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牡丹江某医院收治的3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患者实施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以及脾红髓小动脉栓塞联合治疗,术后随访1年,对其术中造影表现、术后并发症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34例患者术后经造影检查显示胃冠状静脉闭塞,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29例(85.3%)无上消化道出血症状,23例(67.6%)无胃底静脉曲张表现,4例(11.8%)复发胃底静脉曲张,2例(5.9%)复发胃底出血,全部患者的脾功能亢进情况得到显著改善。结论胃冠状静脉联合脾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控制消化道出血、改善脾功能亢进情况,且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是被广为使用的介入放射学方法,该方法保留了脾组织及脾脏免疫功能,已广泛运用于脾功能亢进、脾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控制门脉高压等许多疾病的治疗,逐步成为外科脾切除术的替代疗法,但PSE术后往往出现一些并发症,发热、左上腹疼痛、腹胀等均为栓塞后综合征,发生率约为100.0%,要警惕感染的发生,除了脾脓肿外还要注意腹腔、胸腔发生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患者常见出血性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52例肝硬化合并常见出血性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并于术前、术后4个月、术后6个月分别行胃镜检查.结果 术后4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食管静脉曲张好转率分别为92.3%和88.5%,对照组分别为38.5%和46.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术后4个月和6个月治疗组门静脉高压性胃病的好转率分别为76.9%和80.8%,对照组分别为34.6%和4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预防肝硬化患者并食管静脉曲张及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有明显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L)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EVL治疗后25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进行为期2周和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 EVL术后2周时出血率为8.7%(22/252),出血原因主要是套扎皮圈滑脱血管破裂出血及套扎静脉坏死、脱落,溃疡出血,病死率为2.0% (5/252);EVL术后3周至6个月时出血率为2.4%(6/247),出血原因主要是残留曲张静脉和新发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病死率为1.2%(3/247).EVL术后随访2周时与EVL术后随访3周至6个月时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0).结论 EVL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术后2周出血率高,术后3周至6个月出血率低,总的病死率较低,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术式。方法将102例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1)与对照组(n=51),前者接受脾脏切除术治疗,后者接受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①研究组术后体温、发热持续时间、腹痛持续时间、VI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WBC、RBC、Hb、HCT、P1J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WBC、RBC、Hb、HCT、PLT在治疗后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肝功能不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脾脏切除术是治疗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理想术式,该术式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肝硬化脾动脉亢进及门静脉高压患者应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数字减影机下,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对36例肝硬化脾功亢进患者进行部分脾动脉栓塞,观察术前,术后外周血象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后外周血WBc,PIT明显升高均达正常,PSE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发热,腹痛,腹腔积液等.结论?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疗效显著,安全,不良反应较轻,是除外科脾切除手术之外的一项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应用全脾切除术与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对其血常规、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指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英山县妇幼保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8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其分为A组40例(行全脾切除术治疗)和B组48例(行PSE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住院时间,术前1 d及术后7、28 d血常规指标,体液免疫指标,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A组(均P<0.05);术前1 d及术后7、28 d A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外周血红细胞计数(RBC),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组内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7、28 d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相较于术前1 d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7、28 d B组显著低于A组;术后7、28 d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且术后7、28 d B组显著高于A组(均P<0.05);与术前1 ...  相似文献   

8.
张桂珍 《职业与健康》2008,24(7):698-698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死因,病情凶险,病死率高,而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EVL)运用到临床之后,明显降低了晚期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死率。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最初用于预测肝硬化患者多点食道静脉结扎术(TIPS)术后3个月的病死率。故本文应用MELD对晚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套扎术后3个月临床预后进行分析,探讨该模型的EVL术后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约83%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脾功能亢进,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应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因为能改善脾亢症状,还能降低门静脉压力,改善患者的肝功能,且创伤小,病人痛苦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轻,疗效好且费用低,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治疗上取得很好疗效的同时,临床宣教及护理工作也积累了较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环境不断变化,乙肝的患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许多乙肝患者进入到肝硬化期,肝脏功能障碍导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该病症凶险性与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乙肝患者的生命安全。在临床针对该病症的治疗方法中,胃镜下套扎术由于具有术后并发症小、止血率高等优势,逐渐得到了医生的重视。由此,本文通过分析不同胃镜下套扎治疗方法,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治疗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选择性脾动脉结扎加部分脾切除在外伤脾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62例外伤脾破裂行脾动脉结扎加部分脾切除治疗的临床资料作回顾分析,总结病例选择、治疗方法、特点和注意事项.结果 除1例术后12 h内再出血,行脾切除外,61例一期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免疫功能正常,保留的部分脾脏存活良好.结论 对Ⅱ~Ⅲ级脾破裂选择性行脾动脉结扎加脾部分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98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东汇 《职业与健康》2004,20(12):181-18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3年舞钢职工医院98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结果 9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0.0% (49/98);门脉高压性胃病占26.53%(26/98),消化性溃疡占21.43%(21/98).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非曲张静脉出血(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内镜下静脉曲张套扎(EVL)联合内镜下静脉曲张硬化术(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出血(EVB)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90例EVB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EVL联合EVS治疗组(观察组,45例)和EVL治疗组(对照组,45例).观察两组首次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情况、达到静脉曲张消除所需时间、消除所需治疗次数、再出血、静脉曲张复发、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 观察组静脉曲张消除率为97.8%(44/45),对照组为93.3%(42/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首次治疗后静脉曲张消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静脉曲张消除所需时间和消除所需治疗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1.1%(32/45)比48.9%(22/45)、(17.24±5.65)d比(36.01±11.81)d、(1.42±0.47)次比(1.87±0.61)次,P< 0.05或<0.01].观察组早发再出血率、迟发再出血率、静脉曲张复发率分别为4.4%(2/45)、6.7%(3/45)、2.2% (1/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8%(8/45)、22.2%(10/45)、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5/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2%(19/45)(P< 0.01).结论 EVL联合EVS可使EVB患者快速止血,并能预防再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 156例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和对照组(传统手术治疗),每组78例,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患肢血肿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42±5)min比(64±8)min、(30±8)ml比(50±5)ml、5.13%(4/78)比11.54%(9/78),P<0.05],两组症状改善率和隐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无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大隐静脉再通.结论 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与传统手术治疗临床疗效相当,但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非创伤性临床指标与出血的相关性。拟建立一个预测是否出血的非创伤性多因素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90例肝硬化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能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非创伤性独立危险因素。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一个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多因素评分系统。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肝硬化病程、诱因、病前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红色征、脾脏厚度、脾静脉宽度、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腹水、血小板计数、尿素氮、总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与出血相关。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腹水、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是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非创伤性预测危险因素。以该6项指标建立评分系统。总分157.717分为判断患者出血的临界值。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非创伤性预测因素是脾脏厚度、门静脉宽度、腹水、血小板计数、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部分脾栓塞术(P SE)后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部分脾栓塞术后,脾功能亢进缓解的基因2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给予干扰素α-2b3MU,隔日一次,利巴韦林0.9g/d抗病毒治疗,疗程7 2周。监测肝功能、血常规、甲状腺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HCVRNA。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抗病毒治疗结束后继续随访2 4周。结果 1 3例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部分脾栓塞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较术前有显著的提高(P〈0.01);全部患者均完成抗病毒治疗并接受随访24周;3例出现溶血性贫血,减少利巴韦林剂量。其中84.6%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例复发;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死亡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可消除脾亢性血细胞减少症,术后给予小剂量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进行抗病毒治疗可获得较好的SVR,且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SE)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和肝功能的的影响.方法: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PSE治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并观察门静脉高压主要相关症状变化及检测血清ALT、白蛋白变化情况.结果:PSE后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血清ALT、白蛋白变化均显著,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4W与2W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PSE后与门静脉高压相关的主要症状及肝功能得到改善.结论:PSE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及肝功能变化有重要影响,术后可显著降低门静脉压力,此对相应症状及肝功能的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出血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27例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患者(预防组)和36例已经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治疗组)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预防组患者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按常规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均经阴道分娩,出血量200~ 480 ml,平均385 ml,无一例发生产后出血.治疗组患者在栓塞前已发生产后出血,出血量1 000~4 200 ml,平均2 050ml,辅助行宫腔填纱9例,背带缝合2例.栓塞术后35例有效,成功率为97.2%(35/36),无效1例行子宫切除.患者均存活,无一例发生静脉血栓、下肢坏死及感染;所有患者术后子宫复旧良好.产后42 d门诊复查,无一例发生晚期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席汉综合征.已随访到的53例患者月经恢复时间为3~ 13个月.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是治疗各种原因导致的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对有产后大出血高危因素的患者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及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8月沈阳市妇婴医院收治的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术中及产后出血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25例行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宫腔填塞纱布止血,两组均使用缩宫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 098±104.4)m L]、手术时间[(50±14.5)min]、子宫切除率(0)及产后发热率(8.0%)均少于对照组[(1 207±198.6)m L、(65±17.2)min、(24.0%)、(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宫腔粘连及月经改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结扎术联合水囊压迫治疗前置胎盘导致的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方便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急诊行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EVL)联合奥曲肽治疗与单用奥曲肽治疗两种方案控制急性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进行经济学分析,为临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78例经内镜证实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采用急诊EVL联合奥曲肽治疗和单用奥曲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及其成本-效果比.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基础治疗相似,具有可比性.联合治疗组控制急性出血止血率明显高于单用奥曲肽组(94.4%us.78.6%,P=0.045),且并发症发生率低(19 4% us .42.9%,P=0.027);早期再出血率(2.9%us.7 7%,P=0.358)和死亡率(5.6%us.14.3%,P=0.205)也低.联合治疗组平均止血时间、奥曲肽应用天数、输血量及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单用奥曲肽组(P<0.001).两组治疗的总费用平均每例分别为联合组9046.5元、奥曲肽组13 743.6元(P=0.045),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的成本效果比明显优于单用奥曲肽治疗组.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应在加强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首先考虑应用成本-效果比低的急诊内镜下套扎联合奥曲肽治疗,其具有经济学价值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