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镜对幽门管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全部病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胃镜检查结果显示,幽门小弯侧溃疡占57.14%,以浅表溃疡为主(66.07%)。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溃疡41例,恶性溃疡2例,均伴不同程度的胃窦部炎症。经内科保守治疗4周~8周后胃镜复查,症状消失或好转占37例(82.22%),溃疡愈合29例,仅有2例因症状恶化进行手术治疗。但该病复发仍高,有11例在1年半后复发。结论幽门管溃疡临床诊断较困难,首选及常规胃镜检查能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镜下胃黏膜结节样隆起与幽门螺杆菌(Hp)和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胃镜检查阳性367例,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及1分钟快速尿素酶检查幽门螺杆菌,参照直观模拟评分图给予分级比较。同时给幽门螺杆菌阳性病例予以正规根除Hp治疗1-2个月后复查胃镜。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294例(80.11%),在正规根除Hp治疗1-2个月后复查胃镜,结节样隆起消失28l例(95.58%),明显减轻13例。病理提示:上皮细胞与基底膜问为大量淋巴细胞侵润,异型增生127例(34.60%),癌变5例(1.36%)。结论:慢性胃炎胃镜下结节样隆起改变与Hp感染有关,根除Hp是治疗该类胃炎较为有效的手段;长期HP感染部分病例将导致胃黏膜萎缩及癌变。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7,(12):1676-1677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胃镜检查、胃黏膜病理检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与胃黏膜病理检查。观察患者胃镜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胃镜检查不同分型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以及慢性萎缩性胃炎不同病理特征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显示,94例患者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78.33%。B型、A+B型胃镜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22%、88.24%,明显高于A型胃镜诊断符合率61.76%(P<0.05);B型与A+B型胃镜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上皮内瘤变、伴肠上皮化生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关系密切。随着患者炎症程度、萎缩程度、肠化分级、上皮内瘤变分级的加重,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逐渐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与胃黏膜病理检查结果具有相关性,但胃镜诊断价值有限,临床可将二者结合使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密切联系,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感染率上升。  相似文献   

4.
内镜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泽全 《中原医刊》2002,29(10):9-10
目的:提高胃癌的诊断率。方法:对我院近2年经电子胃镜、活检与手术后病理确诊的165例胃癌的临床资料和胃镜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早期胃癌18例,进展期胃癌147例,其中腺癌134例,印戒细胞癌8例,低分化癌17例,未分化癌6例。结论:胃镜对胃癌的诊断安全且准确。胃镜检查结构粘膜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最可靠的手段,但粘膜活检需一定数量,且取材部位要正确,并需仔细检查才能提高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5.
幽门癌早期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幽门癌是指发生在幽门括约肌至幽门口一段长2—4 cm管腔范围内的癌,临床少见。我院从1974~1984年,经胃镜、病理确诊46例,今就其临床及胃镜下特征井早期诊断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超声胃镜在上消化道癌肿术前TNM分期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对上消化道癌肿TNM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对60例明确诊断上消化道癌肿患术前行超声胃镜检查,与术后病理相对照。结果:超声胃镜对T分期和N分期准确率分别为78.9%和73.3%,T分期中有12例与术后病理不符,N分期中有15例与术后病理不符。结论:超声胃镜对消化道肿瘤T分散和N分期价值优于CT检查,与CT检查可互为补充,提高术前TNM分期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观察组为胃镜和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40例,对照组是胃镜检查胃黏膜正常的正常人或其他系统疾病的患者1 5例,进行幽门螺杆菌抗体测定.结果 胃癌组HP感染率为73%,对照组48%.结论 胃癌的Hp感染率较高,Hp感染和胃癌有明显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研究早期胃癌的内镜下特征、病理学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4月-2012年6月在我院内镜中心行内镜下早癌筛查,对40岁以上门诊行胃镜检查的患者,普通胃镜下发现可疑病灶者应用色素内镜对早癌病灶随机进行靛胭脂、冰醋酸靛胭脂及肾上腺素染色检查,发现早癌行病理活检,对其内镜下表现、病理类型及幽门螺杆菌(HP)检出情况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早期胃癌中位年龄57.24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1),病理分型以腺癌最多,其次为高级别内瘤变,黏液细胞癌及未分化癌最少。结论:早期胃癌临床及胃镜表现不典型,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患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幽门管病变的内镜检查特点。方法 对2 0 0 3年1月~2 0 0 4年6月胃镜检查111例幽门管病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幽门管溃疡38例,其中有2例病检为腺癌,1例为异型增生;5 9例为胃粘膜脱垂。结论 幽门管病变内镜检查具有其特殊性,内镜检查仔细观察,必要时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相关性。方法:对2013年我院收治的160例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根据这160例患者初次进行检查的方法,将他们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患者为80例经胃镜检查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B组患者为80例经病理检查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在进行二次检查时,我们对A组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对B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两次检查结果的相关性。结果:A组的80例经胃镜检查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后,有62例患者被诊断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二者诊断的一致率为77.5%。B组的80例经病理检查疑似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后,有28例患者被诊断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二者诊断的一致率为35%。结论: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致性较差。其中用胃镜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准确率明显低于病理检查的准确率。在临床上,只有联合使用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才能准确地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胃镜在诊断早期胃癌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63例早期胃癌患者纳入胃镜组,将同期我院收治的59例行多层螺旋CT诊断的早期胃癌患者纳入CT组,为胃镜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为CT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与其病情的符合率。结果:将病理检查的结果作为诊断标准进行分析,胃镜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96.83%,CT组患者进行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84.7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镜检查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佑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6,(10):1341-1342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0例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检查,对胃镜下不同病理改变以及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A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78例,诊断符合率为79.66%(278/349);B类患者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19例,诊断符合率为87.25%(219/251),两类患者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检查下以黏膜呈颗粒状或结节状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肠化生、不典型增生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临床上更应该重视其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在胃癌术前分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8例胃癌患者行术前超声胃镜检查及TNM分期,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并计算准确率。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浸润深度检测与术后病理检查相符70例,准确率为89.7%,对胃癌淋巴结转移检测与术后病理检查相符59例,准确率为75.6%。结论:超声胃镜对胃癌的TNM分期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戴慧林 《南通医学院学报》2011,31(6):493-493,495
目的:比较经鼻胃镜与经口胃镜检查方法及相应护理措施。方法:采用经鼻胃镜或经口胃镜两种检查方法,并对150例患者的临床问卷、组织病理及生命指征进行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优缺点。结果:经鼻胃镜检查耐受性优于经口胃镜。结论:经鼻胃镜能减少患者痛苦,可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镜检查时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46例无痛胃镜检查组和普通胃镜检查组患者进行护理和观察,评价效果。结果:无痛胃镜组检查前、检查中心率、血压的变化明显低于普通胃镜。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配合护理人员的有效护理,使胃镜检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胃镜及病理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总结我院自2000年至2005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11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均确诊为胃癌,胃中分布以胃窦最多6例(54.5%),病理检查示管状腺癌4例、中分化型腺癌1例、低分化型腺癌2例、未分化型腺癌1例、黏液细胞癌2例、印戒细胞癌1例,病灶周围组织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9例,肠上皮化生5例,异型增生5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8例,伴胃息肉4例。结论:胃镜是当今诊断早期胃癌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早期胃癌以Ⅱc型病变多见,胃窦为好发部位,与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胃镜诊断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经超声胃镜并经手术切除标本证实为胃癌的患者176例临床资料,观察分析组织形态学结构。结果本组176例胃癌患者中贲门癌39例,占22.16%,胃体、底癌48例,占27.27%;胃窦、幽门癌83例,占47.16%;全胃癌6例,与3.41%。超声胃镜检查确诊144例,确诊率为81.82%。不同性别、年龄的胃癌患者病变部位及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对观察胃癌浸润深度、周围侵犯及淋巴结转移诊断可靠,对肿瘤TNM分期可作出初步估价,利于制定治疗方案,弥补胃镜检查不足。  相似文献   

18.
72例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的诊断率。方法 对72例胃粘膜活检中印戒细胞癌进行胃镜、病理特征分析,并作HP检查,部分病例作AB/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72例胃镜检查诊断胃癌65例,7例仅表现为粘膜糜烂、浅表溃疡而误诊,病理活检首次确诊64例,3例癌疑经连续切片多张证实,5例活检阴性的可疑病例,经2-3次胃镜复查再次活检确诊,2例切片中癌细胞少,散在分布而漏诊,HP感染阳性率52.8%,7例AB/PAS染色细胞内阳性率100%,15例CEA免疫组化阳性率100%。结论 胃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取材要充分,多点活检,尽量取到深处组织,一次活检阴性,短期内复查,不易确诊时作AB/PAS染色和CEA免疫组化染色帮助诊断。  相似文献   

19.
窦广仙  孙光斌 《吉林医学》2012,(32):7049-7050
目的:探讨电子胃镜下黏膜活检技术对食管癌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电子胃镜下行黏膜活检的546例(1 654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活检方法及与食管癌胃癌检出之间的关系。结果:共行电子胃镜检查2 921例,活检率18.69%;经病理检查诊断为食管癌胃癌77例,检出率14.10%;其中早期癌5例,占6.49%。结论:电子胃镜下黏膜活检对食管癌胃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需要进一步提高活检率和活检技术水平,以期提高早期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ylori)培养、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病理组织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四种方法在诊断儿童H.pylori感染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 142例因消化道症状需胃镜检查患儿在前1d均行13C-UBT检查,胃镜直视下胃窦处取3块黏膜分别行H.pylori培养、病理组织学检查和RUT。 结果 142例胃镜检查患儿,H.pylori阳性总检出率53.5%(76/142)。慢性浅表性胃炎患儿、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患儿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儿H.pylori检出率分别为39.2%、61.9%和100%。以"总检出率"为诊断标准,H.pylori培养敏感性97.4%,特异性100%,准确性98.6%;13C-UBT检测方法敏感性94.7%,特异性98.5%,准确性96.5%;病理组织学方法敏感性84.2%,特异性97.0%,准确性90.1%;RUT方法敏感性89.5%,特异性81.8%,准确性85.9%。以"总检出率"和"细菌培养"为诊断标准,13C-UBT,病理组织学和RUT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患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儿童H.pylori感染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炎中;H.pylori培养仍是检测儿童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应重视其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对不配合胃镜检查且能配合吹气患儿可行13C-UBT检测是否H.pylori感染,可靠性高。不推荐临床上以病理组织学或RUT检测作为单独诊断H.pylori感染的标准。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细菌培养;13C呼气试验;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