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妇女的疾病多属气血亏损、脏腑功能失调的疾病。肝与肾在生理上相互依赖 ,病理上相互影响 ,治疗上相互促进 ,五行上相互生克制约 ,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素问·五常政大论》曰 :“木曰敷和……水曰静顺。”《尚书洪范》亦有“水曰润下 ,火曰焱上 ,木曰曲直”之说。故而肝性为温敷和曲直。肾性为寒 ,静顺润下。《内经》说 :“肝苦急 ,急食甘以缓之 ,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 ,辛补之 ,酸泻之 ,肝恶风。肾苦燥 ,急食辛以润之 ,开腠理 ,致津液 ,通气也 ;肾欲坚 ,急食苦以坚之 ,咸泻之 ,肾恶燥。”肝主疏泻 ,性喜条达 ,故用辛散之药以散肝之结 ,使…  相似文献   

2.
祛风解表药大多味辛质轻体薄,主要用于治疗外感表证。笔者受《内经》“风气通于肝”“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的启示,学习古人治肝用祛风药的经验如《千金方》之补肝汤、补肝散;《和剂局方》之逍遥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方》之泻肝汤、补肝汤;严用和《济生方》之柏子...  相似文献   

3.
祖国医学对肝郁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祖国医学对肝郁的认识扬州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25001)王禾【关键词】肝郁《内经》补泻条达《内经》曰:“木郁达之”。达者,条达之意,汉唐及宋医家据此多述肝木条达之性。自元朱丹溪首倡:“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以后,历代医家多引述其为肝主疏泄的功...  相似文献   

4.
酸、苦、甘、辛、咸五味,在食物、药物中都各有所具,《内经》论之很详。本文仅就《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两句经文分析一下它在临床用药上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5.
疏肝法就是疏理肝气解除郁结的治疗方法,《内经》谓"木郁达之".肝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条达则人之一身气机和畅;肝气抑郁则人之一身气机亦随之而郁.  相似文献   

6.
肝主疏泄与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主疏泄的理论,来源于《内经·素向》。《五常政大论》中载有“土疏泄,苍色达”意即水气(生气)上达,主体得以疏通。所谓肝主流泄,泛指肝脏具有舒展、畅达、宣散、流通、排泄等生理之意。肝主疏泄,性喜条达,疏通血脉,泄是宣泄气机,肝为刚脏,易于怒动,故古人喻:肝为“将军之官”。如郁遇、情志不随则抑郁不乐,或有亢奋常表现性情急躁、心烦易怒等,故谓“肝者也”其性好动而犯他股。“肝喜条达而易抑郁”。若失疏泄,冲任之气不利,经血为之失常,肝经血气不畅,出现胁痛,乳胀、小腹胀痛、如痛经、闭经,甚或结块,外阴疾患,…  相似文献   

7.
治肝拾零     
肝藏血而主疏泄,体阴用阳。其经脉自足贯巅,循行分布较广,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亦较复杂,临床所见杂病中,肝病十居六七。前贤尝有“肝为百病之贼”诸说。现将临证治疗肝病的点滴体会浅识于后,敬请指正。一、“疏泄”与疏肝肝的“疏泄”作用,泛指其具有舒展、宣通、条畅等综合性的生理功能,即具有疏通全身气机的作用。肝之疏泄功能正常,气机条达,气血冲和,则病邪欲乘无隙。故周学海认为:“凡脏腑十二经之气化,皆必籍肝胆之气化以鼓午之,始能调畅而不病。”(《读医随笔》)若肝之疏泄功能失常,则  相似文献   

8.
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及双重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味理论作为中药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临床治疗。用药物之偏性以平脏腑阴阳气血之偏盛偏衰,这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依据和重要手段。 1、五味对脏腑的选择性《内经》论述颇多。《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素问·五脏生成篇》:“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所合五脏之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人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灵枢·五味篇》:“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咸、先走肾。”《素问·阴  相似文献   

9.
读经拾贝     
《黄帝内经》不仅创立了中医理论体系,并且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临床思路,今举一例以印证《内经》启迪之功。“木郁达之”出自《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其论为五郁之甚者,各循其性而调其气,达到过者折之,以复其常的治疗目的。经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达即疏达、畅达,气机通调畅行,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相似文献   

10.
<正>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见于《素问·灵兰秘典论》。同类之论《内经》尚有:“肝者,中之将也”(《素问·奇病论》)、“肝者,主为将”(《灵枢·师传》)、“肝为之将”(《灵枢·五癃津液别》)。古今医家对“肝者,将军之官”注释大致相同,均认为:此用“将军”刚强躁急、智勇双全、勇而能断的职能与特性,比喻脏象之肝,其性亦“勇而能断”、“性动而急”、“气勇善怒”、“气急而志怒”,“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肝气容易亢盛”,“肝主谋虑、决断,好象是智勇双全的将军”,“肝在十二官中,属将军之官,好比将军的足智多谋”,“古人用将军征战  相似文献   

11.
“木郁达之”是中医常用的治则之一,而在妇科临床上运用更为广泛,现将本人对此认识和体会赘述如下。 一、“木郁”与妇科疾病 “木郁”指肝气郁结,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认为风气通于肝,风气骤变,致肝受病。这是最早用木气生发的冲和条达失调来形容肝的疏泄功能失常,而出现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以致为病的叙述。唐容川在《血证论》中指出:“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指出“木郁”即肝郁,肝木遏郁则肝气横逆,气机紊乱则诸血症可生。叶天士在《临证指南》中强调,凡“郁”症多在“悒郁动肝”、“气郁不舒、木不条达”为患,明确指出“郁”与“气”有关。由此可知,木郁、气郁、肝郁皆同出一辙。  相似文献   

12.
解表药具有发汗、解肌、透疹的功效 ,主治外感表证以及麻疹初起、疮疡初起、水肿初起等见有表证者 ,可助疹毒透发 ,疮疡消散 ,使湿邪随汗而解。解表药以其气清味薄 ,味辛能散能行 ,轻扬上行之性 ,常与其它药物配伍组成方剂用于治疗多种疾患。1 辛散能行1 .1 理气散郁 :《内经》曰 :“木郁达之”,“肝欲散 ,急食辛以散之。”肝属木 ,为将军之官 ,主疏泄 ,恶抑郁 ,凡情志不畅 ,或暴怒伤肝 ,常致肝郁气滞 ,治以疏肝理气之法。解表药以其味辛气香 ,能散能行 ,常在治疗肝气郁滞的方剂中助理气疏肝 ,散郁消滞之用。如逍遥散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  相似文献   

13.
对《伤寒论》中有关吐法的五个条文,从其理法方药及禁忌证作一探讨,认为仲景之用吐法继承于《内经》而又有所发展。创制瓜蒂散治病应在上“因而越之”、“以苦吐之”正合内经之语,使《内经》的原则具体化。  相似文献   

14.
“生病起于过用”(《素问·经脉别论篇》)亦是《内经》发病学的重要思想。它指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外界各种因素发生异常变化,超过了人体适应限度,损伤脏腑气血所导致的。如张景岳说: “五脏受气,强弱各有常度,若勉强过用,必损其真,则病之所由起也。”结合《内经》其他篇有关发病内容的原文来看,大致如下几种因素发生变化,使脏腑气血“过用”,都可引起疾病。  相似文献   

15.
眩晕证多属肝的病变,故《内经》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而临床证治大多从肝而治,但在临证实践中,除从肝论治外,注重从脾着手,往往获效甚佳。因脾主运化,具有益气、生血、统血之功能,脾之为病多与气血痰湿有关,而眩晕之证多与气血痰湿病变相连。现将眩晕临证从脾论治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食痹之名首见于《内经》,是指进食后上腹闷痛,饮食不下,吐后乃快的症状。痹是阻闭不通的意思。秦伯未认为“《内经》痹病包括两种,一种指肌肉筋骨疼痛麻木,一种指脏腑机能障碍。”(《内经类证》)显然食痹属于后者,是脾胃病的一种。笔者复习有关文献及临床床所见,认为食痹与现代医学贲门失弛缓症颇者相似。现略呈管见以就正于同道。一、《内经》中说:“胃脉……其实而散者,当病食痹”。(《素问·脉要精微论》)“厥阴之复……甚则入脾,食痹而吐。”(《素问·至真要大论》)以后历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对食痹作了进一步阐述、  相似文献   

17.
肝气一词,含义多种,在使用中存在混乱现象。有的为生理性名词,指肝之脏气,即肝的机能活动。《内经》中所说的肝气,就是这种意义。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春者木始治之,肝气始生”,“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灵枢·脉度》中“肝气通于目,肝和则能辨五色”和《灵枢·天年》中“五十岁,肝气始衰”之“肝气”,都是指肝之脏气。有的以“肝气”概括肝气之病的病理及多种肝气病证名称。如李冠仙在《知医必辨》中说:“五脏之病,肝气居多, 而妇人尤甚。”“治病能治肝  相似文献   

18.
叶天士云:"女子以肝为先天",因为妇人以血为用,肝主藏血故也.内经指出:"肝藏血,主情志,性喜疏泄条达,与气血休戚相关";而"女子以血为主,血旺则经调而子嗣,身体之盛衰无不肇端于此"(<景岳全书>),可见肝与妇科病的关系至为密切.  相似文献   

19.
气血同脏腑、经络一样,都是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内经·调经篇》即有:“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这样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内经》不论在生理、病理上对于气血都极为重视,并把气血的观点运用到指导临床实践上.如《内经·至真要大论篇》所述;“治病必求于本……疏其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就是说治病必须从得病的根本考虑,了解病变的部位,用疏和气血的方法,达到恢复机体的正常状态.即使在《内经》中多处阐明阴阳、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变化而发生各种疾病时也不外乎气血二字.  相似文献   

20.
《内经》“决死生”是指对疾病病情进退、轻重的预测,并非专指死与生。其预测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阴阳之道,五行生克之理,五脏、经脉、气血之盛衰,色、脉、证候之变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