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立梅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8):1591-1592
目的了解散居儿童末梢血中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含量及缺乏情况,为散居儿童合理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儿保门诊入园体检儿童及定期体检儿童1438例作为调查样本,采末梢血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血中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7岁以下不同性别儿童末梢血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3岁以下儿童铁、锌两种元素含量随年龄而增高,而钙含量随年龄而降低,铁、锌缺乏在0~1岁最高分别为18.10%和57.14%,钙缺乏在3~4岁最高为18.44%。结论年龄不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不同。建议在不同年龄阶段,儿童保健医生适时给予合理营养指导,减少微量元素的缺乏,促进儿童体格发育。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末梢血中锌、铁、钙微量元素含量及性别间的比较。方法利用博晖创新股份公司生产的BH5100五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610例0~18岁门诊儿童进行指血中钙、锌、铁含量检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3岁年龄组锌、铁含量平均值低于6~18岁年龄组;(2)血锌含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血钙含量随年龄增长而降低;(3)不同性别组儿童末梢血微量元素含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及其末梢血含量是不同的,应定期检测儿童体内的微量元素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末梢血测儿童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指导临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980例儿童末梢血锌、铁、钙、铜、镁含量。结果:980例儿童锌、铁、钙3种微量元素缺乏比较普遍,锌缺乏率19.5%,铁缺乏率16.1%,钙缺乏率15.2%。铜缺乏率2.0%,镁缺乏率2.1/%。在年龄上有统计学意义,但在性别上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检测微量元素很有必要,有利于临床及时指导儿童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可以避免盲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津市城区儿童体内镁、钙、铜、铁、锌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水平及异常情况,为预防儿童缺乏微量元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3月健康查体的儿童1 974名,采集手指末梢血20μl,直接加入仪器配套稀释液中混匀待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分析儿童手指未梢血中镁、钙、铜、铁、锌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年龄段儿童5种微量元素含量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ES检验,不同性别组间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比较采用两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 974名儿童手指末梢血中镁、铜两种微量元素含量均正常。钙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含量呈下降趋势,整体缺乏率为3.70%,超标率为0.66%。铁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体缺乏率为12.06%,不同年龄组都存在缺乏,无超标。锌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含量呈上升趋势,整体缺乏率为19.91%,不同年龄组都存在缺乏,无超标。≥5岁组锌含量女童[(88.16±13.11)μmol/L]高于男童[(82.21±13.10)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微量元素在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含量水平及缺乏程度差异较大,了解这种年龄差异对指导不同时期儿童的保健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桦甸市儿童末梢全血中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探讨其缺乏的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2288名儿童末梢血5种微量元素进行检测。结果除铜、镁全部在正常范围内外,锌、钙、铁均有不同程度缺乏。其中,缺锌为36.28%,缺钙为57.87%,缺铁为5.86%;且0—1岁组锌、钙、铁含量低于其他各组。结论桦甸市儿童末梢全血中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存在;年龄越小,微量元素含量越低。提示各级政府卫生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重视儿童保健;各医疗保健机构做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湖南省妇幼保健院门诊健康体检婴幼儿血常量元素、微量元素水平,为防治儿童矿物质元素缺乏提供资料. 方法 采取指血,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使用BH-5100五通道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来本院健康体检婴幼儿检测铜、锌、钙、镁、铁5种元素,2013年1-6月共检测9 962例.分析5种元素含量水平与缺乏情况. 结果 婴幼儿指血各种元素均数在年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血锌均数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1).铁、锌、钙缺乏率分别为23.9%、20.3%、18.4%,且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1).分性别统计,除女性婴幼儿铁缺乏率下降趋势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铜、镁缺乏率均为0.04%. 结论 婴幼儿时期指血锌含量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婴幼儿时期最容易发生缺乏的矿物质元素是铁、锌、钙,应定期检测,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以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儿童的微量元素和血铅含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对13 929名儿童进行末梢血铜、锌、钙、镁、铁及铅的检测.按照儿童发育情况分为幼婴组、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组、青春发育期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之间的微量元素分布及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 末梢血铜、钙、镁在不同年龄组及各年龄组的不同性别间分布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锌含量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1.71±15.91)μmol/L,分布水平在各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婴儿组、幼儿组及学龄前组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锌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总缺锌率为13.7%;在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的男、女缺锌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梢血铁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含量为(8.28±0.78)mmol/L,在婴儿组以后分布水平存在年龄差异,学龄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缺铁率随年龄增长呈明显的下降趋势,总缺铁率为12.9%;在幼婴期、学龄期及青春发育期组男、女缺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平均血铅水平为(59.97±26.52)μg/L;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幼儿组以后存在性别差异;儿童铅中毒随年龄增长呈增加趋势,总的铅中毒率为8.2%;各年龄组儿童铅中毒率呈男性高于女性,男童铅中毒率随年龄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除幼婴组和婴儿组外,其他年龄组男、女铅中毒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学龄前、学龄期和青春发育期组男、女差异更为显著.结论 北京地区儿童钙缺乏已基本纠正,但锌、铁缺乏较为明显,血铅水平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儿童全血锌铅钙铁值的调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华  韦明  张俊红  尹燕兰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58-4160
目的:了解近几年北京市海淀区儿童全血锌、铅、钙、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以提高儿童保健水平。方法:随机选取海淀区健康儿童544名,按不同年龄段分为4个年龄组。采集静脉血1 ml,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锌、钙、铁含量,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血铅含量。结果:①血铅水平≥0.1μg/ml者占43.2%,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铅水平随年龄增长有上升趋势。0~1岁组血铅最低,3~6岁组血铅最高;②血锌、钙、铁水平随年龄增长而上升,血锌6~12岁组明显高于1~3岁组,血钙、铁6~12岁组明显高于0~1岁组,男女性别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③血铅增高率与血钙缺乏率各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意义,血锌与血铁缺乏率各组之间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①由于环境、生活习惯、空气污染等各方面的影响,学龄前儿童的血铅水平较高;②婴幼儿期是锌、钙、铁营养不良的防治重点;③随年龄增长,饮食多样化,锌、钙、铁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路北区0~6岁儿童指血中钙、镁、铜、铁、锌的变化规律,提高0~6岁儿童不同年龄段幼儿保健水平。方法:采用原子吸收法测定钙、镁、铜、铁、锌的含量。结果:男女儿童指血中钙、镁、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铁缺乏率最高为婴儿期女童组,有随年龄增加铁缺乏率最高组向学龄前组转化的趋势;锌缺乏率最高为婴儿期男童组,也有随年龄增加向学龄前组发展的趋势。结论:路北区0~6岁儿童指血中钙、镁、铜含量不缺乏,趋于合理。铁、锌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缺乏状况,应加强保健指导,促进两种元素的吸收,改善铁、锌缺乏状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江苏省徐州、宿迁和淮安农村地区儿童指血中铜(Cu)、锌(Zn)、铁(Fe)、钙(Ca)、镁(Mg)5种微(宏)量元素水平,为指导儿童营养以及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儿童指端末梢血,用含1%HNO3的0.5%曲拉通X-100(TrionX-100)1∶200稀释后,再使用AA-6300C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在常规条件下测定锌、铜、铁、钙、镁5种元素含量。结果江苏省北方地区儿童锌、铜、铁、钙和镁五种元素总体缺乏率为39.08%。不同性别儿童微量元素含量Fe、Ca和Mg3种元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在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儿童Zn、Cu、Fe、Ca和Mg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孩Zn和Fe缺乏率均高于女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u外,其他元素不同年龄组儿童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学龄前期儿童在Zn、Fe、Ca和Mg含量上缺乏较为严重。不同地区的微量元素的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宿迁地区Zn缺乏率较高,淮安地区Ca缺乏率较高,徐州地区缺Fe较为严重。结论江苏省苏北地区儿童微量元素总体缺乏情况不是十分严重,但易缺乏铁和锌。幼儿及学龄前期为生长发育最快时期,易缺乏锌、铁、钙元素。各地区有关部门应该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大宣传及防治力度,注意各种营养的合理搭配及微量元素的补充,使之营养平衡,将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郑州市0~6岁儿童全血中的铜、锌、钙、镁、铁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方法 利用北京博晖创新光电技术股份公司生产的BH5100多通道原子吸收光谱仪,对郑州市妇幼保健院随诊的2584名0~6岁儿童进行末梢血的铜、锌、钙、镁、铁含量进行测量并比较,了解郑州市儿童微量元素的年龄差异.结果 铜、镁含量跟性别,年龄几乎没有关系.锌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钙随年龄的增长反而降低.铁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并且男性高于女性.结论 锌、钙、铁的含量随着年龄的增长存在一定差异,而铜、镁与年龄和性别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肖勇一  易玲  郑军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343-1344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血锌、钙、铁含量,为更好的指导儿童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对356例0-3岁儿童末梢血进行锌、钙、铁含量检测。结果检测儿童中缺锌的发生率为40.18%,缺钙的发生率为21.07%,缺铁的发生率为7.87%,三种元素各自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段儿童中的缺乏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儿童血锌、钙、铁缺乏形式不容乐观,应加强儿保门诊知识宣传,指导科学喂养并予儿童定期检测微量元素,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厦门地区学龄前儿童末梢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水平及其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厦门地区0~7岁儿童末梢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的含量,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缺锌和缺铁的比例较高;不同年龄组儿童锌和铁的含量具有显著性差异,低年龄组的含量低于高年龄组,且婴儿期的锌和铁的含量明显低于大龄儿童;不同性别组儿童除血钙含量有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元素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性别、不同生活习惯都可能引起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的不同,建议根据不同情况对儿童尤其是婴幼儿进行微量元素缺乏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昆明市0~12岁健康儿童血清钙磷及微量元素的检测结果,了解该地区儿童血清元素含量情况,为儿童营养指导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在昆明市儿童医院特需门诊健康体检的416名0~12岁儿童,检测血清钙、磷、铅、锌、铁、铜元素含量,分析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血清微量元素情况。结果 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钙、磷、锌、铁元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钙、磷含量呈下降趋势,锌、铁含量呈上升趋势。受检者未检测到铜元素缺乏及铅元素超标的情况,其他钙、磷、锌、铁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情况,其中不同年龄组儿童钙缺乏、磷缺乏、锌缺乏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血清磷元素的含量及缺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元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昆明市不同年龄段儿童血清元素含量不同,均有不同程度的缺乏情况,应在医师指导下改善膳食结构、合理补充。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体内含有铜、锌、钙、铁、镁这5种微量元素的情况及影响因素,以便作出相应措施,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来笔者所在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0-6岁的500名儿童取血,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这500名儿童进行微量元素的测量。结果:不同年龄段,除铜(P>0.05)外,锌、铁、钙、镁四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年龄的增长,儿童体内镁、锌、铁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呈上升趋势,而钙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本地区儿童普遍存在锌、铁、钙3种元素的缺乏,年龄越小,越易发生锌、铁、钙的缺乏,提示要合理饮食,均衡营养,增加锌、铁、钙的摄入并加强其吸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春市婴幼儿和青少年微量元素的含量及相关性,为预防微量元素缺乏和疾病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本院2014年-2016年就诊的婴幼儿和青少年共14 917例进行末梢血6种元素的检测。按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学龄期组、青春发育期组,每组分为男、女2组。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婴幼儿和青少年6种元素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末梢血锌和铁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在各年龄组之间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均存在钙、锌、铁较为严重的缺乏现象,锌的缺乏率随年龄增长有逐渐增高趋势,血铅与血钙、铜、铁、镁、锌呈显著负相关(P0.05),钙与铁和锌之间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他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长春市有少数婴幼儿和青少年存在铅超标情况,钙、铁和锌存在较严重的缺乏现象,应加强对钙、铁和锌缺乏的补充意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西安市0~3岁儿童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及不同时期的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微量元素检测仪器检测1 099例儿童的全血微量元素铜、锌、铁、钙、镁的含量,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西安市儿童普遍存在锌、铁微量元素缺乏,缺锌率高达89.54%,缺铁率达71.25%.锌、铁含量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在不同年龄组间锌、铁含量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50.197、16.406,均P<0.05);不同性别组间锌、铁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钙元素缺乏率在1~2岁年龄段较高,为12.26%.结论 微量元素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影响显著,因此应重视对儿童微量元素的检测.加强对家长的营养教育,注意儿童膳食平衡,并促进锌、铁、钙的补充和吸收.  相似文献   

18.
广州市荔湾区0~6岁儿童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颖华 《现代医院》2011,11(1):154-156
目的比较分析广州市荔湾地区0~6岁儿童铜、锌、钙、镁、铁五种微量元素及血铅的水平、分布情况。方法随机抽样采集1781例在我院保健的0~6岁儿童的手指末梢血,采用BH5100plu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铜、锌、钙、镁、铁5种必需元素的水平和BH21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血铅水平。按照儿童年龄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前儿童组,每个组又分成男、女两组。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和组内不同性别之间铜、锌、钙、镁、铁、铅六种元素的分布。结果血钙值婴儿组较高随年龄增长而略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值在婴儿组存在性别差异,女高于男,而在幼儿组和学前儿童组则无性别差异。血铁、血锌值婴儿组偏低随年龄增长而略有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各年龄组内男女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血铜值学前儿童组比婴儿组和幼儿组略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值在婴儿组和幼儿组存在性别差异,男高于女,而在学前儿童组则无性别差异。血镁值幼儿组比婴儿组和学前儿童组略低,有统计学意义。其值在不同的年龄组无性别差异。血铅值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平均铅中毒率为3.2%,男女童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广州市荔湾地区儿童铜、钙、镁含量基本不缺乏,趋于合理,但锌、铁缺乏较为普遍。为了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及时合理补充微量元素,积极预防铅中毒。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0~15岁健康儿童血微量元素锌、铁、铜及宏量元素钙的水平。方法整群抽取2015年1—12月在本院儿科进行保健体检的1 646名0~15岁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末梢血锌、铁、铜、钙元素的检测。分析不同年龄组儿童营养元素的异常率、各组不同性别营养元素水平的差异。结果铁、锌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钙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减低,7~15岁组铜元素水平低于其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儿童铜元素水平基本正常;无铁超标,总体缺铁率为29.7%,1岁组和1~4岁组铁缺乏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53.7%、29.1%;锌元素总体缺乏率为13.4%,7~15岁组最高为22.3%;总体钙超标率为4.2%,1岁组最高为9.1%;总缺钙率仅为1.8%。同一年龄组男童钙和锌水平与女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岁组和7~15岁组男童铁元素水平高于女童,1岁组男童铜元素水平高于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院健康体检的0~15岁儿童钙元素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铁、锌水平随年龄增长逐渐增高,总体缺铁率和缺锌率高。婴儿期存在钙超标现象,应避免过度进补钙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体检的260例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将其进行末稍血微量元素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家长文化程度、收入、居住地及饮食习惯儿童的检测结果。 结果 260例学龄前儿童锌、铁、钙及镁缺乏率分别为31.54%、27.31%、15.38%及1.92%。不同性别学龄前儿童的末梢血锌、铁、钙及镁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0岁儿童的末梢血锌、铁缺乏率高于其他年龄,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农村及饮食习惯较差者的末梢血锌、铁及钙缺乏率高于文化程度较高者、收入较高、城镇及饮食习惯较好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年龄钙及镁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长文化程度、收入、居住地及饮食习惯儿童的镁缺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宁波市学龄前儿童微量元素缺乏情况明显,且年龄、家长文化程度、收入、居住地及饮食习惯均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上述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对年龄较低、家长文化程度较低、收入较低及饮食习惯较差者给予更多的微量元素因素方面的饮食调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