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出血术中术后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脑出血患者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6例手术指征明确脑出血患者(GCS<8分),随机分2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术中置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手术中不做颅内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早期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对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莫燕兴  聂惠敏  冼敏玲 《吉林医学》2013,(28):5924-5925
目的:探讨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手术后患者中的有效应用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颅脑手术后患者60例,将应用颅内压监测(ICP监测)的患者设为监测组,没有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各3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对颅内压增高的观察反应。结果:监测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应用颅内压监测的颅脑手术后患者,护士能及时观察到ICP增高的情况,而没有应用颅内压监测的患者,护士的及时反应和30分钟的反应均差于监测组(P<0.005)。结论:颅脑手术后患者进行颅内监测,能及时发现ICP增高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内涵。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颅脑外伤术后患者动态颅内压(ICP)变化进行总结,分析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及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该院颅脑外伤手术且术后行ICP监测的患者60例,采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或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对患者进行动态颅内压监测,通过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并对监测结果对患者预后进行初步判断。结果短期内颅内压升高对预测术后再出血有积极意义。对患者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的预后关系进行观察,发现颅内压越高,其预后就越差。持续颅内压重度升高是患者预后较差的指标。结论动态颅内压监测不仅有助于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还可准确评估预后,同时对治疗措施进行有效指导和调整,起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沈秀花  宋娟 《基层医学论坛》2014,(36):4932-493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的护理要点。方法对78例神经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持续颅内压(ICP)监测患者实施标准护理,包括ICP管道护理、及时准确地监测ICP数值,避免影响颅内压相关因素(体位管理、气道管理、镇静镇痛管理、体温护理和排便护理)、预防颅内压监测相关并发症护理。结果78例术后颅内压监测患者平均监测时间6.2 d,均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升高,根据颅内压值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措施。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患者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了解术后脑水肿情况及颅内再出血情况,及时指导和调整治疗措施,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持续颅内压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8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二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入院后即行侧脑室内穿刺置管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入院后不做颅内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度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P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行持续颅内压监测时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度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度病残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右江医学》2016,(1):121-122
<正>临床上应用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颅脑损伤已有50多年,国内外颅脑创伤诊治指南也将颅内压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之一,但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颅内压监测的意义仍有争论[1]。为评估急性颅脑损伤术后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意义,我院对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并与同期颅脑损伤术后未行有创颅内压监测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开颅术后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探究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脑损伤并进行大骨瓣开颅手术的患者80例,应用硬脑膜下压力测定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观察结果,判断颅内伤情、脑水肿情况和指导临床治疗,并观察其疗效。结果:8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7例再次手术;ICP越高,GCS越低;ICP越高,预后越差,6个月后有6例患者死亡。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术后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有助于监测继发性脑水肿、及早发现颅内再出血,指导及时调整治疗措施,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颅内压的变化,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0例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二组,颅内压监测组(ICP组)入院后即行侧脑室内穿刺置管颅。内压监测,根据颅内压的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对照组入院后不做颅内压监测,根据患者的意识和生命体征变化,进行常规治疗。结果ICP组在脱水剂应用时间、剂量及并发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早期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对尽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病死率及病残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的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增高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颅内压增高时可出现意识及生命体征改变,严重时出现脑疝危及生命. ICP监测有助于实时判断颅内压力改变,帮助判断颅脑损伤的程度,指导降低ICP措施的选择和使用. 有创ICP监测技术条件要求高,具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并发症(感染、脑脊液漏、出血等)较多,连接的导管导线使用不便,使应用范围受到限制, 不利于推广目前对于无创ICP监测技术研究的范围较广,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贺玉林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0):901-902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持续颅内压(ICP)监测的护理。方法采用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法,对11例颅脑损伤后的患者进行颅内压动态观察,每1 h记录1次ICP,并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和GCS评分变化。结果颅内压正常者3例,轻度异常者4例,中度增高者2例;重度增高者2例,其中死亡1例;无1例颅内感染者。结论颅内压的动态监测,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变化,对可能出现的脑疝提出预警信号,指导脱水剂的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动脉瘤夹闭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7例动脉瘤术后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结果:本组患者27例.21例ICP 5~20 mmHg,生命体征稳定;5例ICP 20~40 mmHg,其中3例脑血管痉挛,2例急性脑水肿,处置后病情缓解;1例术后10 h ICP突然高于40 mmHg,CT检查显示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颅内压监测技术对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的ICP进行动态监护,根据ICP情况随时调整治疗方案,评价ICP监测在术后诊治中的作用及评估患者预后。结果:39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中,ICP重度增高7例(死亡5例),中度增高21例(死亡3例),轻度增高7例,正常4例;其中2例ICP持续增高,经CT证实为迟发性脑内血肿;甘露醇平均使用时间为7天,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8例。结论:ICP动态监测有助于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迟发性颅内血肿,并且能直接指导术后脱水剂的应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评价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ICP的连续监测对判断颅内伤情、颅内压高低、指导治疗、估计预后都有重要参考价值.因此,全面搞好护理,正确有效地持续进行颅内压监测,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朱芬芝 《中国医疗前沿》2013,(6):102-102,120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1月-2013年1月间在我院通过手术治疗的脑膜瘤患者30例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持续性的颅内压监测,监测后统计患者辛普森等级、ICP检测情况和生命体征表现情况,以此评价持续颅内压监测在脑膜瘤术后应用的意义。结果辛普森等级:0级6例,1级24例,所有患者术后持续颅内压监测时间范围为82-150h,其中24例患者ICP指标为16-18mmHg,生命体征表现稳定,6例患者ICP指标为大于20mmHg,MRI检验结果显示有继发性的颅内出血现象。进行二次手术清除颅内血肿的患者2例。结论脑膜瘤术后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显著性提高疗效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TCD无创监测颅脑外伤患者ICP变化的临床价值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的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和经颅多普勒(TrarIscranial doppler ultrasonography,TCD)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进一步评估TCD无创监测I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进行手术治疗的32名脑外伤患者行持续床旁ICP监测,术后次日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床旁检测患侧大脑中动脉的频谱图像及各参数并记录即时的颅内压值,按颅内压进行分组,将颅内压增高的各组的TCD频谱图像和参数与颅内压正常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频谱图像:颅内压轻度增高组的频谱图像和颅内压正常组无明显差别,在颅内压中度增高组中有D峰前切迹加深现象,颅内压重度增高组中有S2峰消失和"单尖峰"出现,舒张期血流下降明显.(2)TCD参数:随着ICP增高,Vs、Vd和Vm均逐渐下降,以Vd下降最明显,而P1和R1则逐渐升高.结论:TCD进行无创的颅内压监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对颅脑外伤患者在颅内压增高明显时能有提不,但不能在颅内压增高的早期作出明确的提示,对颅内压增高的判断频谱图像优于参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0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00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45例再次手术;ICP与GCS两者呈负相关性。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精确评估预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7.
苗雨露 《海南医学》2014,(19):2882-2884
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颅内压监测分为有创监测和无创监测,其各具优缺点。超声检查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判断颅内压升高是一种无创、简便、准确、快捷、方便、易行的方法。本文就国内外超声检查视神经鞘直径判断颅高压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何建军  佘晓春 《吉林医学》2013,(34):7154-7155
目的:监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ICP监测在颅脑损伤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行ICP监测,根据监测结果,确定救治方案。另取上一年相同时期随机选择30例入院GCS评分相同的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两者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CP监测组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据ICP监测来指导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救治,能提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床旁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与颅内压(ICP)的关系,评价ONSD在监测ICP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50例脑出血的患者,所有患者住院后均给予有创性监测ICP。根据入科初次ICP监测值分为ICP正常组和ICP增高组,有创腰椎穿刺监测lCP>200 mmHg或脑室监测ICP>20 mmHg定义为颅内压增高,反之为正常。记录2组患者入科时、病情变化时、病情稳定时等不同时点的ONSD及有创监测ICP值,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ICP增高组ONSD值均显著高于ICP正常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ICP增高组病情稳定后ONSD值明显回落接近ICP正常组,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正常组治疗前后ONSD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床旁超声测量ONSD值能反应ICP的变化,且操作快捷、无创、简便,对判断ICP有价值,适宜在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兔阶梯型颅内压升高的实验模型 ,无创性测量脑血流速度 (CBFV) ,为临床应用CBFV无创监测颅内压 (ICP)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40只动物随机分为 4组 ,分别测量基底动脉 (BA)血流参数舒张末期流速(Vd) ,收缩期峰速 (Vs) ,平均峰流速 (Vm) ,脉动指数 (PI)及阻力指数 (RI)。结果 :随ICP阶梯型升高 ,BA的CBFV减慢 ,PI及RI增加 ,Vd、Vm、PI及RI与ICP高度相关。结论 :兔TCD测量的CBFV可作为无创性监测ICP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