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大鼠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N组(正常对照组)、C组(高脂对照组)、A组[阿托伐他汀1.8 mg/(kg·d)]、AFF组[阿托伐他汀0.9 mg/(kg·d)+非诺贝特18 mg/(kg·d),早晚分开灌胃]、AFHX组[阿托伐他汀0.9 mg/(kg·d)+非诺贝特9 mg/(kg·d)]及AFHD组[阿托伐他汀0.9 mg/(kg·d)+非诺贝特18 mg/(kg·d)],造模4周,用药4周.分别检测血脂、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CK)及肝脏病理学检查.结果 ①各用药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及脂蛋白(a)均降低(P<0.01),而联合用药组更加有效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P<0.01)和降低TG水平(P<0.01);②各用药组CK水平升高(P<0.05),但以AFHD组升高的最为显著;③各用药组ALT和AST的水平均升高(P<0.01),以AFHD组较为显著,AFHX组次之(P<0.05),但仍较C组降低(P<0.05);④AFHD组和AFF组可以更加有效的控制肝指数、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活动度评分(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可增强全面调脂疗效、控制肝脏脂肪变性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二者联合应用时采用合适剂量,并早晚分开给药,可以减少药物性肝损害和骨骼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诺贝特对胆管结扎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48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B、C和D4组,每组均为12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组为单纯胆管结扎组,C组为胆管结扎+低剂量非诺贝特治疗组[30 mg/(kg·d)],D组为胆管结扎+高剂量非诺贝特治疗组[60 mg/( kg·d)].术后7d分别留取血标本及肝组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ALP、GGT、TBA,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测定TNF-α、IL-1β,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数目以及Masson染色法检测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结果 结果发现,D组ALT、AST、ALP、GGT、TBA显著低于B组(P<0.01),D组AST、ALP、GGT、TBA显著低于C组(P<0.01);C、D组IL-1β显著低于B组(P<0.01),D组IL-1 β显著低于C组(P<0.01),D组血清TNF-α显著低于B组(P<0.01);C组肝细胞凋亡显著低于B组(P<0.01),D组肝细胞凋亡显著低于B、C组(P<0.01);C组大鼠肝组织胶原纤维面积显著低于B组(P<0.01),D组显著低于B、C组(P<0.01).结论 短期应用非诺贝特可明显减轻胆道梗阻肝损伤,其原因可能与其改善血清肝功、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抗肝组织纤维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降血脂药联合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123例混合性高脂血症,并用阿托伐他汀组94例、非诺贝特组86例作对照,分析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治疗2月后的血清TG、LDL、TC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治疗2月后的血清TG、LDL、TC与阿托伐他汀组、非诺贝特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与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或非诺贝特相比,具有更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较佳给药剂量、方法及对骨骼肌的影响。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1.8mg/(kg·d),晚间给药]、AFF组[阿托伐他汀0.9mg/(kg·d)+非诺贝特18mg/(kg·d),早晚分开给药]及AFH组[阿托伐他汀0.9mg/(kg·d)+非诺贝特18mg/(kg·d),晚间同时给药],造模4周,用药4周。采血检测TC、TG、LDLC、HDLC、CK、Mb及K^+。结果AFF组和AFH组较阿托伐他汀组更加有效的降低LDLC和TG(P〈0.01),升高HDLC(P〈0.01)。AFH组的CK、Mb及K^+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合较加倍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增强全面调脂疗效;二者早晚分开给药,可以减少对骨骼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苗药赶黄草总黄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小鼠的作用。方法:取健康、合格KM小鼠,雌雄各半,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非诺贝特组(33.3 mg/kg)、赶黄草总黄酮0.66、0.33 g/kg组和肝苏颗粒组(8.4 g/kg),灌胃给药,连续6 w,观察记录小鼠一般状态。给药结束后,取血清测定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结果:与正常组对照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血清中的AST、ALT、TBIL、CHO、TG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表明NAFLD模型制备成功。与模型组相比,赶黄草总黄酮0.66g/kg、0.33g/kg、肝苏颗粒和非诺贝特组明显降低血清中AST、ALT、TBIL、TG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P0.05或P0.01)。结论:赶黄草总黄酮对NAFLD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诺贝特和三七粉联合用药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组、非诺贝特组、三七组以及三七和非诺贝特联合用药组。实验结束后测大鼠血浆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结果非诺贝特与三七粉联合用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浆TG、TC、LDL-C的含量,升高血浆HDL-C的含量(P〈0.05或P〈0.01);并能显著降低血浆MDA含量,提高SOD、GSH-Px的活性(P〈0.05或P〈0.01)。结论非诺贝特与三七粉联合用药,对高脂饲料喂养大鼠的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α-硫辛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酒精灌胃法建立大鼠模型。雄性Wistar大鼠50只按随机原则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治疗组(各组n=10)分别给予α-硫辛酸100mg/(kg·d)、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kg·d)、α-硫辛酸100mg/(kg·d)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600mg/(kg·d)。治疗10d后测量大鼠血清ALT、AST,肝组织SOD、MDA、GSH-Px、NO含量。结果各治疗组大鼠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间两两比较,硫辛酸组与谷胱甘肽组比较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硫辛酸组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联合用药组与谷胱甘肽组各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硫辛酸组、谷胱甘肽组与正常组比较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正常组比较MD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观察发现治疗组大鼠肝脏脂变,炎症坏死较模型组均有所减轻,硫辛酸组较谷胱甘肽组改善显著,联合用药组病理改善最显著。结论α-硫辛酸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优于谷胱甘肽,且二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诺贝特和普伐他汀对老年代谢综合征(MS)患者血脂及尿酸代谢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探讨普伐他汀和非诺贝特联合应用治疗老年M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5例老年MS患者,同时伴有高TG及高尿酸血症,随机分非诺贝特组(200mg/d,n=70)、普伐他汀组(10mg/d,n=69)、联合治疗组(普伐他汀10ms/d+非诺贝特200mg/d,n=66),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血脂参数、血尿酸、24h尿尿酸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①非诺贝特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TG下降34.0%,血清HDL—C升高16.7%,血清TC和LDL—C也分别下降10.4%和11.3%;患者血尿酸下降幅度为31.5%;24h尿尿酸排泄明显增多,排泄增加32.1%(P〈0.01)。②普伐他汀治疗4周后,患者血清TC和LDL-C下降分别为13.8%和16.4%;血清TG下降15.2%,血清HDL-C升高7.1%(P〈0.01);患者血尿酸、24h尿尿酸改变不明显(P〉0.05)。③联合治疗组治疗4周后,血清TC、LDL-C、TG下降幅度及HDL—C升高幅度均高于单独用药组;患者血尿酸下降幅度为33.4%;24h尿尿酸排泄增加36.3%(P〈0.01)。结论非诺贝特具有同时改善老年MS患者血脂及尿酸代谢异常的双重疗效,明显促进尿尿酸排泄。联合治疗组治疗老年MS较单独用药更有效,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和尿酸水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维生素B1针(甲维比)对妊娠期肝内胆汗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妊娠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妊娠组、模型组、甲维比高剂量组2ml/(kg·d)、甲维比中剂量组1ml/(kg·d)、甲维比低剂量组0.5ml/(kg·d)、腺苷蛋氨酸组100mg/(kg·d)。从其妊娠第12天开始肌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5mg/(kg·d),连续6d,同时给药1周。正常妊娠组与模型组均肌注等容积蒸馏水。检测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汁酸(TBA)、雌二醇(E2)水平;并比较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甲维比高、中剂量治疗组及腺苷蛋氨酸组均较模型组大鼠流产率、胚胎致死率显著降低(P〈0.01),大鼠血清TBIL、ALT、TBA、E2水平也降低(P〈0.01),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下调(P〈0.01),大鼠的肝脏病理变化得到较大改善。结论甲维比可通过降低模型大鼠肝组织Th1细胞因子及核因子NF-κB的表达对ICP模型大鼠发挥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姚青  张继荣  高岭  张宝旭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2):1117-1119,F0003
目的观察盐酸地尔硫卓对小鼠可卡因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评价盐酸地尔硫卓的保肝降酶作用。方法采用雄性ICR小鼠,以经口灌胃的方法连续4d给盐酸地尔硫卓,末次给药30min后,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给予可卡因致小鼠肝脏损伤,染毒后24h处死小鼠,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酰氨基转移酶(AST)的活性,同时检测肝组织中MDA、GSSG和GSH的含量,并观察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可卡因可引起肝脏明显的损伤,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小鼠血清ALT、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中的MDA、GSSG的含量升高(P〈0.01),GSH的活性下降(P〈0.01),肝组织病理学显示肝细胞大量变性坏死;而与模型组相比,给予盐酸地尔硫卓可显著降低可卡因所致肝损伤小鼠血清中的ALT、AST和LDH的含量(P〈0.01),同时减低肝组织中MDA、GSSG的含量,增加GSH的活性(P〈0.05),肝脏结构与模型组相比也有明显的修复。结论地尔硫卓对可卡因肝损伤小鼠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观察香青兰水提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制备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连续给药10周,观察香青兰不同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肝组织SOD、MDA水平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水提取物组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AST、MDA(P〈0.05或P〈0.01),升高HDL-C、SOD(P〈0.05或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香青兰乙酸乙酯提取物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LDL-C、ALT、AST、MDA(P〈0.01),显著升高血清SOD(P〈0.05),显著升高肝匀浆SOD(P〈0.01),显著降低肝匀浆MDA(P〈0.01)。结论:香青兰水提取物与乙酸乙酯提取物能调节高脂血症大鼠脂质代谢紊乱,其调节血脂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针刺不同腧穴组方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形态学影响的观察,筛选治疗高脂血症大鼠的最佳腧穴组方。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对照组及针刺7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电针针刺。连续治疗4 w后观察各组大鼠血脂及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LDL-C升高,HDL-C降低(P0.01),说明造模成功。电针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LDL-C、HDL-C值均不同程度下降,除曲池组外余各针刺组TC降低,曲池+中院+丰隆组TG、ALT、AST降低(P0.05,P0.01)。模型组肝脏有明显病理学损伤,表现为轻至中度脂肪肝。结论:电针不同腧穴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脏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以"曲池"、"中脘"、"丰隆"三穴配伍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13.
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60只正常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血症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及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含量分别为40%、80%、98%)组,每组10只;高脂乳剂灌胃8周造模,造模同时分别进行相应药物干预8周。每2周检测一次大鼠血脂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实验大鼠2周时高脂血症模型已复制成功;造模给药4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组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降低(P0.01,P0.05);造模给药6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组TC、LDL-C、ALT均显著降低(P0.01);造模给药8周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组TC、LDL-C、ALT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组的大鼠血清TC及LDL-C的含量与其相应的组别分别进行相关性分析,造模给药4周、6周后,相关系数r1与r2值在0.3~0.4之间(P1、P20.05);造模给药8周后,相关系数r1与r2值在0.4~0.6之间(P1、P20.01)。结论:不同含量绞股蓝皂苷(40%、80%、98%)均能有效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并与皂苷的含量呈负相关,对肝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绞股蓝皂苷98%含量组改善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藏茴香水提物对大鼠血脂调节及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0 w 龄雄性 SD 大鼠48只,除空白对照组8只大鼠以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 w 后,断尾采血测血脂,确定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血脂康对照组、空白对照组及藏茴香水提物高、中、低剂量组(300、150、75 mg·kg^-1·d^-1),连续灌胃给药6 w,1次/d,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每2周测1次体质量;末次给药后腹主动脉采血,测血清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血脂水平,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等脂类酶的活性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肪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等抗氧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 TG、TC、LDL-C 均有显著升高,HDL-C 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藏茴香各剂量组 TC、TG、LDL-C 逐渐降低,HDL-C 逐渐升高(说明藏茴香干预能有效调节血脂水平)。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藏茴香各剂量组大鼠血清血脂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 AST、ALT 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 <0.05),血脂康对照组及藏茴香水提物各剂量组血清 AST、ALT 均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藏茴香水提物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差异(P <0.05~0.01),与小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 SOD、MDA 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藏茴香水提物高剂量组SOD、MDA 水平和血脂康对照组 SOD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藏茴香水取物中、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大黄蟅虫胶囊联合卵磷脂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伴谷丙转氨酶升高(ALT)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高脂血症合并NAFLD伴ALT升高的117例患者随机分为大黄蟅虫胶囊联合卵磷脂治疗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用药后观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ALT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LT、TC、TG及LDL-C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仅ALT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C、TG及ALT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黄蟅虫胶囊联合卵磷脂治疗高脂血症并NAFLD伴ALT升高患者,在明显降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能改善肝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温州市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血脂水平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温州市戒毒所764例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血脂、谷丙转氨酶(ALT)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同期在温州市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700名年龄相近的正常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海洛因依赖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但甘油三脂(T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群(P〈0.01),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于正常人群(36.26%比27.29%,P〈0.05),血脂异常的惠病率也高于正常人群(47.64%比31.71%,P〈0.05)。TC、TG和LDL-C水平与年龄及体重指数呈正相关(P〈0.01),TC和LDL-C水平与ALT呈负相关(P〈0.01),海洛因依赖者血脂异常患病率与性别、BMI和ALT呈正相关(P〈0.05),正常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与年龄、性别和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温州市海洛因依赖者戒断期和正常人群的血脂模式、血脂异常的患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他们的肝功能受损、低BMI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形成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探讨MT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MT低、中、高剂量组(MT1、MT2和MT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MT1、MT2及MT3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MT各剂量组分别给予MT 2.5、5.0和10.0 mg·kg-1·d-1腹腔注射.12周末处死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及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FFA水平.结果:大鼠高脂饮食12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与模型组比,MT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组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匀浆TC、TG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1组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1组和MT2组血清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1组肝匀浆TC及MT1组、MT2组与MT3组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3组肝匀浆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MT各剂量组血清FFA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2、MT3组肝匀浆FF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MT对NAFLD的形成有明显防治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可能与MT降低FFA合成而改善氧化应激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降之(辛伐他汀)20mg每日一次降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35例老年高脂血症患者接受舒降之20mg,每日1次(晚上顿服)治疗,疗程8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治疗8周后,血清TC、TG、LDL-C较入组前分别降低了29.20%、24.75%、32.87%(均P〈0.01),其中,降低TC的总有效率为93.54%、降低TG的总有效率为59.26%。HDL-C较入组前升高了14.12%(P〈0.01),升高HDL-C的总有效率为54.54%。结论:舒降之20mg,每日1次服用,安全有效,对改善老年人高脂血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uanglianjiedu decoction,HJD)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治疗效果。方法:134例NAFLD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HJD干预)45例,对照组(易善复干预)45例,空白对照组44例。3组患者均常规"运动饮食"治疗,均给予阿托莫兰1.8g每日1次静脉滴注护肝治疗;针对血脂异常给予相关处理。30d为1疗程,治疗3疗程。治疗结束分析各组治疗前后各组临床症状、肝脏CT值、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等指标变化。结果:①治愈好转率:治疗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为95.56%稍高于对照组93.33%,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和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59.09%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②肝脏CT值: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上升,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③TG、TC: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TG、TC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④ALT、AST: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ALT、AST显著下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HJD治疗NAFLD疗效与易善复相似,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