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揭示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效果。方法在控制重要混杂因素的情况下采用分组与空白对照的方法进行分析性研究,通过Propensity Score Match的方法进行两组间的匹配后研究效果指标。结果自愿参合人群有一定选择性;参合对促进门诊利用总量增加有限,但对改善应就诊而未就诊的影响较明显;对促进住院服务利用总量增加明显,由于需住院人数和未住院人数的同时增加,对降低未住院率的作用不明显。不同补偿模式发挥作用不同,以补住院和门诊统筹模式的作用更好。结论试点性的新农合制度对农民卫生服务利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用的发挥与补偿模式紧密相关,仍需加大筹资力度以更好发挥新农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及利用状况,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黑龙江省2 430户共9 740名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AS 8.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调查地区农村居民2周总患病率为13.53%(1 317/9 740),2周患病率在不同调查县和年龄组农村居民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县农村居民2周患病就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患病未就诊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没钱;应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为79.22%(2 157/2 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居民应住院而未住院在不同县、家庭年收入、家庭是否有存款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门诊就诊利用状况好于全国水平,但农村住院服务利用较低,农村住院服务利用与农村居民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标化的定量分析方法,对云南省三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和三个非试点县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状况进行了量化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特别是在改善农村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和住院费用负担公平方面作用更为突出。但是,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还比较低,其作用有限,应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药费用控制,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分别对浙江省桐乡市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追踪调查两周患病率从63.0‰提高到86.9‰,未住院率从11.70%下降到1.14%。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显著增加农村居民医疗服务需要,显著降低未住院率,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住院服务利用,是农村患者就诊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现状,探索提高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的途径。方法:利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3个试点县(市)的3374户农户共计13468人进行了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情况的调查。结果:将调查农民按人均收入从低到高分为5组,分别计算不同经济收入水平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指标,用集中指数CI表示利用指标在不同经济收入组的公平性,结果过去一年住院率和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在不同经济收入的农户间存在一定的不公平,住院率随收入增加而增高,而需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则相反。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提高了农民住院服务的利用水平,但卫生服务的利用在不同经济收入间存在一定的不公平,建议在制定实施方案时给予一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与利用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实施1年后跟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为正确认识和科学调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70户农户,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基线调查和1年后的跟踪调查。结果:两次调查农民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 ,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年住院率和半年慢性病患病率分别为135 .86‰、4 7.70‰、10 6 .0 4‰,与基线调查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而就诊率、应就诊未就诊率和应住院未住院率分别为112 .2 9‰、16 .93%、2 4 .0 6 % ,两周卧床率及休工(学)率分别为4 .6 9‰和8.0 9‰,与基线调查相比两周就诊率显著提高,应就诊未就诊率、应住院未住院率、两周卧床率及休工(学)率显著下降( P<0 .0 5 )。因病致贫比例由4 7.6 2 %下降到2 7.78%。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由4 7.9%下降到35 .2 % ,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由78.0 %下降到6 8.8%。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1年后,卫生服务需要无显著变化,农民的就诊意识有所提高,门诊及住院服务利用有所增加,健康状况有所好转,因病致贫比例下降,但造成农民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比较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前后分别对浙江省桐乡市农村居民进行入户访谈式问卷调查,运用集中指数(CI)[1]、不平等斜率指数(SII)[2]及利用/需要比[3]进行公平性评价。结果:与基线调查相比,追踪调查两周患病率CI由0.0087变为-0.04,SII由0.004变为-0.23;两周患者未就诊率CI由0.1081变为0.008,SII由0.2710变为0.024;未住院率从8.79%下降到1.11%(P<0.01);未住院率CI由-0.3402变为-0.3773,SII由-0.299变为-0.42;利用需要比由4735.12增至6482.7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与经济状况无显著相关。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有增加趋势,经济状况较差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水平偏低的状况可能略有改善。  相似文献   

8.
某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卫生筹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完善新农合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WHO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所介绍的卫生筹资贡献率(HFC)、卫生筹资公平性指数(FFC)、灾难性卫生支出(CEH)来评价。结果HFC为17.3%,FFC为0.30;安宁市农民家庭新农合筹资公平性低于国内平均水平;影响家庭灾难性卫生支出的因素主要是家庭年收入。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适当向低收入人群倾斜,以提高其筹资公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前后福建省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使用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设计的家庭健康询问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周就诊率为163.56‰,住院率为54.03‰,与2003年卫生服务调查相比,两周就诊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住院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农民卫生服务利用受个体内在因素(疾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及经济状况等)和外部环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农民卫生服务需求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云南省20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的11 818户农户共计50 562人的调查显示,农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均不足,两周患病率为4.2%,明显低于2003年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3.95%),两周患病就诊率为14.48%,高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13.92%)。过去一年住院率为2.42%,低于全国水平3.4%,未住院原因主要是经济困难(64.1%)。农民利用卫生服务的机构主要集中在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时应该加强对基层卫生机构的政策倾斜和扶持,此外还应注意诱导产生的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增加,需要设立一定的保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居民的经济情况及健康状况,分析地震对居民造成的影响,评估后续医疗服务需求,为制定医疗救助政策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雅安市雨城区437户家庭的1631名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和结论: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的灾区居民两周患病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灾区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利用有限,经济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建议 加强对灾区居民的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加大政策衔接力度,扩大医疗保障覆盖范围;注重医疗救助同其他救助工作的协调,提高救助体系系统效率。  相似文献   

12.
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意愿及影响因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对不同群体意愿和影响因素进行归类分析,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 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认为给自己带来好处的占85.87%,未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认为医院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收费较高,占23.04%,他们构成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未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最主要原因。结论 通过农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意愿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从而提高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农村艾滋病病人的门诊、住院利用及影响因素。方法:由当地卫生局协调,由艾滋病定点医院组织治疗的农村病人填写调查表,采用描述性分析、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农村艾滋病病人的两周就诊率为23.2%,年住院率为27.8%;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感染途径、家庭年收入、家庭欠款、减免费用等因素与是否就诊均无关联(P〉0.05),影响住院的主要因素为性别、家庭年收入和减免费用,0R值分别为5.066、5.181和52.426。结论:艾滋病病人的两周就诊率和年住院率高于一般农村居民;艾滋病病人到门诊就医不受各类因素的限制,女性病人、家庭收入较高的病人、曾报销/减免过医疗费用的病人住院的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差异。资料和方法:收集陕西省眉县样本家庭成员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相关数据。结果:不同医疗保障制度覆盖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人群的门诊服务需要和利用、住院服务需求都较高,但是其住院服务利用在三种医保覆盖人群中最低。结论:医疗保障制度对参保人群的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很明显。通过继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率,完善现行医疗保障制度,逐步缩小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差距,加强不同医疗保障制度的衔接,提高居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新形势下城市居民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决策部门进行医改、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改善医疗服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福州市上海街道办事处15岁以上居民为对象,采用二阶段抽样方法共调查287人。结果:福州市上海街道居民医疗服务的需求大,慢性病患病率高为23.00%,两周患病率高为34.49%。两周就诊率为16.72%,年住院率为5.70%。通过分析,年龄和文化程度对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指标影响大。结论:福州市社区居民医疗服务需求犬,但利用不高,健康状况比较差。应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区医疗服务,提供方便、收费合理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16.
范子娜      尹文强      唐晓朦      张晗      范成鑫      张晓林      胡金伟< 《现代预防医学》2022,(10):1818-1822
目的 通过分析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探究影响其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为改进农村流动人口医疗卫生服务提出建议。 方法 筛选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流入农村的流动人口39 578例,分析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现状,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 结果 18 922例最近一年有患病或身体不适的流入农村人口中,10 705例曾就诊,就诊率为56.6%;首诊机构为本地社区卫生站和本地个体诊所的分别占24.5%和18.8%;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OR = 1.127,95%CI:1.055~1.204)、已建立健康档案(OR = 1.240,95%CI:1.148~1.340)、接受过健康教育(OR = 1.224,95%CI:1.146~1.308)、有医保(OR = 1.128,95%CI:1.003~1.268)的农村流入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率高;而有工作的(OR = 0.803,95%CI:0.733~0.880)、随家属迁移的(OR = 0.851,95%CI:0.729~0.994)、自评健康状况健康(OR = 0.514,95%CI:0.444~0.595)的农村流入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 结论 流入农村人口医疗卫生服务利用情况较差;患病后首诊机构多为本地社区卫生站和本地个体诊所;流动原因、就业状况、自评健康状况、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健康教育接受情况、是否听说过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及是否有医保均会影响农村流入人口利用医疗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两次追踪调查的比较,评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对农民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为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进行人户调查,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70户,对农村居民家庭健康状况.医疗服务需要和利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与前两年调查结果进行纵向对比研究。结果:与前两次调查相比.因病致贫比例由们.62%降至21.05%,呈下降趋势;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均有所下降.两周患者未就诊率为25.93%,低于2003年但高于2004年;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38.78%,3年未见明显变化;年住院率为45.77‰,略呈上升趋势;需住院未住院率由38.56%降为11.02%,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由78.00%降至57.14%,均呈下降趋势。2005年门诊患者选择在村卫生室就诊的人数最多,占82.59%,住院服务利用主要集中在县级医院,占58.82%。2005年住院患者中提前出院的比例为15.93%。其主要原因是因为缴不起住院费,占61.11%。结论:婺源县在实施新农合制度两年后,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状况。实施方案对农民门诊服务的影响不大,但对住院服务利用产生了一定影响,改善了贫困农民无法利用住院服务的现状,起到了引导病人就医流向的作用。但造成农民未就诊与未住院的主要原因仍然是经济困难,仍有一部分农民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充分利用住院服务。需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增加筹资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及建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基线调查与4次追踪调查的比较,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的实施后,农民医疗服务需求和利用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实施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婺源县3个乡镇9个行政村,每村调查约70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两周患病率为80.14‰,高于2005年和2006年的调查结果;两周就诊率为88.32‰,5年来呈下降趋势;年住院率为59.89‰,5年来呈上升趋势;患者未就诊率为36.02%,高于前4次调查结果,需住院未住院率为11.97%,5年来呈下降趋势;因经济困难未就诊的比例为41.79%,因经济困难未住院的比例为70.59%,均高于2004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提前出院的主要原因为经济困难,占62.50%。结论:新农合对农民门诊服务利用的影响不大.但促进了农民对住院服务的利用;经济困难仍然是影响农民医疗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江西省低保户农民的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及利用情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婺源县、芦溪县和修水县低保农户375户,入户调查。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后,慢性病影响低保户农民健康状况仍然比较突出,但对两周门诊医疗服务需求变化有所下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导向,有利于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完全解决低保户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可借鉴国外经验,开展健康卡制度,保障低保户农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以政府出资和社会团体及个人捐赠相结合方式成立低保户救助基金,从根源上解决低保户农民健康问题和经济困难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情况,探究影响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方法 利用2016年居民卫生服务利用行为监测中老年人口的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利用〖XC小五号.EPS;P〗检验,多因素分析利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调查的2545名老年人口中,患病率75.44%,主要以慢性病为主,慢性病患病率为64.24%,就诊率为45.83%。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城市地区、广东地区、未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未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未参加商业医疗保险以及患有多种慢性病的老年患者的就诊率较高。结论 老年患者的就诊率较低,其中城乡类型、不同地区、是否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否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是否参加商业医疗保险以及是否患有多种慢性病是影响老年患者就诊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