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手术全麻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Ⅱ组),Ⅰ组瑞芬太尼0.02mg(/kg·h)复合丙泊酚4mg(/kg·h)速率维持麻醉,Ⅱ组安氟醚2.5%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切皮后即刻、切皮后30min、拔管后即刻生命体征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苏醒指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切皮刺激,且Ⅰ组较Ⅱ组明显。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不良反应较高。结论COPD病人全凭静脉麻醉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需密切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等效剂量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40例年龄在60岁以上全麻下行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ASAⅠ-Ⅱ级,分为芬太尼组(F组,n=20)和舒芬太尼组(S组,n=20)。均复合丙泊酚阶梯式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3min(T2)、切皮后即刻(T3)、切皮后1h(T4)、术毕(T5)血压和心率,术后睁眼及拔管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并检测诱导前后不同时间皮质醇和血糖。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SBP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DBP、MAP在T1时点F组低于S组(P〈0.05);两组HR仅T3时点及SBP、DBP、MAP在T1、T2、T3时点与T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的皮质醇、血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诱导前比较F组皮质醇、血糖均有升高(P〈0.05),S组仅皮质醇在术毕的时间点、血糖各时点与诱导前比较升高明显(P〈0.05)。两组患者术后睁眼和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S组明显低于F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较等效剂量的芬太尼更利于维持老年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对应激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鼾症手术(UPPP)中麻醉维持及苏醒效果.方法:40例UPPP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Ⅰ组)和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组(Ⅱ组),每组20例,监测两组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手术30 min(T3)、术毕(T4)的SBP、DBP、HR的变化及清醒拔管时间.结果:两组之间相比,Ⅰ组T2、T3的SBP、DBP比Ⅱ组下降显著(P<0.01),Ⅰ组T2的HR比Ⅱ组下降显著(P<0.05),Ⅰ组清醒拔管时间比Ⅱ组显著缩短(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在UPPP中应用,麻醉维持平稳,能早期清醒拔管,有利于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4.
王晖  张昕  秦秦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9):1178-1181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小儿下肢及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45例择期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静脉全麻(Ⅰ组),单次硬膜外麻醉(Ⅱ组)和骶管阻滞麻醉(Ⅲ组)。每组病例数均为15例。分别于入室时(T0)、切皮后30min(T1)及切皮后60m in(T2)采血,检测血糖、皮质醇、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并记录术中患儿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变化情况。结果:Ⅰ组患儿血糖在T1、T2时点明显高于Ⅱ、Ⅲ组患儿(P<0.05)。Ⅰ组患者T2时点皮质醇水平较T0显著增高(P<0.05),Ⅱ、Ⅲ组患儿皮质醇水平无明显改变(P>0.05)。Ⅰ组患儿T2时肾上腺素水平较T0时明显升高(P<0.05),T1、T2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T0显著升高(P<0.05)。结论:单次硬膜外麻醉与骶管阻滞抑制小儿术中应激反应的效果较氯胺酮复合羟丁酸钠静脉全麻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用于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的效果,探讨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方法 选择ASA Ⅰ或Ⅱ级气道异物取出术患儿60例,年龄9个月~10岁,随机分为丙泊酚-芬太尼麻醉(Ⅰ组)、γ-羟基丁酸钠-氯胺酮麻醉(Ⅱ组)、丙泊酚-氯胺酮麻醉(Ⅲ组)三组,每组20例.均采用超声雾化器吸入2%利多卡因10 min进行表面麻醉;Ⅰ组静脉缓注丙泊酚2 mg/kg、芬太尼2 μg/kg后以微量静脉泵注射丙泊酚70~100 μg/(kg·min)维持麻醉;Ⅱ组静脉缓注γ-羟基丁酸钠80 mg/kg后以微量静脉泵注射氯胺酮50~80 μg/(kg·min)维持麻醉;Ⅲ组氯胺酮2 mg/kg静脉滴注后以微量静脉泵注射丙泊酚70~100 μg/(kg·min)维持麻醉;置镜后用国产KR-Ⅱ型高频呼吸机连接支气管镜侧孔行高频喷射通气.麻醉效果的评价包括:①以入室后的水平为基础值(T0),观察气管镜入声门前(T1)、取异物时(T2)、出声门时(T3)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②术中有无体动、呛咳和SpO2<90%等并发症和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支气管镜过声门前T1、取异物时T2和出声门时T3,Ⅱ、Ⅲ组HR较T0明显增快(P<0.05);Ⅲ组体动、呛咳和SpO2<9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Ⅰ、Ⅱ组(P<0.05),Ⅱ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长于Ⅰ、Ⅲ组(P<0.05).结论 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表面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高频喷射通气技术,术中生命体征平稳,且可有效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减少麻醉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衡孝伶  丁力  李飞 《吉林医学》2012,33(33):7178-7179
目的:探讨单次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小儿包皮环切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将60例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20例。Ⅰ组为氯胺酮、咪达唑仑联合静脉麻醉;Ⅱ组行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Ⅲ组行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分别对前期手术麻醉优良率、总有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及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用量进行比较。结果:Ⅲ组镇静、镇痛效果确切、安全、苏醒迅速、简便易行,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Ⅰ组、Ⅱ组(P<0.05);而麻醉无效率、局部麻醉药用量、后期手术全身麻醉药(丙泊酚、氯胺酮)用量皆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5)。结论:单次静脉全身麻醉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为小儿包皮环切手术提供了一种更加确切有效、安全平稳、苏醒迅速、简便易行的麻醉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科手术全凭静脉麻醉中瑞芬太尼的靶控输注浓度.方法 45例择期行胸科手术病人,AsA Ⅰ~Ⅱ级,年龄40~65岁,体重50~75kg.根据瑞芬太尼靶浓度不同随机分为3组:4ng/ml组(Ⅰ组),6ng/ml组(Ⅱ组),8ng/ml组(Ⅲ组).麻醉诱导为分别TCI 3种不同靶浓度瑞芬太尼和3μg/ml的异丙酚,待病人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mg/kg,1 min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3组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维持不变,调节异丙酚靶浓度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在45~55之间,间断注射罗库溴铵维持肌松.记录病人平卧10min(T0),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即刻(T2),切皮后即刻(T3),开胸探查(T4)、缝皮(T5)、拔管(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F)、心率(HR)、BIS值.并在以上时间点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 Ⅰ组病人的SBP、DBP、MAP、HR、NE、E浓度在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后即刻、开胸探查、拔管时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Ⅱ组、Ⅲ组各指标仅在拔管时高于基础值(P<0.05),Ⅲ组在插管前血压、HR均较基础值明显下降(P<0.05或0.01).麻醉诱导后插管前的血压、HR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NE、E及HR在气管插管即刻、切皮后即刻、开胸探查时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全凭静脉麻醉下胸科手术病人靶控输注6ng/ml瑞芬太尼以联合3μg/ml的异丙酚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使用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68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Ⅰ组(n=34)接受芬太尼-丙泊酚麻醉,Ⅱ组(n=34)接受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麻,分析评估两组的麻醉处理效果。结果两组在T0、T4时点的MAP、HR比较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比Ⅰ组,Ⅱ组在T1、T2及T3时点的MAP、HR值上均较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患者实施雷米芬太尼-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能够有效维持患者血压、心率的稳定,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静脉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94例择期L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舒芬太尼组和阿芬太尼组,每组各47例.舒芬太尼组麻醉维持阶段采用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麻醉;阿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复合阿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T0)、术中5 min(T1)、拔管即刻(T2)和拔管后1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清皮质醇(Cor);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舒芬太尼组T2时HR、MAP和血清Cor水平较T1时升高(P<0.05);阿芬太尼组T0~T3时HR无明显变化(P>0.05),T2时MAP、血清Cor水平较T1时升高(P<0.05);两组间T0~T3时HR、MAP、血清Co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芬太尼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短于舒芬太尼组(P<0.05).阿芬太尼组不良反应率低于舒芬太尼组(P<0.05).结论:LC术中采用阿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麻醉维持,在稳定血流动力学和减轻手术应激方面效果相当,但阿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少更轻.  相似文献   

10.
孙坤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2):134-135
目的观察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拟行择期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Ⅰ组为芬太尼、丙泊酚、安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Ⅱ组为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观察2组患者入室后(T1)、诱导后(T2)、插管后(T3)、充气后30s(T4)、术毕(T5)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及麻醉恢复情况(睁眼、拔除气管导管时间)。结果Ⅱ组患者T2、T3、T4时的MAP均低于Ⅰ组(P均〈0.05),Ⅱ组患者T2时的心率低于Ⅰ组(P〈0.05),T5时心率高于Ⅰ组(P〈0.05),其余各时间点的心率、血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Ⅱ组患者术后清醒及拔管时间均短于Ⅰ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可抑制插管时的应激反应,术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迅速,且缩短患者手术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配伍异丙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异丙酚及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用于无痛人流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级、停经45—75天的孕妇60例,根据用药不同随机分成3组,每组20例。单用异丙酚组为Ⅰ组,复合芬太尼组为Ⅱ组,复合氯胺阑组为Ⅲ组。观察3组病人麻醉前后的SPO2、HR、R的变化,异丙酚用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3组病人麻醉前后的SPO2、HR、R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丙酚用量,Ⅰ组与Ⅱ、Ⅲ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时间,Ⅲ组与Ⅰ、Ⅱ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比单用异丙酚或复合氯胺酮更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因子和血浆皮质醇的影响.方法60名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组(试验组)30例与传统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30例.两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T)3、插管后5分(T)4、切皮前(T)5、切皮(T)6、切皮后5min(T)7、升主动脉插管(T)8、术毕(T)9记录收缩压(SBP)、心率(HR)及切皮前至术毕中心静脉压(CVP)指标,采取外周静脉血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麻醉诱导前(T)1、切皮后10min(T)2、CBP后10min(T)3、停心肺转流术(cardopu lmonary bypass,CPB)后10min(T)4及停CBP后4h(T)5血浆IL-6、IL-8水平,并检测T1-5各时点血清皮质醇水平.结果(1)试验组各时间点芬太尼用量及总量较对照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患者血浆IL-6、IL-8T3、T4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3)试验组患者T2、T3时间点血清皮质醇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4)试验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短、气管导管拔除早(P〈0.01).结论小剂量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麻醉能维持患者的心脏瓣膜置换术适度应激状态,降低炎性反应,术后早期恢复并拔管,该麻醉方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段锦玉  赵侠  李勇  郝慧灵 《河北医学》2012,18(12):1676-1679
目的:探讨在胸外科手术中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胸外科择期手术患者60例,ASA I或II级,分为观察组(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及对照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静脉全麻手术,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T1)、气管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切皮后5 min(T4)和术毕(T5)HR、BP的变化,并记录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对术后患者进行视觉模拟法疼痛(VA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发现观察组麻醉及手术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更加稳定,自主呼吸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均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2.5 h内的疼痛感明显下降.结论:舒芬太尼在胸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效果优于芬太尼,更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麻醉中.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丙泊酚芬太尼复合小剂量氯胺酮静脉麻醉在乳腺区段切除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选择择期乳腺区段切除手术病人9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组I:丙泊酚+芬太尼;组Ⅱ:丙泊酚+氯胺酮组Ⅲ:丙泊酚+芬太尼氯+胺酮。麻醉诱导:静脉注射丙泊酚1.5mg,l(g,组I2min后静脉注射芬太尼3p∥kg;组Ⅱ静脉注射氯胺酮lmg/kg;组IⅡ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芬太尼1斗∥kg。麻醉维持:以静滴0.1%丙泊酚6-9m∥蚝h速率维持麻醉,酌情追加芬太尼和氯胺酮。结果组Ⅲ术毕苏醒时间与组Ⅱ相比明显缩短(氏0.05)。组Ⅲ芬太尼用量与组I比明显减少(P〈0.05)。组Ⅲ氯胺酮用量比组Ⅱ比明显减少(P〈0.05)。组I和组Ⅱ术中发生呼吸抑制等并发症明显高于组Ⅲ(P〈0.05)。组Ⅱ术中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术前及组Ⅲ(P〈0.05)。结论丙泊酚、芬太尼联合小剂量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用于乳腺区段切除术是一种较安全、简便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综合评估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应用于腹腔镜子宫切除术麻醉的可行性,并摸索适合的临床用药剂量.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给予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和利多卡因维持麻醉.连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情况.结果 各组患者诱导后BIS值均明显降低,Ⅱ、Ⅲ组术中患者BIS值明显低于Ⅰ组.血液动力学参数变化Ⅰ组T2时点心率(HR)低于TO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T1、T2、T3、T4、T5、T6时点无创平均动脉压(MAP)低于TO(P均<0.05).组间比较:Ⅱ组T2、T4时点MAP分别低于Ⅰ组相应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唤之睁眼时间与Ⅰ、Ⅱ组相比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中有1例发生术中知晓,而Ⅲ、Ⅱ组无此情况.各组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丙泊酚和利多卡因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中应用具有可行性,推荐剂量为利多卡因1 mg/(kg·h)加丙泊酚3 mg/(kg·h).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芬太尼、利多卡因或氯胺酮对丙泊酚静脉麻醉效能、血流动力学、麻醉恢复以及药物费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50例ASA Ⅰ-Ⅲ级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丙泊酚(P组,n=50)、丙泊酚复合芬太尼2μg/L(PF组,n=53)、利多卡因4 mg/L(PL组n=52)或氯胺酮0.4 mg/L(PK1组,n=47)、氯胺酮0.6 mg/L(PK2组,n=48)全静脉麻醉,PF组手术结束前30min停用芬太尼。观察麻醉期间HR,MAP变化以及术后苏醒情况,记录给药时间、用药量,计算各组患者药物费用。结果P组、PF组、PL组患者麻醉期间HR无明显改变, MAP在麻醉诱导时降低(P<0.05),气管插管、切皮时PF组恢复正常,P组、PL组升高,以P组明显。PKI组、PK2 组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前后、切皮前后及术中HR,MAP无明显改变(P>0.05)。与单用丙泊酚组相比,PF组、PL 组、PK1组、PK2组麻醉诱导与维持丙泊酚用量分别较P组降低20%-30%(P<0.01),药物费用降低28.19%- 36.75%,以PK2组明显。各组患者麻醉恢复无明显差异。结论芬太尼、利多卡因和氯胺酮能明显增强丙泊酚麻醉效能,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丙泊酚用量和药物费用,以氯胺酮0.6 mg/L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唐祖恩  孙福德 《重庆医学》2008,37(24):2815-2816
目的 比较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复合全凭静脉麻醉与丙泊酚、咪唑安定、瑞芬太尼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年龄为3~9岁,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60例.随机分成氯胺酮、咪唑安定、芬太尼组(A组)和丙泊酚、咪唑安定、瑞芬太尼(B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HR、BP以及术毕清醒拔管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A组术中HR快于B组(P<0.05)、拔管时的HR快于B组(P<0.01)、清醒拔管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1)、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多于B组(P<0.05).结论 丙泊芬、咪唑安定、瑞芬太尼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时,术中、术后的HR较慢,术毕清醒拔管时间短,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下小剂量芬太尼对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效应。方法:120例ASA(Ⅰ-Ⅱ)级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术毕前约15min预防性静注芬太尼2μg/kg,Ⅱ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术中持续泵注芬太尼1.5μg/(kg·h)。每组60例,术毕清醒拔管后观察病人躁动的发生率。结果:Ⅱ组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1)。结论: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在不影响患者苏醒的情况下,术中追加芬太尼1.5μg/(kg·h)能有效地预防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麻下罗哌卡因单次骶管阻滞在小儿下腹部手术中应用的麻醉效果及苏醒质量。方法:选择择期下腹部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成2组:丙泊酚全麻下骶管阻滞组(A组)和氯胺酮、丙泊酚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A组用罗哌卡因骶管阻滞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行氯胺酮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记录术前(T1)、手术切皮时(T2)、手术开始30 min(T3)各时点血压、心率;观察比较2组患儿氯胺酮用量、停药后苏醒时间、苏醒时躁动及术后嗜睡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儿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B组患儿术中血压、心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较B组快(P<0.05),氯胺酮用量、术后嗜睡、苏醒时烦躁均少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下腹部手术效果可靠,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全凭静脉麻醉的临床应用。方法择期手术全麻40例,随机分为全凭静脉麻醉(Ⅰ组)和静吸复合麻醉(Ⅱ组),Ⅰ组瑞芬太尼0.02mg/(kg·h)复合丙泊酚4mg/(kg·h)速率维持麻醉,Ⅱ组安氟醚2.5%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麻醉前、切皮后即刻、切皮后30min、拔管后即刻生命体征变化,术中不良反应及术后苏醒指标。结果两组麻醉效果相同,均可抑制切皮刺激,且Ⅰ组较Ⅱ组明显。Ⅰ组苏醒质量较Ⅱ组好,不良反应较高。结论COPD病人全凭静脉麻醉可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需密切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质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