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疏血通治疗老年非ST段抬高急性型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住院的8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疏血通和普通治疗.结果 在心绞痛缓解时间、心绞痛消失时间、再发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方面(P〈0 01),治疗前/后ST段平均下移程度、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甘油三脂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疏血通可安全有效的缓解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治疗组(常规治疗+替罗非班,30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30例),比较两组48 h和7 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情况.结果 治疗组48 h和7 d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on-S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NSTE-ACS)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约占急性冠脉综合征总数的75%。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近年来。抗血小板在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我院循环内科应用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国良 《解放军保健医学杂志》2005,7(4):204-207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梗塞相关动脉的不完全闭塞性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不同于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内闭塞性的“红血栓”。因此,NSTEACS的治疗策略与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的急性期和长期治疗以及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的辅助治疗中恰当应用抗栓治疗可改善患者的早期和远期预后及介入治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脉病变特点及并发症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分析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 2 5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及 35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造影 ,对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ST段抬高心肌梗死单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44 %vs 14 % ,P =0 .0 0 6 ) ,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三支病变的比例明显高于ST段抬高心肌梗死 (5 4 %vs 2 0 % ,P =0 .0 0 9) ;并发症比较发现ST段抬高心肌梗死室壁运动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6 4 %vs 2 2 % ,P =0 .0 0 3) ,余未见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的预后较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病人差。 相似文献
9.
10.
贾国良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05,7(4):204-207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及非Q波型心肌梗死(NQMI).是由不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引起的梗塞相关动脉的不完全闭塞性血栓,是以血小板为主的"白血栓",不同于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内闭塞性的"红血栓".因此,NSTEACS的治疗策略与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STEACS)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0)
目的探讨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101例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观察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并分析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01例患者中肺部感染有9例,发生率8.9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心功能Killip分级、左室射血分数≤0.4、多壁心肌梗死是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P<0.0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心功能Killip分级(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0.4、多壁心肌梗死是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肺部感染高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非ST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患者肺部感染的措施,以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提升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据ST段变化可分为ST段抬高AMI和非ST段抬高AMI两类,二者在发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以及预后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区别,本文主要对目前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诊断和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心电图ST段抬高的原因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相鉴别的心电图特征。方法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观察心电图演变,注意ST段抬高的程度、动态、持续时间与症状的关系。根据患者情况做心肌酶、肌钙蛋白、心脏超声等其他相关性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并明确其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的其他原因。结果183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的病历资料中,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综合征和迷走神经高张力共97例,占53.0%,而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包炎、左室室壁瘤、肺栓塞等共86例,占47.0%,心电图有其各自的特征。结论心电图ST段抬高虽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征性表现之一,但急性心肌梗死并不是引起ST段抬高的惟一原因,其他常见原因依次是正常ST段抬高、早期复极、左室肥厚、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室室壁瘤和变异型心绞痛等,这些非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ST段抬高在心电图演变、范围、ST段特征、T波等方面均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15.
邹文彪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22):143-144
目的:探讨对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电图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症状患者有38例,且部分伴随胸骨后疼痛症状。有11例患者上腹部疼痛、表现出恶心、呕吐、腹泻;另外5例患者表现出精神不振、意识模糊等。均未出现ST段提高和Q波异常情况,仅ST-T改变,30例表现为单纯T波改变,24例患者表现为ST水平型、下斜型。54例患者中肌红蛋白水平增高35例,肌钙蛋白异常35例,其中4例患者在发病10d后恢复正常。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结果为不典型的Q波,诊断应结合患者临床特征、血清酶学及心电图动态进行综合应用,以保证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可根据心电图的ST段是否有持续性的抬高来划分为两类: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此两类心肌梗死病理机制、临床特点、治理对策均有明显的不同[1].现将我院这两类心肌梗死的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不显著(P>0.05),但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聚集率、cTNI水平和CK-M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MACE事件发生率为11.4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医院》2017,(8)
目的比较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对急诊室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segment Eleva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NSTE-ACS)患者7 d和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3月17日—2013年8月14日在医院急诊室首诊的年龄≥18岁的NSTE-ACS患者。计算患者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NSTE-ACS);并随访6个月,记录7 d、6个月的MACE情况,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两评分对患者短期和中期MACE预测价值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收集了105例NSTE-ACS患者。BANACH评分与TIMI评分相比,BANACH评分对患者7 d MACE的发生有更高的预测价值[AUC=0.948,95%CI(0.887~0.982)vs AUC=0.646,95%CI(0.547~0.737)],AUC差别为0.302,95%CI(0.004~0.599),P<0.05;两种评分均能良好地预测患者6个月MACE的发生[AUC=0.847,95%CI(0.763~0.910)vs AUC=0.689,95%CI(0.592~0.776)],AUC差别为0.157,95%CI(-0.0847~0.399),P>0.05。结论BANACH评分对NSTE-ACS患者7 d MACE的预测价值高于TIMI评分。BANACH评分和TIMI评分对NSTE-ACS患者6个月内MACE的预测价值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丹红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共10天。结果:治疗组患者出院后1年内心衰、再梗及猝死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丹红注射液可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张波 《今日健康(家庭版)》2014,(1):30-30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舍应用疏血通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对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合用疏血通注射液是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