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程静 《当代医学》2016,(14):124-125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隐源性激化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OP患者12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与B组,各6例。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小剂量短疗程醋酸泼尼松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的基础上行大剂量长疗程醋酸泼尼松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PaO2、DLCO、TLC、VC等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PaO2、DLCO、TLC、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PaO2、DLCO、TLC、V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aO2、DLCO、TLC、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总有效率(83.33%)与B组总有效率(10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短疗程或大剂量长疗程均可有效治疗隐源性激化性肺炎,但大剂量长疗程疗效更为优异。  相似文献   

2.
茶色素治疗高脂血症100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茶色素的临床降血脂效果。方法:观察100例高脂血症患者服用茶色素胶囊,进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降胆固醇(TC)的总有效率为82.00%;降甘油三脂(TG)的总有效率为80.00%;降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总有效率为88.89%;升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总有效率为95.52%;以上4项血脂指标经用药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5)。结论:茶色素临床降血脂效果显著,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用2种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探讨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何种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效果最佳。方法: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大剂量阿司匹林组和小剂量阿司匹林组(每组各65例患者),分别为其应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和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C反应蛋白的浓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大剂量阿司匹林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C反应蛋白浓度(10.9±4.2mg)明显低于小剂量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浓度(12.8±4.4mg),其治疗的总有效率(84.9%)明显高于小剂量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63.1%),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9.2%)稍高于小剂量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7.8%)。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后其 C 反应蛋白的浓度可明显增高,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可明显降低,其临床疗效较优,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茶色素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治疗总的有效率和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茶色素胶囊口服,每次1粒,每日3次,疗程4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茶色素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总有效率及对心电图改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7%及88.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茶色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并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电图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胥勇斌  刘强  喻中会  徐李 《西部医学》2011,23(3):455-456
目的探讨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可行性。方法 9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各45例,均常规应用抗心绞痛药物,小剂量组加用辛伐他汀20 mg/日;大剂量组加用辛伐他汀40mg/日,疗程12周。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小剂量组77.8%(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两组均有所下降(P〈0.05),但是大剂量组更加明显(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89%、6.67%,无显著性差异,均未发现伴有CK升高的肌肉疼痛。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时每日使用40 mg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安全、可行,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蔡红斌 《中原医刊》2005,32(19):29-30
目的 探讨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及硫酸镁联合雾化吸入治疗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90例COPD患者分3组分别观察雾化吸入小剂量低分子肝素,硫酸镁溶液以及低分子肝素、硫酸镁联合雾化吸入的临床疗效及其肺功能、血气改变。A组:射流雾化吸入7.5%硫酸镁4ml,每日2次,10d 1疗程;B组:射流吸入低分子肝素25mg加生理盐水4ml,每日2次,10d 1疗程;C组:7.5%硫酸镁4ml+肝素25mg射流雾化,每日2次,10d 1疗程。结果 A组的总有效率66.7%,B组总有效率70.0%,C组总有效率93.3%,联合雾化吸入的效果明显高于其它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气及FEV1%预计值的变化每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C组与A、B组比较,PaO2及FEV1%预计值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 联合吸入小剂量低分子肝素及7.5%硫酸铗溶液两药具有协同作用,起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益气活血法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随机分设益气活血治疗组(黄芪、苍术、白术、红花、川芎、丹参)60例,与吉非罗齐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比较,疗程均为8周。结果:在降血脂方面,治疗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1.66%和50.00%(P〉0.05);在改善症状方面分别为71.66%和53.3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8.
李晓强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2):3004-3005
目的:观察茶色素胶囊对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100例高脂血症病例,口服茶色素胶囊130mg,每日3次,疗程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变化。结果:100例高脂血症病人服用茶色素胶囊2个月后,改善血清TCH总有效率为87.7%;改善TG总有效率86.1%;改善LDL-C总有效率为84.9%;改善HDL-C总有效率为83.3%。APO-A增高19.4%,APO-B下降17.1%。自身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100例病例中均未发现明显副反应。结论:茶色素胶囊是较好的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9.
冯杰 《中外医疗》2015,(6):127-128,131
目的:探讨小剂量胺碘酮在心律失常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2014年9月医治的54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使用普鲁帕酮与小剂量的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不同药物治疗后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24/27)、59.26%(16/2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小剂量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单一大剂量洛沙平与丙戊酸镁合并小剂量洛沙平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为期6周的治疗。结果:在第6周末,单用洛沙平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丙戊酸镁合并小剂量洛沙平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7.5%;单用洛沙平组和丙戊酸镁合并洛沙平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0.0%和40.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丙戊酸镁合并小剂量洛沙平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临床疗效优于单一大剂量洛沙平治疗且不良反应相对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硝苯地平缓释片(NF)单用及与双氢克尿噻(DHCT)小剂量联用的降压疗效。方法:将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71例和对照组(B组)69例。A组:口服NF、DHCT(小剂量);B组:单服NF,疗程均为4周。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3.00%,B组总有效率为86.9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F与DHCT小剂量联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痛.疗效优于单用NF。  相似文献   

12.
高永河 《中外医疗》2014,(33):38-39
分析大剂量沐舒坦在胸部创伤所致肺挫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06月—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66例胸部创伤所致肺挫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剂量方法,将患者分为大剂量组33例、小剂量组3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大剂量组患者加以大剂量沐舒坦治疗,小剂量组患者加以小剂量沐舒坦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小剂量组治疗有效率57.58%对比,大剂量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为84.85%(P〈0.05)。与小剂量组患者肺部感染、肺不张并发症发生率30.30%对比,大剂量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为9.09%(P〈0.05)。治疗后,在PaO2、PaCO2、SaO2等指标改善方面,大剂量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沐舒坦治疗胸部创伤所致肺挫伤,疗效显著,有利于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促进肺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谢丹 《当代医学》2014,(15):68-68
目的:探讨临床对冠心病患者行不同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0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采用100 mg阿司匹林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75 mg阿司匹林治疗,并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PT、APTT、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等血液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2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为(2520±420)元/人,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药品费用为(2807±642)元/人,2组经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效果低于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效果,且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的经济性优于大剂量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14.
邓正权  罗春梅 《四川医学》2001,22(10):920-921
目的 评价茶色素不同剂量、不同疗程治疗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脂胆固醇血症(TC)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对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172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30例,服茶色素125mg1日3次,治疗1月;B组48例服茶色素125mg,1日3次,治疗2月;C组57例,服茶色素250mg,1日3次,治疗1月;D组37例,服茶色素250mg,1日3次治疗2月。结果 茶色素对各类高脂血症患者均有降脂作用(P<0.05),并有改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的作用(P<0.01);不同剂量、不同疗程降脂疗效不尽相同,随疗程延长或剂量增加疗效有所提高。结论 茶色素有明显降低TC和升高HDL-C作用,同时有一定降低TG和LDL-C作用,并有改善甲襞微循环积分值的作用。适用于高脂血症,尤其是高脂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推荐剂量250mg,1日3次,疗程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地塞米松鞘内注射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头痛的适宜剂量。方法 所选病例分为4组,分别用0,5,10,20mg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观察止痛效果。结果 根据疗效判定标准,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25.00%,50.00%,92.31%,100.00%;头痛缓解时间随地塞米松(DXM)用量增加而延长。结论 DXM 10mg疗效比小剂量疗效高,与大剂量疗效;相同剂量越大缓解头痛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剂量奥美拉唑联合生长抑素治疗与常规剂量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64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大剂量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80mg+0.9%NS250mlivgttQ12h疗程72小时;对照组(常规剂量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40mg+0.9%NS100mlivgttQ12h疗程72小时。分别观察24小时、24~72小时内出血停止情况及出血停止1周内的再出血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对照组两组24小时内总止血率分别为93.33%和72.72%,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再出血率分别为。结论大剂量奥美拉唑几乎完全抑制胃酸分泌,止血疗效高于常规剂量,是治疗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崔宴医  丁云东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4):79-79,102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G、Tch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肝功能、降血脂等方面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71.4%,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瘀法(丹参粉针)治疗NASH有显著降血脂、保肝降酶及促进肝内脂肪代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康泉及康泉合用地塞米松预防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在同一方案的不同疗程,分别单用康泉或康泉合用地塞米松,随机对照,共观察110疗程。结果:康泉及康泉合用地塞米松对预防化疗所致急性呕吐有效率分别为69.5%和95.1%,有明显差异(P<0.01);对于迟发性呕吐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4.555%和91.83%,亦有明显差异。结论:康泉和地塞米松合用对控制急性和迟发性恶性呕吐优于康泉单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卡托普利(Captopril,SQ14225)治疗高血压病短疗程组36例和长疗程组30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76.67%,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而且长疗程组每日有效剂量显著低于短疗程组。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糖、血胆固醇、血尿酸、血肌酐、肝功能及血尿常规等检查均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两种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对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2012年收治的84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小剂量组和对照组,三组均接受地塞米松及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大剂量组加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小剂量组加用丙种球蛋白200 mg/(kg·d),比较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大剂量组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为(3.17±1.42)d,小剂量组为(3.09±1.8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5.46±2.13)d(P〈0.05)。大剂量组血小板升至正常时间为(7.42±2.78)d,小剂量组为(7.67±2.94)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短于对照组的(9.83±3.21)d(P〈0.05)。大剂量组总有效率为96.4%,小剂量组为9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1%(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对儿童ITP疗效确实,能迅速升高血小板及控制出血倾向,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与大剂量相当,但治疗成本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