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关于脑肿瘤瘤体的CT灌注研究的报道,对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技术及脑肿瘤瘤周水肿的灌注参数在脑肿瘤诊断、边界界定及治疗后的评估等方面的临床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层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探讨多层CT灌注成像技术及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灌注参数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8例已知有脑部肿瘤的患者行16层CT灌注成像扫描,其中脑胶质瘤3例,脑转移瘤9例,脑膜瘤6例。扫描图像应用Perfusion2软件进行灌注成像分析。结果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的PS值远大于胶质瘤和转移瘤。结论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的MSCT灌注成像有助于脑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任广  陈爽  耿道颖   《放射学实践》2011,26(5):483-487
目的:探讨脑肿瘤瘤周水肿的MSCT灌注特点及其在脑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58例脑肿瘤(胶质瘤20例,转移瘤17例,脑膜瘤21例)患者进行常规CT扫描和CT灌注扫描。瘤周水肿区分为近侧和远侧两个部分,对照分析近侧、远侧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CT灌注参数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高级别胶质瘤、恶性脑膜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的CBF、CBV、PS值高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P〈0.05);各种脑肿瘤近侧瘤周水肿区的CBF、CBV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CBF、CBV值,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恶性脑膜瘤近侧瘤周水肿区的PS值高于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PS值,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良性脑膜瘤近侧瘤周水肿区与对侧相应部位脑白质的P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侧瘤周水肿区的灌注参数有助于准确评价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良恶性脑肿瘤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评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应用CT灌注成像半定量估计脑肿瘤瘤周水肿的灌注状况。方法 应用SomatomPlus4螺旋CT机,对21例脑肿瘤瘤周水肿患者[脑膜瘤4例,胶质瘤(Ⅲ~Ⅳ级)7例、转移瘤10例]进行CT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处理分别计算瘤周水肿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并与对侧脑白质和不同肿瘤瘤周水肿间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脑膜瘤和转移瘤瘤周水肿的rCBF和rCBV明显低于对侧脑白质(rCBF:t=2 .92和3 .82,P值均<0. 05, 0. 005;rCBV:t=2 .42和3. 53, P<0 .05, 0 .01),胶质瘤瘤周水肿的rCBF和rCBV与正常脑白质无明显差别(t=1 .00和1 .33, P值均>0 .05)。瘤周水肿区与对侧正常脑白质rCBF、rCBV比值,脑膜瘤和转移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23和0. 73, P值均>0 .05),胶质瘤明显大于脑膜瘤和转移瘤(t=3 .05和3. 37, P<0 .01, 0 .005)。结论 脑膜瘤和转移瘤瘤周水肿区的rCBF、rCBV显著降低,而胶质瘤瘤周水肿区接近或高于对侧脑白质,CT灌注能定量脑肿瘤瘤周水肿血流灌注状况,有助于肿瘤的鉴别和随访。  相似文献   

5.
瘤周水肿的CT灌注成像与MR灌注成像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CT灌注成像和MR灌注成像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对鉴别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与转移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同时行CT灌注成像和MR灌注成像检查的14例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WHOⅢ、Ⅳ级)和8例转移瘤患者,比较瘤周水肿rCBV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CT灌注成像和MR灌注成像均显示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瘤周水肿区rCBV高于转移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911和0.929。结论CT灌注成像和MR灌注成像瘤周水肿区rCBV对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均具有很高的价值,以MR灌注成像更佳。  相似文献   

6.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常见的伴发征象,既往多侧重研究瘤周水肿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病理分型等的关系,缺少对水肿本身的功能及代谢状态评价。依据功能成像提供的功能、代谢等细胞及分子水平的信息,综述瘤周水肿在脑肿瘤定性及分级诊断、边界的确定、预后评价及优化活检部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脑肿瘤瘤周水肿的功能成像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常见的伴发征象,既往多侧重研究瘤周水肿与肿瘤大小、发生部位、病理分型等的关系,缺少对水肿本身的功能及代谢状态评价。依据功能成像提供的功能、代谢等细胞及分子水平的信息,综述瘤周水肿在脑肿瘤定性及分级诊断、边界的确定、预后评价及优化活检部位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定量估计脑膜瘤瘤周水肿的灌注状况.方法:对15例脑肿膜瘤伴瘤周水肿患者进行MSCT灌注成像,经灌注软件处理分别计算近瘤周水肿区及远瘤周水肿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表面通透性(PS),并与对侧脑白质灌注参数进行比较;测量并计算水肿指数EI[(V水肿+V肿瘤)/V肿瘤],并与rrCBV(rCBV水肿平均/rCBV对侧脑白质)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脑膜瘤近瘤周水肿区、远瘤周水肿区的rCBF和rCBV明显低于对侧脑白质(rCBF:t=5.78和4.34,P=0.001,0.005; rCBV:t=6.46和8.46,P=0.001,0.003),近瘤周水肿区的rCBF和rCBV低于远瘤周水肿区(rCBF:t=3.49,P=0.013;rCBV:t=4.10,P=0.006),三组间PS值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水肿指数跟瘤周水肿区的rrCBV值呈负相关(r=-0.72,P<0.01);2例恶性脑膜瘤近瘤周水肿区的rCBV、rCBF、PS值的均数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近瘤周水肿区.结论: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的灌注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鉴别肿瘤良恶性,优化手术方案及相关辅助治疗、评价手术疗效、鉴别肿瘤复发和坏死.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对27例脑肿瘤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实质部位,然后进行MSCT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0工作站PerfusionⅡ软件进行计算,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造影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肿瘤微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27例中,脑胶质瘤7例、脑膜瘤8例、脑转移瘤8例、颅咽管瘤2例,淋巴瘤、血管母细胞瘤各1例.27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清晰地区分肿瘤和水肿;不同类型肿瘤的CBF、CBV、MTT及PS值不尽相同,灌注伪彩图表现不同;PS图能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实质部分及微血管通透性.结论: MS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流灌注的定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对了解脑肿瘤内部血流状态及微血管通透性的改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瘤周水肿是脑肿瘤最常伴发的征象,能加重占位效应,产生一系列神经症状。应用伽玛刀治疗脑肿瘤时,射线作用于瘤体的同时,对瘤周水肿区也能起一定作用。通过测量治疗前后瘤周水肿的改变可以评价水肿对伽玛刀的反应。功能磁共振成像在瘤周水肿区的应用也将成为鉴别肿瘤类型,甚至良恶性程度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04.11—2006.1月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脑肿瘤住院患者43例,对所有患者行普通CT扫描、增强CT扫描及CT灌注成像。首先对患者行普通CT扫描及增强CT扫描,以平扫最大肿瘤层面为中心行灌注检查,应用“Toggling—table”技术行CT灌注扫描取得数据用Per-fusion3软件中的Brain tumor灌注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中普通CT、增强CT及CT灌注成像均能清晰地显示病变,但CT灌注成像能够获得更多的病变信息资料,获得的脑肿瘤区域的CBF、CBV、PS灌注图,PS图像可以清晰显示肿瘤区与水肿区及肿瘤的血管通透性。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可以快速、简捷、清晰的显示出脑肿瘤的大小与轮廓,且灌注成像对在体观察脑肿瘤血流状态及肿瘤血管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脑肿瘤瘤周水肿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5例脑肿瘤及炎性病变行常规MRI扫描和1H-MRS检查,将距肿瘤强化外缘1cm以内区域划为近侧瘤周水肿区,1cm以外者为远侧瘤周水肿区。分析病变实质、周围水肿以及正常脑组织各代谢物比值,即Cho/NAA、Cho/Cr、Cho/nCho。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瘤周水肿可见Cho升高、NAA正常或降低,其近侧瘤周水肿Cho/NAA值高于低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和炎性病变(P<0.01),其近侧瘤周水肿Cho/NAA也高于远侧瘤周水肿(P<0.01)。高级别胶质瘤近、远侧瘤周水肿Cho/Cr值均高于低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和炎性病变(P<0.05);同时其近侧瘤周水肿的Cho/Cr值也高于远侧(P<0.01)。结论:1H-MRS可显示胶质瘤瘤周浸润,其近侧瘤周水肿区Cho/NAA、Cho/Cr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与其他肿瘤鉴别,也有助于胶质瘤分级诊断。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评价各种CT征象在累及皮层的脑内外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累及皮层的22例颅内脑外肿瘤和10例脑内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脑肿瘤CT征象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脑外肿瘤与脑内肿瘤之间有鉴别意义的CT征象为瘤内出血、骨质改变(增生或破坏)、白质塌陷征、包膜及硬膜尾征。肿瘤形态、囊变、坏死、强化方式及瘤周水肿等情况对于定位诊断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各种定位征象的综合分析可以提高皮层区脑肿瘤定位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脑肿瘤瘤周水肿区的性质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脑肿瘤组织的病理学亚型。本文旨在探究定量ADC值和T1值在区分血管性水肿和浸润性水肿中的价值。方法 26例脑肿瘤占位的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MR检查。按照病理结果分为两组,其中11例归为血管源性水肿组,15例归为浸润性水肿组。分别记录肿瘤强化区域和瘤周水肿区的平均ADC值和T_1值(分别记作ADC_(强化)、T1_(强化)、ADC_(瘤周)和T1_(瘤周))。Mann-Whitney U检验验证两组间的统计学差异。受试者操作曲线评估参数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ADC_(瘤周)和T1_(瘤周)在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ADC_(瘤周)的ROC下面积为0.92,敏感性为82.6%,特异性为93.4%。T1_(瘤周)的ROC下面积为0.93,敏感性为85.1%,特异性为95.3%。二者曲线下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476)。联合ADC_(瘤周)和T1_(瘤周)的混合模型与单一指标在ROC下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538)结论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和T1值能有效鉴别浸润性水肿和血管源性水肿,但是二者的鉴别效能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种指标联用时的鉴别效能较单一指标亦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肺腺癌患者脑转移瘤的CT灌注成像参数预测肺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治疗并完成肺癌病理及EGFR基因检测的45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EGFR突变型26例,EGFR野生型19例)。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灌注成像,应用颅脑CT灌注图像分割强化肿瘤和瘤周水肿,提取CT灌注参数。应用具有显著相关性的灌注参数预测EGFR基因的突变状态。采用ROC曲线评估脑转移瘤CT灌注成像参数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效能。结果:灌注参数中,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在肺腺癌2种EGFR基因突变状态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BF和MTT联合预测肺腺癌EGFR基因突变状态的AUC为0.790。结论:原发性肺腺癌患者脑转移瘤的CT灌注成像参数可用于预测EGFR突变状态。  相似文献   

16.
瘤周水肿(peritumor brain edema,PTBE)是脑星形细胞瘤常见伴随征象,高级别星形细胞瘤更为显著.PTBE一般指常规增强CT和MRI显示的强化瘤体周围的低密度和低信号不强化区域,病理学血管异常相对较轻,常规增强扫描时无强化,其程度和类型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方案和效果.PTBE可能与肿瘤大小、位置、组织类型、引流静脉压迫及脑实质侵蚀和肿瘤细胞分泌有关[1],推测PTBE的血流状态与肿瘤主体及正常脑组织均有所不同.初步研究证明PTBE血流灌注状况对评估瘤周水肿区脑损害程度、探讨瘤周水肿机制、确定肿瘤真正边界、监测疗效以及鉴别术后改变与肿瘤复发所致的瘤周水肿具有一定价值[1].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3例脑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及术后出院时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数据应用CT工作站Perfusion3软件分析,获得脑血流量(CBF)图、血容量(CBV)图、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和表面渗透性(PS)图。结果所有灌注图像均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轮廓且能定量测定肿瘤组织的灌注状态。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为在体观察脑肿瘤血流状态及肿瘤血管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研究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不典型脑转移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占位病变,约占脑肿瘤的30%-40%,典型的脑转移瘤CT较易诊断;本文收集7例CT平扫病灶呈高密度、无水肿带、无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称为不典型脑转移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多体素^1H-MRS及DWI在常见颅内肿瘤特征分析的价值。方法:脑肿瘤患者30例,多体素^1H-MRS感兴趣区包括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及正常参照区。计算上述各区域的NAA、Cho、Cr等多种代谢物的值;DWI测量肿瘤不同部位信号值,计算ADC值。结果: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三者之间肿瘤实质区的NAA/Cho、NAA/Cr和Cho/Cr平均值与参照区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低级别胶质瘤间瘤周水肿区的NAA/Cho和Cho/Cr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间瘤周水肿区的NAA/Cho、NAA/Cr和Cho/C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DWI示高、低级别胶质瘤间肿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转移瘤间瘤周水肿区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多体素^1H-MRS与DWI相结合有助于脑肿瘤的特征分析、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确定病灶浸润范围等。  相似文献   

20.
MR灌注成像在鉴别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在鉴别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中的作用及价值。方法对10例单发脑转移瘤和15例高级别胶质瘤患者行手术前MR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其MR灌注曲线及伪彩图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瘤周水肿区最大相对脑血容积(rCBV)值及相应部位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数值并将所测值进行t检验。结果单发脑转移瘤的MR灌注曲线形态和伪彩图像中的色彩特点与高级别胶质瘤有明显区别。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部分的最大rCBV值分别为3.70±2.34、6.01±2.17,瘤周水肿区则分别为0.80±0.28、1.77±1.19。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肿瘤实质相应部位的rMTT值分别为1.17±0.39、1.11±0.18,瘤周水肿区则分别为1.17±0.38、1.02±0.20。两者肿瘤实质部分和瘤周水肿区的rCBV值均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应的rMTT值均数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灌注成像对术前鉴别单发脑转移瘤与高级别胶质瘤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