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外周血和子宫内膜中自然杀伤(NK)细胞是妊娠早期出现最多的淋巴细胞,在着床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K细胞数量、表面受体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有关。当机体暴露于超生理水平的性激素下,免疫状态对胚胎种植的影响有不同的观点。将最近有关对生殖系统NK细胞研究的新发现、外周血和子宫内膜NK细胞组成及其表面受体的变化对胚胎种植,高性激素水平对生殖免疫的影响,以及针对NK细胞的免疫治疗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IF)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临床妊娠率的重要限制因素,而子宫内膜免疫相关因素对RIF发生有重要影响.子宫内膜中存在多种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Mφ)、树突状细胞(DC)和T细胞等,在调节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中发挥重要作用.内膜中免疫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  相似文献   

3.
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形态、组织结构、激素受体、旁分泌以及免疫环境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达到最大的接受状态,胚胎才能植入.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使雌、孕激素异常升高时,影响子宫内膜形态、组织结构、激素受体、旁分泌以及免疫环境,种植窗提前开放,子宫内膜发育与胚胎发育不同步,子宫内膜接受性下降,胚胎植入障碍,妊娠率低下.临床上,在行COH治疗时,密切监测并适当调整雌、孕激素水平,将有助于提高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胚胎植入率.  相似文献   

4.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一类不需要抗原刺激和抗体参与即能发挥杀伤作用的非T非B类淋巴细胞.子宫内膜和蜕膜中均含有NK细胞,从增生晚期到分泌晚期NK细胞的比例由26.4%上升到83.2%.近年研究表明,母体免疫系统尤其是子宫局部的免疫细胞能否识别并耐受胚胎抗原,直接影响妊娠的建立与维持,而子宫NK细胞参与蜕膜发生及子宫血管的重铸,在正常妊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K细胞表面表达多种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或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配体结合的受体.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影响妊娠.  相似文献   

5.
血管生成是正常月经周期和胚胎种植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对血管生成的生长因子之一——促血管生成素(Angiopoietin,Ang)在人子宫内膜的表达了解甚少。研究旨在检测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中Ang—1、—2和受体Tie—2的mRNA表达的相对水平,及其细胞分布和蛋白质的表达。  相似文献   

6.
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一类不需要抗原刺激和抗体参与即能发挥杀伤作用的非T非B类淋巴细胞。子宫内膜和蜕膜中均含有NK细胞,从增生晚期到分泌晚期NK细胞的比例由26.4%上升到83.2%。近年研究表明,母体免疫系统尤其是子宫局部的免疫细胞能否识别并耐受胚胎抗原,直接影响妊娠的建立与维持,而子宫NK细胞参与蜕膜发生及子宫血管的重铸,在正常妊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NK细胞表面表达多种能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或非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类配体结合的受体,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功能、影响妊娠。  相似文献   

7.
在月经黄体期和早孕期,子宫内膜中集聚大量CD56~+自然杀伤(NK)细胞。子宫内膜NK细胞与外周血NK细胞表型存在差异,功能不尽相同。本文综述子宫内膜NK细胞的表型、发生、功能以及在妊娠、特别是病理妊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不孕症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水平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月经周期规律的原发性不孕症女性患者105例(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月经周期规律且已育女性10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及NK细胞水平;采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受试者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采用Pearson法分析外周血CD4~+ T细胞、CD8~+ T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PI、RI等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CD4~+ T细胞、CD4~+/CD8~+、NK细胞水平及血浆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 T细胞及血浆IL-4、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I、R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CD8~+、CD4~+ T细胞、NK细胞水平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呈负相关,与PI、RI呈正相关(P0.05)。观察组CD8~+ T细胞及血浆IL-4、IL-10水平与PI、RI呈负相关,与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月经周期正常的原发性不孕症女性外周血CD4~+ T细胞、CD4~+/CD8~+、Th1细胞、Th1/Th2、NK细胞水平均明显升高,CD8~+ T细胞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子宫内膜受容性改变和不孕发生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后外周血及子宫内膜CD3~+CD(56+16)~+NK T比例的变化,揭示LIT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6年4-9月该院收治的20例URSA患者,应用流式细胞仪对其LIT前后外周血及子宫内膜CD3~+CD(56+16)~+NK T细胞比例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LIT后子宫内膜CD3~+CD(56+16)~+NK T细胞比例显著性升高(P0.05);外周血CD3~+CD(56+16)~+NK T细胞比例LIT后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外周血与子宫内膜CD3+CD56+NK T细胞比例不存在相关性。结论 LIT后NK T细胞比例改变主要发生在子宫内膜局部;LIT通过改变子宫内膜局部细胞因子平衡,引起子宫局部NK T细胞比例升高,可能是LIT作用机制之一;子宫内膜NK T细胞比例是评价LIT疗效的潜在指标。  相似文献   

10.
生理情况下人类胚胎着床大约发生在排卵后第7d左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药物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来得到较多的卵子数.但控制性超促排卵使子宫内膜着床窗发生改变,影响胚胎着床率.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可能出现在以下方面:①使子宫内膜组织学分日与生理不符、腺体发育和间质发育的同步性发生改变.②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胞饮突表达异常,导致内膜种植窗开放与胚胎发育不同步.③子宫内膜的激素受体表达异常,改变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使子宫内膜形态学、组织学、激素受体发生变化,导致子宫内膜种植窗开放异常,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控制性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种植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种植窗期,子宫内膜形态、组织结构、激素受体、旁分泌以及免疫环境都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以达到最大的接受状态,胚胎才能植入。控制性超促排卵(COH)使雌、孕激素异常升高时,影响子宫内膜形态、组织结构、激素受体、旁分泌以及免疫环境,种植窗提前开放,子宫内膜发育与胚胎发育不同步,子宫内膜接受性下降,胚胎植入障碍,妊娠率低下。临床上,在行COH治疗时,密切监测并适当凋整雌、孕激素水平,将有助于提高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的胚胎植入率。  相似文献   

12.
<正>人类子宫内膜在月经周期中经历的组织学和结构变化,是妊娠的解剖学前提条件,为受孕后胚胎着床和非受孕后内膜周期性剥脱和再生做准备,其拥有正常着床的能力被称为容受性,容受性处于最佳状态将引导正常的着床过程,因胚胎着床位置的不确定性以及内膜受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影响,其仅拥有狭窄的种植窗,在其他大多数时间均不利于胚胎着床[1]。大多数女性在雌二醇(E2)和孕激素(P)的作用下于黄体期中期获得正常的种植窗口。下游分子反应现已得到充分阐述[2],包括这些性激素受体表达的变化,其中,雌激素受体-α表达的下调似乎是维持容受性依赖的一个重要因素[3]。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因素及机制尚未阐明,目前研究发现的因素包括内分泌、炎症、子宫内膜菲薄、肌瘤、息肉、子宫纵隔和免疫紊乱等。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s)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大多数是良性的,其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其他宫内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肌瘤、肉瘤和癌等[4]。EPs患病率为7.8%~34.9%  相似文献   

13.
生理情况下人类胚胎着床大约发生在排卵后第7d左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药物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来得到较多的卵子数。但控制性超促排卵使子宫内膜着床窗发生改变,影响胚胎着床率。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可能出现在以下方面:①使子宫内膜组织学分日与生理不符、腺体发育和间质发育的同步性发生改变。②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胞饮突表达异常,导致内膜种植窗开放与胚胎发育不同步。③子宫内膜的激素受体表达异常,改变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使子宫内膜形态学、组织学、激素受体发生变化,导致子宫内膜种植窗开放异常,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生理情况下人类胚胎着床大约发生在排卵后第7d左右,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等辅助生殖技术中应用药物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来得到较多的卵子数。但控制性超促排卵使子宫内膜着床窗发生改变,影响胚胎着床率。超促排卵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可能出现在以下方面:①使子宫内膜组织学分日与生理不符、腺体发育和间质发育的同步性发生改变。②扫描电镜观察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胞饮突表达异常,导致内膜种植窗开放与胚胎发育不同步。③子宫内膜的激素受体表达异常,改变内膜对激素的反应。控制性超促排卵治疗使子宫内膜形态学、组织学、激素受体发生变化,导致子宫内膜种植窗开放异常,影响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IL-6家族中的一个多效性细胞因子,主要通过与其受体(LIF-R)结合后发挥作用.目前认为LIF是调节胚胎着床的关键因子之一,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动物的子宫内膜在着床期LIF mRNA表达升高;子宫内膜中LIF基因表达缺失或减少将导致不孕.内膜中LIF的分泌在不同种类的动物受不同性激素的调控且其调节作用不一.着床前的胚胎以及一些细胞因子也可以促进子宫内膜中LI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白细胞介素1(IL-1)由IL-1α和IL-1β组成,与1型IL-1受体(IL-1 RtI)结合发挥作用,具有调节生殖、内分泌的功能,对子宫内膜有局部调节作用。IL-1 RtI是分子量80ku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T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最近研究表明,IL-1系统参与孕卵植入以及胚胎与子宫内膜之间的信息传递。人类胚胎2~4细胞期就可以产生IL-1作为胚胎信号。在胚胎植入前后的子宫内膜中,尤其在内膜的上皮细胞有IL-1 RtI表达,在黄体期其蛋白与信使核糖核酸(mRNA)达高峰,以适应孕卵的粘附与种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苗勒氏管激素Ⅱ型受体(AMHR2)在人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7-10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ET助孕的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22例)和薄型子宫内膜组(20例)。检测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雌激素水平,初步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在月经后第5~7天进行内膜搔刮,留取内膜组织,提取子宫内膜组织总RNA,荧光定量PCR检测AMHR2、VEGF基因表达水平。采用h CG (100 ng/ml)处理人子宫内膜细胞株ishakawa细胞24 h,免疫印迹法检测AMHR2表达水平。结果薄型子宫内膜组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AMHR2和VEGF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下降至正常水平的64%和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 CG处理24h后AMHR2蛋白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AMHR2和VEGF在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中表达较低,h CG处理能够提高子宫内膜细胞中AMHR2的表达,其水平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建立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建立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模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细咆分化抗原CD69 /自然杀伤细胞G2D受体(NKG2D )和T淋巴细胞分化抗原CD69 /CD3 评价其免疫低下动物模型中的应用.方法 以环磷酰胺强化注射、少量多次注射、一次大剂量注射分别建立免疫低下模型,30 d后处死,取外周血和脾,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亚群CD69 /NKG2D 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CD69 /CD3 亚群,同时进行脾NK细胞活性测定,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咆转化试验,观察环磷酰胺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环磷酰胺强化注射、少量多次注射均可使小鼠外周血和牌的活化的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比例及T淋巴细咆转化增殖能力、脾NK细胞活性降低.结论 环磷酰胺强化注射可以长时降低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建立长期免疫低下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分化抗原在免疫调节功能评价中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是IL-6家族中的一个多效性细胞因子,主要通过与其受体(LIF-R)结合后发挥作用,目前认为LIF是调节胚胎着床的关键因子之一,主要表现在大多数动物的子宫内膜在着床期LIF mRNA表达升高;子宫内膜中LIF基因表达缺失或减少将导致不孕,内膜中LIF的分泌在不同种类的动物受不同性激素的调控且其调节作用不一,着床前的胚胎以及一些细胞因子也可以促进子宫内膜中LIF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骨桥蛋白(OPN)对自然杀伤(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以探讨OPN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作用。方法: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不同浓度OPN及其抗体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测定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水以及腹水中加入OPN抗体后对N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结果:当OPN浓度为25、50、75、100、125、250、500ng/ml时,与对照组相比,NK细胞杀伤活性逐渐降低(P<0.05);但当OPN浓度为1 000ng/ml时,与浓度为500ng/ml时相比,NK细胞杀伤活性有所升高(P<0.05),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当OPN与抗OPN的单克隆抗体共同孵育后,NK细胞的杀伤活性均有所升高(P<0.05)。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水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P<0.05);当在腹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抗OPN单克隆抗体后,NK细胞的杀伤活性有所升高,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PN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活性,是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腹水中抑制NK细胞活性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