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17,(1):19-28
目的合成铜类抗肿瘤金属药物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合成了水杨醛氨基硫脲双核铜配合物[(CuⅡ)_2(L)_2(H_2O)(MeOH)](NO_3~-)——2,利用X-ray单晶衍射、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确证其结构。结果与结论该配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7704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并且能使细胞周期停滞在S期。谷胱甘肽、活性氧、线粒体膜电位和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该化合物是通过ROS介导的线粒体通路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伴随着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4.
氨基酸类Schiff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类新的Schiff碱配体L4(C17H16O4N)K,同时在水相中合成6种新的稀土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确证结构,其化化学式为C34H32O8N2LnCl.nH2O,(简写为:(L4)2LnCl.nH2O,Ln=Nd,n=4;Ln=Pr,Yb,n=2;Ln=Sm,Eu,Dy,n=1);该类配体是以酚氧原子、亚氨基的氮原子、桥联的羧基 相似文献
5.
6.
氨基酸类Schiff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邻香兰醛和甘氨酸、L甲硫氨酸在氢氧化钾的乙醇溶液中合成Schif碱配体L1K,L2K(L1=C10H10O4NK·H2O,L2=C13H16NO4SK),将其分别作用于稀土Ln3+,配位后生成11个新配合物:Ln(L1)3·nH2O(Ln=La,n=0;Ln=Pr,Nd,n=1;Ln=Sm,Eu,Dy,n=2),Ln(L2)3·nH2O(Ln=La,n=1;Ln=Pr,Sm,Eu,Dy,n=2),对其进行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氢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推测Schif碱配体是以O—N—O的三齿形式与中心金属离子配位的,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9~11.同时对两类配合物中的9个新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筛选 相似文献
7.
氨基酸类Schiff碱稀土配合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Ⅱ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合成了一类新的Schiff碱配体L3(C11H12O4NH.H2O)同时在水相中合成5种新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确证其化学式为C22H24O8N2LnCl.nH2O」简写为(L3)2LnCl.nH2O,Ln=Sm,Eu,n=0,Ln=Y,Nd,n=1;Ln=Yb,n=2」。 相似文献
8.
含氮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合成具有新结构骨架的含氮姜黄素类抗肿瘤化合物并考察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姜黄素和查耳酮为先导物,利用药效团和骨架迁越原理,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含碱基的姜黄素类似物.选取人肺癌细胞(A-549)和人胃癌细胞(SGC-7901)对所合成的新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并且用Discovery Studio...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合成4-(4-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姜黄素(C086),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方法:以芳香醛、乙酰丙酮为原料,Knovenagel缩合、氢化还原、Claisen-Schmidt缩合三步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以姜黄素为对照,MTT法考察目标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HL-60、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小鼠黑色素瘤细胞株B-16、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人胃癌细胞株MGC80-3的抑制活性。考察目标化合物体内抑制人结肠癌SW480裸鼠移植性肿瘤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核磁和质谱确证,对上述细胞株的IC50值依次为2.90,4.11,4.11,3.55,4.78,7.92,18.8,17.1μmol.L-1,均明显比姜黄素强,100mg.kg-1.d-1灌胃给药对人结肠癌SW480裸鼠移植性肿瘤的抑瘤率为40.7%,小鼠的体质量无明显减轻。结论:合成了4-(4-羟基-3-甲氧基苯甲基)姜黄素,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抑制活性明显强于Cur,体内能明显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合成3,5-二亚苄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以芳香醛、4-哌啶酮为原料,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制备目标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株K562增殖的抑制活性,考察部分化合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合成了7个未见报道的3,5-二亚苄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其结构经1H-NMR和MS谱确证;5个目标化合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强于姜黄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姜黄素的维生素E聚乙二醇琥珀酸酯(TPGS)聚合物胶束,从而改善姜黄素的水溶性和抗肿瘤活性。方法:以TPGS为载体材料,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姜黄素胶束;以包封率和粒径为指标,考察水化温度、水化时间、药载比和水化体积的影响;以包封率、粒径、载药量为指标,经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姜黄素/TPGS胶束的最佳制备工艺;考察姜黄素/TPGS胶束的体外释放度;利用MTT法测试姜黄素/TPGS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姜黄素/TPGS胶束的最佳药载比为1∶40,水化温度为60℃,水化时间为30 min,水化体积为6 mL;所得胶束平均粒径为11.02 nm, Zeta电位为-11.31,载药量为2.65%,包封率为96.20%;姜黄素/TPGS 48 h体外累积释放率为78%,具有一定的缓释性;MTT法表明,姜黄素/TPGS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结论:该文采用薄膜水化法制备了一种稳定的姜黄素/TPGS胶束,改善了姜黄素的水溶性,明显提高了其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14.
A series of dehydroepiandrosterone derivatives containing an acid ester was synthesized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tumor activity on ES-2, A549, and HepG2 cells by the MTT assay. Most compounds showed antitumor activity, while compounds 1c, 2i, and 2o exhibited more potential inhibitory effects compared with dehydroepiandrosterone on ES-2 cells, A549 cells, and HepG2 cells,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合成3,5-(E)-二亚苄基-N-环丙基哌啶-4-酮类化合物,评价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方法 以芳香醛、N-环丙基-4-哌啶酮为原料,通过Claisen-Schimidt缩合反应制备12个未见文献报道的3,5-(E)- 二亚苄基-N-环丙基哌啶-4-酮化合物。采用MTT法测试目标化合物对人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细胞K562、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HL60,人结肠癌细胞SW480、人结肠癌细胞SW1116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确证。化合物1对HL60细胞的抑制活性比3,5-(E)-二(2-氟亚苄基)哌啶-4-酮盐酸盐(EF-24)强,化合物1和3对K562细胞的抑制活性比EF-24强,化合物2、化合物6对SW1116细胞的抑制活性比EF-24强,所有目标化合物对SW480细胞的抑制活性均比EF-24弱。在EF-24的N上引入环丙基或在苯环上引入强给电子取代基可增强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合成美法仑–甘草次酸复合物,并对其体内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方法以美法仑和18α-甘草次酸为原料,通过酯化、氧化、酰化和缩合反应制备目标化合物3a和3b,结构经元素分析、MS、1H-NMR确证,并采用MTT法对其体外抗肿瘤活性进行研究,同时考察了其对正常大鼠肝细胞BRL和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的细胞毒性。结果目标化合物3a、3b的体外抗肿瘤活性明显优于母体药物18α-甘草次酸和美法仑,且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小于氮芥类药物美法仑。结论美法仑–甘草次酸复合物3a和3b抗肿瘤活性良好,具有开发成抗肿瘤候选药物的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姜黄素聚乙二醇-聚己内酯纳米粒(Cur-PEG-PCL-NP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其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考察Cur-PEG-PCL-NPs在SD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采用MTT法考察Cur-PEG-PCL-NPs体外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结果姜黄素原药(Cur-Sol)和Cur-PEG-PCL-NPs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行为均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Cur-Sol组t1/2α(7.76±1.80)min,t1/2β(20.11±5.30)min,AUC0→∞(248.59±25.31)mg·min·L^-1,CL(0.08±0.008)mL·min^-1;Cur-PEG-PCL-NPs组t1/2α(4.34±0.66)min,t1/2β(207.20±12.17)min,AUC0→∞(573.06±64.21)mg·min·L^-1,CL(0.04±0.004)mL·min^-1。体外抗肿瘤作用结果表明:Cur-PEG-PCL-NPs较Cur-Sol对HepG2细胞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P<0.01)。结论制备的Cur-PEG-PCL-NPs具有缓释特性,能延长血中滞留时间,且对HepG2细胞的抑制作用优于Cur-Sol,为后续肝癌治疗提供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设计合成了乌苏烷型-2,12-烯-28-羧酸酯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方法熊果酸先进行C28-羧基与卤代烃发生酯化反应,然后C3-羟基与甲基磺酰氯在0℃冰浴条件下发生甲基磺酰化反应,最后在168℃回流条件下发生消除反应,从而得到目标产物;通过MTT法对上述合成的乌苏烷型-2,12-烯-28-羧酸酯类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结果设计并合成了7个目标产物3a~3g,利用IR、MS和1H-NMR确证了结构;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表明3b对A549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略低于阳性对照药吉非替尼。结论此路线操作简单,设计合理,对进一步开展熊果酸的结构改造和抗肿瘤活性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并全合成7-芳杂环高喜树碱衍生物并测试抗肿瘤活性。方法首先合成关键中间体5-乙基-5-羟基.4,5,8,9-四氢氧杂环庚三烯并[3,4-f]中氮茚-3,7,11(1H)-三酮,经Frilander反应得到7-氯甲基-10-甲基高喜树碱,然后与芳杂环生成目标产物。结果与结论合成了3个新化合物,化合物的结构经^1H-NMR、FAB-MS谱确证,体外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化合物7和8c对肿瘤细胞A549、LOVO和MCF-7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优于拓扑替康。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