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豆蔻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草豆蔻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草豆蔻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10个化合物, 经鉴定分别为:1, 7-双苯-5-羟基-4, 6-庚烯-3-酮 (trans, trans-1, 7-diphenyl-5-hydroxy-4, 6-hepten-3-one, 1), 乔松素 (pinocembrin, 2), 山姜素 (alpinetin, 3), 7, 4′-二羟基-5-甲氧基二氢黄酮 (4), 蜡菊亭(helichrysetin, 5), 2′, 4′-二羟基-6′-甲氧基二氢查尔酮 (uvangoletin, 6), (1E, 4Z)-5-hydroxy-1-phenylhexa-1, 4-dien-3-one (7), katsumadain B(8), 羊踯躅素I(rhodomollein I, 9)和金色酰胺醇酯(aurantiamide acetate,10)。结论:化合物7为一个新天然产物, 化合物9和10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佛手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对佛手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对佛手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佛手中分离得到的9个化合物。分别为5-甲氧基糠醛(Ⅰ);5-羟基-2-羟甲基-4H-吡喃4酮(Ⅱ);香叶木素(Ⅲ);香叶木苷(Ⅳ);黄柏酮.7-酮(V);Aviprin(Ⅵ);3-甲氧基4羟基苯丙烯酸(Ⅶ);3-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V11)和3,4-二羟基苯甲酸(Ⅸ).结论:化合物Ⅰ为一新天然产物,化合物Ⅱ,Ⅳ-Ⅸ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化合物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发现。  相似文献   

3.
川芎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目的:研究川芎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薄层纯化,分离川芎化学成分,经理化常数测定,波谱分析等鉴定结构。结果:共分得7个化合物,分别为正十六烷酸(I),4,7-二羟基-3-丁基苯酞(Ⅱ),大黄酚(Ⅲ),咖啡酸(Ⅳ),原儿茶酸(V),阿魏酸(Ⅵ)和胡萝卜苷(Ⅶ)。结论:化合物Ⅱ为一新化合物,化合物I、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版纳藤黄果实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版纳藤黄Garcinia xipshuanbannaensis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版纳藤黄果实的化学成分,通过波谱技术鉴定化舍物的结构。结果:从该植物果实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tovophyllinB(Ⅰ),β-谷甾醇(Ⅱ),熊果酸(Ⅲ),1-十八醇(Ⅳ),isogarcinol(Ⅴ),3’,5,7-三羟基-4’-甲氧基黄酮(Ⅵ),木犀草素(Ⅶ),luteolin-7—O-glucuroaic acid methylester(Ⅷ),胡萝卜亭(Ⅸ),牡荆苷(Ⅹ),β-D-吡喃阿拉伯糖(Ⅺ),蔗糖(Ⅻ)。结论:化合物Ⅰ、Ⅲ~Ⅺ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5.
高良姜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从高良姜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1,7-二苯基-5-醇-3-庚酮(Ⅱ)、苯基-7-(3’-甲氧基-4’-羟基)苯基-5-醇-3-庚酮(Ⅲ)、高良姜素(Ⅳ)、山萘素(Ⅴ)、山萘素-4’-二羟基苯甲酸(Ⅶ),其中Ⅶ是首次从高良姜中分离得到。Ⅱ、Ⅲ经化学还原修饰后得到1,7-二苯基-3,5-庚二醇(Ⅷ)和1-基苯-7-(3’-甲基基-4’-羟基)苯基-3,5  相似文献   

6.
云实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茂星  张承忠  李冲 《中药材》2002,25(11):794-795
目的:研究去实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纯化,通过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去实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得7个化合物,经鉴定为:羽扇豆醇醋酸酯(I)、羽扇豆醇(II)、齐墩果酸(III)、二十五碳酸单甘油酯(IV)、26-羟基二十六碳酸单甘油酯(V)、豆甾醇(VI)、β-谷甾醇(Ⅶ)。结论:化合物Ⅰ-Ⅶ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老鼠簕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彭兴  龙盛京 《中草药》2006,37(7):971-973
目的研究老鼠A canthus ilicif olius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快速低压干柱分离,经理化常数测定,结合IR1、H-NM R1、3C-NM R、ES I-M S鉴定结构。结果从老鼠茎的75%乙醇提取液中共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二十六烷酸(Ⅰ)、豆甾醇(Ⅱ)、正三十四烷醇(Ⅲ)、2-苯并唑啉酮(Ⅳ)、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苷(Ⅴ)、香草酸(Ⅵ)、4-羟基-2-苯并唑啉酮(Ⅶ)、槲皮素(Ⅷ)。结论化合物Ⅶ是首次报道的天然产物,化合物Ⅰ、Ⅲ、Ⅵ和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报道。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一匹绸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运用色谱方法和光谱技术分离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从一匹绸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羽扇豆醇(Ⅱ)、豆甾-4一烯-3-酮(Ⅲ)、胡萝h苷(Ⅳ)、3,5-二羟基-4’,7-二甲氧基黄酮(V)。结论:化合物Ⅱ、Ⅲ、V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叶卷柏Selaginellalabordei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HP-20,Toyopearl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7个化合物的结构:β-谷甾醇(Ⅰ),丁香脂素(Ⅱ),扁柏双黄酮(Ⅲ),阿曼托双黄酮(Ⅳ),阿魏酸(Ⅴ),咖啡酸(Ⅵ),腺苷(Ⅶ)。结论化合物Ⅱ、Ⅴ、Ⅵ、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黄花倒水莲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病毒活性.方法 采用柱色谱技术分离黄花倒水莲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根据光谱数据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CPE re-duction assay)测定化合物的体外抗病毒活性.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棕榈酸(Ⅰ)、1,3-二羟基-2-甲基(口山)酮(Ⅱ)、24乙基一豆甾-7,(E)-22-二烯-3-醇(Ⅲ)、对羟基苯甲醛(Ⅳ)、1,3-二羟基(口山)酮(Ⅴ)、1,3-二羟基-2-甲氧基(口山)酮(Ⅳ)、1-甲氧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Ⅶ)、1,7-二羟基-2,3-亚甲二氧基(口山)酮(Ⅷ)、对羟基苯甲酸(Ⅸ)和原儿茶酸甲酯(Ⅹ).其中化合物Ⅱ、Ⅴ、Ⅵ在体外有一定的抗单纯疱疹Ⅰ型病毒(HSV-1)和柯撒奇B3型病毒(Cox B3)的活性.结论 化合物Ⅰ、Ⅱ、Ⅳ、Ⅴ、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和Ⅹ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Ⅱ为新天然产物.首次研究该植物化学成分的抗病毒活性,化合物Ⅱ、Ⅴ、Ⅵ均为1,3-二羟基取代(口山)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