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1年,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进入空间站建造期, 并将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未来十年, 载人航天任务将更加密集, 成为常规性任务。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 而医疗救援是最为根本的保障。我国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二号"载人航天飞行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无严重意外事故发生;历次任务中, 医疗救护队均进行了充分准备, 组织了训练、演练和实战, 保障了航天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论未来战争空运后送的护理管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军事高科技化及国防战略格局多极化的现代社会里,战争的形态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面对未来高科技局部战争,空军卫勤保障尤其是护理卫勤管理应从战略的高度,认真审视未来战争联合作战空运医疗后送的保障需求,认真疏理空运医疗后送的研究成果,认真部署空运医疗后送准备任务,认真研究空运医疗后送保障的现实问题和对策。护理工作贯穿于卫勤保障的始终,其质量直接关系到病死率、伤残率的多少和伤员的预后效果。即直接关系到空军卫勤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的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为数据来源,检索国内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相关文献。利用Note Express、Excel2016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文献的年度发文量、期刊载文量、基金支持、研究内容等进行分析。结果共检索134篇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86篇,刊文数量居前3位的期刊为《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人民军医》、《空军医学杂志》,占发文总量的41.87%;其中实施伤员运送演练培训、密切观察伤员生命体征及配备急救物品等是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结论立足战场环境,探索适合我国空运后送救护的训练模式,加大对空运后送伤员安全管理的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军事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进一步研究群体烧伤病员远距离空运后送的护理组织与实施。方法对2006年34例烧伤伤员空运后送护理的全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34名伤员全部为男性,病重25人(占73.53%),病危3人(占8.82%),100%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重度吸入性损伤16人占47.06%,中度吸入性损伤18人占52.94%。空中飞行距离约1 600 km。按空运申请、空运前医疗护理准备、运送伤员到达登机点、组织伤员登机、实施空中医疗护理、组织伤员离机与交接、进行飞机的清洁与消毒、补充药材等8个阶段逐步展开救护。结论对于群体烧伤伤员空运后送,转运前的护理准备非常重要;对群体伤员进行分类编号管理,是防止护理工作混乱的基础。空中转送的医疗与护理具有独特性,但现代化的监护增加了转运的安全;统筹使用空中与地面的护理力量,可以提高护理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进一步研究群体烧伤病员远距离空运后送的护理组织与实施.方法 对2006年34例烧伤伤员空运后送护理的全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 34名伤员全部为男性,病重25人(占73.53%),病危3人(占8.82%),100%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重度吸入性损伤16人占47.06%,中度吸入性损伤18人占52.94%.空中飞行距离约1 600km.按空运申请、空运前医疗护理准备、运送伤员到达登机点、组织伤员登机、实施空中医疗护理、组织伤员离机与交接、进行飞机的清洁与消毒、补充药材等8个阶段逐步展开救护.结论 对于群体烧伤伤员空运后送,转运前的护理准备非常重要;对群体伤员进行分类编号管理,是防止护理工作混乱的基础.空中转送的医疗与护理具有独特性,但现代化的监护增加了转运的安全;统筹使用空中与地面的护理力量,可以提高护理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6.
亚热带地区战伤救治护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分析亚热带西南战区战伤救治护理特点,以提高战时护理配合能力。方法 对我院“自卫还击战”和“两山作战”2894份战伤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危重伤员多,自救伤员少:分类后送的多,滞留伤员少;护理操作多,文书书写少;专科处置多,辅助检查少;一、二线医院伤员多,当天到达总医院的伤员少。结论 (1)西南战区地理环境条件恶劣,应提高空运救护能力;(2)规范野战护理管理,统一野战护理预案及检查标准;(3)加强和平时期医院的野战演练,以迎接未来战争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为期6d的"卫勤使命-2013"军地联合海上实战化医疗救护演练于2013年4月15日在黄海某海域圆满结束,这是我军运用医院船、救护艇、救护直升机等新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融入地方卫勤机动力量,首次开展的军地联合海上医疗救护演练。演练贴近实战,医院船接收伤员多、伤情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伤类及伤型复杂,分类组克服了人员、环境及训练课目陌生的困难,根据任务标准要求迅速严密组织、科学施训,有序准确、快速规范的检伤分类工作及过硬的应急反应能力受到各级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研究群体烧伤病员远距离空运后送的护理组织与实施。方法对2006年34例烧伤伤员空运后送护理的全过程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34名伤员全部为男性,病重25人(占73.53%),病危3人(占8.82%),100%合并吸入性呼吸道损伤;重度吸入性损伤16人占47.06%,中度吸入性损伤18人占52.94%。空中飞行距离约1600km。按空运申请、空运前医疗护理准备、运送伤员到达登机点、组织伤员登机、实施空中医疗护理、组织伤员离机与交接、进行飞机的清洁与消毒、补充药材等8个阶段逐步展开救护。结论对于群体烧伤伤员空运后送,转运前的护理准备非常重要;对群体伤员进行分类编号管理,是防止护理工作混乱的基础。空中转送的医疗与护理具有独特性,但现代化的监护增加了转运的安全;统筹使用空中与地面的护理力量,可以提高护理组织绩效。  相似文献   

9.
军队护理学     
050 6 16 载人航天航天员意外伤情及现场和后送过程中护理应急预案研究 /化 楠… //解放军护理杂志 . 2 0 0 3,2 0 ( 12 ) . 1~ 3为探讨载人航天航天员可能发生的意外伤情及其现场和后送过程中的护理 ,回顾与分析国内外有关载人航天航天员已经发生的意外伤害资料 ,结合已进行的载人航天航天员的医疗救护演练和研究 ,提出有效的护理措施。措施主要针对载人航天航天员可能发生的意外伤情 ,提出对参加航天医疗救护队的护士素质要求 ,飞船回收现场护士的配合救治原则 ,特殊损伤的现场护理要点及后送过程中的护理 ,使护理方案更趋于合理 ,抢救…  相似文献   

10.
战伤空运后送救护特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战争,杀伤武器的种类不断增多,杀伤效应也相应增大,呈现杀伤强度大、致伤作用时间长、复合伤、多发伤增多等特点[1-2]。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空运后送已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救护方式[3]。但是,空运受到高空飞行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难度较大[4-5]。如何有效展开救护工作,一直是我军卫生工作研究的重点课题。笔者在总结前人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多次参加大型联合作战演练和救护训练的实践与体会,浅谈空运后送救护工作的特点,以期为今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提供参考。1高空飞行对伤员病情的影响现代飞机虽然已经有各种类型的密封…  相似文献   

11.
常见战伤空运后送前的救护提示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自1870年巴黎遭普鲁士兵包围时第一次用气球空运患者以来,航空医学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135年的空运经验已经使伤员的空运后送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相当有组织的系统。针对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突发性、立体性、武器的高杀伤性特点,势必扩大了空运救治的范围与难度。而如何提高空运救治质量,提高机上救治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伤残率、伤死率,是航空医学及军事卫勤保障值得探索与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参加航空医学专科培训、空运医疗后送急救等项目,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战争中,如何安全及时地将伤病员转移到医疗条件良好的后方医院进行救治,是医疗后送中的一大难题。而空运后送因能够及时、快捷地将伤员送达指定地点并使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而备受关注。但是空运后送不同于地面伤病员的后送,在飞行过程中因飞机的速度和高度的变化而出现的低气压、缺氧、晕机、噪声等会对伤病员的病情观察及抢救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改变伤病员空运后送过程中所使用的询问牌造型不合理、内容不全面的现状.方法 设计、研制和生产新型扇形询问牌,在伤病员空运后送时进行试用.结果 新研制和设计的扇形询问牌美观、体积小、可折叠、能放于机上"医疗救护衣"的口袋内,更利于医护人员双手操作.结论 改进后的询问牌内容更丰富、有中英文和图画对照,适合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伤病员,伤病员空运后送机上更易使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赴刚果(金)第五批也就是兰州军区第一批维和医疗分队,自从2005年12月20日部署到刚果(金)南基武省布卡武地区,共医疗后送伤病员27人。伤病员空运后送是指根据伤病情需要后送金沙萨比利时三级医院或戈马印度三级医院、报请部队医务官或行政主任军官批准后用救护车送伤病员至卡乌姆机场的空运医疗小组的过程。现将后送至机场途中的护理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军队空运后送护理人员空运救护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函询等方法,构建军队空运后送护理人员空运救护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德尔菲函询专家判断系数为0.950,熟悉程度系数为0.875,权威系数为0.913。第1轮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372、0.116,第2轮函询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512、0.230。最终构建的军队空运后送护理人员空运救护能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31个二级指标。结论 构建的军队空运后送护理人员空运救护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科学严谨,涵盖了空运后送不同阶段,内容全面,能为军队空运后送护理人员空运救护能力的评价、考核、培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分析并比较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伤病员的医疗后送特征,以期为将来应对特大地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组织实施提供借鉴。方法全面收集源于汶川、玉树地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现场调研、卫生部工作报告、国内外官方网站,以及数据库文献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从汶川到玉树,伤病员后送原则趋于早期后送、全部后送;后送层级逐渐简化,由灾区一线经公路、铁路直接后送至后方医院,或以空运作为主要后送方式;分级救治概念弱化,力求早期进行专科治疗。结论早期确立适宜的后送原则、建立简化的后送体系、保证充足的卫生运力、科学评估各级救治能力是保证特大地震安全迅速有效的伤病员后送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总结在东风着陆场的卫勤保障经验,探讨卫勤保障策略。方法根据东风着陆场卫勤保障现状以及前期多次卫勤保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研究。结果总结出主要做法:(1)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预案;⑵严格筛选技术过硬人员;(3)配备合理药材设备;(4)完成救护载体加改装;⑸重视急救技术培训;(6)强化政治思想教育;(7)进行身体适应性训练;⑻认真参与实战化训练。并提出3点体会:(1)思想与行动重视,是完成任务的前提;⑵训练与实战配合,是完成任务的基础;(3)教育与管理并重,是完成任务的底线。结论通过总结出东风着陆场的卫勤保障经验,为后续我国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和载人飞船着陆后现场医疗救护提供保障和救治经验。  相似文献   

18.
为期6d的“卫勤使命-2013”军地联合海上实战化医疗救护演练于2013年4月15日在黄海某海域圆满结束,这是我军运用医院船、救护艇、救护直升机等新型海上医疗救护平台,融入地方卫勤机动力量,首次开展的军地联合海上医疗救护演练.演练贴近实战,医院船接收伤员多、伤情重、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伤类及伤型复杂,分类组克服了人员、环境及训练课目陌生的困难,根据任务标准要求迅速严密组织、科学施训,有序准确、快速规范的检伤分类工作及过硬的应急反应能力受到各级领导及总部首长的好评.为了更好地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及战争中的海上救护工作提供借鉴,现将医院船分类组工作经验总结如下.关键词:医院船;军地联合;实战化;检伤分类分类号:R197.323 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009-6493(2014)01B-0235-0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批量伤员院在联合国维和部队二级医院的急诊救治和空运后送的组织与实施模式,以进一步提高维和部队批量伤员救治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马里加奥“4·26”车祸事故和基达尔“5·13”地雷爆炸中,批量塞内加尔伤员在中国二级医院急诊救治和空运后送的相关资料,分析其抢救和空运后送模式的可行性及救治效果。结果经二级医院迅速、合理、高效的组织与救治伤员,本组14例伤员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成功获救。结论联合国维和部队二级医院对批量伤员采用快速分流救治,损伤控制手术,及时安全的空运后送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批量外伤伤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56例聋哑人集体食物中毒事件给护患沟通、抢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也考验着急救中心的组织管理、应急能力。应从组织管理、交流方式、消毒隔离、心理护理等方面进行配合。此外,注重应急预案的演练,尤其是要加强平时应急演练的仿真性,才能切实提高实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