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人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老年人早期胃癌48例,予以临床分析。结果内镜检查早期胃癌分3型:I(隆起型)12例(占25.0%),镜下可见息肉样隆起。II(浅袁型)21例(占43.8%),内镜下见黏膜平坦糜烂,局限性僵硬。Ⅲ(凹陷型)15例(占31.2%),可见凹陷性溃疡,边缘不清。X线检查表现:小龛影13例(符合内镜下凹陷型),黏膜充盈缺损10例(符合内镜隆起型),黏膜残缺不齐,黏膜壁僵硬9例。结论老年人早期胃癌多无消化道表现,内镜下活检是发现早期胃癌最可靠最重要的方法。多法结合的X线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肯定的价值,与胃镜配合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
460例老年人胃癌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胃镜检查的16063例有上消化道症状患者中,60岁以上老年人2524例,发现胃癌460例,检出率为18.2%。老年人胃癌具有以下特点:症状多不典型;男性居多,男女之比为5.1:1;60 ̄69岁居多,尤以60 ̄64最为多见(53.6%);高位胃癌多(59.8%);Borrmann Ⅲ型多(32.1%);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多(51.3%)。叙述了老年人胃镜检查的适应症、高位胃癌的内镜操作体会及溃  相似文献   

3.
青年与老年人胃癌758例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96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经电子胃镜及活检、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胃癌共1349例,其中≤30岁的青年人胃癌51例,占同期胃癌的3.78%,≥60岁老年人胃癌542例,占40.18%。现将青、老年人胃癌的内镜及病理特点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胃癌462例的内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总结老年人胃癌的内镜及临床特点。方法:统计我院15年来,内镜检出、病理证实的老年人胃癌462例,从性别、年龄段、临床表现、内镜表现及组织等分类方面,进行归纳分析。结果:检出率7.29%,男女之比6.83:1,检出率与年龄呈负相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内镜下以BorrmonⅡ型多见(39.18%);发病部位以贲门胃底为多发(40.26%);病理以腺癌居多(90.48%),且其恶性程度较高。结论:老年人胃癌有其自身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田书信  陈卫刚  郑勇 《农垦医学》2009,31(4):326-328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在胃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4例患者于术前行胃镜检查、超声内镜与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并将超声内镜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分期结果比较。结果:超声内镜对胃癌术前T分期结果准确率达到72.2%(39/54);淋巴结转移准确率为75.9%(41/54)。结论:超声内镜对诊断胃癌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并可有效地判断胃癌的分期和淋巴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6.
671例老年人胃癌临床和病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5年12月经内镜发现病理确诊的671例老年人胃癌患者(〉60岁)与126例青年人胃癌患者(〈35岁)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点。结果老年人胃癌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P〈0.01),但在青年人发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老年人胃癌多见消瘦、呕血和黑便,青年人胃癌患者以上腹痛和恶心呕吐为主;胃癌部位,老年人以胃底贲门部为主,而青年人以胃窦部多见(P〈0.01);病理组织类型老年人以中分化腺癌(47.84%)为主,青年人胃癌则以低分化腺癌为(53.2%)。结论掌握老年人胃癌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有助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89年7月一lop年9月经胃粘膜活检诊断胃癌有189例,其中青年人胃癌为20例,占10.5%,为提高青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本文将青年人胃癌临床及内镜特点作一讨论。llk床资料1.l一般资料1.1.l年龄与性别:年龄最小为门一29岁7例,占35%,30-35岁13例,占65%。男性7例,女性13例,男:女为0.的:1。1.1.2临床表现:从出现上腹不适到确诊为胃癌病程最长4年,最短1月。上腹痛16例(80%),消瘦,纳差6例(30%).消化道出血4例(20%),吞咽困难2例(10%)。腹水2例(10%),贫血5例(25%)。临床诊断为胃癌5例(2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65例胃癌的性别、年龄、职业、胃镜表现、组织病理特点、临床症状和体征。结果:465例胃癌中男女比例为2.275,以51-60岁年龄段,农民发病率高,症状以上腹痛(占83.92%),黑粪(占95.50%)常见。内镜下3厘米以上,隆起型病灶多见,好发于贲门部,低分化腺癌最常见(占52.47%),直径大于3厘米病灶侵及浆膜层及淋巴结转移率高。胃癌最常转移到肝脏。结论:50岁以上的男性、农民、有消化道症状者应及时做胃镜检查,并特别注意观察大于3厘米的贲门部病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cDFI)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活检联合应用对进展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78例临床拟诊为胃癌患者,先行CDFI超声造影检查,嗣后将检出病变结果作提示诊断,并嘱患者及时接受胃镜活检,两种技术联合应用,并经手术及病理结果证实,根据声像图表现特征及分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78例进展期胃癌,经CDFI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活检联合应用,其符合率分别为94.9%(74/78)、97.4%(76/78)。其中溃疡型19例,占24.4%(19/78)、弥漫型22例,占28.2%(22/78)、肿块型35型,占44.9%(35/78)。误诊2例,占2.6%(2/78);分别为1例胃窦后壁溃疡型胃癌及1例残胃癌。结论:CDFI超声造影检查与胃镜活检联合应用,可提高对进展期胃癌的确诊率,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老年人与青年人胃癌的临床表现、胃镜表现及病理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胃癌的诊疗水平。方法:分析我院1989年10至1999年4月胃旬检查发现老年人与青年人胃癌患的临床及胃镜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老年人患男女比例为5.7:1,青年人患为1.5:1。老年组好发于高位胃体占52.4%,青年组好发胃窦占50%。老年组上腹部胀痛、进行性消瘦、吞咽困难、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显高于青年组。老年组病理类型以高分化腺癌为主,青年组以低分化腺癌为主。结论:老年人胃癌与青年人胃癌在临床表现、癌肿的好发部位及浸润程度、病理类型及预后存在显性差异。早期诊断,以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1.
我院1989~199O年,共收治60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141例,为探讨其临床特点,以100例35岁以下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1.性别与年龄:老年组141例,男性121例,女性20例,年龄60~78岁,其中60~70岁占73%。青年组100例,男70例,女30例。2.病因:根据纤维胃镜和/或手术、胃肠钡餐、病理检查确定。老年组出血病因以消化性溃疡最多(61例占43.2%),青年组。44例,占44%。老年组胃癌居第二位,青年组急性胃粘膜病变占第二位,因此,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多注意胃癌的可能。3.临床表现: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症状不典型,腹痛无规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导了胃镜检出胃炎样胃癌15例,检出率为1.03%(15/1459),占胃癌16.85%(15/89)。内镜肉眼检查似息性胃炎,均有糜烂发红,也可见局部组织变脆,触之易出血,胃炎样胃癌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可为早期癌或进展期癌,作者认为:胃镜检查加活检是诊断胃炎样胃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86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愈后进行分析。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依次为消化性溃疡(48.95),食道静脉曲张(20.9%)、胃癌(14.0%),胃粘膜病变(14.0%),以及十二指肠憩室(2.3%),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特点(1)无症状黑便为首发者占相关比例;(2)消化性溃疡以胃溃疡多见,部分以胃体部位为主;(3)解热镇痛药是重要原因之一。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疾病的急重着,积极的内科治疗和及时手术,能使大多数病人的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14.
对残胃248例临床和内镜检查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吻合口炎、残胃炎192例(77.4%),吻合口溃疡38例(15.3%),缝线残留50例(20.1%),残胃癌18例(7.3%),其中Billroth I式术后3例(1.8%),BillrothⅡ式术后15例(17.9%)。提示,胃部分切除术后残胃炎症、残胃癌等是其常见并发症,应对术后残胃定期作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高龄胃癌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高龄胃癌患者手术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方法:总结52例高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治性切除32例,占63.2%,姑息切除11例。手术切除率82.6%。术后心脏并发症10例,占19.2%。肺部感染6例,占11.5%,死亡2例,早期病死率3.8%。结论:对高龄胃癌患者手术应持积极态度,术前全面系统检查,防治心肺并发症,控制空腹血糖<8.9mmol/L,术后加强管理以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杨胜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1103-1104
目的 分析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将96例老年上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与396例同期住院的中青年患者对比分析。结果 老年组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胃渍疡(25.00%)、胃癌(12.50%)比中青年组多见(X^2=12.51,P〈0.005 X^2=7.05,P〈0.01):十二指肠球部渍疡(22.91%)比中青年组少见X^2=21.32,P〈0.005)。诱因中老年组口服非甾体抗炎药(25.00%)比中青年组多(X^2=21.92,P〈0.005);老年组并存疾病多(58.33%)(X^2=39.31,P〈0.05)。老年组死亡率高(15.62%)X^2=48.46,P〈0.005)。结论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胃溃疡、胃癌多见,应及时内镜检查并取活检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警惕胃溃疡恶变,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口服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是常见诱因,老年人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易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应予预防。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内镜特点。方法:对经胃镜检查后病理确诊的82例胃印戒细胞癌的临床及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出胃印戒细胞癌82例,青年女性发病率高于其他类型胃癌,男女之比为1.34: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腹痛腹胀为主(72.8%),病变部位以胃窦(25.6%)多见;进展期胃癌占91.4%,形态以Ⅲ型最多见。结论:胃印戒细胞癌并不少见,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病灶以胃窦部多见,进展期胃癌占多数,形态以Ⅲ型最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分析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的不同临床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0年1月~12月住院手术治疗,经病理检查确诊的59例青年人胃癌与356例老年人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 青年组女性所占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女性,发病性别比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肿瘤部位,青年组多位于胃窦部,占66.10%,老年组虽然以胃窦部为主,但贲门部比例较青年组高,占39.16%,两组发病部位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病理组织类型分化差,以低分化腺癌为主,占49.15%。老年组以中分化腺癌为主,占49.16%,发病病理组织类型分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青年组胃癌手术方式与老年组相近(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预后均较差,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青年人与老年人胃癌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整体病期均较晚,预后均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马学东 《吉林医学》2009,30(10):928-928
虽然近年来胃癌的发病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是目前胃癌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手术治疗的预后良好。EGC占同期胃癌的比例据各国报道有所不同,美国约为3%~6%,欧洲为8.8%,中国为7.5%,而日本报道高达30%-40%,主要是对高危人群大量内镜检查的结果。EGC中粘膜癌(Mca)的5年生存率总的约为98%,粘膜下癌(Smca)约为88.7%。而进展期胃癌治疗的预后很差,所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胃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目前内镜检查方法较多,各有其独特的价值,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国胃癌患者1级亲属的幽门螺杆菌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ung  W.  K.  Ng  E.  K.  W.  Lam  C.  C.  H.  成虹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8):61-62
目的:胃癌的家族聚集性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家族聚集性有关。该研究调查了中国胃癌患1级亲属的Hp感染模式及其危险因素。材料与方法:对胃癌患亲属进行内镜筛查。采用内镜及血清学方法进行Hp感染的诊断。结果:在270例接受检查的胃癌患亲属中,161例(59.6%)存在Hp感染,胃癌患亲属中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与其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消化不良患对照组(45.5%;P=0.0006)。胃癌亲属中HP感染的平均年龄明显高于非感染(43.9岁vs; 38.3岁;P〈0.001)。同胞数量多Hp感染率明显增高(x^2趋势检验;P=0.013)。另外,有同胞患胃癌的个体其Hp感染率明显高于父母患有胃癌的个体(68.2% vs 51.8%;P=0.007)。对比之下,最年轻同胞的Hp感染率明显低于其他同胞(39.2% vs 64.2%;P=0.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