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止血带性肺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44例ASAⅠ~Ⅱ级、单侧下肢手术需用止血带、手术时间1~1.5h患者,年龄25~60岁,随机分为3组:上止血带前注射依达拉奉组(E1组,n=14),上止血带后注射依达拉奉组(E2组,n=15),对照组(C组,n=15)。均采用L2~3的连续硬膜外麻醉。在上止血带前(T0)、上止血带后60min(T1)、松止血带后30min(T2)、2h(T3)、6h(T4)、24h(T5)各时点抽取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并测定IL-6、IL-8、MDA、SOD的浓度及MPO的活性。结果与T0时比较,C组T4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和呼吸指数升高,在T3~5时IL-6和IL-8浓度升高(P<0.05);在T2~5时MDA浓度升高,SOD降低(P<0.05);在T2~4时MPO升高(P<0.05)。E1组和E2组在T3,4时与T0比较IL-6和IL-8浓度升高(P<0.05),但与同时点的C组相比浓度明显减少(P<0.05);在T2~5时与T0比较MDA和SOD无明显差异(P>0.05),与同时点的C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在T2~4时与T0比较MPO无明显差异(P>0.05),与同时点的C组比较明显减少(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下肢手术患者松止血带后肺功能,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炎性细胞因子过度释放及减少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给药对下肢缺血再灌注诱发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下肢远端骨折患者40例,ASAI或II级,随机分为两组(n=20):地佐辛组(B组)和对照组(C组)。所有患者均选择硬膜外麻醉,B组在上止血带前15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0.1mg/kg,C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两组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0),第二次松止血带后5 min(T1)、2h(T2)、6h(T3)、12h(T4)及24h(T5)颈内静脉血采血5ml,检测血清CK-MB、cTnI、TNF-a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与T0时比较,C组CK-MB水平T2~5时点明显升高,cTnI、MDA及TNF-a水平T1~5时点明显升高(P〈0.05),B组CK-MB水平T3,4时点明显升高,TNF-a水平T1~3时点明显升高,cTnI水平T1~5时点明显升高(P〈0.05);与C组比较,B组CK-MB水平T2~5时点降低,cTnI、TNF-a水平T1~5时点明显降低,MDA水平T1~4时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地佐辛预给药可以降低血清CK-MB、cTnI升高幅度,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依达拉奉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转机30min(T2)、停机(T3)、术毕(T4)、术后24小时(T5)、术后72小时(T6)各时点检测全血LDH、CK-MB及cTnT、SOD及MDA含量变化。结果1.心肌酶LDH、CK-MB、cTnT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CPB开始后各时点心肌酶的含量均较术前增高(P<0.01),且各时点E组均较C组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2.MDA、SOD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SOD从T2时点开始持续下降,至T4最低值后逐渐升高,CPB开始后C组各时点均低于E组(P<0.01),且C组在各时点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MDA在CPB开始后均较术前升高,T4时点开始下降,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C组各时点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 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以降低心肌酶漏出量,减少MDA的产生,提高心肌细胞SOD活性,表明依达拉奉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依达拉奉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转机30min(T2)、停机(T3)、术毕(T4)、术后24小时(T5)、术后72小时(T6)各时点检测全血LDH、CK-MB及cTnT、SOD及MDA含量变化。结果1.心肌酶LDH、CK-MB、cTnT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CPB开始后各时点心肌酶的含量均较术前增高(P<0.01),且各时点E组均较C组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2.MDA、SOD术前两组无差异(P>0.05),SOD从T2时点开始持续下降,至T4最低值后逐渐升高,CPB开始后C组各时点均低于E组(P<0.01),且C组在各时点下降更为显著(P<0.01);两组MDA在CPB开始后均较术前升高,T4时点开始下降,逐渐接近正常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C组各时点升高更为显著(P<0.01)。结论 本研究显示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可以降低心肌酶漏出量,减少MDA的产生,提高心肌细胞SOD活性,表明依达拉奉有利于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CPB)下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选择2010年1月-2013年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石景山教学医院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依达拉奉组将依达拉奉30 mg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于体外循环前30 min静脉滴注;对照组输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后用药前(T1)、CPB结束后5 min(T2)、4 h(T3)、24 h(T4)、48 h(T5)、72 h(T6)检测血清中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组织蛋白(S-100ββ)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T1时点两组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依达拉奉组NSE水平在T2时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点则基本降至正常范围。与T1时点比较,依达拉奉组S-100ββ水平在T2和T3时点显著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0.01),在T4时点基本降至正常范围。两组血清S-100ββ蛋白峰值均出现在T2时点。T1时点两组S-100β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T4时点依达拉奉组S-100β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减少神经组织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围体外循环期的表达,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黄武江 《吉林医学》2015,(6):1080-1081
目的:探讨预注依达拉奉对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择期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E组)和Na Cl溶液对照组(C组),每组40例。E组将依达拉奉1 mg/kg用Na Cl溶液100 ml稀释,入室后静脉滴注(30 min滴完),C组以等量Na Cl溶液等速滴完。所有患者在入室后麻醉诱导前(T1)、气腹消除后5 min(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四个时间节点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6,IL-8和TNF-α浓度;用比色法测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T1比较,T2,T3,T4两组IL-6,IL-8,TNF-α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C组明显高于E组(P<0.05);与T1比较,T2,T3,T4两组MDA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且C组明显高于E组(P<0.05)。结论:预注依达拉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围术期可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促炎性因子的生成和释放,减轻高腹压对内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C3、IL-6、IL-8的影响。方法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加入依达拉奉,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转机30min、停机、术毕、术后24h、术后72h各时点观察血清123、IL-6、IL-8含量的变化。结果(1)C3浓度水平随体外循环(CPB)及手术时间逐渐下降,均于手术结束时达最低谷,术后24h开始升高,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IL-6、IL-8浓度水平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均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h下降,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极显著意义(P〈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在心脏手术中可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术后全身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8.
肖长栓  刘娅平  杨景哲  于跃 《安徽医学》2021,42(12):1331-1336
目的 探索预防性雾化吸入依达拉奉对烟雾吸入性损伤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雄性Sprague-Dawle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组(B组),依达拉奉6 h治疗组(C组),依达拉奉24 h治疗组(D组),依达拉奉预防组(E组),每组6只.除A组外,B、C、D、E组制作重度烟雾吸入性肺损伤模型,E组造模前雾化吸入1.8 mg/mL依达拉奉10 min.模型制作成功后30 min,B组雾化吸入生理盐水、C及D组雾化吸入1.8 mg/mL依达拉奉10 min,间隔1 h重复1次,共4次;E组雾化吸入1.8 mg/mL依达拉奉10 min,间隔1 h重复1次,共3次,A组无处理.A~C及E组于伤后6 h、D组于伤后24 h取大鼠颈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动脉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取腹主动脉血离心后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0含量;留取肺组织制备肺组织匀浆测定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肺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干/湿重法计算湿干比(W/D)及肺组织含水率;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取部分肺组织行病理HE染色后光镜观察.结果 与A组比较,其余各组肺组织含水率、W/D、肺组织细胞凋亡率、Caspase-3、MDA、MPO、TNF-α、IL-6、IL-10水平均升高(P<0.05),SOD水平及PaO2/FiO2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E组较B组肺含水率、W/D、肺组织细胞凋亡率、Caspase-3、MDA、MPO、TNF-α、IL-6水平下降(P<0.05),IL-10、SOD水平及PaO2/FiO2升高(P<0.05),且上述变化E组>D组>C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镜下C~E组较B组肺组织充血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且E组上述表现更加显著.结论 雾化吸入依达拉奉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炎症介质及自由基的产生及释放对烟雾吸入性损伤起到肺保护作用,并存在一定的时效关系,早期用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二尖瓣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依达拉奉组(E组,n=20)和对照组(C组,n=20),E组于切皮后即刻静脉注射依达拉奉0.5mg/kg,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切皮前即刻(T0)、CPB30min(T1)、停机时(T2)、术毕(T3)、术后12h(T4)采集桡动脉血样,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和肺顺应性(CL)。结果与T0时点比较,两组血浆TNF‐α、MDA浓度和SOD活性在T1~T4时点显著增加,RI增高,CL降低(P<0.05或P<0.01);与C组比较,E组血浆TNF‐α、MDA和RI降低,SOD活性升高,CL增加(P<0.05或P<0.01)。结论依达拉奉可减轻CPB二尖瓣置换手术患者肺损伤,其机制与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和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阳诺  马辉  冼磊  陈铭伍  胡松 《海南医学》2014,(8):1111-111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需行体外循环一t7脏停跳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加入依达拉奉注射液,对照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T1)、转机30min(T2)、停机(T3)、术毕(T4)、术后24h(T5)、术后72h(T6)共6个时点分别检测全血LDH(乳酸脱氢酶)、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cTnT(肌钙蛋白)及血清IL-6(白介素-6)、IL-8(白介素-8)含量的变化。结果(1弘心肌酶LDH、CK-MB、cTnT术前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CPB)开始后各时点心肌酶的含量均较术前增高(P〈O.01),且各时点实验组均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6、IL-8浓度水平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均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h下降,术后72h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1)依达拉奉注射液用于体外循环术中心肌酶漏出量降低,表明依达拉奉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2)依达拉奉可通过清除体内过量生成的氧自由基及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具有减轻体外循环中急性心肌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阿芬太尼预处理对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硬膜外麻醉下使用止血带的单侧下肢择期手术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阿芬太尼组(A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2例。上止血带前5 min A组患者缓慢静注阿芬太尼10μg/kg+生理盐水5 mL;C组患者给予5 mL生理盐水。分别于上止血带前(T1)、松止血带后30 min(T2)、4 h(T3)取静脉血检测细胞因子IL-6和IL-10的mRNA表达及其血浆浓度。结果于T1时A组和C组IL-6[(21.1±3.9)ng/L比(20.8±3.6)ng/L]、IL-10[(30.9±5.3)ng/L比(31.6±4.9)ng/L]浓度、IL-6/IL-10比值[(0.67±0.16)比(0.66±0.15)]及IL-6 mRNA/IL-10 mRNA比值[(1.98±0.47)比(1.94±0.50)]相比T2~3明显升高(P〈0.05)。T2~3时,与C组比较,A组IL-6血浆浓度[(27.9±4.8)、(29.6±5.2)ng/L]、mRNA[(1.05±0.17)、(1.36±0.25)]、IL-6/IL-10[(0.71±0.12)、(0.73±0.15)]及IL-6 mRNA/IL-10 mRNA[(2.03±0.42)、(2.32±0.49)]比值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术前应用小剂量阿芬太尼预处理用于下肢缺血再灌注患者可有效抑制促炎性细胞因子生成,有益于维持促炎性细胞因子/抗炎性细胞因子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择期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肢远端手术患者90例, 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0-59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n=30):对照组(C组)、氟比洛芬酯小剂量组(D1组)、氟比洛芬酯剂量组(D2组)。患肢驱血后,应用止血带,压力220mmHg,持续时间不超过90 min。止血带充气前10min,D1组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D2组静脉缓慢注射氟比洛芬酯2mg/kg;C组静脉缓慢注射生理盐水5mL。分别于术前(T0)、止血带放气后30min(T1)、止血带放气后120min(T2)时采集静脉血5 mL,测定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结果三组在T1、T2时的MDA、SOD、IL-6、IL-8、TNF-α浓度低于T0时(P <0.05);在T1、T2时D1和D2组的MDA、SOD、IL-6、IL-8、TNF-α浓度低于C组(P <0.05);血浆MDA浓度在T1和T2时D2组明显低于D1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能够减轻止血带诱发下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万汶130/0.4)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脑缺血再灌注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S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HIR组,n=8)。假手术组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和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经右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成2小时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ZeaLonga的线栓法。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从右股动脉放血,同时从股静脉补入等量6%羟乙基淀粉,20min内完成,稀释目标Hct值为30%。于缺血前30min(To)、再灌注即刻(T1)、再灌注3h(T2)、再灌注6h(T3)、再灌注24h(T4)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颈静脉血清IL-1、IL-6、TNF-α、S100-β含量。结果①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TNF-α、IL-1、IL-6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并且IR组比HIR组更高②与T0时比较,三组T1~T4时TNF-α、IL-1、IL-6浓度显著高于T0时(P0.05)。③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S100-β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1),且IR组比HIR组更高(P0.05)。结论应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血清TNF-a、IL-1、IL-6、S100-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泊酚、安氟醚、异氟醚对围术期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10(IL-10)水平的影响以及患者血液流变学参数的变化特点,为临床麻醉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择期行食管癌手术患者45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丙泊酚组(A组),安氟醚组(B组),异氟醚(C组),每组15例,分别于诱导前(T0)、进胸后1 h(T1)及手术结束后24 h(T2),记录心率(heart rate,HR)、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抽取外周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IL-6、IL-10浓度,全自动血黏度仪检测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结果各组在不同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参数未见显著差异;A组在T1、T2期,血清中IL-6的水平较B、C组低,IL-10的水平较B、C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期,A组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较B、C组低(P<0.05)。结论麻醉药物丙泊酚在手术过程中能抑制促炎因子IL-6的分泌,促进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且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小,是围术期较好的麻醉药。  相似文献   

15.
①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二尖瓣置换术(MVR)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择期CPB下MVR患者40例,ASAⅡ级或Ⅲ级。随机分为两组(n=20):瑞芬太尼组(R组)和异丙酚组(P组)。麻醉维持:P组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芬太尼2~3μg/(kg·h);R组夹闭主动脉前,以4μg/(kg·min)的速率输注瑞芬太尼5min,间隔5min后重复输注共3次,夹闭主动脉后靶控输注异丙酚,血浆靶浓度2~3μg/L。芬太尼2~3μg/(kg·h)。于切皮前即刻、CPB前即刻、CPB后即刻、回ICU后即刻、6、12h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脏指数(CI)、体循环血管阻力指数(SVRI)。于麻醉诱导前,回ICU后即刻、6、12、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结果两组各时点MAP、CVP、HR和SV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切皮前即刻和P组比较;R组回ICU后各时点CI升高(P〈0.05)。与P组比较,R组回ICU后各时点cTnI浓度降低(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两组心肌梗死、房颤和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cTnI浓度〉2μg/mL的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预处理对CPB下MVR患者围术期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术后镇痛效果。方法本组患者60例,年龄40~65岁,ASAⅠ-Ⅱ级,择期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麻醉前20 min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成4 mL),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4 mL。分别于静推帕瑞昔布钠或生理盐水前10 min(T1)、术毕(T2)、术后6 h(T3)、术后12 h(T4)、术后24 h(T5)采上肢静脉血样,测定IL-6、TNF-α的血浆浓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毕即刻、术后2 h、6 h、12 h、24 h镇痛效果。结果患者血浆IL-6浓度于T3、T4、T5时点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IL-6浓度于T3、T4、T5时点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浆TNF-α浓度于T4、T5时点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TNF-α浓度在T4、T5时间点比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毕即刻、术后2 h、6 h、12 h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可有效缓解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抑制炎性介质释放,降低神经系统敏感性,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单肺通气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10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单肺通气下行开胸手术患者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24例。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经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1滋g/kg,随后以0.5滋g/(kg·h)的速率输注至术毕前30min。C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即刻(T1)、单肺通气30min(T2)、单肺通气90min(T3)、双肺通气后30 min(T4)和术后120min(T5)时间点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TNF-α、IL-6和IL-10浓度,同时观察HR、MAP、SpO2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HR、MAP、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2~T5时血浆TNF- α和IL-6浓度升高(P<0.05),与 C组比较,D组T2~T5时血浆TNF- a和IL-6浓度降低(P<0.05)。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3~T5时血浆IL-10浓度升高(P<0.05),两组IL-10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静脉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可降低炎性因子TNF-α和IL-6的释放,明显减轻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8.
不同止血带压力对血流动力学和代谢及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压力水平的气压止血带对人体血流动力学和代谢的影响及其导致的再灌注损伤,为临床合理应用止血带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择期下肢手术、年龄19-65岁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止血带压力分别为(上肢基础血压收缩压+40)mmHg和500mmHg。分别于上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前、松止血带后1min、2min、5min及10min抽取股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并作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BP和HR。术中由外科医生评价止血带止血效果。结果两种压力止血带的止血效果相当。松止血带后1min两组MAP即明显低于基础水平,而HR显著增快,P〈0.05。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CK明显升高,而LDH则在松止血带后2min和5min时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pH在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显著下降,P〈0.05;PCO2则在松止血带后1min显著升高,P〈0.01;PO2在松止血带后1min和2min时亦较基础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SvO2则在松止血带后2min开始明显升高,在5min时达最高水平,P〈0.05。但各时间点组间的MAP、HR、CK、LDH和血气分析等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止血带引起肢体缺血所导致的代谢水平变化和再灌注损伤水平与有效的止血带压力大小没有明显的关联性。低压力(SBP+40mmHg)止血带能取得良好的止血效果,同时并发症少,患者舒适度高。  相似文献   

19.
李晓召  刘建华  蒋伟 《中外医疗》2013,32(20):17-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法洛氏四联症体外循环期间心肌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142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A组)和乌司他丁组(B组),B组给予乌司他丁1.2万U/kg,A组以生理盐水代替。于麻醉诱导后即CPB前(T1)、CPB开始30min(T2)、开放主动脉30min(T3)、CPB停止6h(T4)和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记录升主动脉阻断时间、CPB时间。结果两组CPB开始前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两组血清cTnI浓度及CK、CK–MB活性在T2~T5时间点显著升高(P〈0.05);B组T3~T5时点的血清cTnI、CK和CK-MB值低于A组相同时点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5时间点血清cTnI、CK、CK-MB值比T4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CPB期间血清cTnI、CK及CK-MB的表达,起到心肌损伤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