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语出《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此语言简意深,其内涵和外延均有较为丰富的内容,值得探讨。本文拟从透热转气的原义、时机与方法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探源释义入营犹可透热转气,从字义上理解并无古奥难释之处,可直译为:温病邪入营分,尚可运用透热的方法转出气分而解。但其内涵却是多方面的,统观全句的主题是论述营分证的治疗原则,其巾“透热”指的是治法,“入营”指的是病程阶段,为确立治法的依据,“转气”是营热透达的出路,而“犹可”  相似文献   

2.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语出《外感温热篇》,这是治疗温热病中营分证的一个很有效地措施,它除了清营热,养营阴之外,还可以使用宣散透邪之品,使营分热透邪出气分外解,这对临床治疗营分证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清代医家叶天士,在确立温病卫、气、营、血辨证体系的同时,也相应地提出了诸证期的治疗治则。他在《外感温热篇》中说:“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寥寥数言,概括了温病辨证施治的总体规则。在这里,“透热转气”显然是作为营分证的基本治法提出来的。这里的“透”,是指透泄营分邪热,使营分邪热转出气分而言,既指病邪的由里达外,又象征病证的由深转浅。  相似文献   

4.
清代名医叶天士根据自己丰富的临床经验著《感温热篇》。以卫气营血为温病的辨证纲领,并制定了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即“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营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从而奠定了温病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依据叶天士“大凡看法,在卫者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辨证理论治疗肺炎发热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6.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了“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对叶氏这个温病治疗法则(以下简称叶氏法则)的精神实质如何理解,在临床上怎样运用,本人就此作一个初步讨论。按照温病学理论,认为如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等证候,为卫分证,治疗当“汗之”;壮热不恶寒、汗多、渴喜凉饮、溺赤、舌红苔黄等证候,为气分证,治疗当“清气”;身热夜甚、口干不甚渴饮、心烦谵语、舌红绛等证候,为营分证,治疗当“透热转气”;身热斑疹、吐血、衄血、便血、溲血、舌深绛等证候,为血分证,治疗当“凉血散血”。这种认识并不能说是叶氏法则的精神实质。叶氏法则的精神实质,是根据温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针对温邪侵入卫分、气分、营分、血  相似文献   

7.
“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提出的热传入营分的一种治疗方法,此语含意深刻。现就本人对此语的认识从两个方面谈谈粗浅体会,廖误之处,谨望师者及同道斧正。1营气人营的辩证要点营为省气。由脾胃运化水谷精微化生而成。(灵枢‘邪客篇):u#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一化以为血”。说用营气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之一。而“营分”则是指温病传变过程中的重要病理阶段,邪人营分,标明了邪己人人体的组分,耗伤人体的营养物质,造成实质的报自力褓入营分为温病过程中的严重阶段q。。_。5>、、.-__…  相似文献   

8.
<正>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中“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一直被认为是卫气营血四个阶段的治法。我们只要留心阅读全文就不难发  相似文献   

9.
《温热论》云“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 ,此为温病营血分证辨治之大法 ,对温热性质温病血分证、湿热性质温病邪已化燥深入营血辨治 ,皆可遵之。然湿温湿未化燥 ,邪陷营血 ,临床亦为常见 ,其治则非上述治法所能完全适用。本文根据温病学家有关论述 ,结合自己临床实践体会 ,谈谈湿温邪陷营血之辨治。1 病因病机湿温湿已化燥或未化燥 ,其邪均可内陷营血 ,此于古医籍及临床实践中皆可得到证明。如薛生白《湿热病篇·5条》之“湿热证 ,壮热口渴 ,舌黄或焦红 ,发痉 ,神昏谵语或笑 ,邪灼心包 ,营血已耗” ,此为湿热化燥 ,内…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中对温病邪留三焦的证治作了高度的概括:“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大师予人以法,言筒意赅,毕竟只限于一般总体性的提示,缺乏深入的分析和具体的论证。邪是什么?何谓三焦?邪留三焦的病理特点及演变规律等具体问题,都有必要深入探究。以全面确切地认识叶氏的温病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透热转气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理论依据及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分析透热转气法的理论内涵,结合SLE的病因病机和发病特点,阐述透热转气法治疗SLE的理论依据和临证应用,并举典型医案佐证。[结果]透热转气法是指通过宣畅气机,使入营之邪透出气分而解的方法,是温病学的重要治法。SLE的病因病机以肾精亏虚、温毒侵袭及瘀血内阻为主,其发病特点与温病有相似之处,根据SLE患者病情活动期和缓解期的特点可灵活运用透热转气法。所举案例一辨证属热伏血分、气阴耗伤,治以清热凉血、养阴透邪;案例二辨证属营分有热、肾精亏虚,治以清营透热、益肾固精,方中均配伍轻清透邪药以条畅气机、清透邪热,取得良好的疗效。[结论]运用透热转气法治疗SLE发挥了中医药治疗SLE的优势,符合临床实际,对于指导临床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都“透热转气”的含义和所针对的病机分析,对有关“透热转气”即是在清营热药中,加入轻清透泄之品的公认观点,提出了补充修正意见。认为于清营热药中,加入经清透泄之品,只是“透热转气”法的一种手段,“透热转气”,还应当包括活血化瘀,清热祛痰,导滞通腑等手段。同时,还对活化、祛痰、导滞通腑的选药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叶氏在《外感温热篇》中提出“逆传心包”这一杰出的创见。后世诸贤,对其解释,见仁见智,所论不一,余不揣浅,略陈己见以就正。一、各家之言章虚谷说:“以卫气通肺,营气通心,而邪自卫入营,故逆传心包也。”王梦英说:“惟包络上居膻中,邪不外解、又不下行、易于袭入,是以内陷营分者为逆传也。”《温热论新编》说:“可见‘逆传’者,是捐肺、气、卫分的病直入心、血、营分的一种情况。”三版教材《温病学》说:“逆传心包病在  相似文献   

14.
对温病凉营法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温病凉营法与凉血法的区别与联系、凉营法与透热转气的关系、凉营法运用时机的把握以及凉营法组方选药的规律等进行了探讨。认为凉营法着重凉营泄热、滋养营阴,用药凉中有透,滋而不腻;凉血法重在凉血热、散血瘀,而无须配伍清透之品。“凉营”是具体治法,“透热转气”是治疗的指导思想,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当气分热毒有内陷营分倾向时,尽早使用凉营法将有效地中断病程,避免营血分证的出现。凉营法宜选择甘苦寒或苦成寒的药物清解热毒,以“滋而不腻、滋而能通”之品滋养营阴,以具有“凉”和“散”双重作用的药物为主凉营散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叶天士《温热论》的原文出发,阐述“分消走泄”一法的意义及运用;并从六种温病病例的治验实践,提出“分消走泄”法治疗温病气分证,有快速退热,提高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说“今夫热痫,皆伤寒之类也。”古人把所有外感热病都称之为伤寒,认为所有热病都是因伤寒引起的,治疗多投以辛温之法:但后世医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一部分外感热病与典型的伤寒病证有很大不同,由此提出了应明辨伤寒与温病。到清代,对温病的认识趋于成熟,并提出了以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来治疗温病的理论体系。温病学的主要奠基人叶天上更是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提出了主要治则“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犹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本将就“在卫汗之可也”做一论述。  相似文献   

17.
一、营分口渴但不欲饮温热病营分证口渴但不欲饮,释其机理,目前悉宗吴鞠通“邪热入营蒸腾,营气上升,故不渴”之论。但营分病理,情况多端。若邪热久羁.营阴将竭,又有何液可蒸?设或热邪入营而兼挟痰、淤、积滞,其  相似文献   

18.
一、名词术语解释 1.战汗:主要是因邪热逗留气分,正邪相持,正气奋起鼓邪外出而出现的突然全身战栗、汗出。如叶天士说:“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此外,邪入营血分,有时也可能出现战汗。 2.白(疒咅):湿热之邪留恋气分,淹滞不  相似文献   

19.
《方剂学》(1979年版)在清营汤方解中云:“方中用犀角成寒清解营分之热毒,为主药……佐以苦寒之黄连、竹叶心、连翘、银花清心解毒,并透热于外,使热邪转出气分而解,体现了气营两清之法。”  相似文献   

20.
温病是感受四时不同温热病邪所引起的多种急性热病,其范围广泛,病情复杂多变,具有发病急、热象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前人创立了卫气营血,三焦等辨证纲领,在此基础上又确立了:依纲辨证的针对卫、气,营、血四个阶段“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人营犹可透热转气……人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温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