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谭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2,18(4):354-355
1病例介绍病员女 ,25岁 ,因左颈部无痛包块2年 ,加重10天入院。患者于8年前曾因左颈部包块行手术切除治疗 ,术后诊断为“良性淋巴管瘤”入院前2年 ,左侧颈部包块复发 ,逐渐增大 ,影响美观及颈部活动 ,并感左上肢疲乏无力、胀痛 ,而就诊住院查体 :T36 8℃ ,P84次/分 ,R22次/分 ,BP100/70mmHg ,发育正常 ,营养中等 ;见左颈部有一长约5cm手术疤痕 ,在左胸锁乳突肌的后外侧有约8cm×6cm相融合的包块 ,高出皮面、质软 ,表面张力较高 ,扪及波动感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不易被压缩 ,无压痛 ,包块透光试…  相似文献   

2.
孕妇28岁,孕18周,产检时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超声见:单胎,头位,双顶径38mm,头围127mm,腹围144mm,股骨长23mm,脊柱排列整齐、连续,四腔心显示欠清楚;颈后部见一不规则囊性包块,大小约32mm×13mm×10mm,内见分隔(见图1)。头颅及躯干皮下组织厚约6mm(见图2),胎儿全身被包绕在一个低回声光环  相似文献   

3.
1资料与方法孕妇26岁。孕1产0。孕16周常规产前超声检查。夫妻双方非近亲结婚,否认双方家族中畸胎史及遗传病史,孕期无不良用药史,无毒物及放射线接触史。  相似文献   

4.
张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7):214-215
目的探讨水囊状淋巴管瘤的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至2010年13例怀孕13-24周孕妇到我院产检常规行超声检查后诊断为水囊状淋巴管瘤的病例。结果超声检查13例胎儿引产后经病理证实均为水囊状淋巴管瘤。13例胎儿瘤体的大小及部位如下:颈部瘤体9例,最大直径9cm,背部瘤体2例,最大直径5cm,肢体瘤体1例,直径5cm,合并全身瘤体1例,直径5cm。结论超声检查为胎儿囊状淋巴管瘤的诊断提供最直接准确的方法,有助于终止妊娠及实行优生优育,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淋巴管瘤(LYMPH-VESSEL;TUMOR)并非真性肿瘤,而是一种先天性良性错构瘤。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某些部位的原始淋巴囊与淋巴系统隔绝后,所发生的肿瘤样畸形。我院7年来发现2例,均发生于颈部,均行MRI检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1病例报告 例1 26岁,初孕妇,孕19周.因在外院行B超检查,怀疑胎儿畸形,于2007年6月25日入院.超声所见:宫内单胎,双顶径4.5 cm,颅骨光环完整,胎儿脊柱排列整齐,胎心率、胎盘、羊水均正常.声像图显示胎儿颈后及右肩部可见6.1 cm×5.5 cm×3.2 cm囊性回声区,边界清晰,外形规则,包膜较厚,内可见分隔,呈网状.右上肢比对侧上肢粗1倍以上,皮肤增厚,皮下可见液性暗区包绕,内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胎心、胎盘及羊水未见异常.超声诊断:中孕,单活胎;胎儿畸形,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住院引产一女婴证实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7.
温美艳 《云南医药》2011,(3):387-387
患者女,28岁。孕1产0,孕18周。夫妇身体健康,否认孕期服药史,否认有毒化学物质接触史。于我院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B超发现胎儿颈部1囊性包块,范围约10.8cm×7.6cm×4.5cm,内见多个分隔呈网状,无包膜,  相似文献   

8.
9.
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瘤又称淋巴水囊瘤,常位于头、颈的两侧[1]。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瘤占胎儿畸形2%~3%[2],是胎儿、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早期诊断,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对我院收治的胎儿颈部水囊状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1病例报告孕妇,26岁。孕1产0。孕16周余,产科常规检查来我院门诊就诊。超声所见:双顶径4·3cm,头颅光环规则,脑中线居中。脊柱排列整齐,连续性好。胎儿腹腔各脏器未见异常。胎儿心脏结构清晰,呈四腔心。四肢未见异常,胎盘位于子宫后壁,羊水量正常,透声好。于胎儿颈部见10·3cm×6·4cm×6·8cm及5·6cm×6·1cm×5·2cm相近的囊状无回声区,边界欠清,向外凸起,壁略厚,内可见光带分隔,围绕颈部与颈部皮肤相连。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显示囊壁无彩色血流信号。超声诊断:①单胎宫内孕;②胎儿颈部淋巴管囊肿。经引产证实。2讨论胎儿淋巴管囊肿是由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001年至2009年手术治疗颈部淋巴管瘤30例。结果 30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随访无1例复发。结论颈淋巴管瘤有浸润性生长趋势,早期手术是最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囊状淋巴管瘤又称囊状水瘤。由多房、壁薄的囊腔组成,质软,隆起,内含丰富的淋巴液,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m。但小儿手术治疗需要全麻、损伤大且留有瘢痕。我院门诊采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囊状淋巴管瘤48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潘妍婷  赵敏慧  邹刚 《河北医药》2012,34(22):3445-3446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检查和核磁共振技术等各种产前诊断技术的发展使对胎儿先天性疾病的诊断有了很大进展,随之而来的是当诊断出胎儿疾病之后,如何采取有效的办法对胎儿进行治疗,挽救胎儿的生命。产时子宫外处理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 孕妇,29岁,孕16周,孕2产1。双方家族中否认畸胎史及遗传病史,丈夫体健,无烟酒嗜好。孕期无不适到我院正常孕检。超声示:胎儿双顶径4.2cm,脊柱排列整齐,胎心158次/min,搏动正常,股骨长2.1cm。胎盘位于后壁,厚径约2.5cm,回声均匀,最大羊水暗区深度4.0cm。  相似文献   

15.
[例1] 男,5岁.因腹痛、发热、腹胀4 d入院.患儿于4 d前进食煮玉米后玩耍半小时即入睡,半夜突发腹痛、腹胀,并呕吐1次,继而出现高热伴抽搐,经当地医院治疗无效而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7℃,脉搏120/min,呼吸30/min.发育欠佳,营养中等,嗜睡,强迫体位,脱水面容,颈软,气管居中,心肺未发现异常.腹部膨隆,无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反跳痛明显,有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叩诊右侧为鼓音,左侧为浊音,肝浊音界存在,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消失.  相似文献   

16.
郑三龙  龚洋  宋瑞 《河北医药》2012,34(9):1391
患者,女,17岁.主因腹痛20多天加重伴腹胀4 d入院.于20多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呈持续性钝痛,以下腹部为重,伴阵发性绞痛,不伴有发热,腹痛不向背部及会阴部放射,4 d来腹痛加重,进食后腹胀明显,时有恶心,呕吐3次,呕吐物为所进食物,在当地诊所给予输液治疗,症状不缓解,来我院门诊检查腹部超声,发现左中腹不均质囊实性占位病变,腹腔积液,收住院.查体:体温(T)36.8℃,脉搏(P)89次/min,呼吸(R)18次/min,血压(BP)130/70 mm Hg(1 mm Hg=0.133 kPa),轻度贫血貌,腹部膨隆,全腹压痛,伴反跳痛及肌紧张,左中腹可触及一大小10 cm×12 cm包块,有压痛,光滑,不活动,肝脾未触及,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减弱.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腹腔积血约2 000 ml,小网膜囊内有一10 cm×8 cm多房性包裹肿物,内有积血,清理积血,见囊性病变来源于胃后壁小弯侧至贲门处,内有清亮黄色液体,切除肿物送快速病理回报为囊性淋巴管瘤合并出血,尽可能完全切净肿物.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17.
1病历摘要女,2岁。以右颈部包块来诊。超声检查:右颈部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之间见大小43mm×41mm×19mm囊性包块,轮廓清,呈椭圆形,其内可见密集点状回声,可见往返流动。影像诊断:右颈部囊性包块(考虑淋巴管囊肿,包块与颈内静脉与颈总动脉相毗邻)。临床行穿刺抽液,注射药物治疗,痊愈。病理结果:淋巴管囊肿。5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2讨论淋巴管囊肿又称囊状水瘤或囊状淋巴管瘤,是少见的淋巴管源性良性病变,系先天发育异常。约半数在出生时即已存在,90%以上在2岁以内发现,男女发生率大致相仿。好发于颈部(因颈静脉囊淋巴形成最早,体积最大,所致颈部发生淋巴管囊肿最常见),约占3/4;其余见于腋下、纵隔、后腹膜及盆腔。在胚胎期静脉丛中的中胚层裂隙融合成原始淋巴囊,引流进入中心静脉系统,以后淋巴囊逐渐退化或发展与静脉平行的淋巴管系统,若原始淋巴囊未与静脉系统相连通,就发生淋巴管囊肿,淋巴管囊肿的囊腔很大,可单房或多房,相互交通,囊壁很薄,覆有内皮细胞,周围间质很少,囊内充满大量的透明微黄色淋巴液。本病应与甲状腺舌管囊肿鳃裂囊肿、皮样囊肿相鉴别。超声检查方便、无创,准确率高,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断依据,为诊断本病的首选方法。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脾脏淋巴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脾脏淋巴管瘤的超声影像资料,注意病变所在部位、大小、形态、边界,重点观察肿物边缘、内部回声及血流信号分布情况。结果 6例患者,2例超声表现为脾脏内不均质高回声团块,边界清、内部略呈蜂窝状改变,病理诊断为海绵状淋巴管瘤。4例超声表现为多分隔不规则囊性包块,囊壁及分隔较粗大,囊壁及分隔可见少量血流信号,病理诊断为囊状淋巴管瘤。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脾脏囊状淋巴管瘤诊断中有一定的影像特征,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19.
骆翔 《福建医药杂志》2007,29(1):181-182
囊性淋巴管瘤因其内含淡黄色液体故又名囊状水瘤,囊性淋巴管瘤均为先天性,一般在幼儿期才开始有表现,更多的是在儿童期因腹部膨胀、腹痛、腹部不适或其他消化道症状才就医,腹胀、腹块为其主要体征。我们平常在超声工作中很少遇到幼儿腹腔囊性淋巴管瘤,2005年11月B超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16岁,半年前左肱骨骨折术后1月发现左肩部皮肤下1个1cm×1cm左右大小无痛性包块,边界不清,质较软,现包块长大迅速,外院诊断为脂肪瘤。检查:左侧肩部胸锁乳突肌外锁骨上方皮下1个大小5cm×5cm左右包块,边界不清,质较软,稍有压缩性,初步诊断为血管瘤。行超声检查,超声探头频率为12.5MHz,超声所见:左侧肩部皮下探及5.2cm×4.6cm不规则囊样回声,外壁较厚,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内壁不规则,暗区内可见多条分隔光带回声及较多细小光点回声。CDFI,CDE及频谱:液性暗区内未录及明确血流信号,分隔光带上录及血流信号,并录及低速静脉频谱。超声提示:左侧肩部皮下异常囊性占位病变声像图。外科穿刺囊肿,抽出淡黄色清亮液体,经化验检查为含胆固醇结晶的淋巴液,确诊为:囊性淋巴管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