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前方肌骨膜瓣移位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半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以来,我们对4例陈旧性下尺桡关节半脱位患者应用旋前方肌骨膜瓣移位术治疗,其中男3例,女1例.年龄17~32岁.掌着地跌伤3例,腕扭伤1例.病程1个半月~5个月.本组患者均有腕部疼痛、握力弱、弹响表现.检查:前臂旋前时尺骨头向背侧明显突出,旋后时可自动复位.X线片示下尺桡关节间隙增宽至3 mm以上.手术自前臂远端尺侧缘切口,长约6 cm,自伸屈肌腱间进入达尺骨.显露旋前方肌,并将其与屈肌腱分开,沿旋前方肌尺骨起点处纵形切开骨膜,连同该肌向桡侧游离过中线,形成一带神经血管的肌肉骨膜瓣.然后前臂旋前下尺桡关节复位后,将肌肉骨膜瓣向尺骨背侧移位约1 cm,与尺骨背侧骨膜缝合固定.前臂中立位石膏固定4周,然后行功能锻炼.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为10个月~3年,3例腕部症状全部消失,功能恢复正常.1例腕部偶有酸痛、握力较健侧轻度减弱.前臂旋转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X线片示下尺桡关节间隙缩小至1~2 mm.  相似文献   

2.
Colles骨折合并尺骨向背侧脱位下尺桡关节损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olles骨折合并尺骨向背侧脱位下尺桡关节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2004年7月至11月,对20例合并尺骨向背侧脱位的下尺桡关节损伤的新鲜Colles骨折患者行旋后位前臂U型石膏固定,治疗4—6周。采用Gartland和Werley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9个月。2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一例复发脱位。Gartlang和Werley评分系统优17例,良3例,优良率100%。评分为良的3例患者中,偶有疼痛,但功能无受限1例,前臂旋转轻度受限1例,腕关节桡偏畸形1例。结论旋后位前臂U型石膏是治疗合并尺骨向背侧脱位的下尺桡关节损伤Colles骨折的有效方法。常规的前臂旋前位,腕关节掌屈尺偏位石膏固定有加萤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作用.不官府用。  相似文献   

3.
旋前方肌紧缩术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背侧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旧性下尺桡关节由于关节盘和下尺桡背侧韧带损伤,造成尺骨小头向尺侧、背侧移位。旋前方肌紧缩术把该肌起点从尺骨前缘移到背侧,这样无论旋前方肌收缩或者松弛,张力均增大。将尺骨小头向桡侧、掌侧牵拉,恢复了下尺桡关节正常的解剖位置和应力分布,近4年来,治疗患者11例,经过4个月~4年半随访,疗效优9例、良2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过 CT检查提高对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的诊断率。方法对 56例经 X线检查可疑为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的患者(男 36例,女 20例)行双侧远端桡尺关节旋前、旋后位 CT横断扫描。应用 Nakamura的改良桡尺线方法进行测量,经过双侧对比确定尺骨头掌侧或背侧半脱位。结果在 56例 X线检查拟诊为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的患者中,尺骨头掌侧半脱位 10例;尺骨头背侧半脱位 15例;另有 2例为尺骨头背侧半脱位,经与健侧对比确定为假阳性。结论通过 CT检查诊断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可减少 X线检查由于难以达到标准投照位置所产生的假阳性,从而提高对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的诊断率。对曾有腕关节外伤史或逐渐加重的腕部疼痛及远端桡尺关节活动受限者, CT检查是诊断远端桡尺关节半脱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钢针内固定治疗下尺桡关节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中国骨伤》2000,13(12):760-760
单纯下尺桡关节脱位多保守治疗 ,但多造成复发性半脱位引起腕部无力和疼痛。我院自 1993~ 1997年治疗 38例 ,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8例中男 2 9例 ,女 9例 ;年龄15~ 5 8岁 ;右侧 35例 ,左侧 3例 ;半脱位 36例 ,全脱位 2例。2 治疗方法臂丛麻醉下手法复位。背侧脱位置于旋后位牵引下向掌侧推压脱位尺骨头 ,成功后固定于旋后位。掌侧脱位 ,于旋前位牵引下向背侧推压脱位尺骨头 ,成功后固定于旋前位。取克氏针 ,以桡骨茎突处为进针点 ,垂直进针 ,通过下尺桡关节平面及下尺桡骨远端骨骼中心 ,以免损伤血管、神经及肌腱 ,针尖以刚透过尺…  相似文献   

6.
累及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的尺骨茎突骨折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累及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的桡骨远端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6月,对12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采用克氏针结合张力带钢丝固定尺骨茎突,同时采用骨锚修复下尺桡韧带深层结构在尺骨隐窝的止点,从而稳定桡尺远侧关节.结果 术后12例桡骨远端骨折及尺骨茎突骨折均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按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4例,良5例,中2例,差1例.结论 尺骨茎突在桡尺远侧关节稳定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累及下尺桡韧带结构损伤的尺骨茎突骨折进行固定并重建韧带对稳定桡尺远侧关节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黄久勤 《中国骨伤》2004,17(11):676-677
目的:探讨旋前方肌骨膜瓣移位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从1992年以来,收治23例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应用旋前方肌骨膜瓣移位手术治疗,将旋前方肌尺骨附着点部骨膜切开,骨膜下剥离形成旋前方肌骨膜瓣,将其向尺骨背侧移位与骨膜重叠缝合,石膏外固定4~6周。结果:经6个月~12年随访,下尺桡关节功能恢复满意,X线片显示下尺桡关节对位关系正常。结论:该术式和其他术式相比有其明显优点,不破坏关节邻近或它处结构,创伤小,操作简单,能长期维持复位状态。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9例 ,其中男 7例 ,女 2例 ,年龄 3 4~ 5 8岁 ,平均 47岁 ,右侧 6例 ,左侧 3例 ,全部病人均为摔伤致Colles’骨折 ,都经过手法整复 ,掌屈尺偏位石膏托外固定 4周 ,摄片复查后见骨折已愈合 ,逐渐行腕部功能锻炼。经半年~ 4年 3个月 (平均 2年 4个月 )训练后仍有腕部活动时疼痛 9例 ,前臂旋前 -旋后受限 7例 ,腕屈 -伸活动受限 7例 ,下尺桡关节不稳定 8例 ,腕部畸形 4例。1.2 治疗方法 臂丛麻醉下 ,上臂以一气囊止血带止血 ,于腕尺侧自尺骨茎突始做一长约 10cm切口 ,自皮下向桡背侧剥离 ,显露下尺…  相似文献   

9.
旋前方肌骨膜瓣移位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背侧半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解剖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在尺骨下端背侧纵形切开尺骨骨膜,形成旋前方肌骨膜瓣,并将其移位,从掌侧向背侧穿越相对应的尺骨桡侧缘骨膜下隧道,绕尺骨下端在掌侧与该肌及坚轫的骨问膜重叠后缝合,用以使下尺桡关节背侧半脱位复位后达到稳定。经应用于临床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桡骨远端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下尺桡关节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影响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原因.方法: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7例,女58例;年龄17~74岁,平均42.3岁.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伤后6~9个月(平均6.7个月)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CR片,检查下尺桡关节稳定性,采用Sarmiento改艮的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GW评分)时腕部进行功能评估.结果:85例获得6~9个月随访,平均6.7个月.19例有下尺桡关节不稳定.下尺桡关节不稳与放射学检查下尺桡关节情况之间无明显的联系.下尺桡关节不稳的患者GW评分平均为12.37±5.899,稳定的患者GW评分平均为6.85±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尺骨茎突是否骨折其G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有尺骨茎突骨折其下尺桡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明显成角或短缩畸形的桡骨远端骨折损伤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可能是造成下尺桡关节不稳、影响腕部功能的主要原因.伴随桡骨远端骨折的尺骨茎突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1例陈旧性下尺桡关节脱位,采用旋前方肌骨膜瓣移位术及尺骨节段截除术使下尺桡关节复位。结果术后随访1~24个月,前臂旋转功能、腕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X线片示下尺桡关节对位关系正常。结论对不同下尺桡关节陈旧性脱位治疗采用不同术式,分别治疗,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谢辉  胡勇  章伟文  陈宏  王欣 《中国骨伤》2007,20(8):512-514
目的:探讨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桡尺远侧关节脱位患者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龄28~56岁,平均41岁。Galeazzi骨折18例,单纯桡尺远侧关节脱位5例。尺骨头向掌侧脱位13例,向背侧脱位10例。急性桡尺远侧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应用克氏针和(或)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果:23例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22个月。18例腕痛消失,5例有轻微疼痛及不适。腕关节掌屈(53°±5°),为健侧的(81.5%±5.0%);背伸(51°±8°),为健侧的(83.6%±7.0%);桡偏(13°±4°),为健侧的(76.5%±5.0%);尺偏(27°±6°),为健侧的(77.1%±8.0%);前臂旋前(78°±6°),为健侧的(88.6%±8.0%);旋后(80°±7°),为健侧的(88.8%±7.0%);握力和捏力分别达健侧的(87.5%±6.0%)和(92.0%±7.0%)。20例恢复了原工作,3例改为轻工作。结论:桡尺远侧关节脱位常合并其他损伤,应用空心拉力螺钉或克氏针是治疗急性远侧桡尺关节脱位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两种术式治疗陈旧性下尺桡关节紊乱的远期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尺骨头切除术和尺骨假关节成形术的远期效果,方法 将23例陈旧性下尺桡关节紊乱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作有关节切除术(11例)和尺骨假关节成形术(12例),腕背尺侧倒L形切口;(1)尺骨头切除术,骨膜上切除尺骨下端及尺骨头2cm,缝合骨膜,石膏托制动侧横断尺骨,造成1cm的尺骨缺损,去除下尺桡关节软骨,用一枚螺钉固定,下尺桡关节植骨融合,尺骨缺损用部分带蒂旋前方肌瓣填塞,石膏托制动3~4周,结果  相似文献   

14.
桡骨远端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腕部功能与下尺桡关节稳定性之间的关系,探讨桡骨远端骨折影响下尺桡关节稳定性的原因。方法:8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7例,女58例;年龄17~74岁,平均42.3岁。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伤后6~9个月(平均6.7个月)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CR片,检查下尺桡关节稳定性,采用Sarmiento改良的Gartland-Werley评分系统(GW评分)对腕部进行功能评估。结果:85例获得6~9个月随访,平均6.7个月。19例有下尺桡关节不稳定。下尺桡关节不稳与放射学检查下尺桡关节情况之间无明显的联系。下尺桡关节不稳的患者GW评分平均为12.37±5.899,稳定的患者GW评分平均为6.85±4.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尺骨茎突是否骨折其GW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有尺骨茎突骨折其下尺桡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明显成角或短缩畸形的桡骨远端骨折损伤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可能是造成下尺桡关节不稳、影响腕部功能的主要原因。伴随桡骨远端骨折的尺骨茎突骨折对下尺桡关节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俊明  黄红山 《实用手外科杂志》2003,17(3):154-154,T001
尺骨茎突骨折伴下尺桡关节完全脱位的病例在腕关节损伤中并不多见,作者于2002年7月诊治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57岁,农民,于2002年7月1日被重物砸伤右前臂,造成远端疼痛、畸形,3小时后来院。查体:右前臂远端宽度变窄,掌侧隆起,尺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可触及脱位之尺骨小头,按压无异常活动,无尺神经及正中神经损伤症状。X线:右尺骨茎突骨折,尺骨小头向桡掌侧完全脱位。即行手法整复,极度屈曲腕关节,并向尺背侧按压脱位之尺骨小头,使尺骨小头滑过松驰的尺侧腕屈肌腱,解除交锁,而后背伸腕关节,向背侧推挤尺骨小头,使其与尺骨茎…  相似文献   

16.
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韧带再造的新方法治疗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的疗效。方法 对3例患者,取尺侧腕伸肌腱的桡侧半腱条,自尺骨背侧骨孔突出,由桡骨掌侧骨孔穿入,再从桡骨骨侧骨孔穿出后拉紧,固定于尺骨上。结果 3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效果,术前的疼痛症状消失,关节半脱位已矫正,前臂旋转功能改善。结论 用尺侧腕伸肌腱固定治疗玩关节炎改变的桡尺远侧关节背侧半脱位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7.
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解剖及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周祖彬  曾炳芳 《中国骨伤》2006,19(11):666-667
目的从解剖完整的腕关节入手,阐明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各组成部分的解剖特点,评估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对于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的重要性。方法对8个新鲜解冻的腕关节和6个经甲醛浸泡的腕关节进行显微解剖。同时对影响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因素作了初步的评估。前臂中旋位,垂直于尺骨予20N拉力下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然后先后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测量尺骨相对于桡骨的位移变化。结果发现掌背桡尺韧带由三角纤维软骨盘外周增厚而成,止于尺骨茎突基底部,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切断掌背侧桡尺韧带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结论TFCC由三角纤维软骨盘、掌背侧桡尺韧带、尺骨月骨韧带、尺骨三角骨韧带、尺侧腕伸肌下腱鞘、半月板同源物、尺侧囊组成。掌背桡尺韧带是维持远侧桡尺关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之一,掌背侧桡尺韧带损伤会导致远侧桡尺关节明显不稳。  相似文献   

18.
创伤性腕骨的轴向脱位比较少见[1],笔者收治闭合性经钩骨、豌豆骨周围尺侧轴向脱位1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男,35岁.工作中损伤右腕部.查体:右腕明显肿胀,手及腕部压痛阳性.因疼痛剧烈不能主动活动右腕及右手各指,无血管危象.X线片显示:腕关节的尺侧向近侧和尺侧方向移位,腕关节的桡侧与桡骨保持正常的解剖关系,第四、五掌骨随钩骨一起向近端移位(图1),钩骨较大的骨折块向背侧移位;CT检查显示:钩骨骨折.在臂丛阻滞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在第三、四掌骨间背侧纵行切开,显露第三、四伸肌腱鞘间的伸肌支持带."T"形切开腕背侧韧带和关节囊,牵引腕部,将钩骨复位后,用1枚克氏针固定钩骨和头状骨,以稳定骨折及钩头关节,另1枚克氏针固定第四掌骨基底和钩骨,以稳定第四腕掌关节,修复撕裂的韧带.术后X线片显示:钩骨骨折和腕尺侧脱位复位,克氏针内固定良好(图2).术后管形石膏外固定12周.  相似文献   

19.
闭合手法复位治疗Barton骨折27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Barton骨折是指通过桡骨远端部分关节面的边缘骨折,且腕关节伴随楔形骨块向掌侧或背侧产生脱位或者半脱位,称为掌侧或背侧Barton骨折。我院自1999-2005年共收治该类骨折27例,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结合石膏托外固定,25例闭合复位成功,经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7例,均为新鲜骨折,均在受伤后1~2d就诊,男16例,女11例;年龄18~62岁;掌侧型20例,背侧型7例;伴下尺桡关节分离3例,伴尺骨茎突骨折7例。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平卧于手术床上,术者位于患侧,双手握住腕关节远端,一助手握住前臂中段部分适当牵引,待腕…  相似文献   

20.
Liebort法治疗下尺桡关节分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尺桡关节分离是易被忽略的脱位之一。传统治疗多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近年来在探索损伤机制、损伤分类等研究基础上,我们应用Liebort法治疗下尺桡关节分离9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术后2年以上的病例加以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18、27岁,平均21.5岁。外伤性下尺桡关节分离5例,病因不明2例,先天性2例。自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15.5个月(先天性者自出现症状时算起)。下尺桡关节背侧有持续疼痛及压痛,突然旋转或用力对抗旋转时疼痛加重,旋转有不同程度障碍,有时可听到响声,下尺桡关节有时不稳。 1.2 手术方法和骤 取腕背横向切口,长约4~5cm。按切口方向切开筋膜和腕背韧带,纯性向深部分离,可从骨膜下将筋膜管掀起,连同桡侧腕长、短伸肌腱一起向桡侧牵开。用同法处理指总伸肌腱,将其向尺侧牵开,显露关节。“U”形切开关节囊,最好从桡骨背侧面凿下薄层骨质,形成一块骨—骨膜瓣,再向尺侧翻开。显露关节后,在桡骨加尺骨下端排列钻孔。共6孔,桡骨上4孔,尺骨上2孔。纵看3排6孔,横看2排3孔,孔底相通。取适当长度筋膜条,使其穿过尺骨2骨孔,交叉后,通过桡骨2排骨孔穿出。旋转下尺桡关节,使其复位,抽紧筋膜条,缝合固定。筋膜条可取自髂胫束,掌长肌腱或趾长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