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0~6CFU疫苗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NF-α mRNA表达。结果 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α mRNA表达显著加强。结论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能促进宿主Th1反应,加强宿主抗血吸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对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10^6CFU疫苗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分别免疫BALB/C鼠,免疫后8W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W剖杀小鼠,分离肝脏,运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TNF-αmRNA表达。结果 疫苗免疫,尾蚴攻击后小鼠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内TNF-αmRNA表达显著加强。结论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  相似文献   

3.
为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动态变化和免疫保护力,采用106CFU疫苗皮下1次和3次接种小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同时设有BCG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免疫后血清IgG抗体迅速升高并持续于高水平;减虫率分别为39.74%和39.74%,减卵率分别为62.86%和55.62%,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免疫3次和免疫1次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及减虫率、减卵率均无显著差异。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注射1次即能诱导小鼠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和免疫保护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化剂HYP协同rSjc26GST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活化剂HYP联用rSjc26GST、福氏佐剂(FCA)联用rSjc26GST、单用HYP和单用福氏佐剂分别免疫BALB/c小鼠,末次免疫后1周,免疫和对照组小鼠均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7周后测定其免疫效应,观察其抗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结果活化剂HYP联用rSjc26GST组的总虫卵数和成熟虫卵数减少率分别为55.37%和54.31%,均显著高于FCA联用rSjc26GST组的30.30%和38.07%;该两组肝内虫卵肉芽肿的直径及面积分别下降36.86%和35.25%及62.59%和60.44%;两组IgG和IgG1水平均明显升高。结论活化剂HYP协同rSjc26GST比FCA具有更好的抗肝内血吸虫卵肉芽肿病变的效果,其机制与体液免疫(IgG和IgG1)的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2(Tim-2)基因表达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Tim-2在血吸虫感染小鼠Th1/Th2免疫平衡中的可能机制。方法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采用RT-PCR、ELISA法检测不同感染阶段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im-2和IFN-γ、IL-4水平;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Tim-2在肝脏虫卵肉芽肿中的表达。结果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后3周小鼠脾淋巴细胞IFN-γmRNA及其培养上清中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而IL-4 mRNA及其培养上清中蛋白表达水平于感染6周、9周显著增高(P<0.01);HE染色显示随着血吸虫感染进程的发展,肝脏肉芽肿面积逐步增大,6周达峰值,随后有所下降;RT-PCR结果显示尾蚴感染6周的小鼠脾细胞中Tim-2基因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免疫组化法分析显示,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Tim-2表达主要分布在虫卵及其周围。结论慢性血吸虫感染可诱导宿主全身性的Th2优势应答,Tim-2可能参与慢性感染宿主机体Th1/Th2免疫平衡的调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不同时间后的血清IgG及其亚类和CAg反应.方法 106CFU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免疫BALB/C鼠,分别于免疫后0、4、8、10、14、16周各剖杀4只,收集血清,常规ELISA法检测IgG及其亚类和CAg.结果皮下注射组IgG在免疫后14周,IgG1在免疫后14~16周,IgG2a在免疫后4周和IgG2b在免疫后16周达最高水平,未能测到CAg;静脉注射组IgG在免疫后10周,IgG1和IgG2a在免疫后8周以及IgG 2b在免疫后16周达最高水平,CAg在免疫后10周升高.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能诱导宿主产生高水平的IgG、IgG2a和IgG2b,静脉注射的免疫效果优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不同时间后的IgG抗体。方法:将10^6CFU疫苗采用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别免疫BABL/C鼠,分别于免疫后0、4、8、10、14和16周各剖杀4只,收集血清,常规ELISA法检测IgG抗体,同时设PBS皮下注射对照组。结果:皮下注射组和静脉注射组IgG抗体水平都于免疫后4周显著增加,免疫后10周达最高水平,并持续在较高水平至免疫后16周。疫苗免疫后10周静脉注射组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皮下注射组。结论: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静脉注射免疫效果优于皮下注射。  相似文献   

8.
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接种后保护力的观察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为了探讨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鼠后对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采用10^6CFU和10^6CFU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接种BALB/C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减卵率,同时进行虫卵肉芽肿周长和面积测量,以及抗体水平和抗原水平测定,同时设有PBS对照组。结果表明重组BCGT-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后,10^6CFU、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i26GST疫苗对小鼠脾细胞IL-6的影响,方法:实验1采用该疫苗皮下免疫小鼠,免疫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缦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同时设有PBS对照组,实验2用该疫苗皮下和静脉注射分免疫小鼠,于免疫后,0,4,8,10,14和16周各剖杀4只,分离脾脏,用Si26或PHA刺激脾细胞,用ELISA法检测5 清液中IL-6含量,结果:疫苗免疫尾缦攻击后,IL-6水平无明显变化;动态观察发现IL-6于疫苗免疫后8-10周达最高水平,结论:IL-6可能与日本血吸虫重组BCG-Si26GST疫苗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力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克隆、表达日本血吸虫亲环素A(SjCyPA)基因,并对重组蛋白的免疫保护效果进行实验室评价.方法 构建pET28-SjCyPA重组质粒,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表达,经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用PBS、rSjCyPA分别免疫小鼠后进行日本血吸虫尾蚴攻击感染,观察其免疫保护效果.结果 成功表达了可溶性SjCyPA蛋白并得到纯化,经Western blot鉴定为血吸虫蛋白.rSjCyPA免疫小鼠产生60.10%的减虫率和43.42%的减卵率,HE染色及Masson染色揭示实验组肝脏虫卵肉芽肿及纤维化明显减轻.结论 rSjCyPA具有较好的抗血吸虫感染和抗血吸虫病的作用,是一个有前景的血吸虫疫苗候选分子.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鼠后对尾蚴攻击感染的保护性作用,采用106CFU和108CFU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接种BALB/C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进行攻击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减卵率,同时进行虫卵肉芽肿周长和面积测量,以及抗体水平和抗原水平测定,同时设有PBS对照组。结果表明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后,106CFU、108CFU组与对照组相比,减虫率分别为27.34%、16.64%,减卵率分别为55.75%、60.50%,虫卵肉芽肿的平均周长和平均面积、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差别均具有非常显著意义;108CFU与106CFU组相比,血清抗原水平差别具有显著意义,说明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疫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免疫小鼠后产生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ICR小鼠经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SIEA免疫后攻击感染血吸虫尾蚴,感染后46 d剖杀,观察减虫率、粪卵减少率、雌虫子宫内虫卵数、肝表面虫卵结节数、肝脏各期虫卵数及各期虫卵构成比.结果经SIEA免疫后感染血吸虫尾蚴的小鼠粪卵及雌虫子宫内虫卵减少率分别为33.25%,34.75%(P<50.05);肝表面虫卵结节密度下降47.76%(P<0.05);肝组织内虫卵总数下降,每雌肝卵减少率为41.83%(P<0.05);每雌成熟虫卵减少率为54.37%(P<0.05);肝组织内成熟虫卵比例下降,未成熟卵比例增加(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云南品系未成熟卵可溶性抗原(SIEA)的抗原性较强,诱导小鼠产生了抗卵胚发育及抗雌虫生殖免疫力,可望作为血吸虫抗病疫苗候选抗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日本血吸虫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UVC)免疫动物攻击感染后的局部组织免疫病理变化.方法 将7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疫苗免疫组和感染对照组.疫苗组小鼠接种紫外线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后5周,再经腹部皮肤攻击感染正常日本血吸虫尾蚴(800±50)条;感染对照组经皮肤感染同量尾蚴.于攻击感染后6~120 h的不同时间点各剖杀小鼠5只,取攻击部位皮肤及/或肺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UVC疫苗免疫小鼠攻击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后,皮肤炎症反应较感染对照出现早、反应强烈、持续时间长,EOS百分比高,但肺部出血斑点出现时间(72 h)迟于感染对照组(48 h).72~120 h,疫苗组小鼠肺部局灶性炎症明显,肉芽肿样结节形成,肺泡壁多正常.而感染对照组小鼠肺组织炎症轻,但肺泡壁水肿明显,且有较多红细胞渗出.结论 紫外线致弱尾蚴疫苗免疫增强了小鼠皮肤及肺组织的细胞反应及其杀虫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pEGFP-TCTP真核重组质粒联合免疫佐剂CpG诱导小鼠保护性免疫的效果。方法构建日本血吸虫TCTP真核重组质粒,将pEGFP-TCTP注射入BABL/c小鼠,采用ELISA法检测免疫小鼠血清中IFN-γ水平;尾蚴攻击感染后45d处死小鼠,收集成虫和虫卵,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小鼠肝脏送病理切片,计算虫卵肉芽肿的数量。结果TCTPDNA免疫保护性效果显示:实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显示出一定的保护性效果,TCTP组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分别为43.91%和53.48%,与GST组效果相似。DNA免疫后及感染后期,TCTP组与PBS对照组血清IFN-γ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攻击感染前后组间比较发现,GST组和GST CpG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CpG显著提高了DNA免疫的效果。结论SjTCTPDNA免疫能诱导较明显的保护性Th1免疫应答,CpG基序可以有效的诱导保护性Th1免疫应答,是一种有效的DNA免疫佐剂。  相似文献   

15.
为检测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免疫小鼠血清IgG动态变化和免疫保护力,采用10^6CFU疫苗皮下1次和3次接种小鼠,接种后8周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感染后6周剖杀小鼠,计算减虫率和减卵率,同时设有BCG对照组。结果发现:实验组免疫后血清IgG抗体迅速升高并持续高于水平;减虫率分别为39.74%和39.74%,减卵率分别为62.86%和55.62%,与对照组相比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而免疫3次和免疫1次小鼠血清IgG抗体水平及减虫率、减卵率均无显著差异。血吸虫重组BCG-Sj26GST疫苗皮下注射1次即能诱导小鼠较高水平的IgG抗体和免疫保护力,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新型疫苗,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Sjcb2)真核表达载体,检测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2单独和联合吡喹酮(PZQ)在小鼠抗血吸虫再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将6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动物模型:感染组、感染攻击组、空质粒处理组、Sjcb2免疫组、吡喹酮处理组、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Sjcb2免疫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组分别在初次尾蚴感染前第21天、14天及7天接种pcDNA3.1(+)/Sjcb2重组质粒,空质粒处理组接种pcDNA3.1(+)空质粒.初次尾蚴感染后第六周,对吡喹酮处理组和Sjcb2联合吡喹酮处理组小鼠给予PZQ治疗.除感染组外其它各组在第八周再次进行尾蚴攻击感染.分别于第8周和第14周取各组小鼠肝脏组织做病理切片,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血清中特异性IgE和IgG亚型(IgG1,IgG2和IgG3);检测各组小鼠荷成虫数,计算抗血吸虫再感染率.结果 Sjcb2免疫组、联合组与其它组分别比较,小鼠荷虫数显著性减少,抗血吸虫再感染率显著升高,虫卵肉芽肿直径显著减小,IgG1水平显著下降和IgE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 Sjcb2在小鼠模型中具有抗日本血吸虫再感染作用,抗血吸虫再感染率为70.3%,抗再感染作用机制可能与特异性IgE水平升高和IgG1水平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日本血吸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在虫卵阶段的定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Sj26GST)在虫卵阶段的表达、定位和重组蛋白(rSj26GST)的免疫诊断价值。方法从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6周的兔肝脏中分离虫卵,分别用RT-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j26GST基因在虫卵阶段的转录和翻译;同时用兔肝做免疫组化观察Sj26GST在虫卵内的分布。利用纯化的rSj26GST和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结果RT-PCR从血吸虫虫卵中扩增670bp的基因片断,Western blotting证明在虫卵阶段Sj26GST的表达;同时免疫组化显示Sj26GST主要分布在虫卵内毛蚴两边的侧腺。rSj26GST检测急、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和正常人血清的阳性率分别为92%、80%和0;用SEA检测以上标本,阳性率分别为96%、84%和2%。结论Sj26GST是SEA的主要组分之一,能刺激机体产生高滴度的抗体;rSj26GST为抗原诊断日本血吸虫病显示出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日本血吸虫碱性调宁蛋白样蛋白(SjP14)纳米微球核酸疫苗对血吸虫致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pcDNA3.1(+)-SjP14组和纳米微球核酸疫苗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分别经股四头肌注射生理盐水、重组质粒pcDNA3.1(+)-SjP14及纳米微球核酸疫苗各100μg,每2周免疫一次,共3次.末次免疫后2w,血吸虫尾蚴攻击小鼠,6w后剖杀小鼠,应用HE染色法观察肝脏形态结构的病理变化,同时计数小鼠肝脏虫卵数,并计算单个虫卵肉芽肿的直径、面积和体积.结果:大体形态观察和组织切片均显示生理盐水组小鼠肝脏损害程度最重,纳米微球核酸疫苗组小鼠肝脏损害程度最轻;纳米微球核酸疫苗组小鼠虫卵数、单卵肉芽肿平均直径、面积和体积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和pcDNA3.1(+)-SjP14组(P<0.05).结论:pcDNA3.1(+)-SjP14-纳米微球核酸疫苗对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方法:建立日本血吸虫病小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脏虫卵肉芽肿形成过程中 HMGB1的表达,半定量方法测定 HMGB1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ANOVA 统计分析各组之间差异。结果:未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的对照组小鼠肝脏与感染尾蚴后2、4、6周模型组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组织中 HMGB1表达差异有显著性(F =526.30,P <0.05),除感染尾蚴后4、6周的模型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t =1.574,P =0.1162)外,其余各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HMGB1可能参与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脏虫卵肉芽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对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随机两组,实验组腹腔注射 NP30主动免疫3次,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分别在尾蚴攻击感染后第39,49,64,108,112天处死,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肝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流式细胞术(FCM)和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虫卵肉芽肿凋亡细胞。结果:透射电镜观察虫卵肉芽肿细胞有凋亡小体形成;经FCM和TUNEL检测实验组虫卵肉芽肿细胞凋亡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细胞凋亡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的形成、细胞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NP30抗病免疫作用的机制之一是促进虫卵肉芽肿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