h,同时用白眉蛇毒凝血酶2k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注入,用药2~3d,出血停止后维持1~2d;生长抑素组先用生长抑素250斗g静注,随后按250μg/h持续微泵泵入维持24h。分别比较两组止血起效时间、止血有效率。结果两组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7.2±2.7h和10.2±7.1h,24h内止血有效率分别为96.4%和79.4%。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白眉蛇毒凝血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效果优于单用生长抑素,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内科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赵国柱 《中外医疗》2011,30(24):92-92,94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7年至2010年收治58例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29例。治疗组用埃索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对照组用西咪替丁联合冰冻去甲肾上腺素溶液,比较2组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96.5%明显高于对照组72.4%,2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值得推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凝血酶对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54例非血液病所致的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止血治疗,凝血酶组30例在常规止血治疗基础上加用凝血酶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显效率(60.00%)和总有效率(9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9.17%和66.67%,P均〈0.05)。结论凝血酶治疗新生儿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内镜下药物注射及喷洒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的效果.方法对我院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47例,观察治疗.本研究治疗组在内镜确诊同时应用1∶10000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液于病灶局部注射及喷洒+常规药物(奥美拉唑+氨甲环酸)治疗.对照组用常规药物(奥美拉唑+氨甲环酸)治疗.结果治疗组:47例患者止血总有效率97.9%;对照组:39例止血总有效率82.1%.结论内镜下药物注射及喷洒治疗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出血较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显著(P<0.05),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易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凝血酶或去甲肾上腺素胃镜下局部喷洒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各34例,结果,凝血酶组总有效率91.1%,去甲肾上腺素组总有效率79.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52.9%,表明镜下喷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肯定疗效,而凝血酶镜下喷洒较去甲肾上腺素镜下喷洒疗效更优,但对胃癌及食管静脉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9.
黄亚军  肖建兵  肖传沛 《中外医疗》2012,31(27):134-135
目的探讨胃镜下微波联合中药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该院收治的非静脉曲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胃镜下微波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近期出血率、近期急诊手术率、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43例(71.7%),有效10例(16.7%),无效7例(11.6%),总有效率88.4%;对照组显效21例(52.5%),有效8例(20%),无效11例(27.5%),总有效率72.5%。止血效果、近期出血率、近期急诊手术率、平均住院时间、病死率、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下微波联合中药治疗是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简便易行、可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0.
洛赛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洛赛克对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采用一般止血药加用洛赛克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49例作为治疗组,并以单用一般止血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2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9%,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9%,治疗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洛赛克与一般止血药(止血敏,止血芳酸)联用比单用一般止血药治疗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