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癌的体细胞突变学说认为,就肿瘤发生来讲,尽管证据还不够充分,但遗传或获得性突变是必需的。使用细胞或分子遗传学方法广泛分析发现大多数肿瘤存在非随机染色体重排,这些发现支持了体细胞突变学说。在血液肿瘤中,大量分析证明非随机染色体重排在早期发现肿瘤最初的遗传学异常方面是重要的。近几年,随着方法学的改进,实体瘤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日益增多。在上皮肿  相似文献   

2.
在细胞融合实验中发现,当恶性细胞与非恶性细胞杂交时,恶性受到抑制,这可能表明恶性肿瘤是体细胞隐性突变的结果。1971年Ohno就从理论上作过体细胞隐性突变比通过显性突变更有可能产生恶性肿瘤的论述,并认为隐性突变可由于导致同源染色体上未受累基因丢失的遗传事件而表现出来。这种半合子状态通常由同源染色体本身丢失引起。同年,Knudson用这种一般模型专门解释眼部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的发生模式。Friend等已接近于鉴定出与视网膜母细胞瘤有关的基因。视网膜母细胞瘤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  相似文献   

3.
肿瘤抑制基因被认为在致癌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灭活机制是使含有肿瘤抑制基因的一个染色体等位基因丢失,和另一个等位基因突变。本文用DNA多态标志物,对28例外科切除的胃癌(扩散型除外)。在12对染色体上进行了杂合性丢失(LOH)的研究。28  相似文献   

4.
作者进行的研究表明,胰腺癌的染色体中有大量的重排和缺失发生。为了进一步研究胰腺癌的这种遗传学改变和帮助寻找胰腺癌发生中可能失活的肿瘤抑制基因,作者使用了对38种非具近端着丝粒的染色体具特异性的多态性标志物,对7例手术切除的胰头腺癌的等位基因型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6/7例肿瘤有K-ras密码子12的突变;1/7例肿瘤  相似文献   

5.
人类胰腺癌表现出一致的遗传学改变,包括Ki-ras突变(>80%),p53突变(50%~70%)和p16突变或纯合型缺失(>85%)。等位基因型资料支持附加肿瘤抑制基因在其它区域的存在,最显著地位于18q上。约有90%的胰腺癌显示出这一区带的杂合性丢失(LOH),许多肿瘤抑制基因通过基因内突变而失活,称为LOH,即一个等位基因及其附近包括其它等位基因的染色体区域的丢失。在出现频率高的LOH区域内对纯合型缺失作图已成为发现肿瘤抑制基因的关键性步骤。为了证明候补肿瘤抑制基因在18q上,作者对纯合型缺失的集中部位进行了胰腺癌嵌板分析…  相似文献   

6.
由显性遗传引起生殖细胞突变的人类肿瘤—视网膜母细胞瘤(RB),通过家系研究表明在染色体13q14部位与酯酶D连锁。1971年Knudson认为一个RB的形成除了配子细胞突变外,至少需要一次体细胞突变。1978年Yunis提出患先天性13q14缺失的病人是由于该区基因功能缺陷而诱发RB。多数RB病人有正常结构的核型。但对所有RB的研究表明,存在一个或多个染色体重排。有些RB的13q14染色体缺失,但对其发生率报道不一。  相似文献   

7.
了解肿瘤克隆的起源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从逻辑上讲,多克隆肿瘤与罕见遗传事件(如DNA突变或染色体重排)导致肿瘤形成的说法是不一致的。实际上,肿瘤是单克隆的设想是以肿瘤形成的体细胞突变学说为基础,已知与这种学说相一致的人类某些癌(特别是白血病和淋巴瘤)是单克隆,但也有报道某些是多克隆肿瘤。本文描述了一种新技术,根据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来检测人类肿瘤的克隆起  相似文献   

8.
肿瘤抑制基因 Pten/ MMAC1/ Tep1于 1997年由美国 3个科研小组分别克隆 ,定位于染色体 10 q2 3.3,编码的蛋白质由 40 3个氨基酸组成 ,为一种酪氨酸磷酸酶。现除了在 Cowden病——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错构瘤综合症中发现了该基因的胚系突变外 ,在许多肿瘤如胶质瘤、乳腺癌、肾癌、前列腺癌和黑色素瘤等发现了各种类型的体细胞性突变。目前有关 Pten/ MMAL 1/ Tep1的研究多集中于基因的突变和缺失 ,对基因蛋白表达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 ABC法观察 2 0例人脑胶质母细胞瘤 (GBM)中Pten/ MMAC1/ Tep1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相似文献   

9.
早期研究在白血病、神经胶质瘤和多种人类肿瘤来源的细胞株中发现染色体9p21-22丢失。最近确认p16~(ink4)是一种候补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其基因定位于染色体9p21缺失区域,它是活化周期素D-cdk_4复合物的抑制物。在各种原发肿瘤中,根据Skolnick论证,在黑瘤细胞株里检测多重肿瘤抑制基因(MTS_1)的作用是点突变。选择75个原发肿瘤,先前都采用微卫星标记确定有一个9p染色体区域呈现等位基因丢失。然后分别扩增p16基因外显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突变类型,更好地了解结直肠NETs的发病机制。方法 招募结直肠NETs手术患者,取结直肠NETs和对应的癌旁组织,并进行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进一步深入分析。结果 通过WGS测序发现,结直肠NETs突变类型多样,包括单核苷酸突变、小片段序列的插入和缺失突变(InDel)、基因拷贝数变异(CNV),以及大的结构性变异(SV)如插入(INS)、缺失(DEL)、染色体内易位(ITX)、染色体间易位(CTX)和反转(INV)等。结论 在结直肠NETs发生时,体细胞发生了大量的突变,尤其以染色体CTX变异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1.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是由于抑癌基因NF2突变而导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多发肿瘤综合征。神经纤维瘤病Ⅱ型以神经系统肿瘤、皮肤肿瘤和晶体损害为临床特征。临床表现为双侧听神经瘤、脑膜瘤、脊髓肿瘤、周围神经肿瘤,白内障也很常见。NF2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2q12.2,编码的蛋白质称为merlin(moesin-ezrin-radixin like protean)或schwannomin。异常的merlin影响体内的促有丝分裂途径导致肿瘤的发生。本文就其病变的分子遗传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人类的许多肿瘤均有染色体17p13等位基因丢失,其中乳腺癌靶基因可能位于17p13.3与17p13.1之间的区域,普遍认为位于17p13.1的P53为靶基因。已知P53错义突变可稳定其基因产物;并能造成P53过度表达,而P53点突变则是肿瘤形成的常见特征。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发现乳腺癌的P53蛋白水平升高,这反映了体细胞的高突变率。为证实P53位点的杂合性丢失(LOH)和蛋自过度表达有无关联,作者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及肝外胆管癌与其它许多肿瘤一样,其发生发展与染色体、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突变所致的活性改变关系密切,是细胞内染色体及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改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所导致的一系列病理改变的结果。胆道癌分子生物学研究对了解肿瘤的成因、细胞侵袭机制及判断肿瘤病人的预后、指导肿瘤的治疗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已证实22号染色体丢失为脑膜瘤克隆演化过程中最恒定的染色体异常,其它染色体丢失或重排的核型演化,可能与临床浸润过程有关。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22号染色体长臂,推测22q11-q12和q12.3-qter区域存在肿瘤抑制基因,其丢失或突变可能与脑膜瘤病因学相关。同时,癌基因c-sis、c-myc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诱发脑膜瘤。  相似文献   

15.
脑膜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细胞遗传学研究已证实22号染色体丢失为脑膜瘤克隆演化过程中最恒定的染色体异常,其它染色体丢失或重排的核型演化,可能与临床浸润过程有关。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于22号染色体长臂,推测22q11-q12和q12.3-qter区域存在肿瘤抑制基因,其丢失或突变可能与脑膜瘤病因学相关。同时,癌基因c-sis、c-myc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诱发脑膜瘤。  相似文献   

16.
对双亲正常但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患儿做遗传咨询是困难的。如此病为完全外显,它的出现通常归因于基因新突变,复发风险很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有不完全外显的个别病例不能总是归于新突变,这一类情形有相当的复发风险,可在无症状双亲以后的妊娠中发现。本文推导一计算复发风险的公式并探讨其意义。复发风险估计的推导:Haldane(1949)曾指出过突变-选择平衡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公式:  相似文献   

17.
肝癌的肿瘤抑制基因研究进展迅速。杂合性丢失分析资料显示,染色体8p、13q、16q和17p区域存在与肝癌发生和演进关系密切的肿瘤抑制基因。肝癌中常见TP53基因突变,且多为第249密码子第3碱基G→T颠换。TP53基因这种特异性点突变代表肝癌的特征,可能和黄曲霉素B1摄入有关,但在肝癌中并没有普遍性。肝癌中染色体13q缺失的最小重叠区域为13q14,在肝癌组织中还同时发现伴随等位基因丢失的存留RBl等位基因突变以及和RBl等位基因丢失高度相关的p110~(RBl)蛋白丢失。因此,RBl基因为肝癌的又一重要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18.
已知恶性肿瘤的非随机特异性染色体畸变存在着不同的地理分布特点,但研究样本例数过少,而且所选择的病人患有特殊肿瘤和染色体畸变,作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经染色体显带确认至少存在一种染色体畸变的5345名肿瘤患者进行了分析,这其中不包括具有恒定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9.
分子遗传学研究表明,肿瘤发生中染色体的异常可能都与等位基因丢失有关,尽管观察到的微体、双微体、均匀染色区提示存在基因扩增,但涉及的主要因素看来是突变和缺失所导致的基因表达的质的异常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失活。结肠直肠肿瘤从腺瘤到腺癌的转化常包括下述一些事件:5q15-22缺失或突变,12p突变(Ki-ras),18q缺失(DCC)和17p(p53)缺失。然而,下述  相似文献   

20.
新近的研究表明,17号染色体短臂(17p)缺失是结肠肿瘤发展期中最常见到的一种遗传交替现象。其他的如RAS突变是在结肠肿瘤较早期出现,而17p缺失往往在由良性的腺瘤过渡到恶性肿瘤较晚期发生。因为癌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