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一号新伤药是郑怀贤教授在几十年伤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种对新伤行之有效的好方剂。该方是由黄柏30克,元胡、血通各12克,白芷、木香、羌活,独活各9克,血竭3克,再酌加药物制成软膏,经临床验证确有疗效。一、配制方法: 1.原料:一号新伤药2斤,加味药半斤(红花、紫草、地肤子、南星、茯苓、上鳖、地龙各等分,麝香少量),酒精750毫升,樟脑半两,薄荷油50毫升,凡士林3公斤。2.配制:先将樟脑粉、薄荷油加入酒精内,再用此混合液将上述中药细粉拌合,以  相似文献   

2.
鹅掌风     
<正> 方药:红霉素软膏50克,APC片(研粉)15克,雄黄粉、硫黄粉、黄连粉各10克,滑石粉、血竭粉、珍珠粉各6克,黄精粉15克。用法:上药调匀后装入消毒瓷瓶内备用。先用温水洗患处,再涂药膏,并用手互相摩擦,以自觉手足发热、疮面看不见油迹为度。每日l次,1个月为1疗程。治疗1~2个疗  相似文献   

3.
<正> 玉肌散:白附子、白芷、滑石各6克,绿豆250克,共研为细末,用三茶匙,早晚洗面。玉容粉:白芷、白附子、滑石各15克,密陀僧、冰片各6克,荷花瓣(晒干)60克,绿豆250克,  相似文献   

4.
荨麻疹     
<正> (一)荨麻疹①处方:(1)内服方:生石膏、地肤子各30克,知母、粳米、白僵蚕各9克,粉甘草3克。(2)外用方;生芝麻(捣烂)180克。用法:(1)方,每日1剂,水煎服。(2)方,盛放夏布袋内,频擦患处。如有形  相似文献   

5.
伤科接骨片治疗克雷氏骨折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伤科接骨片对消肿、止痛及骨折愈合情况的疗效。方法:将120例克雷氏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伤科接骨片治疗,对照组60例口服跌打丸治疗,两组患者均整复加夹板固定后用药,进行为期1个月的对照观察。结果:在消肿止痛、骨痂形成方面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伤科接骨片是促进骨折愈合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正> 治疗方药:马鞭草30克,当归、赤芍各10克,煅花蕊石、仙鹤草、生茜草各20克。瘀血甚者加琥珀粉、三七粉各2克,热甚者加炒黄芩10克,炒山栀6克,伴气血亏虚者加黄芪20克,赤芍易白芍。治疗结果:痊愈(治疗后3个月以上月经期、量、色、质均正常)65例,好转(3个月以上月经周期正常,经量较前明显减少,腹痛减缓)16例,无效  相似文献   

7.
例1.吉××,男,8岁。1991年3月3日初诊。患儿眨眼频繁,厌食好动,口干唇红,喜食水果凉物。此肝火内燔、火郁化风之候,拟方凉肝熄风。处方:石决明(先煎)15克,全蝎粉(分吞)2克,钩藤(后入)、夏枯草各10克,杭白芍15克,甘草5克,石斛8克,杭菊花10克,生炒谷麦芽各15克。4剂。药后眨眼频率稀减,食纳增加。转方加强息风镇潜之品:全蝎粉(分吞)2克,钩藤(后入)10克,石决明(先煎)15克,灵磁石(先煎)、白芍各20克,甘草4克,杭菊花、夏枯草各10克,炙僵蚕8克,青防  相似文献   

8.
<正> 治疗方法:1.熟附子6克茯苓白芍葶苈子白术各10克生姜3克大枣5枚地龙粉5克(冲)沉香1、5克,水煎,每日一剂。2.仙灵脾15克女贞子旱莲草茯苓各10克苍白术鸡内金各3克沉香粉1、5克(冲) 人参末3克(冲)水煎,每日一剂。先服2方,候痰饮除后改用2方。治疗效果:本组治疗15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1例,显效率为86.7%。平均疗程1—3个月。典型病例:李某,男,17岁。反复哮喘发作已15年,不受饮食,气候影响,发作时面色(白光)白,口唇发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法:柴胡、丹皮、赤芍、川楝子、桃仁、黄芩各10克,大黄(后入)、甘草各3克,金银花15克,蒲公英、车前子(包)各30克,炒黑丑2克。高热(39℃以上者)加羚羊粉;呕吐频繁者加生赭石30克;血尿加大小蓟各15克。上药分2次服,口服1剂。  相似文献   

10.
药物组成:清炙芪30~45克,党参20~30克,北沙参、苦参、玄参、丹参各15克,青龙齿18克(先煎),薤白、麦冬各10克,莪术12克,炙桂枝7克,炙甘草6克,甘松9克,参三七粉3克(吞)。水煎服。  相似文献   

11.
方药组成及用法:柴胡12克,白芍、鸡血藤、何首乌、公英炭各20克,焦栀子、当归、怀牛膝各10克,白术、醋香附各15克,三七粉3克(冲服),水煎服,日1剂,12剂为一疗程。加减:乳房有肿块者加元参、浙贝母、僵蚕、夏枯草;气虚体弱或月经过多者加人参、黄芪。治疗结果:28例中,痊愈(乳衄止,自觉症状消失)26例,显效(乳衄止,自觉症状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12.
伤科消炎膏     
伤科消炎膏是以中药为主,并配以适量西药组成的复方外用软膏制剂。它具有舒筋活血散瘀、消炎退肿止痛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各种外伤(如骨折、扭伤等)所引起之伤筋郁血疼痛,肿块持续不消。疗效显著。系我院伤科常用的外用制剂之一。现将其药物组成及配制方法介绍如下。一、药物组成甲组:独活180克、丹参84克、川断120克、姜黄120克、皂角39克、生草乌78克、生南星  相似文献   

13.
先师许钜材先生在治疗伤科疾病时擅用中药煎汤熏洗的外治法,每获良效。笔者在继承运用这一方法的过程中,证明该法对骨折、脱位、伤筋后期的组织修复以及痹证等疾患确有明显治疗效果。现将其在伤科临床中常用的熏洗方药作一简要介绍。一、方药组成许氏熏洗方1号处方:伸筋草、透骨草各10克,红花、三棱各6克,刘寄奴、川芎、络石藤、丝瓜络、海桐皮、香樟木各10克。功效:舒筋活络,活血止痛。主治:骨折脱位,伤筋后  相似文献   

14.
治疗方药:党参、生热地、知母各30克,桃仁、阿胶(烊化)、炒地榆、黄柏、陈皮各10克,生蒲黄(布包)、丹皮各15克,栀子、生甘草各6克。若出血量多势猛时久,加三七粉10克(冲服);兼脾虚纳呆者,去知母加炒白术30克。每日1剂,每次水煎取汁约300ml,温服.  相似文献   

15.
<正> 子宫丸处方来源于《北京中成药规范》,其处方为:炙乳香粉三钱三分(折合公制为约9.9克)、炙没药粉三钱(9克)、儿茶粉三钱六分(10.8克、蛇床子粉一钱四分(4.2克)、钟乳石粉四钱四分(13.2克)、硇砂粉三分五厘(1.05克)、硼砂粉四分(1.2克)、雄黄粉四钱四分(13.2克),以上八味细粉研匀,计重二两零八分五厘(62.55克),血竭粉二钱五分(7.5克)、白矾十九两五钱(570克)、章丹一两五钱五分(46.5克)、麝香四分(1.2克)、冰片四分(1.2克)。据记载,具温暖子宫,祛寒止带之功能。主治劳损气虚,下焦寒湿引起:子肠下垂,腰酸带下,心跳气短,身体瘦弱,精神倦  相似文献   

16.
<正> 子宫丸处方来源于《北京中成药规范》,其处方为:炙乳香粉三钱三分(折合公制为约9.9克)、炙没药粉三钱(9克)、儿茶粉三钱六分(10.8克、蛇床子粉一钱四分(4.2克)、钟乳石粉四钱四分(13.2克)、硇砂粉三分五厘(1.05克)、硼砂粉四分(1.2克)、雄黄粉四钱四分(13.2克),以上八味细粉研匀,计重二两零八分五厘(62.55克),血竭粉二钱五分(7.5克)、白矾十九两五钱(570克)、章丹一两五钱五分(46.5克)、麝香四分(1.2克)、冰片四分(1.2克)。据记载,具温暖子宫,祛寒止带之功能。主治劳损气虚,下焦寒湿引起:子肠下垂,腰酸带下,心跳气短,身体瘦弱,精神倦  相似文献   

17.
四、万红散万病散、红彤粉各0.5克,两包制成1克。用法:隔日一次,每次0.5~1克,用温开水空腹服。一般服用1~3次后,改用(7)或(8)方。主治:因生气所致各型精神病。精神忧郁或受刺激病人。五、甘香汤大黄、二丑各21克,元明粉、芜荑、葶苈子各15克,生甘草4.5克,毛橘红、柴胡、银花(上等)、杭菊花各9克,姜黄、酒黄芩、川木香各6克,薄荷、竹茹各3克。  相似文献   

18.
自1980年以来,我们采用内外合治法,治疗坐骨神经痛30例取得佳效。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64岁,病程半年以上7例,一年以上15例,三年以上8例。一、治疗方法: ①内服药:坐骨神经止痛汤(自拟) 黄芪30克,当归、赤芍、羌活、独活、防风各15克,乌梢蛇12克,蜈蚣2条,薏苡仁20克,细辛、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服,15天为一疗程。②外用药:温经通络散(自拟) 麦麸粉1000克,食盐500克,花椒100克,食醋、黄酒各50克。先将轧碎的花椒、食盐、麦麸粉置铁锅内  相似文献   

19.
一、主药:将生马钱子用水浸泡半月,取出去毛,切片后用香油煎至棕黄色、捞出后用六一散粉吸附,筛去六一散,磨粉。每粒胶囊装炙马钱子粉0.2克。每日3次,每次服1粒,饭后即服。每隔2~4日增服1粒,逐渐加至7粒止。二、辅助治疗:分型给予中药汤剂。①中气虚弱型:用补中益气法(生黄芪30~45克)当归、白术各9克,党参15克,炙甘草6克,升麻、柴胡各4.5克,仙灵脾30克;②脾肾两虚:治用补益脾肾法(生黄芪、仙灵脾各30克,当归、白术各9克,党参、熟地、淮山  相似文献   

20.
曾冲 《河北中医》1986,(3):18-18
笔者拟用“湿疹散”治疗阴囊湿疹32冽,经临床反复验证,疗效堪称满意。现介绍于下。方药制备:取黄柏、大黄各50克(焙黄)研为粉石膏50克(火煅)滑石50克(水飞)青黛五倍子各20克雄磺、密陀僧各30克冰片5克分别研成极细末,加入氧化锌、炉甘石、轻粉各10克。将各药充分混合、和匀后过100目筛即得。高压消毒储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