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48例由我科诊断子宫内膜癌并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病变声像图及血流信号特点,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超声诊断48例子宫内膜癌病例中,与病理结果相符合40例,符合率83.3%,误诊8例,其中子宫内膜增生症4例,子宫内膜息肉2例,子宫黏膜下肌瘤2例,误诊率16.7%。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无损伤性等优点,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5年1月-2009年4月共40例经诊断性刮宫和/或手术证实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对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回顾性研究。本组40例,年龄41岁-71岁,平均年龄54岁,其中绝经前月经紊乱者8例,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者32例。临床上均表现为阴道不规则出血,淋漓不尽,出血时间最长4年,最短5天,全部病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再经诊刮和/或手术病理证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61例子宫内膜癌病例资料,包括诊断符合率、病灶血流情况及血流阻力指数,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1例子宫内膜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78.7%,患者子宫肌层及内膜见丰富的彩色血流信号、血流多普勒中阻力指数较低,子宫内膜癌Ⅰ~Ⅲ期的阻力指数均数及标准差分别为0.43±0.10、0.36±0.9、0.31±0.7,且随病理分期增加而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期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谢娟  黄雪琼  陈洪盛 《医疗装备》2021,(7):33-34,36
目的探究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病理结果显示,80例疑似患者中,确诊子宫内膜癌72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灵敏度、准确度分别为86.11%、86.25%,均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54.17%、5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结果显示,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不佳(Kappa值=0.063,P=0.370),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尚可(Kappa值=0.491,P=0.000)。结论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将其作为子宫内膜癌的有效诊断方法,以提高疾病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6.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495-1496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与48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比较其子宫内膜厚度、病灶内部回声情况、内膜与肌层分界情况、内部血流情况、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相比,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较高,且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膜与肌层分界不清晰比例显著较高(P均<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内部血流丰富比例为70.83%,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31.25%(P <0.05)。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内RI为(0.38±0.12) mm,显著低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0.65±0.14) mm (P <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子宫内膜息肉与子宫内膜癌优势显著,具有无创、经济、方便的优点,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作为筛查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联合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及miR-21检测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2017年3月-2019年1月择期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早期子宫内膜癌91例患者(恶性病变组),同期择期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86例患者(良性病变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TVCDS检查,并于术前完成血清HE4及miR-21表达检测,观察TVCDS影像学表现,并根据病理结果评价TVCDS、HE4、miR-21检测对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结果:TVCDS提示早期子宫内膜癌病变特点为子宫形态增大、浆膜与内层膜间的低回声晕中断、病灶侵犯子宫内膜肌层以及新生血流信号丰富,新生血管增加。两组患者病灶血流信号有差异(P<0.05),病灶血流信号恶性病变组多呈现树叉状或网状,良性病变组多呈现点状或短棒状。恶性病变组子宫内膜厚度、血清HE4和miR-21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而搏动指数和阻力指数均低于良性病变组(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单独检测诊断的特异性80.4%,敏感性83.5%;HE4临界值为71.35 pmol/L,诊断特异性78.3%,敏感性85.9%;miR-21临界值为1.32,诊断特异性85.7%,敏感性88.4%;3项联合检测诊断的特异性(95.1%)、敏感性(94.5%)和约登指数(0.899)均高于单独检测(F=15.382,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HE4和miR-21均升高,TVCDS联合HE4、miR-21检测可提高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8.
李红琼 《现代保健》2009,(28):122-123
目的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GELOG、MINDRY、百胜AU3B超仪及百胜AU6彩超诊断仪器,探头频率3.5-6.5MHz扇形探头常规扫查子宫及附件区,以横切或纵切能清楚显示子宫内膜进行测量,取其均值,同时观察子宫形态、大小、附件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在纵切面上重点观察内膜结构、回声特征,对具有特征性改变者摄片留取资料,对检查结果详细纪录,与病检结果一一对照。结果82例经超声初步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经诊断性刮宫并送病检,有49人确诊为子宫内膜癌,约占总人数的59.7%;14人确诊为子宫内膜炎,约占总人数的17.1%;10人确诊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约占总人数的12.2%;5人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约占总人数的6.1%;3人确诊为宫腔息肉,约占总人数的3.7%;1人被诊断为不全流产,约占总人数的1.2%。结论超声发现子宫内膜癌的机率很高,是提高子宫内膜癌诊断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应用经阴道超声(TVS)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方法对30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弥漫型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可达71.4%;局限型子宫内膜癌图像特征不典型,诊断符合率较低,本组为44.4%,但此类患者内膜异常发现率在95%以上,结合诊刮可明显提高本病的诊断率。结论TVS检测可作为子宫内膜癌首选的筛查方法,并可明确病变是弥漫型还是局限型,对确定子宫内膜癌术前选择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脂联素(ADPN)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4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时期47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平均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子宫内膜中心血流波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病灶血流信号多以网状(25.00%)和树杈状(31.82%)为主,对照组病灶血流信号多以点状(36.17%)、短棒状(27.66%)为主,两组患者病灶血流信号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ADPN低于对照组,而CA125、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当ADPN取值为3.11μg/ml时,诊断敏感度为86.36%,特异度为72.34%,诊断价值优于CA125、IGF-1;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联合血清ADPN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超声单一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43,P=0.006)。结论经阴道多普勒超声联合ADPN可以弥补单纯超声诊断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局限性,诊断符合率较高,可以降低子宫内膜癌漏诊率。  相似文献   

11.
谢平  吴竹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210-221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6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血流分布特点,以及超声预测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性。结果:76例患者中,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彩色多普勒超声65例,超声诊断符合率85.6%;彩色多普勒血流总体显示率76.3%(58/76);超声预测子宫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为82.7%(43/5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价廉、方便、可重复,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及判断子宫肌层浸润深度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首选方法,可以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对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诊断的价值,为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TVCDS观察4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灶的二维图像特征及血供特点,判断病灶与肌层的关系,并与术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40例患者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20.3 mm,超声影像显示强弱不等回声,边缘不整,部分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宫腔积液。有无肌层浸润的总准确率为85.7%。对无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83.3%,对浅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90%,对深肌层浸润的准确率为75%,其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91.3%。结论:TVCDS能清晰显示病灶的大小、边缘、内部回声及其与肌层的关系及病灶的血供特点,对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诊断准确率高,可作为术前判断内膜癌肌层浸润程度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癌症,其预后随患者发病年龄的增长而变差。子宫内膜癌的肌层侵犯深度是选择临床治疗方案的关键性依据,亦是评估预后的重要因素,因此,对子宫内膜癌进行明确诊断和准确分期显得尤为重要。而超声、C 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对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文章对子宫内膜癌的超声诊断研究进行综述,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方法 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64例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的诊断符合率:子宫内膜增生性病变97.4%(39/40),内膜息肉样病变88.9%(8/9),黏膜下肌瘤80.0%(4/5),子宫内膜癌83.3%(7/8).结论 经阴道彩超检查子宫内膜可清晰显示内膜结构,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首选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2001年10月至2003年11月对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者,经超声检查,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者22例,其中TVU检查10例;TAU检查12例;年龄为43-76岁,平均为58.7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彩色多普勒表现. 资料与方法: 资料:选取2006年11月~2008年6月,经我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穿刺病理证实的1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做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均为女性,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43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36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单纯分段诊刮检查及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检查。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查结果及诊断效能。结果在360例疑似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阳性患者60例,单纯分段诊刮检查确诊44例,阳性率为73.33%(44/60),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检查确诊57例,阳性率为95.00%(57/60);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的诊断敏感性与准确性均高于单纯分段诊刮检查(P <0.05)。结论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分段诊刮,可有效提高诊断敏感性及准确性,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图像的特征,探讨其在病理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桐乡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及外院收治随访到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2例(子宫内膜癌组)和子宫内膜增生患者38例(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两组子宫内膜病变回声厚径和超声血流阻力特征,分析子宫内膜癌TVCDS分期与病灶血供的关系,比较子宫内膜癌TVCDS分期和FIGO分期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子宫内膜癌组子宫内膜病变回声厚径大于子宫内膜增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子宫内膜癌组以低阻力(37. 50%)和高低阻力并存(40. 63%)为主,而子宫内膜增生组以高阻力为主(68. 42%),两组未探及血流信号比例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Spearman检验发现子宫内膜癌TVCDS分期与血流分级呈正相关(r=0. 638,P=0. 008),肿瘤分期越高血供越丰富;TVCDS分期和FIGO分期结果呈正相关(r=0. 887,P=0. 003)。Kappa一致性分析发现TVCDS分期和FIGO分期结果较为一致(Kappa=0. 607,P=0. 010)。结论 TVCDS可以较好地显示子宫内膜癌的血流阻力及子宫内膜厚度,TVCDS分期和FIGO分期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唐山市开滦总医院收治的30例绝经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癌组)和99例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子宫内膜息肉组)的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对比二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声像图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发生率和子宫内膜与邻近肌层分界不清晰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044、5.306,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而病灶血流阻力指数显著低于子宫内膜息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506、7.452,P<0.05).子宫内膜癌组的病灶血流Ⅱ级+Ⅲ级占76.67%,明显高于子宫内膜息肉组的3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8,P<0.05).子宫内膜息肉组的平均血流速度(TAV)、搏动指数(PI)、子宫黏膜下肌瘤之间的动脉阻力指数(RI)均显著高于子宫内膜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665、8.389、26.653,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绝经后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息肉具有较好地鉴别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平均在55岁左右,50%~70%在绝经后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